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雲嶺新畫卷】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紮實推進林草生態保護修復...

2021-01-09 網易

2020-12-27 15:21:04 來源: 雲南網

舉報

  「十三五」以來,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嚴格貫徹落實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把修復長江生態擺在首要位置,以森林、草原、溼地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為主線,穩生態、重保護,抓修復、推改革,強產業、促發展,努力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雲南林草生態保護修復,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林草生態功能穩步提升。

  

  程海 記者 劉暢 攝

  通過積極爭取,促成省委、省政府與原國家林業局2016年籤署了加快推進雲南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先後編制了森林經營、溼地公園發展等專項規劃,制定了加快推進金沙江兩岸造林綠化的實施方案,印發了林草貫徹落實長江上遊四省市生態環境聯防聯控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在林地管理、溼地保護、自然保護地管理等多方面開展自主創新性立法,累計制定出臺13部雲南省涉林地方性法規和5部政府規章;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主體改革中的「六到位」做法被國家稱為「雲南模式」並向全國推廣,全面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全省備案國有林場由203個優化整合為141個,管理林地面積由改革前的4074萬畝增加到6187萬畝,位居西南地區第一位,在全國率先開展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出臺地方性法規《雲南省國家公園管理條例》,組織制定並發布實施10項國家公園技術標準;制定實施了林草生態紅線、林地和溼地用途管制等一系列重大制度,基本建立較為成熟的林草政策體系;將森林、溼地等資源保護指標列入地方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辦法等,推動地方政府切實承擔起森林資源保護主體責任。

  

  劍川劍湖溼地保護區 記者 張文峰 攝

  全面推進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補償面積從2004年1600萬畝擴大到現在的1.34億畝,補償標準逐年提高,開展天然林商業性停伐、溼地生態效益補償等;全面統籌推進造林綠化、退耕還林還草、陡坡地生態治理、天然林資源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聚焦「三沿」重點區域,以點帶面推進國土山川補綠增綠。全省累計完成營造林3239.86萬畝,其中,長江流域(7個州市)完成營造林1565.05萬畝,森林面積較2016年增加754萬畝,森林覆蓋率59.62%,較2016年增長2.9個百分點,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5.9%,溼地面積472萬畝,較2016年增加20.93萬畝,溼地保護率達到55.43%。

  

  水富境內金沙江河道 記者 劉暢 攝

  在我省出臺《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的基礎上,制定印發規範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編制、旅遊活動、邊界確定等文件,出臺地方標準《自然保護區管理規範》,目前全省共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360處,總面積8294.6萬畝,佔雲南國土面積的14.32%,保護了長江流域(雲南段)最優質、最精華的景觀和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初步打造了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就地、近地、遷地、離體保護、保存和回歸的保護體系,受保護極小種群植物種類擴大到64種,雲南特有珍稀物種種群數量穩步增加。

  下一步,省林業與草原局將繼續推進國土山川綠化,加強森林資源、草原、溼地保護修復,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不斷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構建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維護國土生態安全。

  統籌:朱毅 段毅

  雲報全媒體記者:段曉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加強保護修復 草原生態質量明顯提高...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加強保護修復 草原生態質量明顯提高 | 回眸林草「十三五」 2020-11-29 15: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於印發《2019年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
    一、加強宏觀指導,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根據機構改革後的新職責和《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十三五」行動要點》《林業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6—2020年)》,制定印發了《2019年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與分工方案》,細化年度任務安排,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啟動了「十四五」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要點研究。
  • 各地林草頭條丨雲南實施6000餘畝滇金絲猴棲息地廊道修復造林
    這是在雲南省境內拍攝的滇金絲猴(2010年11月18日攝) 新華社發(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 供圖)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12月22日發布消息說,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成立一年多來,雲南以加強滇金絲猴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為目標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擬...
    雲南省昆明市林業和草原局退耕還林辦公室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林業和草原局 雲南省退耕還林辦公室 雲南省臨滄市林業和草原局 雲南省怒江州天然林保護及退耕還林工程辦公室 雲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林業和草原局 雲南省草原監督管理站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職能配置、
    第二條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是自然資源部管理的國家局,為副部級,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牌子。第三條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林業和草原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林業和草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主要職責是:(一)負責林業和草原及其生態保護修復的監督管理。
  • 四川省林學會赴綿陽市調研林草中藥材產業發展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2020年11月10日至12日,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科學技術推廣總站、四川省林學會、四川省有害生物防治協會專程赴綿陽片區調研林草中藥材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省林草局科技推廣總站站長韓華柏,省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莉,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協會副理事長朱育旗,綿陽市林業局局長、綿陽市林學會理事長王理效
  • 玉溪市玉白頂自然保護區草原生態修復項目實施方案通過評審
    2020年12月25日,玉溪市玉白頂自然保護區草原生態修復項目實施方案通過省、市專家評審,標誌著玉溪市林草融合發展即將邁出新步伐。該項目由省林草局下達,項目投資171萬元,建設任務為2000畝退化草原生態修復。主要涉及修建圍欄、退化草地修復等內容,要求2021年竣工。
  • 雲南省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實施6000餘畝滇金絲猴棲息地廊道修復...
    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作為雲南首次嘗試建立多方參與的聯合保護機制,自成立一年多來,以加強滇金絲猴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為目標,引進社會公益組織支持,投資1000餘萬元,為滇金絲猴棲息地實施6100畝廊道修復造林,共種植雲杉、華山松、冷杉等樹木63萬棵。
  • 生態文明先進事跡丨用堅強擔當書寫新時代林草人職責使命 ——國家...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弘揚林草時代精神,落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開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先進事跡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精神,通過廣泛學習宣傳典型事例的感人事跡,引導林業集團廣大幹部職工積極投身林草事業
  • 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體理念 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圍繞這一主題,記者採訪了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郝影。郝影表示,「十四五」期間,要以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體理念,遵循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和規律,全面加強我區森林、草原、溼地、荒漠休養生息和保護修復。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分區施策,統籌推進黃河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建設,著力提升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 保護滇金絲猴 雲南造林修復6100畝生態廊道
    記者12月22日從雲南省林草局了解到,由各方廣泛參與建立的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運行一年多來,在滇金絲猴棲息地造林修復6100畝生態廊道,成效明顯。  滇金絲猴僅分布於瀾滄江和金沙江之間海拔3000米以上狹窄的高山暗針葉林地帶,被譽為「雪山精靈」,種群數量僅3000隻左右,已被列入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世界瀕危動物紅色名錄。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農業農村部關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條關於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進行調整的有關規定,經組織科學評估,林草、農業農村兩部門共同形成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第十八屆中國林業經濟論壇經研中心分論壇成功舉辦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21日訊  12月5日,中國林業經濟學會2020年會暨第十八屆中國林業經濟論壇在京召開。今年是中國林業經濟學會成立40周年,也是「十三五」總結之年、「十四五」謀劃之年,值此之際,國家林草局經研中心線上舉辦了主題為「新時代林草發展機遇與挑戰」的分論壇,論壇由經研中心菅寧紅副書記主持。本次論壇邀請了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等單位的10位專家學者,就天然林保護、森林質量提升、林業產業發展、草原保護修復、荒漠化防治、生態扶貧等林草發展重點問題進行了匯報交流。
  •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
    率先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持續進行全省360處自然保護地的整合優化工作,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全省90%以上的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雲南省頒布實施了《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在全國率先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率先發布生物物種名錄,加強極小種群拯救和旗艦物種保護,建立了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保護點)、13個近地和遷地保護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受保護對象達67個。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關於規範草原圍欄,強化野生動物保護的提案...
    「關於規範草原圍欄,強化野生動物保護的提案」復文(2020年第1528號(農業水利類173號)) 草原圍欄是推進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實現草原一體化保護與修復的重要舉措之一,是在我國乃至國際上早已普遍採用並行之有效的措施,僅退牧還草工程就安排草原圍欄超過10億畝。
  • 三湘四水添綠韻 芙蓉國裡繪丹青 ——寫在湖南林業建設70周年之際
    70年披荊斬棘,我們繪就了綠染瀟湘的錦繡畫卷。湖南林業根據不同歷史階段的時代需要,實施了一輪又一輪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20世紀50年代,全省開展了群眾性造林運動,營造了一大批速生林、經濟林。60-70年代,以基地造林為重點,打造了一系列用材林基地。
  • 河長制:繪就貴州碧水清流新畫卷
    「陽明河」是修文縣城的3條河流之一,「十三五」期間,為加強源頭治理,讓「母親河」變清、變美,修文縣嚴格落實縣、鄉、村三級「河長制」,強力推進地表水治理,重點加強縣城3條河流生態綜合治理。「我們嚴格落實河長制,明確了街道和村的責任,引導河道兩側一公裡範圍內的養殖企業進行退出,積極申報項目資金,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和溼地7處,有效改善沿河生態環境。」
  • 瀟湘林業70年丨實施全範圍生態提質——湖南林業發展成就之生態...
    圖/陳杰編者按:自1950年湖南省政府單獨設立湖南省林業局以來,湖南林業已走過70年的光輝歷程。70年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代代務林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積極投身生態建設,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唯美動人的綠色旋律,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把綠水青山打造成湖南的一張靚麗名片,為建設生態強省、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