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共青海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現場。 馬銘言 攝
中新網西寧12月28日電 題:中共青海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數字宣告保護「地球第三極」擔當
作者 張添福 潘雨潔
雄踞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如何守護地球「第三極」?
28日在西寧舉行的中共青海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上,通過幾組數字或能展現該省保護「地球第三極」做出的昔日努力及未來決心。
幾組數據呈現生態改善成效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齊銘在中共青海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拋出幾組重要數據。
——在大氣汙染防治上,2018年國家《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終期考核中,青海省是西北地區唯一優秀省份,連續兩年環境空氣品質位列西北五省區首位。
——在水汙染綜合治理上,今年1至11月,列入《青海省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的19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100%,劣Ⅴ類斷面為0。
——在汙染減排上,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結果顯示,與第一次相比,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9.75%,氨氮下降55.84%,總氮下降24.17%,總磷下降25%,反映出青海省汙染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土壤環境總體保持穩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覆蓋率達到100%。全省「十三五」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11項約束性指標已全部提前完成。
「過去的這五年,是青海省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也是全省民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提升的五年。」齊銘說。
「風向標」宣告保護「地球第三極」決心
日前召開的中國共產黨青海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青海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即《建議》)。
圖為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齊銘回答記者提問。 馬銘言 攝
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黨曉勇表示,上述《建議》提出了力爭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為堅決守好築牢「中華水塔」、打造中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樹立了鮮明的「風向標」。
齊銘表示,「十四五」時期青海將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為建設青藏高原生態文明新高地作出積極貢獻。
齊銘介紹,具體工作中,將以「14567」總體思路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臺階上水平。
——「1」即「以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一條工作主線。
——「4」即圍繞「聚焦守護好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打好升級版汙染防治攻堅戰、優化綠色發展方式、創新治理體制機制」四大戰略。
——「5」即「更加注重綠色發展、環境質量、防控風險、機制創新、區域協同」五條實施路徑。
——「6」即推進落實「綠色發展、生態保護、汙染防治與城鄉共治、適應氣候變化與碳達峰、風險防控、健全治理體系」等六方面任務措施。
——「7」即實現「生態功能、攻堅目標、擴容路徑、治汙方式、政策手段、科技支撐、治理體系」七個升級。
「到2025年,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動實現全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齊銘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