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第三極·輕稞時刻正式上線|每時每稞都在輕

2021-01-17 地球第三極
* 地球第三極·穀物水果麥片

青稞,青藏高原的植物寶藏,跨越2000-4500m海拔,在高寒缺氧極端環境逆境生長,適應性極強,以耐寒、耐旱、耐貧瘠的特性成為了藏地飲食的標誌性名片,也代表著藏地堅忍的精神風貌。

但真正說起青稞,大多數人的印象,還停留在糌粑和青稞酒的階段,對這種來自高原的寶藏食物或多或少有著知之甚少的遺憾。

* 青稞穀物

青稞蛋白、礦物質含量均衡、膳食纖維豐富,其中溶性膳食纖維β-葡聚糖的平均含量在穀物中更是首屈一指。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腸道功能,而β-葡聚糖,又具有幫助調節血糖、降血脂、降膽固醇等作用。

隨著都市人群快節奏的生活狀態,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更均衡的膳食結構開始被人們所需要,而青稞的特性,恰巧符合現代飲食的需求。於是,來自地球第三極的寶藏食物青稞,開始逐漸褪去高原的泥土氣息,搖身一變,成了都市餐桌上的膳食新貴。

地球第三極 · 輕稞時刻穀物水果麥片正式上線,低卡飽腹,讓你每時每稞都在輕~

相關焦點

  • 視頻| 西藏自治區2020年最新形象片官宣上線!每一幀都是地球第三極
    視頻 | 西藏自治區2020年最新形象片官宣上線!每一幀都是地球第三極 2020-12-03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球第三極·西藏新名片」驚豔亮相 西藏正式邁入大品牌時代
    並將把「地球第三極」品牌發展規劃納入自治區「十四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地球第三極」品牌為整合驅動平臺,支持組建「地球第三極」品牌行業聯盟,體系化、系統化整合發展西藏特色優勢品牌,建立品類矩陣,減少無序內耗,提升「地球第三極」品牌統率下的產業品牌整體形象與核心競爭力。
  • 犛牛背上的地球第三極
    而犛牛與藏族人在高原上為伴的歷史,也幾乎貫穿了地球第三極的整個文明歷程……在流傳於地球第三極的古老創世神話中,人們認為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是犛牛身上的各個部位演化而來。有意思的是,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同樣告訴我們,相比人類來說,犛牛在地球第三極上生活的資歷確實要老得多。早在數百萬年以前,犛牛的祖先就已經適應了地球第三極的高寒氣候,成為這裡的常住居民。而從目前考古發現的情況來看,人類最早在地球第三極上的活動則是在距今4萬年左右的時候。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高級青藏高原
  • 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地球第三極
    從古至今,人類都在嘗試怎樣離天空更近。那你知道,世界上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是哪裡嗎?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表面積大約5.1億平方公裡,但只有1.5億平方公裡是陸地,且平均高度在875米。地球第三極位於北緯25°—40°之間,平均海拔4000米,是地表海拔最高的高原。
  • 地球第三極品牌形象宣傳片發布
    地球第三極品牌形象宣傳片發布 2020-12-02 1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藏北秘嶺》曝光劇照 第三極「主宰者」首度現身
    《藏北秘嶺》曝光劇照 第三極「主宰者」首度現身 時間:2018.07.17 來源:鳳凰網娛樂 分享到:
  • 《逆水寒》新流派龍吟上線時間 龍吟輕重劍雙形態怎麼樣
    導 讀 《逆水寒》的新流派龍吟就要上線了,雙性別角色一個月內同時上線,歸屬謫仙島,穿戴皮甲,武器為輕劍和重劍
  • 把全球的石油都用完,地球的重量會不會變輕?
    而且地球大氣中還會有一些比較輕的氣體逃逸出去。地球可能每年要損失1600噸氦氣。比如人類每天都燃燒大量的化石燃料,如果有一天人類把地球上的化石燃料都燒了,地球會變輕嗎? 物質守恆定律 那些被使用掉的石油,它們是憑空消失了嗎?不是的,雖然經過燃燒之後,它們不再是石油的模樣,但是它們轉化成了其它的形式。 能量守恆定律就是我們自然界的鐵律之一。
  • 大型西藏紀錄片《第三極》(在線觀看)
    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上的「第三極」,相比南極、北極,它是唯一有著人類豐富生存活動的極地地帶。
  • 中國•雲南 輕氧攜手千人打造一場未來財富的築夢之旅
    2020年9月9日,輕氧開啟2020SHOYO七周年暨"寰宇未來 · 耀世矚目"第八站之千人奢遊彩雲之南正式啟航,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輕氧家人們開啟了一場為期6天的璀璨光耀之旅。全世界有224個國家和地區,一年去4個,需要56年;世界很大,輕氧就帶大家去看看。
  • 中國·雲南 輕氧攜手千人打造一場未來財富的築夢之旅
    2020年9月9日,輕氧開啟2020SHOYO七周年暨"寰宇未來 · 耀世矚目"第八站之千人奢遊彩雲之南正式啟航,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輕氧家人們開啟了一場為期6天的璀璨光耀之旅。全世界有224個國家和地區,一年去4個,需要56年;世界很大,輕氧就帶大家去看看。   自輕氧品牌創立伊始,到如今已走過7個年頭。
  • 青藏科考88項專題助生態屏障建設 為保護地球「第三極」提供數據和...
    來自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的數據顯示,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正式啟動以來,88項專題科考活動在西藏深入推進,為保護好地球「第三極」提供了重要數據和科技支撐。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從2017年8月全面啟動以來,大批科研工作者對青藏高原的水、生態、人類活動等環境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研究,為保護好地球「第三極」提供重要數據和科技支撐。
  • 地球「第三極」的未來水資源
    地球「第三極」的未來水資源喜馬拉雅山脈。喀拉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亞洲高山的名字讓生活在遠方的人聯想到冒險,但對10億多人來說,這些名字是他們最可靠的水源。這些山脈中的雪和冰川包含了地球極地冰原之外最大的淡水量,這使得水文學者將這一地區稱為「第三極」。世界上七分之一的人口依靠從這些山區流出的河流來獲取飲用水和灌溉作物。
  • 院士科學家進校園 | 親近地球三極 走進科學世界
    很多人都知道,地球有南北極,但你是否知道,地球還有「一極」?「地球三極」又蘊藏著什麼科學奧秘呢?一起到市金禧中學,聽聽中國科學院大氣所研究員高登義教授「親近地球三極」的專題科普講座,揭開「地球三極」的神秘面紗。高登義教授是中國科學院大氣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也是我國第一個完成地球三極科學考察的研究人員,曾40多次赴地球三極進行科學考察。當高教授向同學們表示,地球除了「北極」和「南極」,還有「第三極」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感到意外和陌生,開始發揮想像,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 跟著紀錄片「雲旅行④|走進地球「第三極「 感受青藏高原上治癒...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在地球的南、北極之外,有一處地方被人們稱為「第三極」。這裡曾是地球運動最活躍的地帶,遠古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壯觀的痕跡,巨大的落差,也產生了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別。2015年3月,紀錄片《第三極》開播,作為「西藏三部曲」的首部作品,其是中國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涉藏電視紀錄片。紀錄片用更清晰全面的視角,帶領觀眾了解這個靜謐的「第三極」。
  • 青海文化與自然「遺珍」開啟「地球第三極」全域旅遊新體驗
    青海文化與自然「遺珍」開啟「地球第三極」全域旅遊新體驗 2019-12-15 20:32:44作者:李玉素 責任編輯:李玉素   中新社青海黃南12月15日電 題:青海文化與自然「遺珍」開啟「地球第三極
  • 中國正穩步推進「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
    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陳發虎院士說,隨著綜合國力提升,中國「第三極」科學研究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的主導地位,「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國際大科學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中。
  • 「輕木」是什麼,它到底有多輕?
    輕木是木棉科輕木屬的唯一成員,原產熱帶美洲,目前亞洲、非洲很多熱帶國家都已引種栽培。它不僅是中國最輕的樹,也是世界上最輕的樹。輕木原產南美洲熱帶地區,材質特輕。木材外表與白松或椴木相似。乾燥的輕木每立方尺僅重6-8磅(2.7-3.6公斤)。浮力約為軟木的二倍,適於製造救生圈和救生衣。
  • 中共青海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數字宣告保護「地球第三極」擔當
    馬銘言 攝中新網西寧12月28日電 題:中共青海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數字宣告保護「地球第三極」擔當作者 張添福 潘雨潔雄踞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如何守護地球「第三極」?28日在西寧舉行的中共青海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上,通過幾組數字或能展現該省保護「地球第三極」做出的昔日努力及未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