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米高!古生物學家發現史前歐洲巨鳥!

2020-12-06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3.5米高!古生物學家發現北半球第一巨鳥!

在我們的印象裡,史前巨型鳥類都分布在由岡瓦納大陸分裂出來的南方陸塊之上,比如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曾經生活在南半球的巨鳥包括有巨鳥、象鳥、恐鳥、雷嘯鳥、恐鶴科等。巨大的陸行鳥類似乎與北半球無緣,但是最近俄羅斯古生物學家在克裡米亞半島上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鳥類化石,證明在200萬年前的歐洲生活著一種身高可達3.5米的巨鳥。

半島上的發現

克裡米亞半島位於黑海北岸,由於其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2014年3月,克裡米亞舉行全民公投離開烏克蘭併入俄羅斯聯邦,成為當年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大家心心念念的總檢察長波克隆斯卡婭現在也成為俄羅斯克裡尼亞共和國的總檢察長啦。

圖註:克裡米亞半島的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克裡米亞總檢察長波克隆斯卡婭,圖片來自網絡

2018年,一條高速公路(Simferopol-Kerch highway)正在建設之中,當施工隊伍進入陶裡達(Taurida)時,意外發現了一座洞穴,這就是陶裡達洞穴(Taurida Cave)。在洞穴裡,人們發現了大量的古生物遺骸,其中一處堆滿了鬣狗的骨骼,於是被命名為鬣狗窩(Hyena Den)。

來自俄羅斯科學院的古生物學家進入陶裡達洞穴,對古生物遺骸進行收集整理。在清理鬣狗窩中的骨骼化石時,古生物學家尼基塔·澤倫科夫(Nikita Zelenkov)發現了一塊與眾不同的骨骼,它屬於某種未知的巨型鳥類的左股骨(編號:PIN 5644/56)。

圖註:陶裡達洞穴的位置,圖片來自論文

圖註:巨大鳥類左股骨與鴕鳥股骨的對比,圖片來自論文

巨大的左股骨化石經過古生物學家的研究,論文於2019年6月26日發表在《古脊椎動物學》雜誌上,論文名為《一種來自東歐的巨型史前鳥類:早期人類到達時陸生動物的意外組成部分》(A giant early Pleistocene bird from eastern Europe: unexpected component of terrestrial faunas at the time of early Homo arrival)。

古生物學家將這種史前巨鳥命名為「Pachystruthio dmanisensis」,但是其他古生物學家認為它是德馬尼西鴕鳥(Struthio dmanisensis)的同物異名種,而德馬尼西鴕鳥來自喬治亞的德馬尼西遺址(Dmanisi Site)。

巨大的歐洲鴕鳥

發現於克裡米亞半島陶裡達洞穴中的這隻德馬尼西鴕鳥可是非常巨大的陸行鳥類,根據化石判斷其身高可達3.5米,體重450公斤,相當於最大鴕鳥的三倍!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北非鴕鳥(North African ostrich),最大個體的雄性體重也只有150公斤,身高近2.7米。

圖註:德馬尼西鴕鳥的外形和體積,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北非鴕鳥,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被歸入鴕鳥屬,德馬尼西鴕鳥的外形應該與我們今天看到的鴕鳥非常相似,其長著小腦袋,大眼睛,細長的脖子,結實的身體以及兩條大長腿。與強壯的後肢相比,德馬尼西鴕鳥的前肢已經退化,失去了飛行的能力,但是依然長有羽毛。與今天的鴕鳥一樣,德馬尼西鴕鳥的大腳上只有兩個腳趾,非常善於奔跑。

長而粗壯的後肢,兩個大腳趾,這一切賦予了德馬尼西鴕鳥超強的運動能力。鑑於德馬尼西鴕鳥的體型和重量,其速度肯定要低於鴕鳥,但是依然能夠達到每小時50公裡以上的速度。德馬尼西鴕鳥的奔跑能力,主要是為了躲避身邊兇猛的大型食肉動物。

由於德馬尼西鴕鳥生存在氣溫較低的北半球,它的腦袋、脖子上應該長有羽毛,全身覆羽高於鴕鳥。

來自遙遠南方

德馬尼西鴕鳥生活在距今150萬到200萬年前的更新世時期,生存範圍在黑海周邊地區。德馬尼西鴕鳥並不是黑海地區的原產動物,它實際上來自於南方,南到位於赤道附近的非洲。根據化石發現,特別是德馬尼西遺址以及這次在克裡米亞半島上的發現,古生物學家繪製了鴕鳥進入歐洲的圖景,來自非洲的鴕鳥經過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地區來到黑海周邊。

圖註:鴕鳥在黑海地區的擴散,圖片來自論文

德馬尼西鴕鳥的發現向我們展示了鴕鳥家族在更新世向北半球輻射的證據,它之所以能夠超過自己的祖先,演化出如此巨大的體型,或許與當時歐洲乾旱環境有關。德馬尼西鴕鳥龐大的體型和高效率的新陳代謝,讓它可以更好地利用在開闊草原上非常容易找到的低營養食物,這是對新環境的適應。

德馬尼西遺址

前面提到的德馬尼西遺址位於格魯吉亞南部,從1991年起,科學家便在這裡發現了古人類活動的遺蹟。經過發掘,在德馬尼西遺址中一共發現了5個原始人類的頭骨化石,時代是距今180萬年前。

圖註:喬治亞的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考古人員正在德馬尼西遺址進行挖掘,圖片來自網絡

研究顯示,在德馬西亞遺址發現的原始人類很可能屬於直立人,他們也是非洲之外發現的最早的原始人類化石,這些化石的發現代表了最早走出非洲的古人類。喬治亞的德馬西亞對於180萬年前的直立人來說,就是世界的盡頭。

德馬尼西原始人的身高約1.5米,體重40公斤左右,腦容量只有現代人的三分之一。儘管形態原始,但是德馬尼西人已經懂得使用工具和協作捕獵。在遺址中發現的大量石塊表明,德馬尼西原始人是投擲高手,他們能夠撿起大小合適的鵝卵石作為武器向獵物或者猛獸投擲。

圖註:在德馬尼西遺址中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在德瑪尼亞遺址中找到的適合投擲的鵝卵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使用石塊進行投擲的直立人,圖片來自網絡

從生存年代和範圍上看,德馬尼西原始人與巨大的德馬尼西鴕鳥生活在一起,雖然還沒有發現它們獵殺德馬尼西鴕鳥的直接證據,但是古生物學家認為德馬尼西鴕鳥可能是早期生活在黑海地區古人類的獵物之一,因為人類曾經在馬達加斯加島和紐西蘭大量捕殺過象鳥和恐鳥,作為主要的食物來源。

無論德馬尼西鴕鳥是否是人類的主要獵物,它們的滅絕是否與人類的獵殺有著直接的關係,這種巨型鳥類的發現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德馬尼西鴕鳥向我們展示了來自南半球的巨型陸生鳥類向北半球的遷徙之路,也讓我們認識到在更新世時期,歐洲曾經生活著如此巨大的鳥類。

德馬尼西鴕鳥是一種巨大的鳥類,其身高達到3.5米,體重約450公斤。儘管如此,德馬尼西鴕鳥並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鳥類。最大的鳥類是曾經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的泰坦巨鳥(Vorombe titan),體重可達800公斤;其次是象鳥(Aepyornis),體重超過500公斤。德馬尼西鴕鳥倒是世界第三大鳥的有力競爭者!

圖註:目前發現的最大鳥類是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泰坦巨鳥,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Nikita V. Zelenkov, Alexander V. Lavrov, Dmitry B. Startsev, Innessa A. Vislobokova & Alexey V. Lopatin,A giant early Pleistocene bird from eastern Europe: unexpected component of terrestrial faunas at the time of early Homo arrival,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6 Jun 2019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江泓)

排版 /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史前巨鳥化石,重達450公斤,高3.5米!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是迄今在歐洲和北半球生存過的最大的一種鳥類化石。這種鳥重達450公斤,高3.5米,而且和其它曾經發現的大型鳥類相比不同的是,它還具有快速奔跑的能力。史前巨鳥為現存鴕鳥的三倍大,和北極熊重量類似。圖為索馬利亞鴕鳥。
  • 中國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首次發現史前海洋動物菊石
    中國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首次發現史前海洋動物菊石 2019-05-14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5月14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4日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在一枚保存有豐富化石類群的緬甸琥珀中,發現罕見地史前海洋生物菊石。這是古生物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菊石,為揭秘1億年前熱帶海濱生態環境打開新的窗口。  該研究成果於當天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古生物學家新發現:史前鱷魚主要靠雙足行走,其腳印曾被認為來自翼龍
    古生物學家表示,在韓國發現的嵌在古代巖石中的古代腳印化石,很可能屬於一條用兩條腿行走的史前鱷魚。通過腳印發現,史前鱷魚靠雙足行走這是第一次在這個古老的鱷魚家族發現這種步態,它們通常用四條腿行走,就像現在的鱷魚一樣。
  • 桑氏偽齒鳥與阿根廷巨鷹——史上最大的兩種巨鳥
    皇家信天翁有極大的體型,立高可達125公分、翼展3.5公尺,平均翼展3米,身長115釐米,重8.5公斤,白尾及黑的上翼。皇家信天翁飛行能力極強,除了產卵以外,它們極少在陸地停留。主要吃海面上魚和魷魚,也吃甲殼動物和腐肉。主要在紐西蘭之亞南極群島繁殖與活動,另有一小群在其南島之但尼丁半島。這是目前最大的鳥,但在史前巨鳥面前,它就顯得相形見絀了。
  • 盤點遠古時期的四大巨鳥,2.5米高的泰坦鳥竟排倒數第一
    一、泰坦鳥泰坦鳥屬於鳥綱鶴形目恐鶴科,是一種生活在兩百萬年前左右的巨型鳥類(在1.5萬年前徹底滅絕)。根據目前古生物學家發掘出的化石來看,這種巨鳥成年後的身高保守估計在2.5米以上。儘管這個高度比今天的鴕鳥也高不了多少,但是泰坦鳥的體重卻是今天鴕鳥的2.6倍以上。以泰坦鳥粗大的骨骼來看,這種巨鳥成年後的體重應該在800斤左右。
  • 史上第一飛行巨鳥,老祖宗翼展只有1米!
    桑氏偽齒鳥是目前人類發現體型最大的飛行鳥類,關於其家族的演化卻並不清晰。不久前,紐西蘭的古生物學家宣布發現了最古老的的偽齒鳥科(Pelagornithidae)化石,為我們了解第一飛行巨鳥的演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 撒哈拉沙漠發現5種史前鱷魚化石
    這是一種體長3英尺的史前鱷魚,以魚為食。 據《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1億年前生活在那裡的5種史前鱷魚化石。其中一種的牙齒就像是野豬的長牙,另一種則長著像鴨嘴的口鼻部,一些還以小恐龍為食。 據介紹,在距今大約1億年前,這些可怕的食肉動物穿梭在非洲沼澤地、湖泊,四處尋找小恐龍,並以魚、蠐螬為食。
  • 採石場發現神秘生物遺骸怪異帶角頭骨,古生物學家:這動物至少兩米高,一噸重
    英國古生物學家傑米喬丹得到了自己的好運。他一直認為劍橋郡的採石場是一塊寶地,他在這裡挖掘了很多年。最近,他終於挖出了寶寶:一個完整的巨型牛頭骨,比他的胸部寬,這並不罕見。多年來,傑米在劍橋郡的採石場承包了挖掘工作。起初,他發現了一些看起來像草原野牛的分散的骨頭,但它可能是其他生物。
  • 澳洲發現新種史前巨鱷,至少5米長,可捕食巨型有袋動物!
    在更新世時期,澳大利亞的陸地上曾生活著三噸重的袋熊、站起來身高3米的巨型短面袋鼠和不會飛的牛頓巨鳥等大型動物,同時河流裡也有巨鱷橫行,伏擊前來喝水的巨型動物。後來科學家在研究更新世的鱷魚化石時,因化石碎片過於多樣最後歸為馬氏鱷亞科沼王鱷屬(Pallimnarchus)。
  • 瑞士高山之上發現史前海怪化石
    瑞士發現侏羅紀恐怖海怪提到瑞士,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壯麗巍峨的阿爾卑斯山。作為一個高海拔的山地高原國家,瑞士的平均海拔達到1350米,最高點則是4634米高的杜富爾峰。最近古生物學家在瑞士發現了一塊巨大海怪的化石,證明在億萬年前,這裡曾經是一片淺海!
  • 「史前巨鳥」鯨頭鸛,如何憑呆萌逆襲成為非洲的「大熊貓」?
    鯨頭鸛,聽名字,看長相,都無愧於「史前巨鳥」的稱號。它本是棲居在非洲大沼澤中的隱士,極少有機會進入公眾的視野。「它是我近些年觀察到的最神奇的鳥類」——這是英國鳥類學家約翰·古爾德在1851年第一次發現鯨頭鸛時所發出的驚嘆。時隔近兩個世紀,當廣大網友們在屏幕上看到這隻鋼鐵直鳥的硬核操作時,忍不住紛紛點讚:怎麼會有如此又醜又乖,又呆又萌的大鳥呢?
  • 黃昏鳥,體長2米的史前潛水海鳥
    在遠古的時候,也就是距今8000萬~ 6500萬年,在現在的北美洲曾生活著一種體長2米會潛水的巨鳥,被古生物學家稱之為黃昏鳥。在19 世紀 90 年代,由於對黃昏鳥的科學研究投入過大,美國政府解僱了有關的科學家。
  • 為什麼小小的紐西蘭會有如此多的巨鳥呢?
    要知道,擁有這樣骨骼的鳥類至少有1米高,和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一般高,體重在7千克以上,是現存最重的鸚鵡卡卡波的兩倍重。它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鸚鵡!研究人員給它取了一個威武的名字——赫拉克勒斯,即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的名字。研究人員還通過對腿骨化石以及後來找到的鳥喙的研究,結合化石周圍黏土層的花粉,大致描繪出了赫拉克勒斯鸚鵡的生活。
  • 古生物學家整理博物館時,發現神秘史前生物,這是一個全新物種!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來自英國的古生物學家團隊,在整理博物館收藏的史前動物化石時,竟然發現了一個全新的物種——一種和翼龍有關的神秘物種。新物種翼龍被發現研究者表示,在尋找史前鯊魚刺的過程之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翼龍顎片,雖然看起來和鯊魚刺的區別並不大,但是這塊翼龍顎片上,既然有著很多神秘的小洞,通過研究,這些小洞的主要作用是連接著表皮神經,可以幫助翼龍更好地捕捉食物。
  • 墨西哥發現史上規模最大的猛獁象化石群
    在墨西哥城以北的一處在建機場的工地下,發現了200具古老的猛獁象骨骼。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猛獁象骨骼化石遺蹟。去年11月,建築工地正在執行例行挖掘任務,墨西哥國家人類學與歷史研究所的考古學家首先意識到,發現的兩處陷坑,可能掩埋著大量猛獁象的骨化石。
  • 俄羅斯挖出史前古物,2.5億年前的晶片,意味著史前文明存在?
    7年前俄羅斯有一項考古發現試圖將晶片的歷史拉回到2.5億年前,這是怎麼回事呢?據了解,當時有一位漁民在海岸邊作業時發現了一塊較大的石頭,他仔細觀察後發現該石頭表面竟然印有類似晶片的痕跡。後來這位漁民將這塊石頭交給當地有關部門進行研究,經過研究該石頭上的晶片印跡可能在2.5億年前就形成了。
  • 5億年前的史前壁畫,令進化論者好尷尬
    在西班牙北部幾個荒無人煙的山洞裡,發現了距今28000~10000年舊石器時代的雕刻和繪畫。這些發現起先被人們懷疑為詆毀達爾文進化論的陰謀。後來考古學家從所在地區的地下發掘出了和畫上一致的野獸的骨髓。據考證,這些動物大多為遠古時代的珍禽奇獸,有的也早在許多世紀前在歐洲絕跡。
  • 史前動物再現!西伯利亞發現冰河時期的長毛犀牛,內臟完好無損
    這具來自冰河時期的長毛犀牛,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長毛犀牛標本,而在發現它的地方,還曾經發現過史前猛獁象、史前小馬駒等,包括還發現了一頭洞穴獅子幼崽,可以說是天然的史前動物「冷凍庫」。研究者表示,這頭史前長毛犀牛,死亡的時候僅有3-4歲,通過屍檢結果來看,它很有可能是被淹死的,死亡時間大約在距今2萬年-5萬年之間,然後直接被凍在了地層之中,一直到如今人類活動導致史前永凍土層紛紛解凍,才讓它重現於世。什麼是長毛犀牛?
  • 內蒙古發現1.65億年前最大型史前蜘蛛化石(圖)
    北京時間4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堪薩斯大學古生物學家近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發現了迄今最大型的史前蜘蛛化石。據古生物學家介紹,這一史前蜘蛛化石保存極為完好,蜘蛛大約生活於1.6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當時正是恐龍主宰地球的年代。目前,專家已經識別出這隻蜘蛛的確切屬類,甚至還可以辨別出這是一隻成年雌性蜘蛛。
  • 十大神秘史前巨獸揭秘 霸王狗可與恐龍爭鋒
    而鄧氏魚的咬力能夠達到1.5億帕斯卡,大約每平方英寸咬力達到22000磅。  超級海怪  克柔龍和滑齒龍是海洋中令人恐懼的史前物種,滑齒龍與現代鱷魚有著相似之處,體長可達到33英尺,目前發現的一具屍骨樣本中顎骨可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