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叫聲真像電影裡那樣嗎?

2020-12-06 澎湃新聞

來源 | 《萬物》等

編輯 | Mirror

恐龍的叫聲真像電影裡那樣嗎?

霸王龍(右)想像圖 | 圖源:owlcation

影視作品裡的恐龍叫聲多是「以貌取龍」,一副惡霸形象的霸王龍配上虎嘯獅吼般的咆哮聲,毫無違和感。

恐龍的真實叫聲究竟是怎樣?恐怕沒人能知道。這些巨獸已經滅絕了 6000多萬年,只留下了一堆骨骼化石,連外貌重建都容易出差錯,「以貌取龍」自然也不會靠譜到哪兒去。

不過,同樣是通過形態推測,科學家研究得更深入,他們從化石分析恐龍身體內部的發聲結構,並用計算機進行模擬,再結合現代鳥類、爬行類的叫聲,得出了一些顛覆性的推論——很多恐龍並不會咆哮嘶吼,因為它們缺少聲帶。

但沒有聲帶不代表沒法發聲,恐龍可能和鳥類一樣擁有鳴管結構。

像鳥一樣嘰嘰喳喳的恐龍?

倒也沒有這麼反差萌……不是還有鴕鳥、火雞、鴿子這些身體比例大的鳥嗎?一些恐龍的叫聲更類似它們發出威脅信號時,振動鳴管的低鳴。

恐龍之間的形態差異很大,它們的叫聲也各不相同。對頭骨特徵鮮明的恐龍,科學家更容易推測出它們的叫聲。例如副櫛龍(Parasaurolophus)頭骨上有一條長長的管狀結構與鼻腔相通,就像一把號角。研究者用計算機建立了副櫛龍的頭骨模型,模擬出了洪亮的共鳴聲,聽上去仿佛在吹奏低音號角(文末附叫聲)。

兩種副櫛龍屬恐龍的頭骨 | 圖源:Wikipedia

不過,化石中的線索畢竟有限,大部分恐龍的叫聲都還未得到科學的重建。

假如有一天人類也成了化石,未來的智慧生物大概也會好奇:人類是怎麼叫的?(這題超綱了啊喂!

貝類死了為什麼就燙不開口了?

開殼的蛤蜊 | 圖源:pixabay

貝:我都掛了,還怎麼開口?

從菜市場買回的蛤蜊下鍋爆炒之後總有幾個怎麼也不張口,打開一看才發現都是早就掛了的,含了不少沙子(感謝它們不開口)。

鮮活的貝會被燙開口,跟我們被燙到的時候會縮手尖叫一樣,屬於正常的應激反應。而死去的貝,肌肉應該也已經鬆弛,是什麼維持著它們「最後的倔強」?

貝類的閉殼肌(箭頭處)| 圖源:bio.libretexts

這倔強靠的是它們分泌的一種特殊蛋白質——副肌球蛋白,它是閉殼肌(乾貝就是風乾的扇貝閉殼肌)的關鍵成分。當閉殼肌收縮時,殼就會閉合。副肌球蛋白能夠維持閉殼肌收縮長達一個月,除非貝類自己想開。如果在想開之前就掛了,那你就只能撬開了。

自然界中的貝死去後,在海水侵蝕、以及風吹日曬下,副肌球蛋白逐漸分解,貝殼最終還是會鬆口,變成你在海灘邊撿到的空殼。

所以光靠貝類的開合狀態來判斷它們新不新鮮是不夠準確的,只有還有動靜的,比如從邊緣探出個水管,才能確定它們還活著。

人喝不了海水,為什麼海洋動物可以?

圖源:pixabay

海上的落難者即使再渴也只能幹瞪著汪洋,不是因為海水又鹹又苦太難喝,而是因為這如同「飲鴆止渴」。喝下海水之後,我們的腎臟為了排出多餘的鹽分,需要製造比你喝進去的海水還要多的尿液,讓你脫水更嚴重。

每1升海水中含有約35克鹽(濃度3.5%),而人的血液滲透壓相當於濃度0.9%的生理鹽水。血液中的鹽離子對維持人體正常滲透壓和傳遞細胞間的信息至關重要,但如果濃度過高,不僅會使人脫水,還會擾亂細胞之間的交流,導致生理功能紊亂。

氯化鈉使人中毒的半數致死量(使半數實驗動物死亡的劑量)約為3.3克/千克體重,所以當攝入的海水達到100毫升/千克體重時就可能致命,早在這之前,你就已經會出現神志不清、痙攣、昏厥等症狀。

海洋動物的體液未必比人的更鹹,但它們的尿可比我們的鹹得多。海豹、海獅的尿液比海水鹹2.5倍,說明這些海洋動物平常其實也會喝海水,但它們的腎臟擁有更強的排鹽能力。海洋魚類的鰓上還有能夠幫助過濾鹽分的特殊細胞。

要不是沒得選,海洋動物肯定也想喝點清淡爽口的,它們從食物中就可以喝到鹹度正常的「蔬菜湯」或「肉湯」。科學家發現,一類海蛇會專門遊到海面附近喝剛降下的雨水。

太陽看起來是黃色的,

為什麼陽光是白色的?

宇宙中的太陽看起來是白色的 | 圖源:NASA

小時候畫太陽一定會用黃色或紅色,平常我們看到的太陽,尤其是朝陽和夕陽看起來確實是黃色甚至橙紅色的,為什麼照到我們身上的卻是白光?

天文界將太陽歸為黃矮星,這個「黃」並非太陽本色,只是我們從地球觀測到的太陽顏色,而太空人在太空中看到的太陽其實是明晃晃的白色。二者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大氣層這個「濾鏡」。

陽光包含了從紅外線到紫外線的所有波段,稜鏡分出的七色光只是其中的可見光波段,大部分波段都是人眼看不到的。所有顏色的可見光匯合到我們眼裡會呈現為白色——真正五彩斑斕的白。

陽光中分離的可見光譜 | 圖源:N.A.Sharp, NOAO/NSO/Kitt Peak FTS/AURA/NSF

但是當陽光遇到各種物體時,原本集合在一起的可見光就會被「拆散」。到達地球的它們首先要闖過的是大氣層,在那裡它們會遇到氣體分子,發生瑞利散射。它對藍光這類短波光作用更強,這也是天空呈現藍色的原因。

清晨和傍晚時的太陽位置較低,陽光斜射進大氣層,需要經過的路更長,導致更多藍光被散射,太陽看起來就更偏黃色或紅色了,此時的陽光也會有種金燦燦的感覺。

請勿直視太陽,小心亮瞎。

感謝您看到這裡。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個「贊」,點亮文末的「在看」,和朋友「分享」有趣有料的科普吧!

無標註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儲存於石墨:

https://shimo.im/docs/PgdkcgRYRcyxkhRV/

視頻來源:

原標題:《恐龍的叫聲真像電影裡那樣嗎?| 趣問萬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事:恐龍真的會像電影裡那樣咆哮嗎?
    你不知道的事:恐龍真的會像電影裡那樣咆哮嗎?時間:2016-08-04 14:51   來源:怪羅科普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不知道的事:恐龍真的會像電影裡那樣咆哮嗎? 這是在6500萬年前,你正漫步穿過森林,你就能聽到雷鳴般的跺腳聲從遠方傳來。
  • 侏羅紀世界:電影裡恐龍叫聲怎麼來的?
    中文科技資訊專業發布平臺 侏羅紀世界:電影裡恐龍叫聲怎麼來的
  • 科學家能否復活恐龍?現實和電影裡的一樣嗎?
    科學家能否復活恐龍?現實和電影裡的一樣嗎?《侏羅紀公園》中對恐龍的描述超出了以往的怪獸電影範疇,成為了被當時科學界所讚譽的經典影片。    而在22年後上映的《侏羅紀世界》中,還有另一種倍受歡迎的恐龍:迅猛龍(當然,如果你希望自己更有學術B格,也可以叫他們伶盜龍)有著群居的習性,性格聰慧還透著點狡猾。但是這種恐龍的化石表明,他們的體型只有電影中的一半大小,智力也遠遠不及電影中那麼聰明,畢竟頭骨證明,迅猛龍的腦容量可不算大。
  • 科學界難題:我們能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侏羅紀公園》這部國外大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影片裡最讓人記憶深刻的莫過於那個鑲有琥珀的拐杖,侏羅紀公園的創始人哈蒙德提取了琥珀裡面蚊子的血,並藉助蚊子血裡的恐龍DNA,培育出各種種類的恐龍。
  • 恐龍叫聲之謎
    副櫛龍(圖片來源:pixabay)在有恐龍出現的影視劇中,為了增加真實感,我們常常會聽到恐龍的叫聲,有的如同嘶吼,有的則宛如長鳴。但是,恐龍早已滅絕,這些叫聲的根據又從何而來呢?誰是恐龍的聲音模特?最初,當人類想像恐龍的叫聲時,都是以與其外形相似的動物為參考的。比如大象,食草性的地震龍被設計成像大象一樣仰天長鳴;比如老虎、獅子,兇殘的霸王龍會怒吼;再比如蜥蜴,一些小型食肉恐龍則被聯想成也發出嘶嘶的叫聲......但是,這未必太簡單直白了。想像一下,如果在觀看《侏羅紀公園》時,哪個小朋友識破了恐龍替聲的真身,《侏羅紀公園》豈不是秒變《動物世界》?
  • 我們真的能使恐龍復活嗎 遺傳學教授:電影裡騙人的
    ­  恐龍真能被「復活」嗎?遺傳學教授:電影裡都是騙人的­  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6月6日發表英國肯特大學遺傳學教授達倫·格裡芬和英國肯特大學博士後麗貝卡·奧康納合寫的文章《侏羅紀世界:我們真的能使恐龍復活嗎?》
  • 恐龍真能被「復活」嗎?遺傳學教授:電影裡都是騙人的
    參考消息網6月9日報導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6月6日發表英國肯特大學遺傳學教授達倫·格裡芬和英國肯特大學博士後麗貝卡·奧康納合寫的文章《侏羅紀世界:我們真的能使恐龍復活嗎?》稱,今年夏天,《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的第五部將登上大銀幕,進一步增強我們當中許多人從小就對恐龍產生的熱愛。這種曾經在這個星球上行走過的最大、最兇猛、最「致命」的生物特別令人敬畏。但這些電影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它們引發了人們對恐龍DNA的興趣。
  • 霸王龍叫聲沒你家汪星人響 迅猛龍適合當寵物:其實你不懂恐龍
    恐龍大電影中的那些駭人「常理」並不存在——10個真相,讓你更懂龍的心。霸王龍的叫聲可能還沒你家汪星人響一陣窸窸窣窣後,一隻巨大、健美的霸王龍閃亮登場,發出令人恐懼的咆哮——這簡直是恐龍大電影的標配。但是霸王龍真的可以這樣咆哮嗎?
  • 走進侏羅紀世界 八卦恐龍明星
    「但是伶盜龍(迅猛龍)的奔跑速度就比霸王龍要快一些,還有些恐龍的速度更快,甚至可以超過鴕鳥,每小時跑個五六十公裡沒有問題。」還好女主角遇到的是霸王龍,而不是這些恐龍,要不結果如何還真不好說。——配 角——八卦點:皮膚光溜溜,脫毛了?
  • 千萬別被《侏羅紀公園》給騙了,霸王龍的叫聲沒那麼霸氣十足
    在電影裡面,要說最亮眼的地方,恐怕就是那個霸王龍了,那一聲怒吼更是讓無數人都感到十分的震撼,尤其是在80年,技術還不是很先進的情況下,能做到這些,簡直就跟開掛似的,但大家知道嗎?比起這些來,其實霸王龍真的沒有那麼霸氣十足。
  • 《侏羅紀》裡的恐龍,真的可以被人類馴服嗎
    在我們看過了太多的關於恐龍的電影之後,會發現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大多數電影或者影視劇,最初會按照正常的邏輯,把這種未知的史前生物當作血腥兇殘的野獸。然而,隨著劇情的發展,因為各種原因,這些人人避而遠之的恐怖生物卻會慢慢的變成了片子裡的中立者,甚至是人類賴以保護自己的英雄。
  • 5個關於恐龍的事實:可能長有羽毛,叫聲像公雞
    筆者-小文 說起恐龍,人們的印象都停留在這是一種肉食類動物,其次就是,恐龍是被從天而降的隕石「砸死」的而事實上,你對恐龍的很多理解都是錯誤的,又或者是,很多人都被科幻電影中恐龍的形象所誤導了。
  • 《侏羅紀世界》中關於恐龍的5個科學錯誤
    不過該片上映後,有媒體發現,從恐龍的顏色、羽毛到叫聲,這部關於恐龍的電影裡存在大量對恐龍的錯誤描繪。下面,本文將為你細數《侏羅紀世界》裡的五大科學錯誤。許多恐龍都有羽毛,但《侏羅紀世界》裡的恐龍卻像鱷魚和蜥蜴那樣身披鱗片。電影可能已經盡力為這隻恐龍插上幾根羽毛了,但即便如此,它甚至不算真實存在的動物。這隻恐龍屬於兩個物種的雜交後代,而這就牽涉到第二點了……
  • 《恐龍當家》:重情感,淡故事,一部不像「皮克斯」的走心電影
    (導演,你確定這部電影叫《恐龍當家》而不是《恐龍回家》嗎?)全片都在講述一段奇妙的旅程,兩個超越種族的好友相依為命,跨越千山萬水找到回家之路。影片雖然是動畫電影,卻拍攝地十分真實、感人。很多人都說這是一部低齡勵志片,試問:何為低齡?現在的動畫已經完全不是只局限於給小孩子觀看的東西了,能理解電影內涵的只有成年人。
  • 《侏羅紀世界2》幕後故事揭秘 恐龍叫聲源自3種動物
    其實,當年《侏羅紀公園》原著小說尚未出版時,史蒂文·史匹柏就已買下翻拍版權,而電影原著的作者即是被譽為「科幻驚悚小說之父」的小說家麥可·克萊頓(MichaelCrichton),他也曾編寫過不少優秀的影視作品劇本,像是1973年版的《西部世界》與《急診室的故事》都是出於他手。
  • 巨型陸龜火了,叫聲如恐龍,眼神奇異,網友:送走了幾代人?
    巨型陸龜火了,叫聲如恐龍,眼神奇異,網友:送走了幾代人?估計很多人都養過小烏龜吧,小烏龜是非常常見的寵物,幾乎每一個喜歡養寵物的人,都養過小烏龜這種非常容易養的寵物。它的外貌就跟電影裡面的忍者神龜一樣,可是它的體型更大。這隻陸龜悠閒地踱著步,對眼前圍得密密麻麻遊客一臉淡定,它似乎已經熟悉了這樣一群陌生人。它先是往前走了一步,然後抬頭叫了一聲,這叫聲就像如恐龍一般,低沉且嘶啞,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陸龜是怎麼叫的,包括小編。小編從來沒聽說過陸龜會叫,直到看到這個視頻!真是孤陋寡聞。
  • 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4個錯誤,迅猛龍並不大,恐龍並不會咆哮
    然而電影嚴重過度誇大了這些兇猛的生物的體積。古生物學家認為迅猛龍的大小與現代火雞差不多。最近的考古發現表明迅猛龍有羽毛,有翅膀但無法飛翔。雖然它們不像電影中描繪的與成年男人一樣大,但它們速度很快。他們的後腳上有臭名昭著的長爪,他們在捕獵獵物時劃撥地面。2.腕龍站立在《侏羅紀公園》中,我們看到腕龍是大約7米高26米長的食草動物。它將後腿站立起來吃葉子。
  • 侏羅紀系列電影裡恐龍那麼多,你叫得出名字嗎?
    最近上映的《侏羅紀世界2》你看了嗎?雖然劇情套路感滿滿,但在特效的加持下,該片可能不失為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片。劇情驚險之餘不忘溫情元素,尤其是一隻叫blue(布魯)的恐龍,和主角的互動有愛。被認為是萌系擔當的「blue」。
  • 《侏羅紀世界2》5大硬傷, 真正的恐龍長啥樣?
    不過該片上映後,有媒體指出,從恐龍的顏色、羽毛到叫聲,這部電影裡存在大量對恐龍的錯誤描繪。 電影可能已經盡力為這隻恐龍插上幾根羽毛了,但即便如此,它甚至不算真實存在的動物。這隻恐龍屬於兩個物種的雜交後代,而這就牽涉到第二點了…… stick v.
  • 盤點喜劇動畫之恐龍當家,網友:恐龍長的像沒了殼的烏龜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喜劇動畫之恐龍當家,網友:恐龍長的像沒了殼的烏龜,下面一起和小編看一下這部電影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恐龍當家 The Good Dinosaur本片內容簡介: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稱霸這個世界的恐龍懵懵懂懂地逃過了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