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事昆蟲學研究30餘年,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復原1.65億年前的昆蟲叫聲,震驚國內外各大媒體;他在科學的世界裡潛心鑽研,先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傳粉昆蟲,擬態昆蟲和吸血昆蟲,讓人類對遠古生態環境和生物進化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他就是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東。由北京市委組織部指導並牽頭策劃,北京電視臺承制的全國首檔聚焦人才的紀實節目《為你喝彩》,今日21:50,走近遠古昆蟲探險家任東的科研世界。
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
還原1.65億年前遠古森林的蟈蟈叫聲
任東,是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古昆蟲學會副主席,從事昆蟲學已有30多年。2012年,任東再次發現了一塊來自1.65億年前的古昆蟲化石,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探索研究,上百次的音齒對照觀察實驗,最終1.65 億年前遠古森林裡的蟈蟈叫聲被還原出來。一時間《Nature》、《Science》等國際重要刊物第一時間對此事進行報導,引起了劇烈反響。這一前無古人的發現,為我們了解古代生態系統和食物鏈,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任東表明,1.65億年前的聲環境已經相當成熟。當時已有爬行動物和其他脊椎動物等很多動物,在同一時間放聲高歌。這也為研究早期昆蟲聲學、行為學和生態學等工作取得突破進展奠定了基礎。
30餘年昆蟲學研究探險路
陸續發現多個世界上最早的昆蟲種類
1980年任東報考了自己喜歡的地質學專業,1992年,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傳粉昆蟲。這是他第一個震撼世界的發現,他還因此錯過了兒子的出世。雖然錯過兒子出生,但任東這次發現的化石,卻對世界古生物界,以及植物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之後的6年時間裡,他潛心研究,撰寫出一篇揭示遠古昆蟲與植物協同演化關係的科研文章,證實了被子植物在中國東北晚侏羅世至早白堊世已經存在,將以前被子植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了至少2000萬年,為這一植物學界的重大難題作出了貢獻。
如今擬態現象已經應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迷彩服的設計、建築仿生學等都來源於擬態現象。然而古昆蟲擬態現象的研究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不但要找到擬態昆蟲的化石還要找到擬態昆蟲同時代的模擬對象。2012年,任東帶領學生偶然發現了一塊距今1.65億年前的長翅目蚊蠍類昆蟲化石。通過研究發現,這個蚊蠍類昆蟲化石,與同時期的銀杏葉化石在數學幾何圖形上的數據極為吻合。而且這個昆蟲與銀杏存在著雙方受益的擬態關係,這把人類對古昆蟲擬態關係的研究提前了一大步。比之前人類發現的距今僅3000萬年前的擬態昆蟲,整整早了一億多年。因此,這一昆蟲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擬態昆蟲。2012年,國際物種學會將這個銀杏侏羅蚊蠍蛉評為:2012年世界十大新發現物種。
從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傳粉昆蟲,到發現世界上最早的擬態昆蟲和吸血昆蟲,再到讓億萬年前的昆蟲發聲。進入首都師範大學的20多年來,任東帶領著首都師範大學昆蟲演化與環境變遷重點實驗室團隊,潛心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實驗室也發展成為領域內最具影響力的重點實驗室之一。任東也因其對古昆蟲領域的巨大貢獻,入選北京市首批長城學者並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首都勞動獎章等獎項。
憑著對專業的滿腔熱愛,與孜孜以求的科學態度,任東用一個又一個科研成果,改變著人們對於自然和生命的認知。在任東眼中,他所研究的,從不單單只是古昆蟲化石,而更像是一個全人類的哲學命題。今日21:50,一起走近遠古昆蟲探險家任東的科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