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形地貌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陲,為青藏高原主體,地處26°52′~36°32′N,78°24′~99°06′E,面積120多萬平方千米,約佔中國陸地面積的1/8。西藏北界崑崙山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毗鄰、東北以唐古拉山為界與青海省相鄰,東隔金沙江與四川省相望,東南與雲南省相連,南邊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毗鄰,西北部與克什米爾地區相鄰,國境線近4000千米。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境內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位於西藏,青藏高原又被稱為除南極、北極以外的「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高聳入雲的地勢,年輕而龐大的高原塊體,複雜多變的地形,高寒而又特殊的氣候,獨具特色的生態環境,使它成為地球上獨特的自然地理單元。西藏是一個集高原、山地、河谷、盆地、湖盆、冰川、喀斯特多種地貌為一體的地區。其地貌組合的格局是:高原周圍群山環抱,南部和東部河流深切,山高谷深;北部高原遼闊坦蕩,中部山地、寬谷和湖盆相間排列。西藏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高原邊緣高、中部低的特點。西北部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中部雅魯藏布江谷地,谷底海拔多在3200~3900米,藏東南喜馬拉雅山南坡國境線一帶,海拔降至1000米以下,最低處雅魯藏布江出境處,江面海拔約110米。全區最高處是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最高點與最低點的相對高差約達8700米,為世界之最。
青藏高原隆升過程
大約在47億年前,從太陽星雲中分化出原始地球。距今24億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經形成了原始的巖石圈、水圈和大氣圈。距今24億~6億年以前的元古代,地球上大部分地區仍然被海洋掩蓋著,青藏高原基本為汪洋大海。距今約8億年,地球上發生了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使邊緣海盆隆起,出現了大片陸地。距今6億~2億年前的古生代,又淪為海洋,海洋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距今2億~0.8億年的中生代,青藏地區地殼運動比較頻繁強烈,海洋面積逐步縮小,陸地範圍日益擴大。距今2億年的三疊紀末,崑崙山以北地區幾乎全部變為陸地,隨著地殼運動的發展,海水向西南方向退去,陸地不斷增生。到了距今2.5億~0.7億年的中生代末的白堊紀,雅魯藏布江以北的廣大地區全部隆起為陸地。在距今7000萬年以前的新生代時期,結束海洋歷史,並由陸地向高原演化。距今約3000萬年的始新世末期,在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巨大碰撞下,爆發了一場強烈的地殼運動—「喜馬拉雅運動」,開始隆起了世界上最年輕的青藏高原,其對中國以及整個亞洲自然環境的變化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青藏高原的抬升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強烈抬升分別發生在距今200萬年、100萬年前和1萬年前,每次上升1000米左右,造成高山深谷地貌形成並發展,廣大地區氣候從溫暖溼潤轉為寒冷乾燥。地質歷史進入全新世(距今1萬年),高原抬升速度加劇,使高原平均海拔達到4700米,成為當今的「世界屋脊」。高原內部一些被積雪覆蓋的山峰可達7000米以上,其中珠穆朗瑪峰雄居群山之首。
高原地形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青藏高原阻擋了我國低空的西風氣流,使之分為南、北兩支氣流(分支點在60°E),北支氣流經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和華東等地區流向太平洋;南支氣流則在流過青藏高原南側後轉變成溫度較高、溼度較大的西南氣流,影響我國四川、貴州、雲南、華南及長江中下遊地區,這兩支氣流最後在青藏高原東部110°E附近匯合。
青藏高原大地形對春、夏亞洲大氣環流的影響研究表明:春季,青藏高原地形對低層西風的阻擋引起了繞流,其北支氣流加強了北方冷空氣在高原東側的南下。同時,作為一個弱熱源,它的熱力作用加強了高原南側的南支西風氣流,為華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暖溼空氣。冷暖空氣的交匯,加強了華南地區春季的降水。夏季,青藏高原強熱源的存在,引起的低層氣旋性環流,加強了青藏高原東側的東亞夏季風,使其向北發展。盛夏,青藏高原「感熱氣泵(SHAP)」在南亞地區上空低層造成了負渦度和輻散異常,使南亞地區的夏季降水減少,南亞夏季風減弱;在對流層上層高原上空形成負渦源,並通過遙相關加強了伊朗高壓。
「日光城」的由來
拉薩是西藏自治區首府,藏語意為「聖地」,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遊北岸,海拔3657米。地處川藏、青藏、中尼公路結合點,是西藏重要的交通樞紐。這裡屬於高原乾旱氣候區,特點是氣溫偏低、降水較少、空氣稀薄、日照時數近3000小時,比在同緯度上的東部地區幾乎多了一半,比四川盆地多了兩倍,在全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譽。當然,日照時數只是日光的一個方面。拉薩緯度偏南,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強,海拔高則大氣層薄,水汽、塵埃少,太陽輻射在大氣層中的削弱就少,湛藍的天空襯託著耀眼的光芒萬丈的太陽。不過,在西藏高原上拉薩也不是唯一的日光城。特別是過去不為人們所了解的雅魯藏布江西段即上遊河谷(日喀則、定日)和最西部的阿里地區(噶爾縣),從氣象衛星雲圖的統計結果來看,這些地區都屬於比拉薩雲量更少的「日光之國」。西藏「日光城」範圍如此廣闊,為太陽能的利用開闢了美好的前景。
複雜多樣的氣候
西藏氣候條件極為多樣,從東南到西北,依次出現了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和寒帶等氣候帶。由於西藏山巒重疊、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棋布,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以及明顯的垂直氣候帶,如亞熱帶內還出現了溫帶、寒帶氣候類型。西藏氣候具有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色,其獨特之處主要表現在:
降水少,季節性明顯,夜雨率高。西藏年降水量為66.3~894.5毫米,呈東南向西北遞減的分布規律。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其中東南部、怒江下遊以西年降水量為600毫米以上,是西藏降水最豐沛的地區。西藏年內降水高度集中在5—9月,佔年降水量的80%~95%。夏季降水最多,秋季多於春季,冬季極少。雨季開始期總的分布為東南早、西北遲。西藏除藏北和山南的隆子等地外,一般多夜雨,特別是雅魯藏布江中、上遊河谷,夜雨最多,是西藏高原河谷地帶雨季的特有現象。年夜雨量為42.0~598.9毫米,佔年降水量的51%~84%,其中沿雅魯藏布江一線較高,為67%~91%;以拉薩夜雨率最高,達84%,是西藏高值中心。
氣溫低,晝夜溫差大。西藏由於海拔高,氣溫遠比同緯度平原地區低,年平均氣溫為-2.4~12.1℃,呈自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規律。年平均氣溫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遞減,海拔平均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氣溫下降0.6℃。西藏各地平均氣溫的年變化呈單峰型,最小值均出現在1月,最大值出現在6月或7月,其中阿里、那曲、林芝、昌都和南部邊緣地區出現在7月,而沿雅魯藏布江一線河谷出現在6月。氣溫日變化大是西藏氣候的顯著特點,大部分地區氣溫日較差在15℃以上,日較差全年都比同緯度東部平原地區大得多,而在西藏東南部的察隅、波密、林芝等地以及喜馬拉雅山南坡,氣溫日較差比較小,具有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點。
乾季時間長,多大風。西藏從10月下旬到翌年5月為乾季,中東部短,西北部長。在西藏冬春季節大風盛行。每年11月至翌年3月為高原冬季風控制期,氣候特點為幹、冷、少雨。受西風急流影響,西藏大部分地區年大風日數在30天以上,西部和北部高達100~160天。
氣候資源豐富
西藏太陽總輻射強、日照時數長,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太陽總輻射總量全年為2477.9~7553.8兆焦耳/平方米,呈由東向西漸增的分布規律。全年日照時數達1443.5~3574.3小時,其中阿里地區大部、日喀則地區西部在3000小時以上,東南邊緣地區低於1500小時。西藏大部分地區太陽能資源屬於穩定或較穩定狀態,僅有察隅、墨脫兩個縣的太陽能資源處於不穩定狀態。
作為地球上巨大的能量資源,風能被譽為永久性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西藏高原由於地勢高亢開闊,受到高空強勁西風的影響,成為全國風速分布的高值區之一,具有一定的潛在開發價值。但西藏氣象站點稀少,風觀測資料十分欠缺,對風能資源尚難以做出可靠的定量評估。同時,由於這裡空氣密度低,一般還不足我國東部平原的70%,在風速相同的情況下,風功率密度較大。綜合而論,藏北高原以及喜馬拉雅山脈與岡底斯山脈之間的山谷地帶東段,在全國屬風能較豐富區域,年平均風功率密度150~200瓦特/平方米。
西藏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亞洲著名的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湄公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遊都在這裡。雅魯藏布江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仲巴縣境內的傑馬央宗冰川,經珞瑜地區流入印度,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中國境內)全長2057千米,流域面積24萬多平方千米。雅魯藏布江河流水由冰峰冰層融化後匯聚而成,加上崑崙、喜馬拉雅山脈的隆起,導致地形起伏落差大,南面的印度洋暖溼氣流多,則會增加雅魯藏布江的降水量,造成雅魯藏布江蘊含的水能資源極為豐富。
獨具特色的農林牧產品
西藏地域遼闊,地形複雜,氣候類型多樣,農作物品種資源豐富,分布著從亞熱帶到溫帶的各種作物。喜溫作物有水稻、花生、芝麻、雞爪谷等,中溫作物有玉米、大豆、穀子、糜子等,喜涼作物有冬春青稞、冬春小麥、油菜、豌豆、馬鈴薯、蠶豆、皮大麥等。喜溫作物主要分布在墨脫、察隅、錯那、隆子、亞東、吉隆和聶拉木等縣的低海拔地帶,喜涼作物分布在高原溫帶。青稞、小麥、油菜在我區分布最廣,種植面積最大,是西藏的主要作物。西藏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有的野生藥材、野生菌等林下資源,包括冬蟲夏草、雪蓮花、紅景天、靈芝、貝母、天麻、人參果等以及松茸、牛肝菌、雞樅菌、黑松菌、青頭菌……野生菌的形狀各異,而且具有豐富的營養。其中,冬蟲夏草是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蟲上的子座與蟲體,冬天為蟲,夏天為草;松茸形若傘狀,色澤鮮明,菌蓋呈褐色,菌柄為白色,有著濃鬱的特殊香氣。西藏牧區天然草地的種類居全國各省(區)之首,飼養動物主要包括犛牛、綿羊、豬和馬等。此外,西藏動物生境條件多種多樣,區系成分豐富,特有種類多。比如,野犛牛、藏野驢、白唇鹿、藏羚羊、盤羊、馬鹿、黑頸鶴、藏馬雞等,都是受世人關注的珍惜野生動物。(文/卓嘎 圖/洪健昌覺果)
(來源:《氣象知識》 責任編輯:王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