化石研究新發現 遠古鳥類發出類似鴨子叫聲

2020-11-27 網易科技

(原標題:化石研究新發現 遠古鳥類發出類似鴨子叫聲)

網易科技訊10月14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南極洲上發現的一塊鳥類鳴管化石證明早在68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就有鳥類存在,而且這種名叫維加鳥的生物還能發出類似鴨子的叫聲。

科學家1992年在南極洲發現了目前已知最早的鳥類鳴管化石,這證明早在68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就已經有鳥類存在,而白堊紀晚期恰恰是恐龍活躍的最後舞臺。

在這塊鳥類鳴管化石之前,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鳥類鳴管樣本至今「只有」250萬年的歷史。

鳴管這一器官組織或許要到鳥類進化的後期才會生成,同一時代的恐龍化石中都沒有發現這一器官組織。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副教授茱莉亞·克拉克(Julia Clarke)透露,這塊在南極洲發現的鳴管化石屬於一種名叫維加鳥的物種,這種生物和現在的鴨子有些類似。鳴管的結構暗示維加鳥可以發出類似鴨子的刺耳叫聲。

維加鳥生活在近1.86億年前的中生代,一直到白堊紀晚期滅絕,這也被古生物學家認為是當時唯一的鳥類,其他在天空中飛翔的都被認定是會飛的恐龍。或許當時還有其他的鳥類,但目前尚沒有任何發現。

克拉克表示:「這項發現有助於解釋為何同時代非鳥類的恐龍或者鱷魚沒有發現此類器官,一方面這會幫助我們弄清楚恐龍的叫聲,另一方面也會讓我們能更深入研究鳥類進化史。」(西風)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真_NT5228

相關焦點

  • 鳥類祖先水中遊 甘肅發現1億年前鳥類化石(圖)
    圖為幾乎完整的「甘肅玉門鳥」骨骼化石TOM科技訊 它看起來像鴨子,遊泳的樣子也像鴨子。只是我們無法了解他叫的聲音和鴨子是否相似。然而可以確定的是,他絕對不是鴨子。科學家們發掘出了生活在一億一千萬年前的鳥類化石,它的外形和生活在現代的水禽非常接近。其中一塊在中國西北城市甘肅新發現的化石甚至完整的保存了趾間的蹼。周日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這一新發現,科學家稱,現今生活的所有鳥類,大至鴕鳥,小至蜂鳥,全都來自於生活在水邊的祖先。首次發現這種最早的鳥類化石「甘肅鳥」是在25年前,甘肅省玉門市,就以發現地點給這種化石命了名。
  • 日本發現1.2億年前的遠古鳥類化石
    新華社東京11月16日電 日本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通訊-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在日本福井縣發現了距今約1.2億年的鳥類化石,它擁有之前發現的類似時期鳥類化石中沒有的尾綜骨,有助於人們了解早期鳥類演化情況。
  • 30餘年昆蟲學研究探險路 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
    他從事昆蟲學研究30餘年,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復原1.65億年前的昆蟲叫聲,震驚國內外各大媒體;他在科學的世界裡潛心鑽研,先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傳粉昆蟲,擬態昆蟲和吸血昆蟲,讓人類對遠古生態環境和生物進化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他就是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東。
  • 為什麼聽不到鴨子叫聲的回音
    鴨子的叫聲到底有沒有回音?這是一個極其簡單卻又困擾人類多年的問題,一個看似笑話卻又解釋不了的問題。
  • 古脊椎所發現體內保存蛋殼的中生代鳥類化石
    組織切片和掃描電鏡結果顯示,蛋殼異常纖薄,呈現了雙層的病態結構(這也是首次在反鳥蛋化石中發現雙殼),研究人員據此推測這隻雌鳥在產卵時出現了現生爬行類所常見的「挾蛋症」,即鳥蛋未能及時產出從而長時間停留在體腔內。部分現生鳥類在處於生存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或者由於營養缺乏等原因,會出現這種症狀,在一些現生的龜類動物中,甚至一些蜥腳類恐龍的化石中,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
  • 《為你喝彩》30餘年昆蟲學研究探險路 用化石探索遠古的秘密
    他從事昆蟲學研究30餘年,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復原1.65億年前的昆蟲叫聲,震驚國內外各大媒體;他在科學的世界裡潛心鑽研,先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傳粉昆蟲,擬態昆蟲和吸血昆蟲,讓人類對遠古生態環境和生物進化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他就是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東。
  • 『BBC英語』化石新發現有助於解釋鳥類進化過程
    科學家們通過結合有關化石的一系列新發現及最新技術,建造出了最先進的原始鳥類頭骨模型。這一成果為鳥喙的進化史提供了新解釋。
  • 化石發現澄清兩棲動物進化爭論
    美發現2.9億年前兩棲動物化石 北京時間5月23日消息,最新一項考古化石研究顯示,美國德克薩斯州發現的一具2.9億年前兩棲新物種化石,一種類似青蛙,長著短而粗壯尾部的動物,它們可以在陸地行走 1995年,德克薩斯州貝勒郡一處遠古魚類沉積採石場發現了這種兩棲物種化石,雖然化石樣本發現較早,但直到近期古生物學家才對此鑑別並列為一種遠古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Gerobatrachus hottoni」,發現者是史密森尼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尼古拉斯•奧託,他指出這種遠古物種是一種過渡型兩棲動物,兼具了青蛙和蠑螈的特徵。這項發現填補了青蛙與蠑螈進化史上的缺口。
  • 《為你喝彩》30餘年昆蟲學研究探險路 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
    他從事昆蟲學研究30餘年,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復原1.65億年前的昆蟲叫聲,震驚國內外各大媒體;他在科學的世界裡潛心鑽研,先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傳粉昆蟲,擬態昆蟲和吸血昆蟲,讓人類對遠古生態環境和生物進化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他就是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東。
  • 《為你喝彩》30餘年昆蟲學研究探險路 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
    他從事昆蟲學研究30餘年,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復原1.65億年前的昆蟲叫聲,震驚國內外各大媒體;他在科學的世界裡潛心鑽研,先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傳粉昆蟲,擬態昆蟲和吸血昆蟲,讓人類對遠古生態環境和生物進化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他就是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東。
  • 司機開車打盹撞上護欄,上千隻鴨子散落高速,發出「聲嘶力竭」的叫聲
    5月31日下午15時許,浙江高速交警麗水支隊四大隊的蘭旭東警官接到報警,一輛倉柵式貨車碰撞邊護欄,一車的鴨子散落在高速上。蘭旭東警官到達現場後發現,一輛紅色的鄂E牌照的輕型倉柵式貨車右側撞在了護欄上。貨車右側的欄板已經不翼而飛,後部的倉門也已經變形被打開,而車上運載的鴨子連筐子一起掉落在高速公路十幾米的主車道和硬路肩上。受到驚嚇的鴨子們發出了「聲嘶力竭」叫聲,不時還有落單的鴨子在馬路上跑來跑去。經過現場詢問司機李某得知,這一車大概有2500隻鴨子,是從湖北拉到麗水去的。因為中午驕陽似火,天氣炎熱,司機不知不覺打了個盹,失去控制的車子在高速上走起了「S」形。
  • 稀有鳥類化石或許可以解釋遠古鳥類滅絕的秘密
    今天的鳥類是生活在恐龍滅絕之前的少數鳥類的後裔。一些滅絕的鳥類,渡渡鳥,實際上比現代鳥類的祖先更常見,也更有競爭力。對一具新發現的化石的分析也表明,對渡渡鳥和現代鳥類的祖先一樣敏捷、強壯。那麼,為什麼對渡渡鳥滅絕了,現代鳥類繁盛起來了呢?
  • 【趣味冷知識】鴨子的叫聲不會產生回音?
    【真相】實驗證明鴨子的叫聲當然會產生回聲,人們會這樣認為可能跟鴨子叫聲的特點和鴨子所處的環境有關。【論證】這些「冷」知識除了確實很冷以外通常沒什麼實際意義,真實性也比較模糊。類似的「冷知識」還有諸如「鴕鳥的蛋沒有蛋黃」、「凱撒大帝是左撇子」之類的。
  • 中國發現擁有類似蝙蝠翼膜的恐龍化石
    相較翼龍和蝙蝠不完整的化石記錄,隨著不斷發現的帶羽毛恐龍和早期鳥類化石,尤其得益於我國中晚侏羅世的燕遼生物群和早白堊世的熱河生物群,有關鳥類飛行起源這一重要科學問題取得了重要進展,而善攀鳥龍類的發現則揭示了「一條匪夷所思的徵服藍天之旅」。
  • 鳥類起源於恐龍?科學家有新發現,白堊紀小恐龍竟然會「開屏」
    據報導,近日,在科學雜誌《白堊紀研究》上,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化石記錄,發現了一個全新的恐龍物種,這種恐龍生活在如今的巴西地區,它們的大小和雞差不多,兩足行走,主要的食物來源,是一些小型的脊椎動物和昆蟲。
  • 科學家是怎麼推測出恐龍的叫聲的?
    然而軟組織卻很難保存為化石。也就是說,想要知道恐龍如何發聲十分困難。目前,古生物學家常用恐龍的後裔鳥類和恐龍的近親鱷類進行對比研究。鳥類的鳴聲來自鳴管,位於喉部下方的氣管-支氣管交界處。鳴管中的兩個支氣管內壁上各有一鳴膜,通過鳴膜震動出聲。兩處鳴膜可以不同的頻率振動,這讓鳥類能夠同時發出兩種不同的聲音。
  • 南極發現最早的鳥類發聲器官,恐龍時代的這種鳥可能叫聲像鵝
  • 我國首次發現羅曼維爾雁鴨亞科鳥類化石—新聞—科學網
    這是在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這種鳥類化石,證明在距今5500萬至3500萬年前的始新世,歐亞之間的鳥類地理區系一直存在聯繫,兩地擁有類似的生態環境。 就在科研人員準備滿載而歸時,倪喜軍又看到兩塊化石,與先前發現的化石不大一樣,曾經做過鳥類研究的倪喜軍仔細辨認,認出這是鳥類的化石。 倪喜軍很是驚喜,「鳥類化石非常不容易保存。」他說,「這是因為鳥類為了適應飛行,其骨頭中間有很多空腔,氣囊都填充在骨頭裡,骨壁非常薄,因此很容易破損,難以變成化石。」
  • 新研究發現遠古鯨類是擁有鋒利牙齒的捕食者
    新華社雪梨8月31日電(郭陽)多數現代鯨類一個定義性的特徵是其濾食性攝食方式,但澳大利亞學者主導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鯨類曾是海洋中兇猛的捕食者,擁有和現代獅子類似的鋒利牙齒,而捕食習慣改變導致了許多現代鯨類牙齒形態的變化。
  • 我國學者發現大型蜻蜓類化石 這是一種新的遠古蜻蜓
    光明日報南京6月15日電(鄭晉鳴、徐曉陽)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是我國目前已知的第二大蜻蜓類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