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溼地、荒漠化防治丨0710林草播報

2020-12-05 中國綠色時報

中國綠色時報大數據系統草原、溼地、荒漠化防治專題播報

01

草原區域熱度榜單

TOP10

地域熱度分布

內蒙古、甘肅、遼寧、雲南、河北、青海、廣西、四川、吉林、新疆

註:該權重值基於全網權威媒體信源,通過大數據算法監測信息總量測定形成。數據統計周期:2020年7月03日10:00時-7月10日10:00時。

02

草原熱點主題精選

草原主題精選

1.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草原不再開新礦

今年,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把6成以上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對自然保護區內已有的礦山項目進行關停,目前,自然保護區內工礦企業退出比例達到100%,今後,草原將不再新上礦山開發項目。

據了解,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鞏固草原保護建設成效,解決草原生態破壞問題,2018年開始,錫林郭勒盟對全盟自然保護區內的礦業企業,啟動3年有序退出工作。2020年是工作的收官之年。

目前,錫林郭勒盟對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古日格斯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渾善達克沙地柏自然保護區等6個自然保護區內67家工礦企業的73個採礦權和77個探礦權進行了依法退出及註銷。

來源:錫林郭勒盟生態環境局

2.青海首次用無人機飛播種草

近日,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總站結合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復項目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開展了無人機飛播種草技術治理退化草原試驗。這是青海省首次開展的無人機飛播種草項目,旨在探索一套易操作、低成本、切實可行的治理新模式,為今後開展「黑土坡」等退化草地綜合治理提供新的技術儲備。

據悉,青海省「黑土灘」退化草地治理面積佔退化草地總面積的15%,草原生態恢復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因大部分退化草地分布在海拔高、氣候差、生態脆弱的地區,尤其是零星分布的「黑土灘」和坡度大於25度的「黑土坡」,治理難度大、耗時耗力。飛播種草可提高重度退化草原植被蓋度、草地生產量,在草原生態修復過程中,可減少對草原原生植被的破壞。

來源:青海新聞網

3.一〇四團飛機滅蝗保護草原生態 科技助力生產

7月7日,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一〇四團3個山區牧場的蝗蟲大量繁殖,危害著草場牧業生產和生態平衡,一〇四團提早謀劃與雲南星空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籤訂草原滅蝗協議,針對蝗蟲集中暴發的草場積極開展飛機滅蝗工作,有效地遏制蝗蟲繁殖保護草場生態平衡和牧業生產。

來源:中國新聞網

03

溼地區域熱度榜單

TOP10

地域熱度分布

江蘇、新疆、河北、西藏、青海、黑龍江、浙江、重慶、河南、廣東

註:該權重值基於全網權威媒體信源,通過大數據算法監測信息總量測定形成。數據統計周期:2020年7月03日10:00時-7月10日10:00時。

04

溼地熱點主題精選

溼地主題精選

1.北省嚴格管控圍填海

近日,從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2019年以來,河北省嚴格用海管控,加強濱海溼地保護。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68個項目用海預審,101個用海項目海域論證報告評審,47宗用海出讓方案報批。

河北省自然資源廳會同有關部門加大管理力度,協同推進濱海溼地保護和圍填海管控工作。市、縣(市、區)海洋行政主管部門進一步完善了圍填海巡查機制,加大巡查力度,建立「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監管工作機制,採取最嚴格的圍填海執法監管措施,防止新增違法圍填海。對新增違法違規圍填海,按照「填多少、挖多少」的原則,全部拆除到位。不定期組織圍填海專項執法,開展圍填海聯合執法巡查和監督檢查,嚴厲查處未批先用、少批多用、擅自改變用途或位置等違法違規行為。

來源:人民網

2.西藏山南市溼地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以維護溼地系統生態平衡、改善溼地功能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出發點,紮實開展溼地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效果。

據山南市林業和草原局數據顯示,山南市溼地總面積達24萬公頃。截至目前,山南市範圍內共有4處國家溼地公園。2018年完成各投資150萬元的瓊結瓊果河國家溼地公園、曲松下洛國家溼地公園溼地獎勵中央財政補貼項目實施;完成投資2509萬元的瓊結瓊果河國家溼地公園保護與恢復項目的初設及前置手續工作;投資200萬元和250萬元的錯那拿日雍措國家溼地公園、加查拉姆拉措國家溼地公園溼地獎勵中央財政補貼項目實施方案已編制完成。與此同時,根據《西藏自治區林業廳關於自治區級溼地公園申報建設工作的通知》精神,今年山南市還申報了兩處自治區級溼地公園。

來源:西藏日報

3.海南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項目將新增紅樹林1950畝

7月9日,在海南省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的灘涂上,十多名工人正在種植紅樹苗。據了解,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是海口市江東新區首個生態修復項目,自去年開工以來,已經陸續完成了大數據技術建設溼地生態特徵變化預警智能化體系信息平臺的建立、改造紅樹林博物館、治理三葉魚藤2700多畝等工作。目前將按計劃退塘還林2550畝,新造紅樹林1950畝,已經完成1400畝,預計今年年底全部完工。建成後將有效地對東寨港海岸線及沿岸紅樹林生態系統進行生態修復,保障江東新區的生態安全,為候鳥遷徙提供良好的越冬棲息地。

來源:南海網

05

荒漠化防治區域熱度榜單

TOP10

地域熱度分布

內蒙古、寧夏、西藏、甘肅、遼寧、四川、黑龍江、廣西、山東、上海

註:該權重值基於全網權威媒體信源,通過大數據算法監測信息總量測定形成。數據統計周期:2020年7月03日10:00時-7月10日10:00時。

06

相關焦點

  • 荒漠化防治、草原、溼地、林草科技
    中國綠色雲媒大數據系統荒漠化防治、草原、溼地、林草科技專題播報 02 荒漠化防治熱點主題精選 荒漠化防治主題精選 1.
  • 草原、溼地、荒漠化防治
    中國綠色時報大數據系統草原、溼地、荒漠化防治專題播報此次調查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興安盟昆蟲種類、數量、分布等情況,為今後更好開展草原蟲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礎。
  • 「十三五」我國荒漠化防治成績單來了!
    「十三五」我國荒漠化防治成績單來了!累計完成防沙治沙88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狀況整體改善  新華網北京6月17日電(陳延特)6月17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以來,我國荒漠化防治成效顯著,全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於印發《2019年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
    認真做好林業和草原生物災害預警測報、綜合防治和應急管理。2019年,全國共完成森林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面積達2.82億畝。 通過持續加強森林、草原、溼地、荒漠等生態系統的保護,有效減少因人為和自然幹擾導致的碳排放,為達到國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新貢獻。
  • 地球之癌——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一直是令環境專家最頭疼的環境問題之一,甚至被稱為「地球癌症」,不僅對人類正常生活有長遠影響,而且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也會產生巨大的衝擊。全球化荒漠化面積是36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和中國之和,佔陸地總面積24%,我國的土地荒漠化面積大,荒漠化面積為267平方千米,佔國土總面積28%,受危害比其他國家較嚴重,防治土地荒漠化一直是環境治理難題。
  • 綠色發展要聞丨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印發
    一、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 本區域位於我國西南部,涉及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甘肅、新疆等6個省(區),含三江源草原草甸溼地、若爾蓋草原溼地、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阿爾金草原荒漠化防治、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藏東南高原邊緣森林等7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主攻方向。
  • 【新華網】新疆荒漠化防治技術「診治」鹹海「危機」
    【新華網】新疆荒漠化防治技術「診治」鹹海「危機」 2020-12-03 新華網 于濤 【字體>  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獲悉,新疆科研人員利用當地荒漠化防治技術,在鹹海附近建立鹽生植物苗圃,並試種20餘種耐鹽植物。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的中國經驗 2020-10-12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林草科普|中國林草建設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
    作為生態建設的關鍵部門,林草系統承擔了森林、草原、溼地、荒漠幾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及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職能。近年來,中國林草建設有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生物多樣性保護逐步納入自然資源保護修復各類規劃和計劃,野生動植物就地與遷地保護網絡不斷得到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督檢查力度不斷加大,基礎調查及科研穩步推進,宣傳和國際合作不斷深化。
  • 四川省林學會赴綿陽市調研林草中藥材產業發展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2020年11月10日至12日,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科學技術推廣總站、四川省林學會、四川省有害生物防治協會專程赴綿陽片區調研林草中藥材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省林草局科技推廣總站站長韓華柏,省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莉,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協會副理事長朱育旗,綿陽市林業局局長、綿陽市林學會理事長王理效
  • 防治荒漠化丨毛烏素沙地是這樣變綠的
    青克樂家自己有草場3200多畝,還流轉其他牧民的草場4000多畝,劃分為幾塊實施輪牧、保護草原,飼養著鄂爾多斯細毛羊和優質肉牛。越過越滋潤的日子,讓50歲的青克樂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我的名字『青克樂』是幸福快樂的意思,長輩們的願望實現了。」他說。 「守住了綠水青山,就有金山銀山!
  • 第四次中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公報
    五、土地荒漠化、沙化持續淨減少成因分析我國土地荒漠化、沙化呈持續淨減少之勢,主要原因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荒漠化、沙化防治工作,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沙區各級黨委、政府真抓實幹,各部門密切配合;全社會廣泛參與,沙區廣大人民群眾的艱苦奮鬥。
  • 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北: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北: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2020-12-18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激活內蒙古荒漠化治理中的氣象智慧
    通過保護、恢復,人工輔種增加和豐富草原植物種類數量,這裡一改過去的荒灘裸露、植被稀疏,一個集生態保護、觀光休閒為一體的草原景區初見雛形。  不單是阿拉善生態發生了明顯改變,整個內蒙古的荒漠生態情況都有了質的改善。在這改變的過程中,內蒙古氣象部門亦緊跟步伐,積極踐行「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荒漠生態建設貢獻氣象智慧。
  • 生物多樣性保護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
    草原保護與恢復。通過實施退牧還草、草原生態保護和恢復等工程,中國政府推進草原禁牧8000萬公頃、草畜平衡近1.8萬公頃,草原的治理面積超過了6667萬公頃。全國重點草原超載率已持續多年下降,截至2018年底,全國重點草原平均超載率降低到10.2%,較2006年降低23.8%。
  • ...繪就雲嶺新畫卷】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紮實推進林草生態保護修復...
    、溼地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為主線,穩生態、重保護,抓修復、推改革,強產業、促發展,努力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雲南林草生態保護修復,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林草生態功能穩步提升。,印發了林草貫徹落實長江上遊四省市生態環境聯防聯控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在林地管理、溼地保護、自然保護地管理等多方面開展自主創新性立法,累計制定出臺13部雲南省涉林地方性法規和5部政府規章;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主體改革中的「六到位」做法被國家稱為「雲南模式」並向全國推廣,全面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全省備案國有林場由203個優化整合為141個,管理林地面積由改革前的4074萬畝增加到6187萬畝,位居西南地區第一位
  • 高中地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介紹荒漠化的防治
    1.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條件 (1)基本條件——氣候乾旱 西北地區是全球相同緯度降水量少、乾旱程度嚴重的地帶。多雨年有利於抑制風沙活動,少雨年則加速荒漠化進程。 2.人為因素——決定性因素 人為原因大大加劇了荒漠化的發展,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為原因,一方面來自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碳中和 資料來源:氣候變化研究進展森林、草原、溼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上,同樣能發揮重要作用。攝影/章軻說起碳減排,多年來,人們將主要精力放在高碳行業的壓減、改造和提升上,比如壓減煤炭消費總量,淘汰鋼鐵、水泥、建材等產能,能源轉型和打造低碳產業上,而對於碳匯的關注度很少。
  • 拉薩市冬季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啟動
    12月1日,拉薩市冬季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啟動,切實保護拉薩市城鄉綠化成果,推動林業生態健康穩步發展。據了解,目前拉薩市林業和草原存在的病蟲害主要有蚜蟲、青楊天牛,病蟲害的防治時間是每年五月份和十二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