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於11日發表了一項生態學研究,一種在科學上被認為已消失的鹿類有蹄類動物,在越南野外被重新發現,最後一次聽到這個物種的信息是在1990年,當時這種銀背鼷鹿被獵殺,製成了一個標本,時隔30年,研究人員首次拍到了活的銀背鼷鹿。
銀背鼷鹿生活在越南和寮國的大安南生態區,這裡是全球生態多樣性最顯著的區域之一,1910年,跟據在越南芽莊市附近獲得的樣本,人們給這個物種起了一個名字——銀背鼷鹿,中間有漫長的時間,都沒有被人類目擊,一度認為是當地大規模的陷阱捕獵可能已把這個物種推向了滅絕的邊緣。
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安·阮和同事採訪了當地居民,以確認與銀背鼷鹿描述相符的目擊事件,嘗試定位該物種,之後,他們根據所得信息在附近森林裡放置了30多個陷阱,在之後的6個月裡,研究人員發現了銀背鼷鹿200多次,但是它們的種群數量仍然不知。
雖然在科學上,這個物種被視為消失後「重新發現」,但是當地居民並不認為它們曾經滅絕過,科學家認為需要開展更密集的調查,和當地居民進行更密切的溝通,才能確定該物種的種群規模,確保該物種可以得到更大力度的保護。
嚴格來說,滅絕的物種,是指在過去50年裡在野外沒有被確定地發現的物種,銀背鼷鹿在過去30年裡不見蹤跡,如今再次出現,可能是因為研究人員的搜索範圍擴大,也有一種好的信號,那就是種群正在緩慢恢復,科學家發現銀背鼷鹿並不意味著它離滅絕更遠一些,畢竟種群數量才是關鍵,當其現存數量不足以維持種群發展時,野外滅絕仍然是它的宿命,如今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其種群DNA保存下來,對其棲息地進行保護。
銀背鼷鹿是鼷鹿的一個亞種,鼷鹿共有38個亞種,大小與野兔差不多大,體重在125-210g,體長42-60釐米,肩高20多釐米,是僅次於蹄兔目成員最小的有蹄類動物,也是鼷鹿科中體型最小的一種。面部尖長,雌雄皆無角,雄性有發達的獠牙。主要分布於亞洲的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等島嶼。
鼷鹿是介於駱駝科與鹿科之間一個珍稀物種,是地球上最小的偶蹄動物,其外形就如馬鹿的袖珍版。由於其保持了鹿科動物的很多原始特性,因而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它們還是現有的反芻類有蹄動物中最古老、最原始的種類之一。鼷鹿的野生種群有少量分布於中國雲南的西雙版納地區,目前在中國的種群數量僅有1300隻左右,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讓我們保護好這些珍稀的野生動物,維護物種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