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飛行巨鳥,老祖宗翼展只有1米!

2020-11-23 騰訊網

史上第一飛行巨鳥,老祖宗翼展只有1米!

桑氏偽齒鳥是目前人類發現體型最大的飛行鳥類,關於其家族的演化卻並不清晰。不久前,紐西蘭的古生物學家宣布發現了最古老的的偽齒鳥科(Pelagornithidae)化石,為我們了解第一飛行巨鳥的演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1

最大飛鳥來自何處?

圖註:展開雙翼飛行的漂泊信天翁,圖片來自網絡

說起最大的飛鳥,我們會想到翱翔於大洋之上的漂泊信天翁,這種大鳥的翼展可達3.6米。儘管信天翁已經很大了,但是還有比他更大的飛鳥,那就是桑氏偽齒鳥(Pelagornis sandersi)。

圖註:飛行中的桑氏偽齒鳥,圖片來自網絡

桑氏偽齒鳥的翼展近7米,體重在20至40公斤之間,就像一隻超大號的信天翁。桑氏偽齒鳥發現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北查爾斯頓市,其生存年代則可以追溯到距今2800萬至2300萬年前,當時正處於漸新世時候。

圖註:桑氏偽齒鳥與加州神鷹和皇家信天翁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桑氏偽齒鳥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之所以被稱為偽齒鳥是因為其角質喙邊緣長著類似於牙齒的尖狀突起,就好像假牙一樣,所以稱為「偽齒」。偽齒鳥角質喙上的偽齒是用於捕魚的,這些尖狀突起能夠刺穿魚類的鱗片並且將它們牢牢咬住。以偽齒鳥屬為代表,生物學家建立了偽齒鳥科(Pelagornithidae),其中就包含了史上最大的飛行鳥類及近親。

圖註:桑氏偽齒鳥的頭骨,圖片來自網絡

由於已知所有的偽齒鳥科物種都發現於北半球,因此古生物學家認為偽齒鳥科的演化中心也位於北半球,它們出現在北半球,生存於北半球。令人意外的是,紐西蘭的古生物學家公布了新的發現,證明南半球也有偽齒鳥科,這個家族甚至起源於南半球!

2

紐西蘭的發現

紐西蘭的古生物學家在位於南島的懷帕拉(Waipara)發現了一些古鳥類的化石,經過研究發現這種鳥類屬於偽齒鳥科,而且是該科內已知體型最小,生存年代最久遠的成員。古生物學家在《Papers in Palaeontology》雜誌上發表了名為《紐西蘭發現早古新世最古老、最小及系統發生上最原始的偽齒鳥類,揭示了地球歷史上最大飛行鳥類演化歷史》(Oldest, smallest and phylogenetically most basal pelagornithid, from the early Paleocene of New Zealand, sheds light on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largest flying bird)的文章。

圖註:發現化石的懷帕拉所在的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古生物學家正在發掘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古生物學家發現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這種發現於紐西蘭最古老的偽齒鳥類被命名為原齒翼鳥(Protodontopteryx),學名來自於「Proto」(意為「古老的,原始的」)和「odontopteryx」(意為「齒翼鳥」),其模式種名為:Protodontopteryx ruthae。

與翼展近7米的偽桑氏偽齒鳥相比,原齒翼鳥翼展只有1米,而且雙翼的外形更短更寬,並不適合做遠距離的滑翔。原齒翼鳥的角質喙上也有偽齒結構,不過偽齒之間的距離更寬,也不是很長,不同於後期長著密集而且尖長偽齒的偽齒鳥科動物。從整體外形上看,原齒翼鳥就像一隻海鷗,只不過喙嘴更寬更厚罷了。

圖註:原齒翼鳥的化石及對於喙嘴的重建研究,圖片來自網絡

3

巨鳥遠祖

作為最古老的偽齒鳥科成員,原齒翼鳥存於距今6200萬年前的古新世早期,此時距離白堊紀-古近紀大滅絕只不過幾百萬年的時間,整個地球的生態依然在恢復之中。原齒翼鳥生活在當時南半球的沿海地區,以魚類為食。

圖註:在大海上飛行的偽齒鳥科,圖片來自網絡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齒翼鳥的後代變得越來越大,雙翼也越來越長,適應了在海面上進行遠距離的滑翔。原齒翼鳥們越飛越遠,最終擴展到了北半球,並且最終演化出了桑氏偽齒鳥這樣的龐然大物。不過與雙翼外形的變化相比,原齒翼鳥已經具備了偽齒鳥科的偽齒結構,不過後期的偽齒鳥科成員的偽齒越來越密集,也越來越長,可能與捕食魷魚有關。

圖註:用偽齒捕食魷魚的偽齒鳥,圖片來自網絡

在紐西蘭發現的原齒翼鳥為我們了解偽齒鳥科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證據,原來偉大的滑翔巨人來源於南半球。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Gerald Mayr ,Vanesa L. De Pietri,Leigh Love,Al Mannering,Richard Paul Scofield(2019)「Oldest, smallest and phylogenetically most basal pelagornithid, from the early Paleocene of New Zealand, sheds light on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largest flying birds」Papers in Palaeontology, https://doi.org/10.1002/spp2.1284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大飛鳥」桑氏偽齒鳥 翼展可達7米(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桑氏偽齒鳥復原圖據記載,現存最大的飛行鳥類當數皇家信天翁。它立高可達1.25米,平均翼展長達3.5米,身長1.15米,體重能達8.5公斤。不過,如果縱觀歷史而論「最大的鳥」,則可能是一種史前巨鳥「桑氏偽齒鳥」。
  • 桑氏偽齒鳥與阿根廷巨鷹——史上最大的兩種巨鳥
    皇家信天翁有極大的體型,立高可達125公分、翼展3.5公尺,平均翼展3米,身長115釐米,重8.5公斤,白尾及黑的上翼。皇家信天翁飛行能力極強,除了產卵以外,它們極少在陸地停留。主要吃海面上魚和魷魚,也吃甲殼動物和腐肉。主要在紐西蘭之亞南極群島繁殖與活動,另有一小群在其南島之但尼丁半島。這是目前最大的鳥,但在史前巨鳥面前,它就顯得相形見絀了。
  • 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2020-10-30 10:03:53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陸成寬此次發現的這類偽齒鳥或許是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報告》上。偽齒鳥因其特殊的「骨齒」而引人注目,它們的顎上有著獨特的骨刺,就像是長了一嘴尖牙。此次發現的化石點最先由南極探險隊發現,通過對原始野外記錄研究發現,論文中報導的跗蹠骨化石產出於一處5000萬年前的化石點,而下顎化石卻來自一處4000萬年前的化石點。
  • 5000萬年前南極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2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發現於南極洲的5000萬年前的化石進行了鑑定,最終確定該化石為一類已滅絕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此次發現的這類偽齒鳥或許是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報告》上。
  • 發現史上最大翼龍 翼展可達10米
    發現史上最大翼龍 翼展可達10米 2019-09-13 08:25:25
  • 盤點遠古時期的四大巨鳥,2.5米高的泰坦鳥竟排倒數第一
    一、泰坦鳥泰坦鳥屬於鳥綱鶴形目恐鶴科,是一種生活在兩百萬年前左右的巨型鳥類(在1.5萬年前徹底滅絕)。根據目前古生物學家發掘出的化石來看,這種巨鳥成年後的身高保守估計在2.5米以上。儘管這個高度比今天的鴕鳥也高不了多少,但是泰坦鳥的體重卻是今天鴕鳥的2.6倍以上。以泰坦鳥粗大的骨骼來看,這種巨鳥成年後的體重應該在800斤左右。
  • 地球史上最大的鳥巨翼展開超6米
    美國研究人員7日說,對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發掘的一個史前海鳥骨骼化石的分析表明,這種海鳥可能是地球歷史上曾經存在的最大鳥類,其翼展介於6.1米至7.4米之間,在天空中翱翔數公裡不用扇動一下翅膀。    美國達勒姆國家進化綜合中心的丹尼爾·克塞普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這種海鳥平均翼展為6.4米左右,超過了此前的紀錄保持者——早已滅絕的阿根廷巨鷹,而且是現存地球上最大鳥類皇家信天翁翼展的兩倍。    克塞普卡在一份聲明中說,這種鳥類就像「科幻小說裡飛出的動物,現在再也沒有這樣的鳥了」。
  • 理論上說,阿根廷巨鷹能不能馱著人飛行?
    那麼,作為史上體型第二大的鳥類阿根廷巨鷹能不能馱著人類飛行呢?它可以抓起多重的獵物飛行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這種史前巨鳥。大型的飛行生物在地球飛行生物的進化史上,最大的飛行生物是恐龍時代的風神翼龍,它的翼展超過了10米,是最有可能載人飛行的生物。但是無奈,這種大型的「坐騎」早在6500萬年前就跟隨其他恐龍一同滅絕了。
  • 外媒:科學家發現翼展達七米遠古巨鳥化石(圖)(2)
    【延伸閱讀】路透社:「最大翼展」鳥類化石在美出土2014-07-09 14:39:08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桑氏偽齒鳥」復原圖參考消息網7月9日報導 它的翼展幾乎達到3.5米,是現存鳥類中最大的。但是,如果同一種叫「桑氏偽齒鳥」的已滅絕鳥類相比,信天翁只能算是鴿子。今天,科學家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出土化石中識別出了這種鳥類。桑氏偽齒鳥生活在2500萬-2800萬年前,它有著鳥類歷史上最大的翼展,大約6.1米-7.4米。僅靠大小還不足以讓它顯得獨特。它的長顎中還伸出一系列類齒骨突。這些類齒骨突能幫助它在北美東海岸鏟起魚和烏賊。
  • 空中霸主阿根廷巨鷹,翼展14米,是否真的可以獵殺獅子?
    翼展可達14米的巨無霸阿根廷巨鷹是600萬年前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種飛禽,因為體型龐大,所以又被稱為阿根廷巨鳥。前綴阿根廷是因為它的化石是在阿根廷發現的。阿根廷巨鷹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鷹,我們常說的老鷹屬於隼形目鷹科,而它屬於隼形目畸鳥科,被認為是鸛、兀鷲等現代大型猛禽的祖先。大家應該都看過《神鵰俠侶》吧,聽說那位雕兄就是阿根廷巨鷹!
  • 「史上最大飛鳥」:肱骨超人類整條手臂-史上,最大,飛鳥,殊榮,再度...
    美國科學家認定他所鑑定的史前巨鳥遺骸或許來自史上最大的會飛的鳥類。據推算,這種鳥類的翼展在20英尺到24英尺(折合6.1米到7.3米)之間,這個數字超過了之前的記錄保持者阿根廷巨鷹(Argentavis magnificens),是現存最大的飛行鳥類——皇家信天翁[注]的兩倍。
  • 為什麼小小的紐西蘭會有如此多的巨鳥呢?
    要知道,擁有這樣骨骼的鳥類至少有1米高,和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一般高,體重在7千克以上,是現存最重的鸚鵡卡卡波的兩倍重。它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鸚鵡!研究人員給它取了一個威武的名字——赫拉克勒斯,即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的名字。研究人員還通過對腿骨化石以及後來找到的鳥喙的研究,結合化石周圍黏土層的花粉,大致描繪出了赫拉克勒斯鸚鵡的生活。
  • 莊子《逍遙遊》中的巨鳥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到一個遠古巨鳥,其名為鵬,說這隻鳥大到「不知其幾千裡也」,」其翼若垂天之雲」,飛起來,扶搖而上九萬裡的高空。這隻鳥是真的嗎?遠古是否真的有過巨鳥?目前人類已知的最大的飛行動物,叫風神翼龍。
  • 史上最大的鳥:阿根廷巨鷹,真能捕獵獅子為食嗎?
    現代地球上最大的鳥應該是鴕鳥,它的身高可達2.75米,體重達150千克以上,儘管它一腳能踢死一頭獅子,但卻不會飛,而最大能飛的鳥則是灰頸鷺鴇,翼展接近3米,據說體重有超過40千克的,不過官方正式記錄都是20千克左右!
  • 翼展超10米,直立高過長頸鹿,科學家發現最大飛行生物
    5米,最長翼展可能超過10米,比風神翼龍(Quetzalcoatlus northropi)的體型更龐大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冰冷的荒原上,古生物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冰龍」。它是翼龍屬,翼展至少5米。這種會飛的爬行動物名叫博瑞阿斯冰龍(Cryodrakon boreas),生活在7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科學家們對這種翼龍的骨骼已經研究了近30年,但直到現在才確認它屬於新物種。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古生物學家戴夫·霍恩(Dave Hone)說,長期以來,古生物學家始終認為這些化石屬於風神翼龍。
  • 史上最大的飛行鳥類,翅膀展開七米多長,仿佛一架飛機!
    在開始本文的講述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所謂的史上最大的飛行鳥類,只是基於現在的認識而言的。
  • 史上最大的飛行巨獸——風神翼龍!
    我們都知道,白堊紀是個生物繁榮,也是巨獸橫行的時期,在這個時間段裡出現了許多大型猛獸,如我們熟知的大型食肉恐龍霸王龍,巨型食草恐龍阿根廷龍及梁龍等,同時,這個時期也孕育出了史上最大的飛行翼龍——風神翼龍。
  • 地球上會飛行的最重鳥類,體重超人類,能飛起來簡直就是奇蹟!
    即使會飛行的龐大大物,你想到的恐怕也是那時的翼龍,翼展10米,重兩百多公斤,絕對的天空霸主。至於白堊紀以後的動物,大抵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可能都是小而美的象徵,和白堊紀完全不能相比。這樣看來,阿根廷巨鷹的翼展實際可能只比翼龍小了3米,是已知存在的最大可飛行鳥類。不過後來又發現一種桑氏偽齒鳥的化石,生活在2500萬年前的漸新世,翼展估計在6.1米到7.4米之間,所以究竟誰是地球上最大的可飛行鳥類,現在還有一定的爭議。
  • 飛行5小時卻不用扇一次翅膀,現存最大的猛禽——安第斯神鷹
    「難以置信的巨鳥」-「天空之神的化身」安第斯神鷹是主要分布在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的巨型禿鷲,另有「南美神鷹」的稱號。它們主要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區域活動,當地的安第斯人把此飛禽當做是「安第斯文明之魂」的象徵,因此對此神鷹非常尊敬,甚至稱其為「天空之神的化身」。
  • 翼展達10米!7千萬年前,翼龍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
    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一種翼展比倫敦公交車還寬的新發現恐龍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之一。 來自翼龍類動物阿茲達奇龍(常被錯誤地稱為「翼手龍」)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翼展可達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