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恐龍新物種!科學家首次在非洲發現翼龍化石,翼展長達4米

2020-12-08 騰訊網

隨著英國古生物學家發掘出一種會飛的翼龍新物種,恐龍的發現受到了極大的歡迎。這種有翼恐龍是自2月以來發現的第四種恐龍,也是在非洲土地上發現的第一種。翼龍是不太為人所知的恐龍的近親,其特徵是它們的飛行能力。據樸茨茅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稱,翼龍化石通常在歐洲、中國和巴西被發現。

但他們的最新發現標誌著這些有翼怪物中的一個首次在北非的Marocco被發現,新發現的翼龍物種屬於一群被稱為貘類翼龍。中等大小的恐龍在白堊紀時期大量繁殖,該時期開始於約1.4億年前,結束於約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

這些新的翼龍擁有長達13英尺(4米)的翼展,以及在它們頭上掃過的又大又寬的脊峰。與之前的三次發現不同,這隻恐龍沒有牙齒,它是「無牙的」。

這一發現是由該大學環境、地理和地球科學學院的大衛·馬提爾教授領導的。對摩洛哥化石的研究表明,我們還遠遠沒有發現北非所有的古生物寶藏。即使是零碎的化石,比如新翼龍的顎骨,也能給我們提供關於過去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信息。

在撒哈拉沙漠工作是一次改變人生的經歷,而發現一種新的翼龍是錦上添花。這隻恐龍被命名為Afrotapejara Zouhrii,以紀念摩洛哥古生物學家Samir Zouhri教授,Zouhri教授因在摩洛哥發現許多史前爬行動物而聞名。

Samir Zouhri在摩洛哥古生物學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通過他的出版物,還因為他在摩洛哥組織了科學會議,並為法國地質學會編輯了一整卷關於摩洛哥脊椎動物古生物學的書籍。

翼龍通常被稱為有翼恐龍,第一個翼龍是在18世紀被發現的,自那以後,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200多個物種。據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介紹,有翼爬行動物是繼昆蟲之後第一批進化出飛行能力的動物。有的和戰鬥機一樣大,有的不比模型飛機大。

翼龍與雷克斯暴龍幾乎在同一時期滅絕,大約在6600萬年前。當一顆直徑6英裡(10公裡)的隕石在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附近撞擊地球時,恐龍滅絕了。

相關焦點

  • 翼展僅4米!新發現的澳大利亞翼龍可能是現存的最後一種翼龍
    新發現的澳大利亞翼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的陸地標本,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是被稱為anhanguerians的一群翼手龍的最後倖存者之一。雖然翼龍經常被誤認為是恐龍的一種,儘管它們與恐龍及其有羽毛的現存親戚的關係比鱷魚等爬行動物更近但它們實際上是會飛的爬行動物。
  • 澳洲發現史前翼龍化石,翼展達4米,或比同類滅絕要晚千萬年!
    翼龍,在《侏羅紀世界》的電影裡,它們的鏡頭不算多,要麼從天空中飛過,要麼就是翼龍群起攻擊遊客,這也是多數人對翼龍的印象。據《每日郵報》10月3日報導,日前發表於《科學報告》的一項報告稱,在澳大利亞內陸發現了翼展達13英尺(約4米)的翼龍化石,而且它們比人類所認為的滅絕時間要晚1000萬年。
  • 發現史上最大翼龍 翼展可達10米
    發現史上最大翼龍 翼展可達10米 2019-09-13 08:25:25
  • 翼展超10米,直立高過長頸鹿,科學家發現最大飛行生物
    它是翼龍屬,翼展至少5米。這種會飛的爬行動物名叫博瑞阿斯冰龍(Cryodrakon boreas),生活在7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科學家們對這種翼龍的骨骼已經研究了近30年,但直到現在才確認它屬於新物種。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古生物學家戴夫·霍恩(Dave Hone)說,長期以來,古生物學家始終認為這些化石屬於風神翼龍。
  • 新疆發現翼龍化石研究價值如何?中國十大恐龍化石排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介紹,十餘年間,科考隊考察面積達2000多平方千米,翼龍面積約幾十平方千米,一平方米差不多存在一個翼龍個體。    翼龍3D還原圖。繪畫:趙闖;科學指導:汪筱林新疆發現翼龍化石研究價值如何?
  • 翼展達10米!7千萬年前,翼龍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
    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一種翼展比倫敦公交車還寬的新發現恐龍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之一。 來自翼龍類動物阿茲達奇龍(常被錯誤地稱為「翼手龍」)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翼展可達10米。
  • 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小的樹棲翼龍
    這件化石被科學家命名為隱居森林翼龍(Nemicolopterus crypticus),意思為隱藏在森林中的居住者,非常形象地反應了它的樹棲生活方式。森林翼龍的體型嬌小,翼展僅25cm,大致相當於一隻燕子或麻雀大小,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翼龍化石之一。在此之前,科學家僅僅在德國發現過一件比它更小的出生不久的翼龍化石(翼展約18cm)。
  • 外媒:科學家發現翼展達七米遠古巨鳥化石(圖)(2)
    【延伸閱讀】路透社:「最大翼展」鳥類化石在美出土2014-07-09 14:39:08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桑氏偽齒鳥」復原圖參考消息網7月9日報導 它的翼展幾乎達到3.5米,是現存鳥類中最大的。但是,如果同一種叫「桑氏偽齒鳥」的已滅絕鳥類相比,信天翁只能算是鴿子。今天,科學家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出土化石中識別出了這種鳥類。桑氏偽齒鳥生活在2500萬-2800萬年前,它有著鳥類歷史上最大的翼展,大約6.1米-7.4米。僅靠大小還不足以讓它顯得獨特。它的長顎中還伸出一系列類齒骨突。這些類齒骨突能幫助它在北美東海岸鏟起魚和烏賊。
  • 科學家們發現了最古老的翼龍也許是地球上第一個飛行的脊椎動物
    在猶他州東北部塵土飛揚的土壤之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有2億年歷史的翼龍的化石殘骸。無論是恐龍還是鳥類,這些都是第一批擁有自己飛行骨幹的生物。新發現的物種名為Caelestiventus hanseni,拉丁語為「天風」,具有1.5米和112顆牙齒的可觀翼展,包括在鼻子附近伸出的尖牙狀尖刺。與該標本的大小相比,大多數早期的翼龍都是侏儒。有趣的是,下顎的配置表明該生物有一個像鵜鶘一樣的小袋,它可能會撈起魚和小型陸地獵物,如爬行動物。
  • 發現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 或證實恐龍也曾漂洋過海
    此前,他們發現了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1月5日報導,這個鴨嘴龍的新物種被命名為異域龍奧德修斯種。它的遺骸是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附近一個採礦點發現的,年代可追溯至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科學家認為,這種生物一定是在開闊海域穿行數百英裡(1英裡約合1.6公裡)才抵達非洲大陸的。這是人們首次在非洲發現鴨嘴龍。
  • 最大翼龍之一,部分化石讓人以為是大海鳥,敢捕食恐龍的巨型翼龍
    在恐龍時代,恐龍是佔據統治地位,但還有一類不是恐龍的翼龍,也是和恐龍生存的時代相同,一些體型巨大的翼龍甚至能獵食恐龍,這次來認識一種最大的翼龍之一——哈特茲哥翼龍,哈特茲哥翼龍和風神翼龍是體型最大的翼龍,翼展都超過12米,遠遠超過其它品種的翼龍。
  • 美科學家發現兩種恐龍新物種化石
    新華網華盛頓9月22日電(記者 任海軍)美國科學家22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在猶他州沙漠中發現了兩種與三角龍相近的恐龍新物種的化石。  這兩種恐龍均為食草恐龍,分別被命名為科斯莫角龍和猶他角龍,前者可能是人類所知的頭部「裝飾」最多的恐龍,後者有5個角,體型較前者稍大。  猶他角龍鼻子上長有一個大角,眼旁的角向兩邊而不是向上長,體長在5.5米至6.7米之間,身高約1.8米,體重3噸到4噸。  科斯莫角龍面部特徵與猶他角龍相似,但頭部長有10個角,其體長約為4.6米,重約2.5噸。
  • 黎巴嫩發現9500多萬年前恐龍新物種,可能飛6千公裡到過中國
    據《每日郵報》12月2日報導,黎巴嫩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9500多萬年前的恐龍新物種,它屬於翼龍的一種,曾生活在如今歐洲、北非和東南亞之間的海域上空。研究人員推測它們曾到過東方,比如6000多公裡外的中國。
  • 中國翼龍飛躍6000公裡,在黎巴嫩被發現!
    圖註:礦博翼手龍化石及研究人員,右邊的便是菲利普·柯爾,圖片來自網絡細長的飛行家礦博翼手龍是一種體型較小的翼龍類,其翼展約1.32米我的祖先在中國發現於黎巴嫩的礦博翼手龍被歸入非洲-阿拉伯大陸( Afro-Arabian continent)的翼龍類研究之中。非洲的翼龍化石主要來自於坦尚尼亞和侏羅紀地層和摩洛哥的白堊紀地層,但是化石都非常破碎。
  •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命名「日本龍神」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桐佑】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6日報導,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全身骨骼後得出結論,該骨骼化石為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系生存於白堊紀後期的草食類恐龍。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報導截圖據北海道大學發布的一份聲明稱,該團隊將新物種起名為「Kamuysaurus japonicus」,意為「日本龍神」(Japanese dragon god)。研究顯示該骨骼屬於年齡為9歲的成年恐龍,長達8米,重約4噸(存活時重約5.3噸),是日本國內發現的最大恐龍全身骨骼化石。
  • 史前爬行動物再添成員 英科學家發現翼龍新物種
    ,發現了一種新的翼龍神秘物種。該項目的主要作者、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博士生羅伊·史密斯研究這些化石主要是為了尋找鯊魚刺,結果發現與魚翅刺類似的無齒翼龍的顎片,但許多細微差異仍可以將它們區分開來。 史密斯表示,新種翼龍顎片與魚翅刺最大的區別是,新翼龍顎片表皮有著與神經緊密聯繫的小洞,這些小洞有助於翼龍捕捉食物,而魚翅刺沒有這些特徵。
  • 【盤點】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
    :大洋洲,澳大利亞,昆士蘭州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9000萬年前 體型數據:翼展4米 鐵翼龍的化石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溫頓組(Winton Formation)地層,是目前澳大利亞發現的最完整的翼龍化石,編號:AODF
  • 加拿大發現「北風冷龍」:化石被埋沒幾十年,曾被認為是常見翼龍
    加拿大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翼龍,他們給這種本國特產的大傢伙起名為Cryodrakon boreas,意為「北風冰冷翼龍」,中文簡稱就是「北風冷龍」。北風冷龍的化石早在幾十年前就被找到了,但一直以來,它被認為屬於另一個北美翼龍種群:風神翼龍(Quetzalcoatlus)——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之一。但近年來新發現的化石啟發了科學家,他們認為這些化石代表了一種新的物種,也是加拿大發現的第一種巨型翼龍物種。
  • 紐西蘭發現巨型鸚鵡化石,身高可達1米,距今至多1900萬年
    是一種活於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約3.6億至4.15億年前)的大型古生物,身體長約8米,重量可達3.4噸,咬合力可達500千克,被視為泥盆紀時代最大的頂級(海洋)獵食者。鄧氏魚是所在家族最後的成員,我們現在已無法找到任何與之有血緣關係的後代。
  • 鳥類歷史將被改寫,內蒙古發現翼龍化石,翼龍是恐龍還是鳥?
    特別是在動物上的羽毛研究,我們都知道,人類是不長羽毛的,因此對於羽毛也有非常大的興趣。就在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全新的羽毛,這羽毛將顛覆了人類的認知,鳥類的歷史將被改寫。其實這樣的事並沒什麼好奇怪的,人類是地球後來者,很多生物的存在都比人類來的長久,因此,想要全面了解地球是一個非浩大的工程,有的新發現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並不奇怪的事情,世界上存在顛覆人類認知的事情還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