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城以北的一處在建機場的工地下,發現了200具古老的猛獁象骨骼。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猛獁象骨骼化石遺蹟。
去年11月,建築工地正在執行例行挖掘任務,墨西哥國家人類學與歷史研究所的考古學家首先意識到,發現的兩處陷坑,可能掩埋著大量猛獁象的骨化石。
陷坑位於圖爾特佩克鎮,上面按計劃原本打算用作垃圾場,結果直接發掘出了至少14具哥倫比亞猛獁象的骨頭。
費利佩·恩格勒斯國際機場的建築工地距離遺蹟只有19.3公裡。挖掘小組在5月發現,Xaltocan湖的乾燥河床裡至少還有60具猛獁象骨骼。自那時以來,總數已達到200+,而仍有更多的骨頭藏在地下。
研究所的考古學家佩德羅·桑切斯·納瓦對美聯社說:「還有更多。起碼數百具。」
現在,每臺推土機配有一名考古觀察員,以防有人挖出新的化石。
之前最大的猛獁象遺蹟位於南達科他州的溫泉市,大約60具化石遺骸。
新發現或可解釋猛獁象滅絕的原因。
哥倫比亞猛獁象大約在一百萬年前來到北美。高達4.3 m,壽命與人類類似:70至80年。
與歐洲的不同,北美猛獁象可能沒有太多的毛——適應北美溫暖的氣候。分布範圍從加拿大擴展到尼加拉瓜和宏都拉斯。
哥倫比亞猛獁象在13000到10000年間滅絕,許多古生物學家認為是史前人類過度獵殺了它們。
根據墨西哥的遺蹟,猛獁象可能被困在湖岸泥土裡,然後死於飢餓或溺水。人類可以把陷在那裡的猛獁象當做肉食來源。但尚不清楚陷阱否是他們故意製造出的效果。或許猛獁象只是運氣不佳,湖上的草和蘆葦吸引它們來覓食。但是,根據桑切斯·納瓦說,大量的骨骼也可能表明人類巧妙地利用了湖岸的黏著性。
如果這是真的,那將意味著古人類有能力殺死比以前想像的更多的猛獁象。也可能有表明,古代人把猛獁象肉當做主要食物之一,而並非像研究人員以前假設的,是難得的大餐。*想一想真心牛*啊。我們的祖先吃猛獁肉和現代人吃豬牛羊肉一樣。在工具落後的條件下,獵殺4米高的龐然大物;現代人卻連滑鏟都做不好,嚶嚶嚶。
但是,現場發現的化石尚未顯示出任何痕跡,表明有人類參與屠宰。
另一種流行的理論認為,由於冰河時代的結束,天氣變暖導致棲息地的喪失,猛獁象因此滅絕。根據人類學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Joaquin Arroyo-Cabrales的說法,也可能是兩個因素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