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雪梨8月31日電(郭陽)多數現代鯨類一個定義性的特徵是其濾食性攝食方式,但澳大利亞學者主導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鯨類曾是海洋中兇猛的捕食者,擁有和現代獅子類似的鋒利牙齒,而捕食習慣改變導致了許多現代鯨類牙齒形態的變化。
這項由莫納什大學和維多利亞博物館的研究人員主導的研究首次發現,遠古鯨類的牙齒十分鋒利,捕食的獵物也很巨大。
研究人員之一、莫納什大學生物科學院副教授阿利斯泰爾·埃文斯接受採訪時說,他們根據來自澳大利亞和全球其他博物館的八種已滅絕的鯨類牙齒化石樣本製作了遠古鯨類牙齒的三維模型,並比照了幾種現代陸地食肉動物牙齒模型,發現遠古鯨類的牙齒與今天的獅子、獵狗等陸地食肉動物相似。
牙齒的形狀揭示了動物的捕食方式和獵物類型。由於需要捕殺獵物,捕食者的牙齒會有可切割食物的鋒利邊鋒,而濾食性攝食物種的牙齒往往是圓形、鈍面的。埃文斯認為他們的發現至少排除了關於鯨類進化過程的一些假設,證明了遠古鯨類是捕食者,不是濾食性攝食者。
埃文斯說:「遠古鯨類用牙齒捕獲獵物,不過它們也會通過吸入海水的方式濾取食物。隨著它們長期濾食,牙齒的作用就不那麼重要了,最終可能完全退化掉。」
「濾食捕捉到的大多是體型較小的生物。為了在吐出海水時留下這些生物,鯨魚的牙齦變得更細小、結構也更複雜。同時,它們也慢慢進化出鯨鬚來幫助留下這些食物。」
這一研究已於30日刊登在英國皇家學會主辦的期刊《生物學通訊》上。不過,紐西蘭奧塔戈大學的古生物學教授尤恩·福代斯說,解釋遠古鯨類的進化過程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鯨類什麼時候開始進化出鯨鬚,要解答這些問題還需找到該過渡階段的化石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