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發現最早的鳥類發聲器官,恐龍時代的這種鳥可能叫聲像鵝

2021-02-20 Nature Portfolio

維加鳥化石的復原圖(飛行)。圖片畫出了其鳴管的位置。

Clarke et al.

本周《自然》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描述了最古老的鳥類鳴管(相當於人類的喉頭)化石殘骸。該殘骸發現於南極洲,來自約生活在6600-6800萬年前、目前已滅絕的維加鳥(Vegavis iaai),這證明鳴管在恐龍時代已演化形成。

除了已知的在年代較近的巖石中發現的少數單獨化石,鳴管的化石記錄在此之前一直是空白。


a)維加鳥鳴管、b)鴨鳴管和c)短吻鱷喉部的對比圖。可以看見維加鳥和鴨的氣管分支區域有擴大現象,且軟骨環出現融合,而短吻鱷沒有。
Clarke et al.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Julia Clarke及同事描述了一塊來自南極半島維加島上一具不完整的維加鳥殘骸的新的鳴管化石。他們使用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技術檢查了鳴管的三維結構,並與較年輕的化石和十二隻活鳥進行比較,進而重構了鳴管這一複雜器官的演化情況。作者認為,這種鳥有可能可以發出類似鵝一樣的鳴叫和其他簡單的聲音;至少,這與它的兩個特徵——保留下的鳴管結構和維加鳥在演化樹中的位置——是相一致的。

考慮到石化的可能性,目前尚不清楚為何沒有在恐龍中發現其它鳴管殘骸,但是作者提出,在鳥類演化過程中,複雜的鳴管可能較晚才出現,遠在飛翔能力形成和呼吸能力改善之後。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相關新聞與觀點文章

Ancient avian aria from Antarctica

↓長按並提取二維碼以閱讀論文Fossil evidence of the avian vocal organ from the Mesozoic


nature.com 官方微信

中國及世界科技出版業有哪些最新動態?

如何在Nature及其子刊上發表論文?

自然科研有哪些新的產品及服務適合你?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macmillan-nature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是怎麼推測出恐龍的叫聲的?
    脊椎動物發聲通常需要軟組織,比如我們人類的聲帶。然而軟組織卻很難保存為化石。也就是說,想要知道恐龍如何發聲十分困難。目前,古生物學家常用恐龍的後裔鳥類和恐龍的近親鱷類進行對比研究。鳥類的鳴聲來自鳴管,位於喉部下方的氣管-支氣管交界處。鳴管中的兩個支氣管內壁上各有一鳴膜,通過鳴膜震動出聲。兩處鳴膜可以不同的頻率振動,這讓鳥類能夠同時發出兩種不同的聲音。
  • 恐龍叫聲科學家是怎麼推測出來的
    然而軟組織卻很難保存為化石,想要知道恐龍如何發聲十分困難。目前,古生物學家常用恐龍的後裔鳥類和恐龍的近親鱷類進行對比研究。鳥類的鳴聲來自鳴管,位於喉部下方的氣管-支氣管交界處。鳴管中的兩個支氣管內壁上各有一鳴膜,通過鳴膜震動出聲。兩處鳴膜可以不同的頻率振動,這讓鳥類能夠同時發出兩種不同的聲音。
  • 這種古老喙鳥的發現填補了鳥類和恐龍之間的一段空白
    雖然古生物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各種顯示羽毛進化的化石,但直到現在,關於喙鳥還是一個謎。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一組研究人員展示了這種動物的圖片,它們代表了沒有喙、有牙齒、有羽毛的恐龍和沒有牙齒的喙鳥之間的聯繫。(Ichthyornis dispar可能是恐龍和喙鳥之間缺少的環節。
  • 化石研究新發現 遠古鳥類發出類似鴨子叫聲
    網易科技訊10月14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南極洲上發現的一塊鳥類鳴管化石證明早在68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就有鳥類存在,而且這種名叫維加鳥的生物還能發出類似鴨子的叫聲。科學家1992年在南極洲發現了目前已知最早的鳥類鳴管化石,這證明早在68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就已經有鳥類存在,而白堊紀晚期恰恰是恐龍活躍的最後舞臺。
  • 鳥類可能屬於恐龍類!
    我們知道,現代鳥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獸腳亞目恐龍,這是恐龍系譜上的一個主要以肉食為食的分支。並且在一些鳥類中,比如食火雞,很容易看到它們與已經滅絕的獸腳亞目恐龍的相似之處。鳥類和恐龍?或許有人會問,麻雀、鵝和貓頭鷹與迅猛龍或強大的霸王龍有什麼共同之處?
  • 大跌眼鏡:霸王龍的真實聲音與鴕鳥等大型鳥類相似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咆哮聲是由錄音棚採集多種動物叫聲,再經人工合成而製作的具有影視效果的聲音罷了。歸根結底,鳥類可謂恐龍的後裔。科學家稱,恐龍在求偶和巡視領地時所發出的聲音與現存鳥類的叫聲相似。有關學術論文也表示,古爬行動物的聲音與哺乳動物的嘶叫聲大不相同,反而其聲音更接近鴿子「咕咕」聲和鴕鳥「咕嚕」聲。根據最新研究,恐龍的發聲方式極可能是科學家所謂的「閉口發聲」。
  • 哪種鳥叫聲最大?比卡車喇叭還響,因頭部特殊構造才沒把自己震聾
    那麼哪種鳥的叫聲聲音最大呢?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一定對鵝的叫聲印象深刻,這種家禽發出的聲音一個村子都能聽見,可謂是常見的鳥類中叫聲比較響的了。 而前段時間貴州畢節威寧縣的「怪叫聲」讓黃腳三趾鶉這種鳥聲名聲大噪,這種俗稱「老牛哞」的鳥也就二兩重,卻能發出牛一般的叫聲,說明其發聲器官相當發達,這主要是因為這種鳥有一種對著地上的孔穴發聲將裡面的昆蟲驅趕出來的捕食習慣
  • 恐龍的叫聲真像電影裡那樣嗎?
    來源 | 《萬物》等編輯 | Mirror恐龍的叫聲真像電影裡那樣嗎?霸王龍(右)想像圖 | 圖源:owlcation影視作品裡的恐龍叫聲多是「以貌取龍」,一副惡霸形象的霸王龍配上虎嘯獅吼般的咆哮聲,毫無違和感。恐龍的真實叫聲究竟是怎樣?恐怕沒人能知道。這些巨獸已經滅絕了 6000多萬年,只留下了一堆骨骼化石,連外貌重建都容易出差錯,「以貌取龍」自然也不會靠譜到哪兒去。
  • 最早的現代鳥類祖先化石!這種「神奇雞」像雞又像鴨 不挑食逃過了...
    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早的現代鳥類的化石,並將之命名為「Wonderchicken」( 神奇雞)。 研究人員於3月18日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說,根據對這個包括一個近乎完整的頭骨和幾塊肢骨在內的化石殘骸的分析,這種鳥與陸地鳥類和水禽最近的共同祖先關係密切。
  • 科學家復原霸王龍真是叫聲:瞬間出戲
    該項研究指出,諸如霸王龍這樣的巨型恐龍並不是用咆哮聲來交流的,而是用沒那麼嚇人的「咕咕」(coo)聲或「咕嚕」(mumble)聲。科學家通過細緻研究現存恐龍的近親--主龍類(archosaurs, 主要為鳥類和鱷魚)得出這一結論。他們細緻分析了的主龍類發聲器官的演化,以及該器官所能發出的最大音量。隨後,將其所收集到的恐龍音頻數據進行對比。
  • 日本首次發現恐龍時代「鴿」化石,比孔子鳥晚,或改寫鳥類進化史
    據最新一期《生物學通訊》(Communications Biology)報導,日本科學家首次在該國發現1.2億年前恐龍時代的原始鳥類化石,這種原始鳥大小如鴿子,尾骨形態如同現代鳥類,因此可以擺動尾羽。這種原始鳥的發現,可能改寫鳥類進化史。
  • 考古研究發現恐龍時代鳥類遭受洪水襲擊而滅絕
    ,英國科學家最近首次發現了恐龍時代的一種鳥類的築巢化石,研究表明,該鳥類遭受洪水襲擊而滅絕,這使科學家對恐龍時代的生物有了新的認識。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科學家在羅馬尼亞Sebes河道附近地區發現了一種史前鳥類群體的化石遺體,其中包括成鳥和雛鳥的骨頭,爪子和鋸狀喙,以及一些破碎和完整的鳥蛋。對新發現的化石的研究表明,是一次古老的山洪爆發,衝毀了整個鳥群棲息地。這種鳥兒屬於反鳥亞綱(enantiornithines)的一種,是史前最豐富多樣的的鳥類。幾乎所有都保留牙齒和爪形翅膀,但其它特徵像現代鳥類。
  • 恐龍時代最恐怖10大霸主,誰才是最恐怖的哪個?
    1、千禧中國鳥龍(Microraptor gui)千禧中國鳥龍是1999年挖掘發現的,它是發現的第五種長有羽毛的恐龍,結構解剖研究顯示這種恐龍長有顎,其中包含溝槽狀的尖牙,暗示著它們可能是第一種已知有毒恐龍。它的體長大約1米長,生活在1.25億年前,可能主要以小型鳥類為食。
  • 一朵花,一隻鳥帶你回到恐龍滅絕時代
    生代古生物化石豐富、多樣,迄今為止已發現了最早的鳥類和開花的植物,朝陽因此被譽為「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在國際上具有獨特性、完整性、稀有性,是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寶庫。進入園區以後可以看到一些假恐龍雕像,它有紅外線熱感反應,遊客走過的時候能感受到就發出了恐龍的叫喊聲。
  • 中國發現最早帶羽毛恐龍 帶毛恐龍時代提前(圖)
    本報訊 (記者蔡文清) 記者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家日前發現了距今約1.6億年的帶毛恐龍的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羽毛恐龍化石。該研究成果即將刊登在10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像鳥類的祖先又不是鳥的恐龍,它的特徵和其他恐龍都不一樣!
    戲劇性的發現過程為了對二連地區的恐龍化石進行更加深入和詳細的研究,最近幾年,科學家們對二連盆地又組織了新一輪的考察,並且採得了大量恐龍化石標本。其中一項重要發現就是我們文章開頭提到二連巨盜龍的發現。二連巨盜龍的化石標本採集於內蒙古二連盆地出露的晚白堊世二連組,時代距今約8000萬年。
  • 蜥蜴和鳥,恐龍更像誰?
    正如它的名字一樣,當時學界認為,屬於爬行動物的恐龍應該是那種大象一般大小,由於冷血而不能活蹦亂跳、只能在茂密的裸子植物森林裡挪動的傻大笨粗形象。作為人類最早發現的恐龍之一,禽龍的化石在1822年首次發現,並在1825年由英國地理學家吉迪恩·曼特爾進行新種描述,但他將其復原成了遠古時代的大鬣蜥(「禽龍」學名Iguanodon,意為「鬣蜥的牙齒」)。
  • 考古發現恐龍時代巨大鳥類
    古生物學家在哈薩克斯坦發現了一種遠古大鳥
  • 恐龍並沒有「滅絕」,而是進化成了鳥,很多鳥是獸腳亞目恐龍後代
    眾所周知,恐龍在6500萬年前便滅亡了,並且滅亡的原因還沒有具體的定論。不過,有可能恐龍現在就在就在我們身邊,它們沒有真正的滅亡,而是進化成了鳥。目前,有相關研究在支持這個觀點。研究鳥類進化的古生物學者,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地質科學系教授朱莉婭·克拉克說:「就像我們哺乳動物一樣,鳥類是活的恐龍。」 我們今天擁有的所有鳥類都是一種恐龍:獸腳亞目恐龍的後代。在日本的一種原始鳥中,是具有1.2億年歷史的禽類,也是最早的一種帶有翼龍樣式的已知鳥類。這種鳥就極有可能是翼龍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