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在野外拍到6隻珍稀動物駝鹿影像(圖)

2020-11-22 人民網

原標題:中國首次在野外拍到6隻珍稀動物駝鹿影像(組圖)

圖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的駝鹿影像。 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 攝

針對網媒報導「內蒙古大興安嶺拍到6隻駝鹿野外影像為國內首次」的相關訊息,12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科普宣教中心主任楊琨對記者證實稱該事件「情況屬實」。

楊琨介紹說,這組圖片拍攝於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是該自然保護區利用紅外相機,意外捕捉到的影像數據信息。該影像資料對進一步保護駝鹿這一珍稀物種具有重要意義。

「其中一張圖片同時拍攝到6隻駝鹿野外生存畫面」。楊琨稱,這意味著中國首次在野外拍到6隻珍稀動物駝鹿影像。

據介紹,該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這些影像數據信息,包括整個冬季駝鹿的求偶行為、雄性駝鹿之間為爭奪交配權的打鬥行為、駝鹿到鹼泡子補充礦物質的取食行為等視頻和圖片。

圖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的駝鹿影像。 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 攝

楊琨認為,由於駝鹿對環境變化非常的敏感,6隻駝鹿野外生存畫面以及頻繁捕捉到的駝鹿母子群畫面,也表明大興安嶺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

駝鹿別名犴,是鹿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動物,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相關研究表明,受人類活動幹擾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中國東北地區駝鹿種群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棲息地不斷向北、向西退縮。(李愛平)

相關焦點

  • 浙江柯城首次拍到黑麂等珍稀野生動物影像
    浙江柯城首次拍到黑麂等珍稀野生動物影像 2019-06-28 16陳嵐 來瑩 攝   中新網衢州6月28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 通訊員 陳嵐 來瑩)「沒想到能拍到白頸長尾雉、黑麂,要知道黑麂的珍稀程度媲美大熊貓!太難得了!」
  • 「中國最北溼地」首次拍到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中新網加格達奇8月2日電(劉曙光 姜輝)2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中國最北溼地」首次拍到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 雲南德宏拍攝到雲豹、灰腹角雉等一批珍稀瀕危物種影像資料
    新華社昆明6月6日電(記者姚兵、趙鵬)灰腹角雉、雲豹、大靈貓……「自然影像中國美麗生態德宏」攝影年項目自2016年11月啟動以來,陸續獲得多種珍稀瀕危物種的影像資料。  據介紹,項目組在雲南銅壁關省級保護區及周邊區域安裝60臺紅外觸髮式相機,拍攝到雲豹、熊猴、北豚尾猴、菲氏葉猴、灰腹角雉等5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物種,豺、黑熊、小熊貓、黑鷳等1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以及鼬獾、豬獾、雲貓等14種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研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 黑熊、獼猴、豺……白馬雪山保護區拍到珍稀瀕危物種活動影像
    掌上春城訊2020年11月10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對保護區北部一條紅外相機監測樣線進行了數據回收,在對紅外相機數據回收整理分析時,發現了黑熊、黃喉貂、獼猴、豺、血稚等多種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的活動影像,至此,該保護區已經拍攝到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影像。
  • 12000種珍稀動物的影像,美國《國家地理》首次出版!
    宅在家裡, 我們有必要一起回望, 12000種珍稀動物的 珍貴影像! 基於這種現狀,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起了「影像方舟」項目,該項目歷時15年,跨越全球包括中國等40多個國家,旨在記錄生活在世界各地動物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大約12000種動物,以喚起人們的關注,來幫助和拯救這些身陷危機的物種。
  • 《中國蜻蜓大圖鑑》昆明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生態影像
    《中國蜻蜓大圖鑑》昆明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生態影像 2019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攝   中新網昆明5月22日電 (記者 胡遠航)22日,正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重慶大學出版社在昆明聯合發布《中國蜻蜓大圖鑑》。該書是世界最大蜻蜓專著,同時也是全球蜻蜓目文獻收錄物種最多的一本彩色圖鑑。  蜻蜓是公眾熟知的昆蟲,全世界已知蜻蜓種類超過5000種。
  • 《中國蜻蜓大圖鑑》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生態影像
    圖為《中國蜻蜓大圖鑑》發布現場。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攝  22日,正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重慶大學出版社在昆明聯合發布《中國蜻蜓大圖鑑》。該書是世界最大蜻蜓專著,同時也是全球蜻蜓目文獻收錄物種最多的一本彩色圖鑑。  蜻蜓是公眾熟知的昆蟲,全世界已知蜻蜓種類超過5000種。中國是世界重要的蜻蜓資源國,已發現980餘種,堪稱世界之最,其中大量特有和瀕危物種,具有極高的保育價值。
  • 「中國麋鹿之鄉」首次拍到全球最大野生麋鹿種群母鹿產仔影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6月4日,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開了一段麋鹿產仔的視頻,這是首次拍到的全球最大野生麋鹿種群中母鹿產仔的珍貴影像。為了記錄下麋鹿野外生產的視頻資料,今年初,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大了野外麋鹿的監測力度,廣泛採用紅外相機實施專項監測。據保護區監測人員介紹,野生麋鹿產仔之前一般都會離群,選擇像樹林、高竿植物群落等比較隱蔽的地方生產。產後1至3天,再把幼崽帶出來。此前,北京麋鹿苑、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拍到過母鹿產仔的視頻。
  • 首次拍到「四隻同框」遊林區
    據介紹,該影像是工作人員於2020年8月收回相機整理資料時發現,這段影像拍攝於2019年12月,同時還收集整理到紅腹錦雞、紅腹角雉、鬣羚、斑羚、豹貓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以及羚牛、金絲猴、林麝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林區活動的影像。
  • 紅外相機「蹲守」 數十種珍稀動物入鏡來
    照片裡的動物,是傳說中的豹貓活體,這是他們首次獲得豹貓野外活動蹤跡的影像。  據悉,雲豹、黑麂、白鷳等數十種野生動物近年頻頻走進人們視線,都是紅外監測相機揭開了這些「深山隱士」的神秘面紗。  豹貓首闖廬山紅外相機鏡頭  多年來,有關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否還存在大型貓科動物行蹤的爭論沒有停止過。
  • 絕無僅有 比雪豹還罕見的三隻雲豹同框畫面首次公開
    目前,國內能確認通過紅外相機記錄到雲豹野外影像資料的地方只有雲南和西藏。而紅外相機是人們記錄珍稀野生動物的重要工具,被稱為「秘境之眼」「天眼」,是科學家觀察和記錄這些珍稀物種的神器。那麼,近期雲南還通過紅外相機拍攝到哪些珍貴有趣的野生動物畫面呢?
  • 珍稀動物雲貓30餘年後重現雲南
    新華網昆明3月6日電(記者吉哲鵬)6日,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與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理局騰衝分局聯合發布,在雙方聯合開展的生物多樣性監測與評估活動中,架設在該保護區騰衝管理分局大塘管理站的一臺紅外相機於2014年10月7日、11月11日兩次拍到照片的貓科動物,經多位專家鑑定為雲貓。
  •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首次在野外拍攝到孟加拉虎活體...
    8月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獸類生態與進化學科組在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境內的2個紅外相機位點3次拍攝到了野生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這是我國科研人員首次在野外拍攝到孟加拉虎的活體照片。
  • 吉林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實體影像
    11月18日,中國吉林網從吉林天橋嶺林區獲得消息: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實體影像。11月15日,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副場長唐乃雲和工作人員李洪剛在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採集紅外相機信息時,發現架設在新華北溝的一臺紅外相機拍攝到一段原麝的視頻,視頻時長5秒,拍攝時間為7月10日9點48分,據悉,這是在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活體原麝,模樣呆萌,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天橋嶺局工作人員鑑定這是一隻成年雄性原麝,這也是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
  • 湖南寧遠九嶷山首次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九嶷山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中新網永州12月7日電 (唐小晴 趙小兵 李嚴軍)地處湖南寧遠縣的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安裝了60臺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共收集到圖片及視頻資料72137份。」
  • 中國首次發現亞洲胡狼 與狼同屬但體型更接近豺
    資料圖 新華社7月8日下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晟向澎湃新聞確認,照片中的動物是亞洲胡狼,系犬科犬屬動物。據李晟介紹所知,這是我國首次通過影像實證記錄的方式,確認亞洲胡狼在中國有野外分布。此前人們從未在中國境內拍攝到該動物。
  • 榆中縣北山貢井林場首次拍到金錢豹影像(視頻+圖片)
    5月6日一大早,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級實驗師張立勳興奮地告訴記者,近日,他們在蘭州市榆中縣貢井林場首次拍到金錢豹影像。              金錢豹是國家一類重點保護哺乳動物,是典型的森林動物,主要生活在有森林的山地和丘陵地帶,在蘭州地區發現金錢豹尚屬首次,此前在甘肅慶陽子午嶺曾多次拍攝到金錢豹蹤跡。
  • 廣東首次拍攝到野生黑熊蹤跡 好奇熊伸爪摸相機
    保護區供圖 攝   中新網韶關10月16日電 (李凌 楊昌騰 賴南坡)「從拍攝到的影像上看,當時這隻野生黑熊正在原始森林裡覓食,有趣的是,它似乎發現被偷拍,直立上身,伸出爪子去摸相機。」
  • 這種中國「極危」貓首次被非紅外相機拍到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雲南頻道】;近日,生態攝影師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野外首次使用非紅外相機拍攝到《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雲貓。雲貓是夜行動物,警覺性高、體型小,國內的目擊記錄非常有限。近年來,隨著德宏州在深山安裝了很多紅外相機,雲貓活動影像才多次被紅外相機拍攝到,此次目擊並拍攝到非紅外影像十分難得。據拍攝者曾祥樂介紹,12月2日晚,他如往常一樣帶著來盈江縣進行自然觀察的愛好者準備出門夜觀。他將手電筒伸出車窗「掃射」尋找夜間出現的動物時,以為也只會和往常一樣看到雲南大鼯鼠、蜂猴、椰子狸、黑白飛鼠等見過多次的物種。
  • 我國首次在雲南拍攝到最小偶蹄動物鼷鹿影像 種群數量仍是謎
    掌上春城訊12月13日,在雲南自然保護區成立60周年鼷鹿保護監測階段性成果發布會上,科研人員對外公布了首次人工拍攝到的鼷鹿高清影像。「為了完善對鼷鹿在中國分布的了解,2016年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了鼷鹿全境調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