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小的紐西蘭會有如此多的巨鳥呢?

2020-10-18 大科技

太平洋西南部的紐西蘭是一個美麗的國家,約30%的國土為保護區,這裡生活著多種奇異的鳥類,有世界上最重的、胖到不能飛的鸚鵡卡卡波,還有吃羊肉的啄羊鸚鵡。然而,科學家卻說,現存的這些鳥類還不夠奇異,紐西蘭曾擁有更加讓人難以想像的鳥類——巨型鳥類。

大力神意外出現

在紐西蘭的聖巴坦斯小鎮有一個已經消失了的湖泊,這個湖泊中保存著中新世早期豐富的化石沉積物,其中包含了植物、鱷魚、蝙蝠和數十種鳥類。2008年,研究人員在這個湖泊遺址發掘出了兩塊特殊的鳥類腿骨化石,相比於發掘出的其他大多數鳥類骨骼,它們顯得非常大,與遺址中發掘出的鷹化石相當。於是研究人員將它們放在了放置鷹骨的標本架上。

就這樣,這兩塊鳥類腿骨在鷹骨標本架上靜靜待了10年,沒有人關注。直到有一天,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團隊對標本架上的這兩塊腿骨來了興趣,對它們進行了仔細研究,結果發現這根本不是鷹的骨骼,它們一直被放錯了位置。

這麼粗壯的腿骨不是鷹的,會是什麼鳥的骨骼呢?起初研究人員們也沒有答案,因此他們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將腿骨與各個博物館中的鳥類骨骼進行逐一對比,最終他們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結果:這些骨骼居然屬於一種生活在大約2000萬年前的鸚鵡!要知道,擁有這樣骨骼的鳥類至少有1米高,和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一般高,體重在7千克以上,是現存最重的鸚鵡卡卡波的兩倍重。它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鸚鵡!研究人員給它取了一個威武的名字——赫拉克勒斯,即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的名字。

研究人員還通過對腿骨化石以及後來找到的鳥喙的研究,結合化石周圍黏土層的花粉,大致描繪出了赫拉克勒斯鸚鵡的生活。這種巨大的鸚鵡生活在亞熱帶氣候的森林中,它們不會飛,只能在地面行走,以森林中的水果以及小型動物為食。

島嶼為何生巨鳥?

赫拉克勒斯鸚鵡不是孤單的,因為2019年在紐西蘭被發現的還有另外一種巨型鳥類。

一個偶爾的機會,一位古生物學愛好者在紐西蘭南島找到了一些鳥類腿骨化石,他將化石帶到紐西蘭的坎特伯雷博物館,經過專家的鑑定,得到的結論是,這是一種企鵝的腿骨,它生活在6600萬年前到5600萬年前的古新世時期。在紐西蘭發現企鵝化石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因為不僅現在的紐西蘭就有企鵝生活,科學家也在紐西蘭發現過幾種遠古企鵝的化石。不過,這一次,科學家們發現的不是一種普通的企鵝,而是一種以前未知的企鵝物種,並且,它的個頭還很大——約1.6米!比現存最大的企鵝帝企鵝還高出三四十釐米,和我們站在一起,它們幾乎可以與我們平視。

除了赫拉克勒斯鸚鵡和1.6米高的巨型企鵝,在曾生活於紐西蘭的巨鳥名單上,還有大名鼎鼎的恐鳥(站立身高約3米)、莫阿鳥(站立身高約3.6米)和哈斯特鷹(站立身高約0.9米,翼展3米)等。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什麼小小的紐西蘭會有如此多的巨鳥呢?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科學家就注意到了一種奇特的生物現象,當大陸動物在島嶼定居時,小體型的物種往往進化出更大的身體,這被稱為島嶼巨人症現象。而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島嶼上,極少或者沒有大型肉食動物,鳥類、爬行動物或者較小的食肉動物會佔據大型食肉動物的生態位,這些體型較小的動物被捕食的壓力降低,獲得食物也相對較容易,因此它們有條件長得比生活在大陸的同類更大。而這也正是紐西蘭多巨鳥的原因。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紐西蘭出現的是巨鳥,而不是其他的巨型動物?這是因為紐西蘭本土沒有哺乳動物,長著翅膀的鳥類居多,並且由於有飛行能力,因此其他小型食肉爬行動物對它們沒有太大威脅。在沒有捕食者威脅的情況下,這些鳥可以放心大膽、悠閒自在地在島上生活。「養尊處優」的生活使島上的鳥類體型變得越來越大,漸漸地它們也失去了飛行能力,自然就變為讓人驚嘆的巨鳥。

巨鳥的末路

然而,如今,無論是恐鳥、赫拉克勒斯鸚鵡、還是巨型企鵝都已經滅絕,而能長到如此大的鳥類也很少在紐西蘭出現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已經知道,紐西蘭的巨鳥因為沒有競爭,沒有捕食者而體型巨大,而科學家告訴我們,紐西蘭巨鳥的消失也與競爭和捕食者有關。比如巨型企鵝,在6600萬年前到5600萬年前的這段時間裡,紐西蘭附近海域沒有大型的食肉動物,並且海中食物充足,因此它們並不為食物發愁,也不用擔心捕食者。但是之後海洋中出現了海豹和齒鯨等兇猛的捕食者,科學家推測,這可能使巨型企鵝開始大部分時間在島上生活,而只有捕食時才冒險下海。生存壓力的升高可能是巨型企鵝滅絕的原因。

再比如曾在島上生活的恐鳥,現在沒有任何鳥類的身高可以與之媲美,它們也曾在紐西蘭愜意地生活,但是人類踏足紐西蘭之後,大量捕食恐鳥,而人類帶來的哺乳動物,比如老鼠,不僅對當地的生態造成破壞,還以巨鳥的蛋和幼鳥為食,最終導致了這種巨大的鳥類滅絕。

捕食者的出現使巨鳥們告別了無憂的生活,而除了捕食者的捕殺之外,巨鳥們本身的身體狀況也是它們滅絕的原因之一。巨鳥身材高大,體重也驚人,這使它們無法再在天空翱翔,久而久之,翅膀退化,健壯的雙腳成為它們運動的唯一工具,它們成為了只能在地上行走的鳥。而在沒有捕食者威脅的環境下,巨鳥們不需要快速奔跑以躲避追捕,因此它們活動能力也隨著身體日漸龐大而衰退。當捕食者突然出現時,它們跑也跑不快,體型太大想躲沒地方可躲,再加上它們從來也沒有與捕食者面對面爭鬥的經驗,不知道如何對抗捕食者,因此只能被吃掉。

這些巨大的島嶼鳥類被發現,讓我們對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體型特別的動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為科學家研究古代生物以及生物進化提供了證據。而島嶼巨鳥的滅絕則給我們以警示,讓我們更加懂得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外來物種對原生生態破壞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盤點遠古時期的四大巨鳥,2.5米高的泰坦鳥竟排倒數第一
    根據目前古生物學家發掘出的化石來看,這種巨鳥成年後的身高保守估計在2.5米以上。儘管這個高度比今天的鴕鳥也高不了多少,但是泰坦鳥的體重卻是今天鴕鳥的2.6倍以上。以泰坦鳥粗大的骨骼來看,這種巨鳥成年後的體重應該在800斤左右。由於體重過大的原因,泰坦鳥並不會飛,只能在陸地上奔跑。不過由於泰坦鳥雙腿的肌肉極其發達,所以它們奔跑的速度很快。
  • 紐西蘭擱淺的鯨魚:為什麼那麼多鯨魚會擱淺
    接近150隻鯨魚死於大規模擱淺,圖片截自紐西蘭保護部門那麼這些為什麼會發生呢?雖然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專家表示,許多不同因素可能起到一定作用。那麼這些事件背後可能是什麼呢?航線錯誤一些專家說,海岸線或者海床的某些方面會使鯨魚迷失方向,特別是當它們在熟悉的棲息地之外漫遊。Ingram博士說:「像紐西蘭島尖端這樣的地方是擱淺的熱點。」
  • 史上第一飛行巨鳥,老祖宗翼展只有1米!
    史上第一飛行巨鳥,老祖宗翼展只有1米!不久前,紐西蘭的古生物學家宣布發現了最古老的的偽齒鳥科(Pelagornithidae)化石,為我們了解第一飛行巨鳥的演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1 最大飛鳥來自何處?
  • 桑氏偽齒鳥與阿根廷巨鷹——史上最大的兩種巨鳥
    皇家信天翁有極大的體型,立高可達125公分、翼展3.5公尺,平均翼展3米,身長115釐米,重8.5公斤,白尾及黑的上翼。皇家信天翁飛行能力極強,除了產卵以外,它們極少在陸地停留。主要吃海面上魚和魷魚,也吃甲殼動物和腐肉。主要在紐西蘭之亞南極群島繁殖與活動,另有一小群在其南島之但尼丁半島。這是目前最大的鳥,但在史前巨鳥面前,它就顯得相形見絀了。
  • 古生物學家發現史前歐洲巨鳥!
    古生物學家發現北半球第一巨鳥!在我們的印象裡,史前巨型鳥類都分布在由岡瓦納大陸分裂出來的南方陸塊之上,比如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曾經生活在南半球的巨鳥包括有巨鳥、象鳥、恐鳥、雷嘯鳥、恐鶴科等。巨大的陸行鳥類似乎與北半球無緣,但是最近俄羅斯古生物學家在克裡米亞半島上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鳥類化石,證明在200萬年前的歐洲生活著一種身高可達3.5米的巨鳥。
  • 貓是滅絕紐西蘭野生動物的罪魁禍首?實際上它們只是「幫兇」
    比如說身高達3米以上、體重超過250千克的巨鳥——恐鳥;世界上唯一在嘴上長了鼻孔的鳥、如今是紐西蘭的國鳥——奇異鳥(幾維鳥);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老鷹——哈斯特巨鷹;全世界最大的鸚鵡——鴞鸚鵡……不幸的是,隨著人類來到紐西蘭後,這些奇特的動物很多都滅絕了
  • 科學家發現史前巨鳥化石,重達450公斤,高3.5米!
    史前巨鳥為現存鴕鳥的三倍大,和北極熊重量類似。圖為索馬利亞鴕鳥。俄羅斯科學家在烏克蘭克裡米亞半島(Crimean Peninsula)發現了這種巨型鳥類的股骨化石。據分析它生活在200萬年前的更新世時期(Pleistocene Epoch,距今258萬至1.17萬年前)。
  • 自走棋手遊行業前瞻:巨鳥先行大廠入局,最終贏家會是誰?
    而隨後巨鳥多多工作室在3月17日發布的對伍聲2009的戰書,則直接引爆了有關自走位「玩法」的輿論風潮。黃旭東、BBC、海濤和孫一峰等業內人士的直接參與,讓有關「棋宗正統」和玩法創新壟斷的討論成為上周末最熱門的話題。實際上,拋開有關玩法的爭議不談,由巨鳥所引發的這次全民討論活動,也是從側面預示了自走棋這一遊戲模式所面臨的市場到底有多廣闊。
  • 專訪巨鳥多多工作室:自走棋本質是麻將
    在《刀塔自走棋》迅速走紅之後,巨鳥多多團隊每個人都變得更加忙碌起來,即便在接受採訪時,阿標也會不時告訴GameLook,自己接下來還有幾個會要開。遊戲本質是麻將,早期玩法像現在的Artifact巨鳥多多工作室創始人阿蝦回憶,《刀塔自走棋》前前後後花費2年時間打磨,期間「咕咕咕」(鴿)過一次。
  • 能抓起一頭大象的巨鳥是否存在?馬達加斯加的考古發現說明了問題
    十三世紀的威尼斯旅行家和探險家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記載,在神秘的東方發現一種巨鳥,其翅膀展開有30步(西方人的步長達到了一米)寬,羽毛也要12步長,體型之大可以輕鬆抓起一頭大象飛上藍天,剛破殼出生的雛鳥就能一口吞下一個人,這種巨鳥以大象作為食物。
  • 能抓起一頭大象的巨鳥是否存在?馬達加斯加的考古發現說明了問題
    十三世紀的威尼斯旅行家和探險家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記載,在神秘的東方發現一種巨鳥,其翅膀展開有30步(西方人的步長達到了一米)寬,羽毛也要12步長,體型之大可以輕鬆抓起一頭大象飛上藍天,剛破殼出生的雛鳥就能一口吞下一個人,這種巨鳥以大象作為食物。
  • 小小的螢火蟲為什麼是蝸牛的天敵?
    小小的螢火蟲為什麼是蝸牛的天敵?文/農夫也瘋狂小時候一到夏天的時候,螢火蟲非常多。在當時還沒有電燈,我們這些小孩子到了晚上,就到處去抓螢火蟲。抓回來之後,就把它們放在蚊帳裡面,非常的好看。不過,大人們常叮囑我們說,抓螢火蟲玩可以,但是不能傷害它們。要在天亮的時候把它們放出去。我們這些小孩子也很疑惑,螢火蟲不是害蟲嗎?
  • 恐鳥這種最巨大的鳥類之一為什麼在近代會滅絕?
    我就這樣望呀望,突然,我發現很遠的地方有一個巨大的白色影像。我趕忙溜下樹,向白色影像出現的方向走去,想去看個究竟。那原來是幢白色的圓頂建築。我靠攏後,繞著它轉了一圈,卻找不到它的大門。這房子光滑、明亮,我無法爬上去。這時太陽已經偏西,天快黑了,我急著進這屋子,找個地方休息。就在我束手無策的時候,我發現太陽突然不見了,四周一片漆黑。當時正是夏天,我以為是空中有了烏雲才會如此。
  • 蜘蛛,巨鳥,蜥蜴,這些巨大的圖案到底有什麼寓意?
    500平方公裡,如果只是普通的在地面行走,是很難發現這些線條所組成的圖案,必須要拉開距離在空中幾百米的高度,才能清晰地看見這些巨型圖案,它們組成許多的動植物圖形,有幾十米長的「蜘蛛」,展開雙翼百米長的「巨鳥」等等,處處透著詭異和神秘的氣息線條全部都是大地表面的深色巖層刮去數公分,然後再露出下面淺色的巖層,以此形成顏色的反差所構成的線條,大部分線條寬度為15公分左右,當時的工作人員感嘆道
  • 史上最大的鳥類,泰坦巨鳥重達800公斤,卻因鳥蛋被盜而滅絕!
    在鳥類世界中,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鳥屬於非洲鴕鳥,成鳥身高可達2.5米,體重可達150公斤左右,但有史以來最大的鳥類,是一種稱為——泰坦巨鳥。有泰坦之稱的動物,體型必然巨大,例如泰坦蟒、泰坦蟲等等,而泰坦巨鳥身高3米左右,體重卻達到800公斤左右,比非洲鴕鳥重好幾倍。和人的比例圖,就像面對一頭霸王龍,論力量戰鬥力,人類是沒有勝算的。泰坦巨鳥生存在500-180萬年前的北美洲,在當時也是一種巨大肉食鳥類。
  • 紐西蘭梅西大學有多厲害?
    紐西蘭的梅西大學成立於1927年,是紐西蘭全國規模最大的大學學府。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火種採集地。梅西大學擁有全紐西蘭最大的商學院,由全球最具權威的商學院與會計的非政府認證機構——美國管理商學院聯合會AACSB正式認證。很多家長會問,這所學校相當於國內什麼層次的學校呢?
  • 巨鳥多多工作室:永遠不會授權騰訊
    ,圖中巨鳥最終叼的不再是魚而是一部智慧型手機,再加上圖片下方表明著「coming soon」的字樣,這或許是官方暗示移動版的自走棋馬上就要來了。現在一局遊戲要四十多分鐘,作為手遊是不是太久了?是否會交給騰訊進行代理?等等諸多問題,可見玩家對於遊戲的發展情況真的很關心。
  • 小小的雪花,為何會有如此威力?
    此次寒潮不僅帶來了今冬以來的最低氣溫還帶來了大範圍雨雪今日(29日)雨雪天氣將延伸至南方地區部分地區還將出現暴雪這次寒潮過程之猛讓人想到2016年那次「霸王級」寒潮當時南方多地遭受雪災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2016年1月22日,浙江安吉孝豐鎮一家木製品廠房被雪壓塌
  • 登月為什麼會如此困難呢?
    該探測器是以色列非營利機構SpaceIL建議的登月項目,若著陸成功,以色列將成為繼俄羅斯、美國和我國之後,第四個有探測器在月表軟著陸的國家。  那麼,登月為什麼會如此困難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蘭利研討中心的航天工程師艾麗西亞表示,許多登月測驗都以失利告終,但沒有哪一次是特定的事件形成的。要登上月球,很多事情的發作順序必須徹底準確,假如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費事就來了。
  • 巨鳥多多工作室:用一款IP來終結垂直類遊戲市場,是個偽命題
    之後,他們又是先發布移動端,接著發布PC端,還是上架Epic商城,這一波被業界意料之外的操作,也為巨鳥多多帶來了不少議論。在接受遊戲日報採訪時,巨鳥多多方面表示,由於PC版《多多自走棋》採用的是虛擬4引擎,因此從Epic獲得技術支持至關重要。另外,從Epic商城上線半年多,平臺註冊數就超過2億的數字中就能看出,Epic商城的發展速度可以用「極快」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