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餘年昆蟲學研究探險路 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

2020-09-03 一應劇全

他從事昆蟲學研究30餘年,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復原1.65億年前的昆蟲叫聲,震驚國內外各大媒體;他在科學的世界裡潛心鑽研,先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傳粉昆蟲,擬態昆蟲和吸血昆蟲,讓人類對遠古生態環境和生物進化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他就是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東。由北京市委組織部指導並牽頭策劃,北京電視臺承制的全國首檔聚焦人才的紀實節目《為你喝彩》,本周三(8月26日)21:50,走近遠古昆蟲探險家任東的科研世界。

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 還原1.65億年前遠古森林的蟈蟈叫聲

任東,是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古昆蟲學會副主席,從事昆蟲學已有30多年。2012年,任東再次發現了一塊來自1.65億年前的古昆蟲化石,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探索研究,上百次的音齒對照觀察實驗,最終1.65億年前遠古森林裡的蟈蟈叫聲被還原出來。一時間《Nature》、《Science》等國際重要刊物第一時間對此事進行報導,引起了劇烈反響。這一前無古人的發現,為我們了解古代生態系統和食物鏈,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任東表明,1.65億年前的聲環境已經相當成熟。當時已有爬行動物和其他脊椎動物等很多動物,在同一時間放聲高歌。這也為研究早期昆蟲聲學、行為學和生態學等工作取得突破進展奠定了基礎。

30餘年昆蟲學研究探險路 陸續發現多個世界上最早的昆蟲種類

1980年任東報考了自己喜歡的地質學專業,1992年,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傳粉昆蟲。這是他第一個震撼世界的發現,他還因此錯過了兒子的出世。雖然錯過兒子出生,但任東這次發現的化石,卻對世界古生物界,以及植物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之後的6年時間裡,他潛心研究,撰寫出一篇揭示遠古昆蟲與植物協同演化關係的科研文章,證實了被子植物在中國東北晚侏羅世至早白堊世已經存在,將以前被子植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了至少2000萬年,為這一植物學界的重大難題作出了貢獻。

如今擬態現象已經應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迷彩服的設計、建築仿生學等都來源於擬態現象。然而古昆蟲擬態現象的研究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不但要找到擬態昆蟲的化石還要找到擬態昆蟲同時代的模擬對象。2012年,任東帶領學生偶然發現了一塊距今1.65億年前的長翅目蚊蠍類昆蟲化石。通過研究發現,這個蚊蠍類昆蟲化石,與同時期的銀杏葉化石在數學幾何圖形上的數據極為吻合。而且這個昆蟲與銀杏存在著雙方受益的擬態關係,這把人類對古昆蟲擬態關係的研究提前了一大步。比之前人類發現的距今僅3000萬年前的擬態昆蟲,整整早了一億多年。因此,這一昆蟲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擬態昆蟲。2012年,國際物種學會將這個銀杏侏羅蚊蠍蛉評為:2012年世界十大新發現物種。

從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傳粉昆蟲,到發現世界上最早的擬態昆蟲和吸血昆蟲,再到讓億萬年前的昆蟲發聲。進入首都師範大學的20多年來,任東帶領著首都師範大學昆蟲演化與環境變遷重點實驗室團隊,潛心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實驗室也發展成為領域內最具影響力的重點實驗室之一。任東也因其對古昆蟲領域的巨大貢獻,入選北京市首批長城學者並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首都勞動獎章等獎項。

憑著對專業的滿腔熱愛,與孜孜以求的科學態度,任東用一個又一個科研成果,改變著人們對於自然和生命的認知。在任東眼中,他所研究的,從不單單只是古昆蟲化石,而更像是一個全人類的哲學命題。今晚(8月26日)21:50,一起走近遠古昆蟲探險家任東的科研世界。

相關焦點

  • 《為你喝彩》30餘年昆蟲學研究探險路 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
    他從事昆蟲學研究30餘年,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復原1.65億年前的昆蟲叫聲,震驚國內外各大媒體;他在科學的世界裡潛心鑽研,先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傳粉昆蟲,擬態昆蟲和吸血昆蟲,讓人類對遠古生態環境和生物進化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他就是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東。
  • 《為你喝彩》30餘年昆蟲學研究探險路 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
    他從事昆蟲學研究30餘年,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復原1.65億年前的昆蟲叫聲,震驚國內外各大媒體;他在科學的世界裡潛心鑽研,先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傳粉昆蟲,擬態昆蟲和吸血昆蟲,讓人類對遠古生態環境和生物進化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他就是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東。
  • 《為你喝彩》30餘年昆蟲學研究探險路 用化石探索遠古的秘密
    他從事昆蟲學研究30餘年,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復原1.65億年前的昆蟲叫聲,震驚國內外各大媒體;他在科學的世界裡潛心鑽研,先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傳粉昆蟲,擬態昆蟲和吸血昆蟲,讓人類對遠古生態環境和生物進化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他就是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東。
  • 世界上最怪異的七大化石 遠古烏龜的致命交配
    世界上最怪異的七大化石 遠古烏龜的致命交配時間:2016-07-17 15:2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上最怪異的七大化石 遠古烏龜的致命交配 化石,是我們研究歷史最重要的一個證據,從化石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
  •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張彌曼:用一個甲子的時光解密遠古化石謎團
    (It explores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who we are and where we came from)」這是一個哲學問題,而她卻用對地質科學的畢生探索漂亮作答。  3月22日,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的頒獎典禮上,一位82歲的中國老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衣著簡潔,笑容輕鬆,神態堅定。
  • 這10個化石讓我們看到遠古世界比我們想像更恐怖
    原標題:這10個化石讓我們看到遠古世界比我們想像更恐怖 化石是個非常有趣的東西。他保存了古生物的遺體,揭露我們不曾知道的過去,就像這十大令人吃驚的化石絕對會讓你大開眼界,發現這個千變世界的神秘過去。
  • 盤點七種神秘遠古動物琥珀化石
    琥珀是數千萬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
  • 10種巨型遠古昆蟲,被遺忘的上古統治者
    恐龍出現之前,地球上就有巨大的物種存在,它們就是3億年前、曾經昌盛一時的巨型遠古昆蟲。
  • 火星疑似發現生物化石?美國昆蟲學家:都是蟲子,很多大蟲子
    最近,在11月19日美國的一場美國昆蟲學會全國大會上,一位著名的昆蟲學家聲稱他發現了火星生物化石存在的痕跡,並且聲稱火星曾經是一片適合生存的地區和星球。並且他聲稱在火星上他發現了很多大蟲子的化石,這些大蟲子有各種不同的形態,並且非常像地球上的生物種類。因此他認為火星曾經存在著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而且並不排除火星從前擁有智慧生命。
  • 科學家在新疆發現3.7億年前植物化石 揭遠古樹木生長秘密
    原標題:科學家在新疆發現3.7億年前植物化石,揭遠古樹木生長秘密  地球上第一片森林中的樹木是如何生長壯大的?中國科學家在化石的幫助下,開始揭開其面紗。受訪者供圖10月2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的徐洪河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遠古森林對古環境的強烈影響,使這一時期成為陸地生態系統發展的關鍵節點。但遠古植物是如何生長,變得枝繁葉茂,它們與現代植物在生長模式上有哪些差異?長期以來,人們缺乏科學證據。
  • 五千年琥珀內包含上百種遠古昆蟲
    據媒體報導,科學家在印度西北部地區沉積層中挖掘出的遠古琥珀中識別出55大類700多種遠古昆蟲。
  • 遠古海洋生物訴說歷史 科學儀器助力生物研究
    而在這個過程中,人類也從這些痕跡中探索到了很久以前的生物的那些秘密。而在近日《科技日報》報導中,針對這件事進行了進一步的推進,其中提到了這些遠古海洋生物對於研究早期海洋生態,以及久遠的歷史中海洋生物的進化史有著重要的價值;對於海洋地質研究,以及加強中國生物礁的發育、成因和分布規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化石:遠古的饋贈 | 薦書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化石:遠古的饋贈 | 薦書 2020-11-20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300萬年前「木乃伊葉片」,隱藏著遠古秘密,考古學家樂壞了
    遠古生物在地球上留下痕跡的方式就是變成化石,但並非所有的生物都能變成化石,只有遇到了合適的機會,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能夠形成化石被埋藏在地下。從目前人類已發現的化石情況來看,動物化石較多,植物化石較少,這說明植物容易受到分解作用的影響。但最近紐西蘭一支研究團隊發現了一些保存完好的樹葉化石,並從中揭開了一些秘密。
  • 世界上首塊偽郭公蟲化石被發現 記錄提前1.65億年
    世界上首塊偽郭公蟲化石被發現 記錄提前1.65億年 World’s first tooth-necked fungus beetle fossil found in China
  • 我國學者發現大型蜻蜓類化石 這是一種新的遠古蜻蜓
    光明日報南京6月15日電(鄭晉鳴、徐曉陽)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是我國目前已知的第二大蜻蜓類化石。
  • 這種一億年前遠古昆蟲竟然也會欺騙術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昆蟲具有獨特的偽裝能力,一些昆蟲會偽裝成掠食者,一些昆蟲則會擬態成其它物種,昆蟲的偽裝能力在它們的進化歷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考古學家發現一種最古老的昆蟲,會巧妙地攜帶雜物來隱藏自己,現今一些幼蟲也採用這種聰明的方法。
  • 臨沂驚現5億年前線紋心蝦化石,屬全球首例,專家研究13年才命名
    這種線紋心蝦是寒武紀明星動物奇蝦的一種,是當時遠古海洋中頂級掠食動物,線紋心蝦是一種全新的奇蝦類化石。那麼,線紋心蝦長相如何?又是如何被專家發現和命名的呢?9月4日夜裡,臨報融媒記者聯繫上了臨沂大學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兼職教授唐永剛,是他率先發現並和權威專家共同研究13年才揭開了這些奇異遠古生物的神秘世界。長相啥樣?
  • 昔日動物樂園,今朝化石寶庫——寧城道虎溝
    而今天,寧城縣以另一個亮點重新屹立於人們的視野,那便是對於古生物化石的保護與研究。在這裡,科學家的探索讓人們穿越了時空,聽到了來自一億六千萬年前大自然的淺吟低唱。遠古翔獸、恐怖蟲、粗壯假碾磨齒獸、寧城熱河翼龍等等,讓這裡成為了古生物研究領域的「揚名世界之地」。在地質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中生代是生物演化最重要的階段之一。
  • 昔日動物樂園,今朝化石寶庫——寧城道虎溝
    而今天,寧城縣以另一個亮點重新屹立於人們的視野,那便是對於古生物化石的保護與研究。在這裡,科學家的探索讓人們穿越了時空,聽到了來自一億六千萬年前大自然的淺吟低唱。遠古翔獸、恐怖蟲、粗壯假碾磨齒獸、寧城熱河翼龍等等,讓這裡成為了古生物研究領域的「揚名世界之地」。在地質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中生代是生物演化最重要的階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