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米高!古生物學家發現北半球第一巨鳥!
在我們的印象裡,史前巨型鳥類都分布在由岡瓦納大陸分裂出來的南方陸塊之上,比如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曾經生活在南半球的巨鳥包括有巨鳥、象鳥、恐鳥、雷嘯鳥、恐鶴科等。巨大的陸行鳥類似乎與北半球無緣,但是最近俄羅斯古生物學家在克裡米亞半島上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鳥類化石,證明在200萬年前的歐洲生活著一種身高可達3.5米的巨鳥。
半島上的發現
克裡米亞半島位於黑海北岸,由於其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2014年3月,克裡米亞舉行全民公投離開烏克蘭併入俄羅斯聯邦,成為當年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大家心心念念的總檢察長波克隆斯卡婭現在也成為俄羅斯克裡尼亞共和國的總檢察長啦。
圖註:克裡米亞半島的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克裡米亞總檢察長波克隆斯卡婭,圖片來自網絡
2018年,一條高速公路(Simferopol-Kerch highway)正在建設之中,當施工隊伍進入陶裡達(Taurida)時,意外發現了一座洞穴,這就是陶裡達洞穴(Taurida Cave)。在洞穴裡,人們發現了大量的古生物遺骸,其中一處堆滿了鬣狗的骨骼,於是被命名為鬣狗窩(Hyena Den)。
來自俄羅斯科學院的古生物學家進入陶裡達洞穴,對古生物遺骸進行收集整理。在清理鬣狗窩中的骨骼化石時,古生物學家尼基塔·澤倫科夫(Nikita Zelenkov)發現了一塊與眾不同的骨骼,它屬於某種未知的巨型鳥類的左股骨(編號:PIN 5644/56)。
圖註:陶裡達洞穴的位置,圖片來自論文
圖註:巨大鳥類左股骨與鴕鳥股骨的對比,圖片來自論文
巨大的左股骨化石經過古生物學家的研究,論文於2019年6月26日發表在《古脊椎動物學》雜誌上,論文名為《一種來自東歐的巨型史前鳥類:早期人類到達時陸生動物的意外組成部分》(A giant early Pleistocene bird from eastern Europe: unexpected component of terrestrial faunas at the time of early Homo arrival)。
古生物學家將這種史前巨鳥命名為「Pachystruthio dmanisensis」,但是其他古生物學家認為它是德馬尼西鴕鳥(Struthio dmanisensis)的同物異名種,而德馬尼西鴕鳥來自喬治亞的德馬尼西遺址(Dmanisi Site)。
巨大的歐洲鴕鳥
發現於克裡米亞半島陶裡達洞穴中的這隻德馬尼西鴕鳥可是非常巨大的陸行鳥類,根據化石判斷其身高可達3.5米,體重450公斤,相當於最大鴕鳥的三倍!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北非鴕鳥(North African ostrich),最大個體的雄性體重也只有150公斤,身高近2.7米。
圖註:德馬尼西鴕鳥的外形和體積,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北非鴕鳥,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被歸入鴕鳥屬,德馬尼西鴕鳥的外形應該與我們今天看到的鴕鳥非常相似,其長著小腦袋,大眼睛,細長的脖子,結實的身體以及兩條大長腿。與強壯的後肢相比,德馬尼西鴕鳥的前肢已經退化,失去了飛行的能力,但是依然長有羽毛。與今天的鴕鳥一樣,德馬尼西鴕鳥的大腳上只有兩個腳趾,非常善於奔跑。
長而粗壯的後肢,兩個大腳趾,這一切賦予了德馬尼西鴕鳥超強的運動能力。鑑於德馬尼西鴕鳥的體型和重量,其速度肯定要低於鴕鳥,但是依然能夠達到每小時50公裡以上的速度。德馬尼西鴕鳥的奔跑能力,主要是為了躲避身邊兇猛的大型食肉動物。
由於德馬尼西鴕鳥生存在氣溫較低的北半球,它的腦袋、脖子上應該長有羽毛,全身覆羽高於鴕鳥。
來自遙遠南方
德馬尼西鴕鳥生活在距今150萬到200萬年前的更新世時期,生存範圍在黑海周邊地區。德馬尼西鴕鳥並不是黑海地區的原產動物,它實際上來自於南方,南到位於赤道附近的非洲。根據化石發現,特別是德馬尼西遺址以及這次在克裡米亞半島上的發現,古生物學家繪製了鴕鳥進入歐洲的圖景,來自非洲的鴕鳥經過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地區來到黑海周邊。
圖註:鴕鳥在黑海地區的擴散,圖片來自論文
德馬尼西鴕鳥的發現向我們展示了鴕鳥家族在更新世向北半球輻射的證據,它之所以能夠超過自己的祖先,演化出如此巨大的體型,或許與當時歐洲乾旱環境有關。德馬尼西鴕鳥龐大的體型和高效率的新陳代謝,讓它可以更好地利用在開闊草原上非常容易找到的低營養食物,這是對新環境的適應。
德馬尼西遺址
前面提到的德馬尼西遺址位於格魯吉亞南部,從1991年起,科學家便在這裡發現了古人類活動的遺蹟。經過發掘,在德馬尼西遺址中一共發現了5個原始人類的頭骨化石,時代是距今180萬年前。
圖註:喬治亞的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考古人員正在德馬尼西遺址進行挖掘,圖片來自網絡
研究顯示,在德馬西亞遺址發現的原始人類很可能屬於直立人,他們也是非洲之外發現的最早的原始人類化石,這些化石的發現代表了最早走出非洲的古人類。喬治亞的德馬西亞對於180萬年前的直立人來說,就是世界的盡頭。
德馬尼西原始人的身高約1.5米,體重40公斤左右,腦容量只有現代人的三分之一。儘管形態原始,但是德馬尼西人已經懂得使用工具和協作捕獵。在遺址中發現的大量石塊表明,德馬尼西原始人是投擲高手,他們能夠撿起大小合適的鵝卵石作為武器向獵物或者猛獸投擲。
圖註:在德馬尼西遺址中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在德瑪尼亞遺址中找到的適合投擲的鵝卵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使用石塊進行投擲的直立人,圖片來自網絡
從生存年代和範圍上看,德馬尼西原始人與巨大的德馬尼西鴕鳥生活在一起,雖然還沒有發現它們獵殺德馬尼西鴕鳥的直接證據,但是古生物學家認為德馬尼西鴕鳥可能是早期生活在黑海地區古人類的獵物之一,因為人類曾經在馬達加斯加島和紐西蘭大量捕殺過象鳥和恐鳥,作為主要的食物來源。
無論德馬尼西鴕鳥是否是人類的主要獵物,它們的滅絕是否與人類的獵殺有著直接的關係,這種巨型鳥類的發現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德馬尼西鴕鳥向我們展示了來自南半球的巨型陸生鳥類向北半球的遷徙之路,也讓我們認識到在更新世時期,歐洲曾經生活著如此巨大的鳥類。
德馬尼西鴕鳥是一種巨大的鳥類,其身高達到3.5米,體重約450公斤。儘管如此,德馬尼西鴕鳥並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鳥類。最大的鳥類是曾經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的泰坦巨鳥(Vorombe titan),體重可達800公斤;其次是象鳥(Aepyornis),體重超過500公斤。德馬尼西鴕鳥倒是世界第三大鳥的有力競爭者!
圖註:目前發現的最大鳥類是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泰坦巨鳥,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Nikita V. Zelenkov, Alexander V. Lavrov, Dmitry B. Startsev, Innessa A. Vislobokova & Alexey V. Lopatin,A giant early Pleistocene bird from eastern Europe: unexpected component of terrestrial faunas at the time of early Homo arrival,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6 Jun 2019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江泓)
排版 /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