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紀錄片「雲旅行④|走進地球「第三極「 感受青藏高原上治癒...

2020-12-03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在地球的南、北極之外,有一處地方被人們稱為「第三極」。這裡曾是地球運動最活躍的地帶,遠古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壯觀的痕跡,巨大的落差,也產生了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別。這裡,就是青藏高原,全球海拔最高的地區,也是唯一有著人類生存活動的極地地帶。

跟著紀錄片「雲旅行」的第四站,來到的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這是一個冰與雪的琉璃世界,高原冰川上的積雪終年不化,只需一眼,就能讓遊人看到它的巍峨與純淨。

2015年3月,紀錄片《第三極》開播,作為「西藏三部曲」的首部作品,其是中國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涉藏電視紀錄片。紀錄片用更清晰全面的視角,帶領觀眾了解這個靜謐的「第三極」。

「何必管一片海\有多澎湃\何必管那山崗\它高在什麼地方……」伴隨著許巍的嗓音響起,岡仁波齊雪山的雄偉、瑪旁雍錯自然風光的聖潔、雅魯藏布江的壯闊,都一一映入觀眾的眼帘。

當然,比景色更讓人動容的,自然還是生活在這片高原之上的人們的故事。在紀錄片中,有近40個人物故事,通過這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著青藏高原上的生命之美和人們的祥和生活。

譬如,藏北的一戶居民雖然自家的羊被狼吃掉了,依然救下了風雪中的狼崽;一位名叫林周的農婦,細心救助了一隻受傷的黑頸鶴;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牧民利用結冰的湖面,運輸羊群到小島上吃草……在這片純淨的土地上,人類的個體、家族,都與大自然達成了微妙的平衡。

該片的神奇之處在於,拍攝過程中達成了多個「首次」——首次在地球5000米以上最大的湖泊冰潛拍攝;首次在雅魯藏布江岸200米懸崖懸空拍攝;首次高清紀錄羌塘無人區的動物生態鏈。除此之外,攝製組拍攝轉場行程超過10萬公裡,拍攝超過1000多個小時的4K超高清素材。

隨著高溫天氣的到來,此刻的不少人們對日益上升的溫度感到煩躁。此時,相信紀錄片《第三極》,一定能在這個初夏帶給觀眾一縷清涼,感受青藏高原上治癒人心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高級青藏高原
  • 大型西藏紀錄片《第三極》(在線觀看)
    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上的「第三極」,相比南極、北極,它是唯一有著人類豐富生存活動的極地地帶。
  • 種出個地球、第三極和我們的父輩,豆瓣高評分紀錄片推薦第十二彈
    紀錄片播出之後,已經有15萬人為他請願..雖然判決已經論定. 但是真相卻永遠沒人知道。《布魯斯——百年藍調音樂之旅》美國公共電視臺(PBS)為了慶祝「藍調年」,以連續七天,每天將近兩小時(含製作說明與相關紀錄片)的大手筆,播出由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擔任總監製的七部紀錄片,統稱為《布魯斯——百年藍調音樂之旅》。《我們的父輩——紀錄片》比正片還要觸動我。
  • 中科院青藏所攜手蘭大深耕高原:培養泛第三極研究人才
    11月15日,蘭州大學三極高峰科學論壇暨中國地理學會、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所「珠峰創新獎學金」捐贈儀式在蘭州大學舉行。蘭州大學供圖中新網蘭州11月16日電 (記者 丁思)蘭州大學16日披露,由中科院青藏所出資,聯合中國地理學會和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共同設立中國地理學會、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中科院青藏所「珠峰創新獎學金」(簡稱「珠峰獎學金」)。該獎學金將面向蘭州大學本科生,總金額100萬元,旨在發掘青藏所和蘭州大學聯合培養且致力於第三極、泛第三極研究的優秀學生人才,為之儲備優秀青年人才。
  • 中科院青藏所攜手蘭大深耕高原:培養泛第三極研究人才
    該獎學金將面向蘭州大學本科生,總金額100萬元,旨在發掘青藏所和蘭州大學聯合培養且致力於第三極、泛第三極研究的優秀學生人才,為之儲備優秀青年人才。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泛第三極環境研究正不斷拓展和深入,並從填補空白、理論提升階段,向全面發展、國際大科學計劃方向化轉型。
  • 《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領銜再起大製作央視大型紀錄片《極地...
    原標題:《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領銜再起大製作央視大型紀錄片《極地》即將推出   《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製作團隊五星傳奇與央視聯手再創新作《極地》,再次聚焦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全新視角講述藏地傳統與現代交融,西藏與世界互動的故事,探尋其成為全世界心靈家園的內在精神。
  • 揭秘青藏高原的變遷!40年後,科考隊再探地球第三極
    40年後,新一代古生物學家們再出發,探秘青藏高原。這次他們有哪些收穫?現代快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40年前】 每天行走30公裡,拼湊出早期青藏高原的圖景 相對於南極和北極,人類把青藏高原稱為「第三極」。
  • 揭秘青藏高原的變遷!40年後,科考隊再探地球第三極
    他們沒有電話,風餐露宿,每天行走30公裡,足跡遍布青藏高原全境。40年後,新一代古生物學家們再出發,探秘青藏高原。這次他們有哪些收穫?現代快報記者進行了採訪。【40年前】每天行走30公裡,拼湊出早期青藏高原的圖景相對於南極和北極,人類把青藏高原稱為「第三極」。
  • ...緊根作「中生代以來的青藏高原:從新特提斯洋到第三極」學術報告
    2020年11月13日下午三時,我院邀請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戴緊根教授在J6-530報告廳作「中生代以來的青藏高原:從新特提斯洋到第三極」學術報告,報告由常象春院長主持,我師生百餘人參加。戴緊根教授主要從事新特提斯洋演化和高原隆升與剝落過程研究,先後20餘次赴青藏高原開展野外地質工作,獲第十一屆青藏高原青年科技獎、朱訓青年教師獎以及國土資源科學獎一等/二等獎。
  • 紀錄片《極地》聚焦青藏高原 首推出VR全景紀實版
    原標題:《極地》聚焦青藏高原拍全景VR版 由中央電視臺、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聯合攝製出品,大型紀錄片《極地》自開機拍攝以來,就引發外界關注。該片預計於明年初在中央電視臺和樂視首播,還將首次推出VR全景紀實版。
  • 院士科學家進校園 | 親近地球三極 走進科學世界
    一起到市金禧中學,聽聽中國科學院大氣所研究員高登義教授「親近地球三極」的專題科普講座,揭開「地球三極」的神秘面紗。高登義教授是中國科學院大氣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也是我國第一個完成地球三極科學考察的研究人員,曾40多次赴地球三極進行科學考察。當高教授向同學們表示,地球除了「北極」和「南極」,還有「第三極」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感到意外和陌生,開始發揮想像,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 青藏科考88項專題助生態屏障建設 為保護地球「第三極」提供數據和...
    來自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的數據顯示,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正式啟動以來,88項專題科考活動在西藏深入推進,為保護好地球「第三極」提供了重要數據和科技支撐。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從2017年8月全面啟動以來,大批科研工作者對青藏高原的水、生態、人類活動等環境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研究,為保護好地球「第三極」提供重要數據和科技支撐。
  •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邊界層與對流層觀測項目:在地球最高...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外場綜合觀測示意圖(圖片來源: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第三次向「高地」出發在氣象乃至地球科學領域,青藏高原不僅意味著海拔數據之高,更如同待攀登的科學「高地」,極其重要卻也迷霧重重。
  • 繼《第三極》之後,央視再出紀錄片神作《極地》,豆瓣評分9.5分
    對於紀錄片迷來說,很多人都看過2015年央視播出的人文紀錄片《第三極》,這是「西藏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文紀錄片,該片播出後,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這部紀錄片的豆瓣評分還達到了9.2分的高分!看完後很多人表示還沒看夠!
  • 青藏高原所研究員姚檀棟當選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會士
    姚檀棟在2020年這個全球應對COVID-19疫情的特殊年份當選AGU Fellow,彰顯了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的重要影響力以及在青藏高原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的國際領導力。  姚檀棟:現任「第三極環境(TPE)國際計劃」主席,青藏高原所名譽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 這部最最最美的央視高分紀錄片,才看一集就截了108張圖
    這部能淨化心靈、讓眼睛去旅行的紀錄片是時候拿出來了。 繼《舌尖上的中國》之後的又一巨作—— 《第三極》 光是海報就已經美翻了 全球首部呈現第三極(青藏高原)人與自然相處奧秘的大型紀錄片。 全球迄今最全面的西藏自然人文影像考察。 首次在地球5000米以上最大的湖泊冰潛拍攝。
  • 直播預告|中國完成地球三極探險第一人高登義帶你走近南北極和珠峰
    挑戰極限,探秘地球,現實中的故事比電影裡更精彩。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名譽主席、中國完成地球三極探險第一人高登義老師將為你講述親身經歷的地球三極探險!我國第一個完成地球三極(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的人,也是《中國兒童地圖百科全書·地球三極探險》的編委會主任。曾任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副團長。
  • 犛牛背上的地球第三極
    就連犛牛的糞便也是高原上最寶貴的資源之一,在樹木匱乏的地球第三極,幹牛糞是藏族人生活中最好的燃料。正是像這樣無處不在的聯繫,讓犛牛成為了生活在地球第三極上的藏族人最好的夥伴。而犛牛與藏族人在高原上為伴的歷史,也幾乎貫穿了地球第三極的整個文明歷程……在流傳於地球第三極的古老創世神話中,人們認為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是犛牛身上的各個部位演化而來。
  • 紀錄片《極地》真實記錄與溫情傳承西藏傳統文化
    中國西藏網訊 如今,傳承和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共識,紀錄片領域也不例外。由前年大火的紀錄片《第三極》製作團隊與央視聯手再創的新作《極地》日前與廣大觀眾見面,再次聚焦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極地》的風格跟《第三極》類似,都嘗試通過單元故事書寫一種地域變遷和共識。
  • 地球第三極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境內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位於西藏,青藏高原又被稱為除南極、北極以外的「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高聳入雲的地勢,年輕而龐大的高原塊體,複雜多變的地形,高寒而又特殊的氣候,獨具特色的生態環境,使它成為地球上獨特的自然地理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