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 或證實恐龍也曾漂洋過海(Credit: Raul Martin / Dr Nick Longrich)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華網:英媒稱,英國研究人員在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中揭示,恐龍曾經漂洋過海。此前,他們發現了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1月5日報導,這個鴨嘴龍的新物種被命名為異域龍奧德修斯種。它的遺骸是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附近一個採礦點發現的,年代可追溯至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
科學家認為,這種生物一定是在開闊海域穿行數百英裡(1英裡約合1.6公裡)才抵達非洲大陸的。這是人們首次在非洲發現鴨嘴龍。報導稱,以植物為食的鴨嘴龍體長可達15米,但新發現的這個物種大小近似小型馬,只有3米長。
報導還稱,鴨嘴龍在北美洲演化形成,後來擴散到南美洲、亞洲和歐洲。然而在白堊紀晚期,非洲還是島嶼大陸,周圍是深深的海水——鴨嘴龍似乎不可能抵達那裡。
英國巴斯大學米爾納演化中心的尼古拉斯·朗裡奇教授領導了這項研究。他說,這是「世界上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說:「地點完全不合理,就像在蘇格蘭發現袋鼠。非洲完全被海水隔離——所以它們是如何抵達那裡的?夏洛克·福爾摩斯說過,排除一切不可能的,剩下的無論多麼令人難以置信,也一定是真相。步行到非洲是不可能的。這些恐龍是在大陸漂移導致各大陸分離之後很久才演化形成的。我們也沒有大陸橋的證據。地理學告訴我們非洲當時被海洋包圍。如果是這樣,那麼抵達那裡的唯一方式就是渡海。」
報導稱,尾部巨大、腿部有力的鴨嘴龍被認為是遊泳健將。但研究人員說,它們必須在包圍非洲的深海上穿行非常遙遠的距離才能抵達這塊大陸,要麼遊到那裡,要麼搭乘碎片漂浮到那裡。
朗裡奇說:「據我所知,我們是第一個提出恐龍渡海這種說法的。」巴黎索邦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努爾丁·賈利勒說,這一發現證明「海洋障礙並非不可逾越」。
報導指出,動物漂洋過海比較罕見,但歷史上有過記錄。其中一個例子是,綠鬣蜥在一場颶風中爬上碎片,穿行於加勒比海的不同島嶼。
朗裡奇說:「在漫長的歷史中,百年一遇的事件很可能發生多次。需要用橫渡海洋來解釋狐猴和河馬怎樣出現在馬達加斯加,或者猴子和嚙齒類動物怎樣從非洲抵達南美洲。」
報導稱,他們的研究論文發表在荷蘭《白堊紀研究》雙月刊上。
相關報導:科學家首次在非洲發現鴨嘴龍化石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在摩洛哥工作的科學家發現鴨嘴龍化石。這些發現表明,恐龍在北美進化然後遷徙到南美、亞洲、歐洲之後並最終跨越數百公裡的開闊水域抵達非洲。關於這一發現的一項研究最近發表在《Cretaceous Research》上。
新發現的恐龍被命名為Ajnabia odysseus,這些化石是在摩洛哥巖石中發現的,其可追溯到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這塊化石是鴨嘴龍家族的一員,鴨嘴龍是一種長度可達15米的食草恐龍。然而新發現的化石顯示了一種比其他家族成員小得多的生物,其長度只有3米。
研究人員表示,它的大小跟矮種馬差不多。在白堊紀晚期,非洲是一個島嶼,在恐龍進化的地方和化石發現的地方之間有深水。發現這些化石的團隊中的一名研究人員指出,這是「你最不可能想到的事情」。他把在卡薩布蘭卡發現的化石比作在蘇格蘭發現的袋鼠。
研究人員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該化石屬於被稱為Lambeosaurs的鴨嘴龍亞家族,該家族有多骨頭冠。該恐龍亞科在北美進化,通過陸橋遷徙到亞洲。科學家們認為,恐龍必須在殘骸上漂流、漂浮或遊泳、穿越數百公裡的開闊水域才能在非洲開拓殖民地。
新恐龍化石的命名表達了對穿越海洋的敬意。據悉,Ajnabia翻譯成外國人,而Odysseus指的是希臘的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