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完工

2021-01-09 中國政府網

這是12月23日在海口三江紅樹林省級溼地公園拍攝的栽種好的紅樹林(無人機照片)。

近日,記者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已經完工。據了解,該項目於2019年3月18日開工建設,共退塘2550畝,新增紅樹林面積1950畝,合計栽種桐花樹、紅海欖、秋茄等紅樹苗100多萬株。該項目將有效修復東寨港海岸線及沿岸紅樹林生態系統,保障海口江東新區的生態安全,為我國候鳥遷徙提供良好的越冬棲息地。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12月23日,一隻翠鳥在海口三江紅樹林省級溼地公園的紅樹林休息。

近日,記者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已經完工。據了解,該項目於2019年3月18日開工建設,共退塘2550畝,新增紅樹林面積1950畝,合計栽種桐花樹、紅海欖、秋茄等紅樹苗100多萬株。該項目將有效修復東寨港海岸線及沿岸紅樹林生態系統,保障海口江東新區的生態安全,為我國候鳥遷徙提供良好的越冬棲息地。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12月23日,一隻翠鳥在海口三江紅樹林省級溼地公園的紅樹林旁休息。

近日,記者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已經完工。據了解,該項目於2019年3月18日開工建設,共退塘2550畝,新增紅樹林面積1950畝,合計栽種桐花樹、紅海欖、秋茄等紅樹苗100多萬株。該項目將有效修復東寨港海岸線及沿岸紅樹林生態系統,保障海口江東新區的生態安全,為我國候鳥遷徙提供良好的越冬棲息地。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12月23日,鷺鳥在海口三江紅樹林省級溼地公園栽種好的紅樹林上空飛翔。

近日,記者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已經完工。據了解,該項目於2019年3月18日開工建設,共退塘2550畝,新增紅樹林面積1950畝,合計栽種桐花樹、紅海欖、秋茄等紅樹苗100多萬株。該項目將有效修復東寨港海岸線及沿岸紅樹林生態系統,保障海口江東新區的生態安全,為我國候鳥遷徙提供良好的越冬棲息地。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相關焦點

  • 原創組圖|綠動海口江東:道孟河溼地公園、三江紅樹林溼地生態工程...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4日消息(記者 汪承賢)12月14日,記者走訪海口江東新區生態綠化升級改造工程了解到,目前,三江紅樹林改造基本完工,增加了1950畝紅樹林;芙蓉河、道孟河溼地公園建設也在有序推進。
  • 蒙草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修復東寨港國家級保護區溼地生態
    近日,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完成退塘851.5畝並通過驗收,已累計完成退塘1160.5畝。項目地處海南省東北部,屬溼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區域內紅樹林森林是我國目前面積最大的一片沿海灘涂森林,有鳥類204種,被稱為「鳥的天堂」。2018年3月,蒙草生態啟動保護區溼地生態修復工程。
  • 海口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50多畝示範段完工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9日消息(記者 王康景 通訊員 王聘釗)記者6月8日從海口市美蘭區獲悉,海口市江東新區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示範段50多畝的示範區已建成。綠化示範段已完工。通訊員 王聘釗 攝據了解,邁雅河生態修復工程項目位於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規劃面積8517畝,先期施工面積2200多畝,相當於兩個海口萬綠園。目前,該項目總施工進度已完成約40%,完成約620畝的土方工程、築島工程施工以及約300多畝的園林綠化種植、景觀基礎施工等。其中,50多畝的綠化示範段已完成施工,整個先期施工的2200多畝工程則計劃於今年底完工。
  • 海口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50畝樣板區完工
    6月15日,記者航拍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現場。記者汪承賢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15日消息(記者 黨朝峰 汪承賢)15日下午,站在海口江東新區江東大道二期路邊,放眼望去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一塊已經基本完工的渚島上一朵朵美人蕉綻放出黃色的花朵。在十餘種花草苗木的映襯下,50畝樣板區顯得生機勃勃。6月15日,記者航拍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現場。
  • 關注江東新區生態修復系列報導︱未來的海口邁雅河:十裡畫廊一道風景
    邁雅河生態修復項目設計師王嫻說。海口市林業局新聞發言人錢軍認為,生態恢復是直接作用,更深層次的則是,未來這裡會成為江東新區CBD的戶外休閒、運動休憩場所,優良的環境將像著名的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一樣,引來人才、帶來商機,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進駐,真正打造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際溼地城市河流溼地修復典範。
  • 自貿港|打造生態新「名片」!海口江東新區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
    行走在海口江東新區邁雅河兩岸,放眼望去,流域所及已然換了模樣:昔日星羅棋布的養殖水塘不見了蹤影,一座座清水環抱的樹島躍然眼前,清風送爽,草綠花紅,美麗畫卷令人駐足流連。隨著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收尾,2200多畝的濱海生態溼地休閒區露出「真容」。
  • 深圳河入海口將啟動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3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10月30日發布公示,將啟動對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的生態修復,提升溼地生態價值。2020年9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受理了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申報的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項目申請。該項目位於福田區沙頭街道沙尾村,項目一期涉及改造提升紅樹林4.3公頃。
  • 海口:黑臉琵鷺現身東寨港
    8月12日,兩隻黑臉琵鷺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的水塘中休息。近日,兩隻黑臉琵鷺被發現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水塘「安營紮寨」。黑臉琵鷺在海南屬於冬候鳥,通常於10月下旬陸續飛來海南越冬,到次年4月初返回北方。據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介紹,黑臉琵鷺在這個季節來到海南的記錄很少,這兩隻黑臉琵鷺屬於亞成鳥,很可能出生於去年或前年,結束越冬後,在遷徙線路上遊蕩並在此停留。
  • 海口邁雅河生態修復項目開工
    近日,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口江東新區12.18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臨空經濟區舉行。此次共開工7個重點項目,其中海口邁雅河生態修復項目作為江東新區生態系統的連接,正式開工建設。
  • 滏陽溼地生態修復工程
    溼地生態洲島滏陽溼地生態修復工程位於峰峰礦區新市區東南方向,石橋村東側,北至滏陽河,南至南環路,東至石橋村東崗。11月初,街道辦啟動溼地生態修復沉陷區治理工程,如今正在有序施工,雛形已經顯現。該項目區的水資源較為豐富,為溼地生態修復奠定了基礎。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公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美,生態環境優良,從水面廣闊的水庫,到蜿蜒的河流,整體風貌與溼地景觀及周圍環境自然協調,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教和旅遊觀光的價值。自公園獲批試點建設以來,包頭市昆都侖區區委、區政府積極推進公園保護與建設工作。蒙草生態團隊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先後完成了河道景觀建設、溼地生態修復、室內外科普宣教體系建設以及智能監測系統等多項內容。
  • 關注江東新區生態修復系列報導︱海口邁雅河:魚塘退 渚島現 披綠被
    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於2019年12月開工,預計2021年底完成。作為江東新區生態系統的連接,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備受關注。關注江東新區生態修復系列報導,今起將關注點投向這條在時光中靜靜流淌的河流,看江東新區如何打造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際溼地城市河流溼地修復典範。幾臺挖掘機不停地作業,將原來魚塘裡漆黑髮臭的淤泥不斷地往外挖,在旁邊堆起來。
  • 草原、溼地、荒漠化防治丨0710林草播報
    來源:錫林郭勒盟生態環境局2.青海首次用無人機飛播種草近日,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總站結合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復項目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開展了無人機飛播種草技術治理退化草原試驗。據悉,青海省「黑土灘」退化草地治理面積佔退化草地總面積的15%,草原生態恢復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因大部分退化草地分布在海拔高、氣候差、生態脆弱的地區,尤其是零星分布的「黑土灘」和坡度大於25度的「黑土坡」,治理難度大、耗時耗力。飛播種草可提高重度退化草原植被蓋度、草地生產量,在草原生態修復過程中,可減少對草原原生植被的破壞。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矯月見習記者馬宇薇12月31日,《證券日報》記者從蒙草生態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顯示,內蒙古包頭昆都侖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由蒙草生態參與實施。
  • 海南東寨港四季常青的熱帶森林,為什麼被稱為紅樹林
    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類型的溼地自然保護區,地處海南省東北部,位於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海口最重要的綠色景觀與生態保護屏障,生長著中國成片面積最大、種類最齊全、保存最完整的紅樹林,被譽為「海口之腎」,199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 悠悠邁雅河 生態復生機
    悠悠邁雅河 生態復生機6月11日,鳥瞰海口江東新區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示範區。據了解,海口江東新區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示範區工程目前已完工,該項目規劃面積8517畝,一期施工面積2200多畝, 2019年12月開建,計劃2021年底建成。項目建成後將全面優化邁雅河流域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實現水生態安全維護、水資源供給、防洪調蓄、生態旅遊和景觀提升等服務功能,最終將打造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引領區、溼地城市建設展示區、江東新區都市生態服務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示範區。
  • 生態環境優良 海口留鳥、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
    成群結隊的黑翅長腳鷸棲居在海口下塘溼地保護小區。海口日報記者康登淋 攝鳥類不僅是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更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海口多樣化的生境和保存完好的自然環境,使得鳥類非常豐富多樣,此前專業機構已記錄到的野生鳥類約300種,被列為海南省重點保護的鳥類約90種。
  • 綜述:湖北洪湖成為中國溼地生態修復典範
    郭曉瑩 攝  中新網武漢11月7日電 題:湖北洪湖成為中國溼地生態修復典範  記者?郭曉瑩  11月的洪湖,在幽靜與閒適中休養生息。湖面上,碧波蕩漾,銀鷗紛飛。  洪湖是湖北省第一大湖泊,中國七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積53萬餘畝,是江漢平原重要的調蓄湖泊和生態屏障,也是許多珍稀動植物的棲息、繁殖和越冬之地,被譽為「中南之腎」。
  • 「深呼吸·遊海口」徒步活動啟幕 15條徒步路線任你選
    &nbsp&nbsp&nbsp&nbsp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0月3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姚少龍)為歡度「國慶」「中秋」雙節,10月3日,由海口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的「深呼吸·遊海口」海口美舍河鳳翔溼地公園徒步遊活動盛大啟幕,來自省內外500餘名徒步愛好者在美麗的美舍河畔,感受海口綠色生態文明建設的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