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頻| 西藏自治區2020年最新形象片官宣上線!每一幀都是地球第三極
每一幀都是地球第三極 2020-12-03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球第三極·西藏新名片」驚豔亮相 西藏正式邁入大品牌時代
此次品牌發布,國內各領域智庫專家、藝術家、媒體記者等齊聚拉薩,圍繞地球第三極品牌際遇、品牌建設及品牌願景交流思想、碰撞觀點,為地球第三極品牌戰略布局建言獻策。並將把「地球第三極」品牌發展規劃納入自治區「十四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地球第三極」品牌為整合驅動平臺,支持組建「地球第三極」品牌行業聯盟,體系化、系統化整合發展西藏特色優勢品牌,建立品類矩陣,減少無序內耗,提升「地球第三極」品牌統率下的產業品牌整體形象與核心競爭力。
-
犛牛背上的地球第三極
在吐蕃王朝以後的各個時期,犛牛的形象依然在地球第三極的各種藝術形式中頻繁出現。不過,這些具象的遺存所記錄下的歷史,還不能完全反映犛牛在藏族人心中的地位。事實上,犛牛對於藏民族的意義,更多地還是體現在精神層面。在地球第三極,人們能夠看到犛牛最多的地方,除了牧場,可能就是瑪尼堆了。
-
青海文化與自然「遺珍」開啟「地球第三極」全域旅遊新體驗
青海文化與自然「遺珍」開啟「地球第三極」全域旅遊新體驗 2019-12-15 20:32:44作者:李玉素 責任編輯:李玉素 中新社青海黃南12月15日電 題:青海文化與自然「遺珍」開啟「地球第三極
-
《牛人》溫旭|挑戰人類首次穿越地球三極的科學探險家
2:正在準備一個就是單人無助力無後援穿越整個南極大陸的一個挑戰,事實上我們是希望通過這樣的一個事情能夠呼籲更多的人去關注氣候變化。事實上南極的這個挑戰是我們一系列及一系列活動的最終一個挑戰,他是通過對珠峰世界第三極的一個攀登,再到北極的格陵蘭島的一個穿越,最後到珠峰,我們總體會叫做它是一個小於二度計劃。
-
跟著紀錄片「雲旅行④|走進地球「第三極「 感受青藏高原上治癒...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在地球的南、北極之外,有一處地方被人們稱為「第三極」。這裡曾是地球運動最活躍的地帶,遠古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壯觀的痕跡,巨大的落差,也產生了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別。2015年3月,紀錄片《第三極》開播,作為「西藏三部曲」的首部作品,其是中國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涉藏電視紀錄片。紀錄片用更清晰全面的視角,帶領觀眾了解這個靜謐的「第三極」。
-
種出個地球、第三極和我們的父輩,豆瓣高評分紀錄片推薦第十二彈
《製造殺人犯 第一季》30年前,他被冤入獄..被關18年終於因為新的DNA證據被證無罪...結果剛提出3600萬賠償卻又再次成了血腥殺人案的唯一嫌疑人被判終身監禁...究竟是真的有罪還是警方栽贓陷害? 紀錄片播出之後,已經有15萬人為他請願..雖然判決已經論定. 但是真相卻永遠沒人知道。
-
大型西藏紀錄片《第三極》(在線觀看)
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上的「第三極」,相比南極、北極,它是唯一有著人類豐富生存活動的極地地帶。
-
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地球第三極
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表面積大約5.1億平方公裡,但只有1.5億平方公裡是陸地,且平均高度在875米。地球第三極位於北緯25°—40°之間,平均海拔4000米,是地表海拔最高的高原。如果把對流層頂部看做是天空的高度,南北兩極距離天空約8000米,赤道距離天空約16000米,地球第三極距離天空僅有5000多米。因此,可以說地球第三極是離天空最近的地方。
-
20多天、6000多公裡,保護「世界最後一方淨土」,陝西貢獻力量
科考第三極科考團隊和報導團隊8月8日從關中平原出發向青藏高原腹地挺進歷時20多天行程6000多公裡從海拔2000米到5000米硬核穿越格爾木荒漠地帶極限挑戰了可可西裡無人區驚喜邂逅了一個又一個高原精靈>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會長王艦艇和西安鳥類協會會長副會長杜靖華給大家講述了普氏原羚保護者以及青陝兩地愛鳥人士的故事 「科考第三極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高級青藏高原
-
「地球第三極」地質構造的神秘面紗即將揭開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記者 謝登科)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壽嘉華25日在此間說,歷時5年的新一輪地質大調查,即將揭開被譽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地質構造的神秘面紗。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人稱,調查現已完成青藏高原1:25萬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75萬平方公裡,佔擬調查面積的50%,預計2005年可實現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全覆蓋;全面完成青藏高原1:100萬航空磁力測量,1:100萬航空重力測量也已完成70萬平方公裡。
-
地球第三極
,約佔中國陸地面積的1/8。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境內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位於西藏,青藏高原又被稱為除南極、北極以外的「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高聳入雲的地勢,年輕而龐大的高原塊體,複雜多變的地形,高寒而又特殊的氣候,獨具特色的生態環境,使它成為地球上獨特的自然地理單元。
-
將歷時3天!哈雷彗星掉落碎片流等待地球,5月初又有流星雨
事實上,5月同樣是一個值得我們好好對待和珍惜的月份,因為每年5月初,地球會穿越由數萬小巖石組成的碎片流,同時地球上空會有一場流星雨,歷時3天,可能比4月天琴座流星雨更精彩。> 事實上,寶瓶座流星雨由著名哈雷彗星掉落成千上萬碎片造成,哈雷彗星英文名為1P/Halley,直徑約為11公裡
-
他是世界上徒步最遠的人,10年行走8萬多公裡,31天穿越羅布泊
他是世界上徒步最遠的人,10年行走8萬多公裡,31天穿越羅布泊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如果我們不能讀萬卷書,那便行萬裡路。如今行走在路上的人越來越多,許多人已經把旅行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有些甚至把旅行看做了他生命的全部。
-
歷時198天「雙龍探極」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凱旋
考察隊下設12個船、站、隊,由來自105家單位的394人組成,歷時198天,兩船總行程約7萬海裡,冰區航行4900海裡,順利完成站基、空基、陸基考察和相關海域調查等62項任務。考察隊科學考察取得新突破,包括在南極地區首次實現雷射雷達協同觀測、對艾默裡冰架區域首次自主航空調查、在長城站所在菲爾德斯半島進行多要素航空遙感觀測、在泰山站開展空間環境和天文自動觀測等多項突出成果。
-
歷時10天,跨越3萬多公裡,羅布泊科考(一期)帶回了哪些荒原重生的...
目前,羅布泊第一期科學考察已全部圓滿結束,總科考歷時10天,行程超越3萬多公裡。在第一期科學考察裡,科研人員究竟發現了哪些動植物物種、水文規律,以及是否找到了荒原重生秘密的蛛絲馬跡呢?11月20日上午,中國綠髮會研究室將組織羅布泊科學考察(第一期)小結會議,線上直播、線下座談同步舉行,歡迎圍觀!
-
419天,38.4萬公裡!用腳步為航天助力
來自各行各業、各年齡段的徒步愛好者們發起歷時一年半的挑戰,用419天徒步行走38.4萬公裡,完成了從地球走到月球的「地月徒步」之旅。同一時期,「長峨累月」徒步活動正式開始,徒步成員們在活動第一個月累計行動1萬公裡,為了紀念這漫漫38萬公裡的「第一步」,團隊組織了一次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徒步行,在金色的向日葵花海中朝著接下來的37個「1萬公裡」前進。
-
駛向第三極:武當山的雪,惟願與你再相逢
駛向第三極和東南DX7星躍一起挑戰極限一起突破自我一起碰撞古今文化一起感受名山大川東南DX7星躍挑戰日記離開襄陽,我們駛向第三極的DX7星躍車隊前往十堰的武當山,這段行程一共165.1公裡。東南DX系列的車型一直都被車友們稱為「大俠」,因此,我們將以大俠的名義問道武當山。
-
352天徒步6450公裡!英國小夥成徒步長江第一人
搜狐跑步訊,近日,現年28歲的英國探險家阿什·戴克斯歷經352天,行走800萬步,完成了總長6450公裡的徒步長江的偉大冒險。阿什·戴克斯去年從青藏高原的長江源頭出發,到今年8月12日到達目的地——萬裡長江入海處的上海,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徒步長江的冒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