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預告|中國完成地球三極探險第一人高登義帶你走近南北極和珠峰

2020-09-05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歡迎來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你看過電影《攀登者》嗎?

中國登山隊在極端嚴酷的條件下,

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登頂珠峰的故事,

是否令你心潮澎湃?

挑戰極限,探秘地球,

現實中的故事比電影裡更精彩。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名譽主席、

中國完成地球三極探險第一人高登義老師

將為你講述親身經歷的地球三極探險!

9月3日(周四)12:00-14:00

直播入口:

天貓(左)、噹噹(右)

專家介紹

高登義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挪威卑爾根大學榮譽博士,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名譽理事。我國第一個完成地球三極(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的人,也是《中國兒童地圖百科全書·地球三極探險》的編委會主任。曾任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副團長。從事高山、極地和海洋氣象科學考察研究,先後8次赴珠峰、3次赴南極、19次赴北極、5次赴雅魯藏布大峽谷、4次赴橫斷山脈、一次赴天山山脈、4次赴西太平洋、1次赴亞馬遜、一次赴東非大裂谷等科學考察。他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全國範圍內舉辦科普講座逾千場。

直播內容

人類對極地探險非常重視。地球有南極、北極,還有一「極」在相當長時間內鮮為人知,這就是地球的高極——青藏高原。作為中國第一個完成地球三極科學考察的人,高登義教授將在本次講座中,結合自己的科學考察經歷,為你揭開地球三極的神秘面紗,帶您感受探索地球的無限樂趣。

圖書介紹

《中國兒童地圖百科全書·地球三極探險》是一部融合地圖地理知識與人類三極探險歷史的兒童地圖百科全書,它以兒童的視角和閱讀興趣選取知識內容,為少兒讀者呈現一幅幅生動豐富、壯觀珍貴的三極探險及科考知識畫面。全書共40多個主題頁、20多幅地圖、300多幅圖片、12段二維碼視頻,以北極、南極和青藏高原的探險歷史及科學考察為主線,介紹了地球三極地區的地理、地貌、氣候、動物、植物、環保等自然知識和人文知識,涉及早期探險發現、現當代科學考察與三極生態保護等內容。全書配置了高清大圖、手繪地圖、示意圖等,圖解知識,圖文並茂。書中不僅講述了三極地區被人類發現和認識的過程及現狀,還著重展現了中國的探險及科考活動,如中國北極科考站、南極科考站,「雪龍號」考察船,中國登山隊從珠峰北坡登頂、珠峰高程測量等。

滑動查看更多精美圖片

01 02 03 04 05

滑動查看更多

點擊封面,即可進入小程序購買圖書

點擊封面,即可進入小程序購買圖書

—END—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高登義教授為我校做科普講座
    3月2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高登義教授為我校高一學生做了題為「知天知己,笑迎科學人生」的科普講座,科學出版社科普分社周輝社長隨行
  • 高登義給小學生講「南極北極的故事」—新聞—科學網
    9月20日上午,浙江省東陽市吳寧一校迎來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登義,他正在向同學們介紹北極熊的生活習性,生動詼諧的語言,引來現場笑聲不斷。 高登義博士,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挪威卑爾根大學數學與自然科學榮譽博士,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是我國完成中國地球三級(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科考第一人。
  • 院士科學家進校園 | 親近地球三極 走進科學世界
    很多人都知道,地球有南北極,但你是否知道,地球還有「一極」?「地球三極」又蘊藏著什麼科學奧秘呢?一起到市金禧中學,聽聽中國科學院大氣所研究員高登義教授「親近地球三極」的專題科普講座,揭開「地球三極」的神秘面紗。高登義教授是中國科學院大氣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也是我國第一個完成地球三極科學考察的研究人員,曾40多次赴地球三極進行科學考察。當高教授向同學們表示,地球除了「北極」和「南極」,還有「第三極」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感到意外和陌生,開始發揮想像,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 1960年我國成功登頂珠峰!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5分,中國登山隊王富洲、曲銀華、貢布三人登上珠峰頂,成為世界上從珠峰北坡登頂成功的第一批中國人。我國首次成功徵服珠峰的登山運動員(右起)王富洲、貢布(藏族)和屈銀華。不過,按照國際登山慣例,登頂者必須有充足的登頂證據才能得到公認。
  • 「地球第三極·西藏新名片」驚豔亮相 西藏正式邁入大品牌時代
    此次盛典集品牌發布會、品牌發展論壇、品牌體驗、電商直播活動於一體,從官方性、學術性、藝術性、區域性四大維度全面闡述地球第三極品牌精神底蘊。這是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後,西藏自治區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重要舉措和開拓「品牌興藏之路」的重要實踐。
  • 這個人告訴你
    昨日,我國完成地球「三極」(南極、北極、青藏高原)科考第一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高登義在重慶科技館用自己40多次的科考經歷向300多名市民講解自己的觀察所得。  南極冰川並不是都在融化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南極冰川是否真的會消融,淹沒大量的城市?高登義說,從他們的科研數據來看,這不太可能。
  • 《牛人》溫旭|挑戰人類首次穿越地球三極的科學探險家
    完成越野滑雪到達北極點 2018年登頂珠峰和無助力穿越北極格陵蘭島 多年的探險和科考經歷 讓他看到全球氣候變化對極地和冰川的影響和生態環境危機 由此他發起"<2°C 計劃" 通過穿越地球三極科學探險公益科普項目
  • 直播預告丨珠峰測量-中國科技如何「定義」世界新高度?
    珠峰作為世界「第三極」,其精確高度歷來受到人們關注,2020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無疑是全世界矚目的熱點事件 1975年,我國測繪隊員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測量得:珠峰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冰雪深度3.5米。2005年測量中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很多都還來自外國,而這次測量,則是採用了中國自主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而且大量裝備國產化,測量隊採用的天頂儀、重力儀、峰頂覘標、用於三角交會測量的超長距離測距儀等設備均為國產儀器。
  • 每日科普|8848.86米!是什麼樣的巖石造就了地球之巔?
    青藏高原是地球南北極以外的「第三極」,而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珠穆朗瑪峰就是「第三極」的極點。Heron)和奧德爾(Noel Odell)早在20世紀20年代珠峰探險考察時就發現珠峰峰頂為沉積巖,奧德爾還在沉積的灰巖中發現了化石,然而珠峰峰頂灰巖是什麼時候形成的,曾經是國際地質界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有些國外學者斷定峰頂巖石形成於石炭-二疊紀(距今約3億年),也有些人推測是早古生代(距今約5.5億年),但均沒有確鑿的證據。
  • 犛牛背上的地球第三極
    在自然登峰、人文成極的地球第三極,除了「雪山」、「青草」,還有什麼最能代表它獨特的魅力?「犛牛」,或許是一個多少會讓你感到意外的答案。因為在一般人的認知裡,犛牛作為一種普通家畜,除了能夠適應高原的環境,給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民族提供肉食和運輸的便利以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 蘭州大學三極高峰科學論壇暨「珠峰創新獎學金」捐贈儀式舉行
    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出資100萬元,聯合中國地理學會和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在蘭州大學共同設立「珠峰創新獎學金」。該獎學金主要面向全校本科生,每年獎勵人數不超過20名,每人獎勵1萬元。獎學金的設立,旨在進一步促進青藏所和蘭州大學的深度科教融合,發掘青藏所-蘭州大學聯合培養且致力於第三極、泛第三極研究的優秀學生,傳承「腳踏實地、勇於探索;協力攻堅、勇攀高峰」的青藏科學精神,推動泛第三極科學中心的高水平建設,持續產出用得上、有影響、留得下的重大成果,服務國家西部高質量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
  • 哪些巖石造就了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引言青藏高原是地球南北極以外的「第三極」,而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珠穆朗瑪峰即是「第三極」的極點。我國大地構造學家常承法率先運用這一學說解釋青藏高原-喜馬拉雅的演變歷程,1973年他在《中國科學》上發表了題為「中國西藏南部珠穆朗瑪峰地區地質構造特徵以及青藏高原東西向諸山系形成的探討」的論文,提出青藏高原是多個由陸塊和島弧構成的地體在古生代、中生代和古近紀多階段相繼向亞洲拼合增生形成的。
  • 我們為什麼要測量珠峰?
    圖/視覺中國珠峰有多高?你可能會脫口而出:8844!或者8848!但這兩個我國測量得到的數據,一直都沒有得到全世界的廣泛承認。圖/視覺中國201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聯合聲明》發布,確定雙方將共同宣布珠峰高程並開展科研合作。精確測定珠峰的高度,可以給地球動力學和板塊運動等領域提供研究的數據。同時,也能夠給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提供第一手資料。
  • 【學習在線】哪些巖石造就了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青藏高原是地球南北極以外的「第三極」,而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珠穆朗瑪峰即是「第三極」的極點。那麼珠峰是由哪些巖石組成,這些巖石又是如何造就了地球之巔的呢?我國大地構造學家常承法率先運用這一學說解釋青藏高原-喜馬拉雅的演變歷程,1973年他在《中國科學》上發表了題為「中國西藏南部珠穆朗瑪峰地區地質構造特徵以及青藏高原東西向諸山系形成的探討」的論文,提出青藏高原是多個由陸塊和島弧構成的地體在古生代、中生代和古近紀多階段相繼向亞洲拼合增生形成的。
  • 中科院青藏所攜手蘭大深耕高原:培養泛第三極研究人才
    11月15日,蘭州大學三極高峰科學論壇暨中國地理學會、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所「珠峰創新獎學金」捐贈儀式在蘭州大學舉行。蘭州大學供圖中新網蘭州11月16日電 (記者 丁思)蘭州大學16日披露,由中科院青藏所出資,聯合中國地理學會和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共同設立中國地理學會、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中科院青藏所「珠峰創新獎學金」(簡稱「珠峰獎學金」)。該獎學金將面向蘭州大學本科生,總金額100萬元,旨在發掘青藏所和蘭州大學聯合培養且致力於第三極、泛第三極研究的優秀學生人才,為之儲備優秀青年人才。
  • 中國人成功登頂地球之巔再測珠峰高度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27日電地球之巔27日再迎中國人。中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於當日11時登頂珠穆朗瑪峰,其使命是精確測量山峰高度。這項工作將增進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並促進科學發展。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在峰頂合影留念。
  • 中科院青藏所攜手蘭大深耕高原:培養泛第三極研究人才
    中新網蘭州11月16日電 (記者 丁思)蘭州大學16日披露,由中科院青藏所出資,聯合中國地理學會和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共同設立中國地理學會、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中科院青藏所「珠峰創新獎學金」(簡稱「珠峰獎學金」)。
  • 蘇州「南北坡雙登珠峰」第一人劉萍分享攀登的故事
    6月17日下午,攀登就是人生——蘇州「南北坡雙登珠峰」第一人劉萍分享會在蘇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開講。冰巖混合的山體是多麼的危險、在營地等待窗口期時有多煎熬、衝頂過程中看到隊友中途放棄時內心是如何的震動……分享會上,剛剛從珠峰迴來的劉萍為現場100多名觀眾一起分享了她攀登世界之巔的故事。
  • 這位太倉老人已走遍南極、北極和珠峰大本營
    自此,74歲的孫忠偉完成了南極(長城站)、北極(黃河站)和青藏高原(珠峰攀登者大本營)「三極」探險遊的壯舉。你想認識一下這位「旅遊達人」嗎?被公認的世界「三極」分別是南極、北極和中國的青藏高原。由於風浪實在太大,破冰船在半島附近兜了3個小時,衝鋒舟始終無法下海登陸,孫忠偉望著中國長城科考站慢慢地從視野中遠去,這次探險遊中最大的遺憾油然而生。3今年8月8日,74歲的孫忠偉又一次出發去完成他「三極」探險遊的最後一站「北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