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發現巨型鸚鵡化石,身高可達1米,距今至多1900萬年

2020-12-03 北晚新視覺網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古生物研究人員7日宣布,發現一種大約2000萬年前生活在紐西蘭的超巨型鸚鵡,直立時身高可達1米,可能以其他鸚鵡為食。

德新社報導,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和紐西蘭坎特伯雷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把這種已滅絕的鸚鵡命名為「意外赫拉克勒斯」,既反映它如神話中大力神一般的體格和力量,也說明發現它實屬意外。

弗林德斯大學副教授特雷弗·沃西說,紐西蘭以恐鳥、巨鵝和巨鷹等巨型鳥類而聞名,「但截至目前,沒有人發現過滅絕的巨型鸚鵡」。

研究人員在紐西蘭南島中奧塔戈的聖巴森斯附近發現「意外赫拉克勒斯」鸚鵡化石。化石距今至多1900萬年。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雪梨古生物學、地質生物學和地球檔案研究中心」的教授邁克·阿徹推斷,「意外赫拉克勒斯」的巨喙能讓它攝取更多「非常規」食物,甚至可能以其他鸚鵡為食,「這種動物可能位於食物鏈較高端」。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盤點史前十大巨獸排行榜

1、鄧氏魚

鄧氏魚是最大的史前盾皮魚,它的頭部和魚身兩側被鉸接盾片覆蓋著,它們沒有牙齒,而是兩排鋒利的骨片,形成喙狀結構。是一種活於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約3.6億至4.15億年前)的大型古生物,身體長約8米,重量可達3.4噸,咬合力可達500千克,被視為泥盆紀時代最大的頂級(海洋)獵食者。鄧氏魚是所在家族最後的成員,我們現在已無法找到任何與之有血緣關係的後代。

鄧氏魚很可能攻擊其它長著骨片結構的盾皮魚物種,它們的顎部足以咬傷其它獵物,迄今發現最大的化石標本長度達到10米,推測其體重為4噸。

2、陸行鯨

5億年前,陸行鯨在今天巴基斯坦所在的區域棲息,它們是一種介於鯨的陸地祖先和現代海洋哺乳動物之間的生物。陸行鯨長約12英尺,看起來有點像水獺與鱷魚的合體。頭大,吻突長,眼位於頭部背側面。頭、頸部的肌肉強大。

它們有一個大大的腦袋和長長的嘴巴,其突出的牙齒用來捕食魚類。研究認為陸行鯨有時飲用海水,有時飲用淡水。科學家推測陸行鯨獵食的方法與現代的鱷類相似。

3、上龍

上龍曾出沒於世界上的海洋,強大的力量和可怕的速度賦予它們驚人的攻擊能力。它們的脖子較短但顎部巨大,是效率極高的殺戮機器。根據當前發現的最大的上龍骨架化石,這種動物體長可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52英尺(約合15.84米),僅頭部長度就達到近8英尺(約合2.43米)。

4、史前巨蟒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根據哥倫比亞北部出土的蛇類骨架化石推測,5500萬年前生活在南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巨蛇可能是研究者已知蛇類中最長的物種。研究人員將這條巨蛇命名為Titanoboa cerrejonensis。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和巴拿馬史密森熱帶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數學模型推測,這種遠古巨蛇身至少長13米,體重能達到1.135噸。

5、霸王龍

又名暴龍,學名雷克斯暴龍,英文名Tyrannosaurs.Rex,意思是殘暴的蜥蜴王。是已知的肉食性恐龍和最著名的恐龍之一,它們是恐龍中出現最晚的種類之一,平均體長11.7米,最長達14.6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臀高超過5米,平均體重11噸,最重14.85噸,是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也是最大的獸腳亞目恐龍之一。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距今約680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恐龍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分布範圍較其他暴龍科更加廣泛

6、風神翼龍

它是最大的能再天上飛的生物,翼展達12米,250公斤重,速度達每小時130公裡。化石在美國德克薩斯被發現。它們雖然不會在飛行過程中獵食,卻會在陸地上捕獵,而且時常以幼小的霸王龍或恐龍世界中其他物種為食。

7、古巨蜥

現今科摩多龍巨蜥是地球體型最大的蜥蜴物種,但與它們的祖先相比則相形見絀。古巨蜥,也被稱為「巨型開膛手蜥蜴」,它的確切體型仍有爭議,但最新研究顯示古巨蜥體長達到7米,體重約600-620公斤,是迄今地球上最大陸地蜥蜴。主要食物是有袋動物,其滅絕可能與早期人類捕殺它們的食物來源有關。

8、恐怖鳥

這種大鳥個頭高達3米,嘴長度超過半米,體重400公斤,不會飛,堪稱恐龍滅絕後南美最可怕的掠食者之一。活躍於2700萬年到1萬5千年前。它可能起源於歐亞大陸,來到美洲後由於處於食物鏈頂端,沒有生存競爭對手,一度進化得相當巨大。

9、旋齒鯊

儘管生活在近3億年前,旋齒鯊仍與它們的現代近親類似。現代鯊魚長有數排鋸齒狀牙齒,一旦有牙齒脫落便會長出新牙。相比之下,旋齒鯊顎部位置較低,牙齒排列出的形狀看上去有點像一個圓鋸,它們的新牙會不斷長出並把舊牙推到前端。對於這種怪異牙齒結構所處位置,科學家仍存在一些異議,但不管是位於口腔內還是喉嚨深處,這都是一個獨特而令人吃驚的特徵。

10、史前霸王蠑螈

研究人員將這個物種命名為「Metoposaurus algarvensis」,意思是「阿爾加維寬額螈」。它是現代蠑螈的遠親,但個頭要大得多,體長最大可達2米,非常兇猛。它生活在湖泊和河流中,生活習性與現在的鱷魚相似,主要以魚類為食。

寬額螈稱霸地球2000多萬年,到大約2.01億年前,隨著當時的超級大陸——泛大陸開始裂解,地球上發生了物種大滅絕,包括史前霸王蠑螈在內的許多脊椎動物消失,為恐龍稱霸地球騰出了空間。、

來源:綜合新華網、網友評論、南方財富網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上千萬年前的巨型鸚鵡身高1米,鴞鸚鵡是它的近親
    沃西教授他們在紐西蘭奧塔哥島中部有個乾枯的古老湖床開展研究工作,這裡有中新世初豐富的化石沉積物,其中包括植物,鱷魚,蝙蝠和特別豐富的鳥類化石群。沃西教授他們用篩子在湖邊尋找化石,已經有20年了,發現了約40種中新世物種,其中包括鳥蛋和海鳥,有不會飛翔的鸕鷀,遠古鴿子,鴨類,鷹類,以及幾種小型鸚鵡等化石。
  • 紐西蘭發現一隻史前帝企鵝化石,身高1.6米
    因為它非常大,身長約 5.3英尺(即約為1.6米),這個身高基本上相當於一個成年女性的身高。至於體重,它重達176磅(也就是80公斤),簡直就是一個胖小子。從這兩個數據來看,身高、體重,這隻企鵝的體型都可以說是堪比一個成年人了。據考古學家估計,這一隻新發現的企鵝化石,應該是生存在6600萬至5600萬年前。
  • 紐西蘭現巨型史前企鵝化石 身高1.7米
    據《地鐵報》12月12日報導,研究人員在紐西蘭海岸發現了5500萬到6000萬年前的企鵝骨骼化石,令人驚訝的是,這塊骨骼化石無比巨大,經測量,這隻史前企鵝足有五英尺八英寸高(約1.7米),和人類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十分接近。
  • 秘魯考古發現巨型企鵝化石 身高1.5米嘴似長矛
    考古發現兩種巨型企鵝頭骨的喙狀嘴對比    巨型企鵝對比圖:左側為4200萬年前的Perudyptes企鵝,中間的現在的漢堡特企鵝(Humboldt),右側為3600萬年前的Icadyptes salasi企鵝  【搜狐科學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26日報導,考古學家日前在秘魯南部海岸發現了兩具數千萬年前的企鵝化石。
  • 史前巨型企鵝揭秘:身高竟超過2米!
    企鵝是生活在南半球的遊禽,這個大家族中有18個種類,其中有許多種類的企鵝很小很可愛,而最大的企鵝要數著名的帝企鵝了,其身高超過1.1米,體重在35千克左右。不過,在3000多萬年前,曾經有一種企鵝抬起腦袋嘴尖距離地面超過2米,它就是企鵝家族中的大哥大:古冠企鵝。
  • 為什麼小小的紐西蘭會有如此多的巨鳥呢?
    要知道,擁有這樣骨骼的鳥類至少有1米高,和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一般高,體重在7千克以上,是現存最重的鸚鵡卡卡波的兩倍重。它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鸚鵡!研究人員給它取了一個威武的名字——赫拉克勒斯,即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的名字。研究人員還通過對腿骨化石以及後來找到的鳥喙的研究,結合化石周圍黏土層的花粉,大致描繪出了赫拉克勒斯鸚鵡的生活。
  • 人類發現巨型古企鵝骨骼化石:和人身高相仿,活在6000萬年前
    近日,紐西蘭科學家在該國南島發現身高跟成年人差不多的巨型古企鵝骨骼化石,是該區域發現的第2隻巨型企鵝化石。有關研究刊登於當地古生物期刊。 英國《衛報》8月15日報導,紐西蘭科學家發現了這種已滅絕的巨型企鵝的骨骼化石,這種企鵝大約有人類那麼大
  • 史前巨型企鵝竟長這樣:身高超過2米
    企鵝是生活在南半球的遊禽,這個大家族中有18個種類,其中有許多種類的企鵝很小很可愛,而最大的企鵝要數著名的帝企鵝了,其身高超過1.1米,體重在35千克左右。不過,在3000多萬年前,曾經有一種企鵝抬起腦袋嘴尖距離地面超過2米,它就是企鵝家族中的大哥大:古冠企鵝。
  • 身高1.8米的大企鵝!體重100公斤,和恐龍滅絕原因非常相似
    現在體型最大的企鵝是帝企鵝,身高可以達到90釐米,差不多能夠到一個成年人的腰部位置,然而在五千多萬年前,可不是這樣。2004年,紐西蘭古生物學家阿蘭·滕尼森和同事保羅·斯科菲爾德一起,在奧塔哥的一處海灘上發現了一塊詭異的化石。乍一看上去,這塊化石像是一種古老的龜甲類動物,兩個人也都沒放在心上。
  • 身高1.8米的大企鵝!體重100公斤,和恐龍滅絕的原因非常相似
    現在體型最大的企鵝是帝企鵝,身高可以達到90釐米,差不多能夠到一個成年人的腰部位置,然而在五千多萬年前,可不是這樣。 巨型企鵝生活的年代,在距今5900萬年前到5500萬年前。
  • 巨猿:身高3米的巨型靈長類
    身高一直是我們非常在乎的自身條件,儘管有的人身高不足1.6米,有的人身高卻超過了2米,但是我們人類卻是平均身高最高的靈長類之一(另一種是大猩猩)。巨猿化石在中藥鋪裡被發現之後,人們又在湖北、四川、廣西等地發現了巨猿的化石,不過這些化石大部分都是牙齒,僅有幾塊下頜骨碎片。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巨猿下頜骨有人類下頜骨的三倍大,顯示了巨猿的巨大體型。
  • 科學家發現史前巨鳥化石,重達450公斤,高3.5米!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是迄今在歐洲和北半球生存過的最大的一種鳥類化石。這種鳥重達450公斤,高3.5米,而且和其它曾經發現的大型鳥類相比不同的是,它還具有快速奔跑的能力。史前巨鳥為現存鴕鳥的三倍大,和北極熊重量類似。圖為索馬利亞鴕鳥。
  • 紐西蘭南島發現恐鳥腳印化石 距今可能已數百萬年
    中新網5月13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13日報導,紐西蘭南島首次發現滅絕動物「恐鳥」(moa)的腳印化石,距今可能已有數百萬年歷史。報導稱,麥可·約翰斯頓是一名卡車司機。有一天,他帶著狗穿過奧塔哥的開伯恩河時,意外發現河床上的黏土層有動物腳印的痕跡。資料圖:「恐鳥」的骨骸。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幾天以後,他帶上泳衣和浮潛設備又來了一次,潛下去後他看到更加清晰的腳印,「當時感到很激動,因為腳印完好無損,非常清楚,這很罕見。」
  • 盤點遠古時期的四大巨鳥,2.5米高的泰坦鳥竟排倒數第一
    但是鴕鳥雖大,與遠古時期的巨型鳥類相比也相差甚遠。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遠古時期的四種巨型鳥類。一、泰坦鳥泰坦鳥屬於鳥綱鶴形目恐鶴科,是一種生活在兩百萬年前左右的巨型鳥類(在1.5萬年前徹底滅絕)。根據目前古生物學家發掘出的化石來看,這種巨鳥成年後的身高保守估計在2.5米以上。儘管這個高度比今天的鴕鳥也高不了多少,但是泰坦鳥的體重卻是今天鴕鳥的2.6倍以上。
  • 霍比特人真的存在過,化石身高不足1米,距今一萬八千年
    小矮人化石出土,驗證「霍比特人」存在2007年4月,英國《生物學通訊》曾刊登過一篇文章,說英國帝國學院的動物學專家林德爾·布朗厄姆和馬塞爾·卡爾蒂洛,通過考古研究發現,「霍比特人」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出現的一次分支。早在2003年,印度尼西亞的弗洛雷斯島上,出土距今一萬八千年的小矮人化石,它們中身高最長的不過1米。
  • 黑龍江出土猛獁象骨骼化石 初判距今4萬至1萬年
    日前,黑龍江省林甸縣四合水庫工地施工人員在作業時,挖出一個巨牙化石,後經專家鑑定為猛獁象牙化石,初步判定距今已有4萬-1萬年。   當天,林甸縣四合鄉的王金昌在四合水庫上指揮推土機幹活時,發現地上冒出一截白色的東西。他認為應該是某種動物的化石,便立即向縣文物管理所匯報了情況。
  • 秘魯發現距今約一萬年前的古大象化石
    秘魯發現距今約一萬年前的古大象化石 (1/4) "← →"翻頁
  • 發現史上最大翼龍 翼展可達10米
    發現史上最大翼龍 翼展可達10米 2019-09-13 08:25:25
  • 歷來七種最大動物 秘魯巨型企鵝有1米5高(組圖)
    烏拉圭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顯示,距今約400萬年前,南美地區生活著的一種齧齒動物全長3米、高1.5米及重約1噸,是迄今已知最大的齧齒動物。據推測,這種動物生活在水邊的森林中,具有較長的門齒用於防衛或進攻,還有較小的臼齒用於吃水生植物或果類。這種巨型齧齒動物學名「Josephoartigasia monesi」,它與人們熟悉的老鼠完全不同,從進化角度來看可能與豪豬等更為接近。
  • 距今2萬年研究價值高 江邊喜獲「大角鹿」化石(圖)
    距今2萬年研究價值高 江邊喜獲「大角鹿」化石(圖) NEWS.SOHU.COM  2003年11月05日11:30  黑龍江日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