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林業70年丨實施全範圍生態提質——湖南林業發展成就之生態...

2021-01-10 紅網

水清岸綠的湘江。圖/陳杰

編者按:自1950年湖南省政府單獨設立湖南省林業局以來,湖南林業已走過70年的光輝歷程。70年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代代務林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積極投身生態建設,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唯美動人的綠色旋律,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把綠水青山打造成湖南的一張靚麗名片,為建設生態強省、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紅網時刻推出《湖南林業70年》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紅網時刻記者 李璐 長沙報導

近年來,湖南林業造林的重點已由造商品林轉變為複合型生態系統修復。根據湖南生態實際,全省堅持多層面協調並進,統籌推進生態修復,有效提升了「一湖三山四水」生態承載力,使生態環境成為公平普惠的民生福祉,為生態強省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帶」——構建「一湖四水」全流域生態涵養帶

位於湘江一級支流涓水西側的湘潭縣錦石鄉的唐家湖生態溼地。

湘潭縣唐家湖荷花盛開的美景。

近年來,湖南省林業系統推進構建了「一湖四水」全流域生態涵養帶,全流域提質溼地生態系統。例如,在湘、資、沅、澧四水上遊開展了防護林體系建設、生態公益林、天然林管護等工程,以洞庭湖為重點實施了溼地保護恢復、退耕還溼、溼地生態效益補償等項目,改善了四水流域和洞庭湖區的生態質量。

同時,在湘江全流域推進退耕還林還溼試點。從湘江幹流或主要支流沿岸擴展到覆蓋「四水」流域,開展退耕還林還溼,營造人工溼地 - 森林生態系統,涵蓋14個市州47個縣市區,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還溼面積2466.66公頃。

在此基礎上,又選取祁東縣、城步縣等21個縣市區開展小微溼地保護與建設試點130多公頃,探索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改善水生態環境的新模式。開展了洞庭湖溼地的非溼地生態功能整治,全面退出了環湖造紙汙染企業,積極穩妥清退洞庭湖區自然保護區內的歐美黑楊2.18萬公頃,生態修復清理跡地及洲灘、岸線2.15萬公頃。推進洞庭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重大工程,修復了由於非法採砂、矮圍種養、楊樹栽植等引起的溼地退化。

在洞庭湖漫步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麋鹿。

左邊黃嘴為中白鷺,右邊是小白鷺。

湖南省把自然保護地作為洞庭湖溼地生態建設的核心載體,全面排查和整治自然保護地內破壞生態資源的違法違規行為,督導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長江經濟帶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等涉林整改問題,有效維護了洞庭湖溼地的原真性和系統性。

現在,洞庭湖越冬候鳥達24.7萬隻,有麋鹿210餘頭、江豚120餘頭,青頭潛鴨等珍稀瀕危物種數量也明顯增加。

「點」——推進長株潭生態綠心修復

俯瞰生態綠心,昭山。圖/陳杰

近年來,湖南省積極開展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裸露山地造林,結合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裸露山地摸底情況,編制下發了《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裸露山地造林方案》《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違法違規項目及工業企業退出後復綠標準》。完成了「裸露山地」造林274.53公頃,基本實現了裸露山地綠化全覆蓋。

長沙市集中力量開展了綠色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攻城拔寨啃下了一個個礦山修復「硬骨頭」,完成面積50.68公頃;株洲市成立綠心保護領導小組,完成綠心復綠127.85公頃,其中石峰區按照「三年培育、五年復綠、十年成林」的總體思路,採取育苗、造林、管護「三位一體」協同推進方式,綠心地區裸露山地造林初見成效;湘潭市制定了《生態綠心區復綠補綠插綠五年行動方案》,將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完成綠心復綠97.77公頃。

「線」——開展國土綠化 建設生態廊道

《湖南省省級生態廊道建設總體規劃》布局圖。

野生動物通道建設願景圖。在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生活休閒空間的同時,也保證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遷徙通道。

省級生態廊道試點示範,圖為株洲市石峰區九郎山長株潭綠道。

在「線」上,近年來,湖南有序推進生態廊道建設。其中,「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推進生態廊道建設」被寫入2020年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編制了省級生態廊道建設總體規劃,明確了構建「三山」大尺度生態廊道、「一湖四水」中尺度生態廊道、「骨幹路網」小尺度生態廊道、「一心一帶九核「等生態廊道重要節點為主體的網狀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體系。在長江岸線湖南段等地開展了省級生態廊道建設試點,省市縣三級生態廊道建設布局初步成。

在省林業局與省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的《湖南省省級生態廊道建設總體規劃》中,力爭在2023年全面完成省級生態廊道建設。屆時,30條重要省級生態廊道依託河流水系、山脈和道路,將把散落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串成一條條靚麗的風景線。這對提升全省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推動生態建設向整體化、系統化、生態化融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片」——推進生態脆弱區修復

在「片」上,全省推進了生態脆弱區修復,累計退耕還林143.98萬公頃,工程建設區內水土流失量普遍下降50%以上。石漠化綜合治理圍繞植被恢復重點實施林草工程,在32個石漠化治理重點縣(市、區)完成人工造林5.18萬公頃、封山育林9.67萬公頃。

同時,加強對石漠化形成機理、石漠化植被恢復規律等研究,對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技術問題集中力量開展科技攻關,破解難題,積極探索並大力推廣高效的石漠化治理模式。

從2012年開始,湖南省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合作,開展了石漠化地區常綠闊葉樹恢復課題研究,開展技術培訓,提高了石漠化治理科技水平。

「面」——開展草原生態修復

南山牧場一隅。

仰天湖草原一隅。

雲霧繚繞的燕子山草原。

草原承擔著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運動休閒等重要功能。

如果把森林比作立體生態屏障,那草原就是水平生態屏障。草原覆蓋著許多不能生長森林或不宜開墾為農田的生態環境較嚴酷的地區,完好的天然草原不僅具有截留降水的功能,而且比空曠裸地有更高的滲透性和保水能力,對涵養土地中的水分有著重要的意義,湖南的高山草原是省內外多條河流的源頭。

根據湖南省林業局2018年草地資源清查結果,湖南草原面積為116.69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5.5%,是我國南方草原面積最大的省區之一。在草原生態修複方面,湖南省也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2018年,在政府機構改革中,草原監督管理職責被納入林業部門的職責範圍。湖南林業部門按照草原功能由生產生態兼顧轉變到生態優先的原則,持續推進草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加強草原監督管理,推動草原禁牧輪牧休牧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的落實,促進草原資源的規範管理和科學合理利用。

湖南選擇了生態脆弱區草原進行治理修復和保護試點或試驗,探索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的模式和路徑:在郴州仰天湖大草原、江永燕子山生態大草原、桑植南灘草場和新寧黃金牧場進行試點,選擇適宜的草種,快速恢復植被,更好地發展草原的生態功能、美學功能和生產功能。此外,還推行禁牧休牧輪牧制度,對全省重點水源保護區、重度退化草地實行禁牧制度,對部分中度和輕度退化草地實行休牧、輪牧制度。

相關焦點

  • 瀟湘林業70年丨種綠芙蓉國 苗繪瀟湘錦——湖南林業發展成就之種苗...
    編者按:自1950年湖南省政府單獨設立湖南省林業局以來,湖南林業已走過70年的光輝歷程。70年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代代務林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積極投身生態建設,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唯美動人的綠色旋律,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把綠水青山打造成湖南的一張靚麗名片,為建設生態強省、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
  • 三湘四水添綠韻 芙蓉國裡繪丹青 ——寫在湖南林業建設70周年之際
    70年披荊斬棘,我們繪就了綠染瀟湘的錦繡畫卷。湖南林業根據不同歷史階段的時代需要,實施了一輪又一輪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20世紀50年代,全省開展了群眾性造林運動,營造了一大批速生林、經濟林。60-70年代,以基地造林為重點,打造了一系列用材林基地。
  • 湖南省「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
    發展林業的公共財政制度不斷完善,全省5642.5萬畝國家級公益林和1160.8萬畝省級公益林全部納入財政補償範圍,全省林業管理機構人員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林業稅費政策得到重大調整,育林基金徵收標準由原來銷售價的20%調減到10%。林業金融政策明顯改善,《關於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發展金融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得到較好落實。
  • 塑林區生態文明形象 做林業生態建設脊梁
    這片綠色林海的守護和經營者——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成立於1952年,是國家和自治區設立的實施生態保護與建設的事業單位;1995年,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整合林管局生產經營職能組建了中國內蒙古森林工業集團,同時保留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機構和林業行政管理職能。
  • 紹興市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圍繞貫徹中央林業工作會議精神,中共浙江省委、 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林業改革發展全面實施五年綠化平原水鄉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見》,提出圍繞建設美麗浙江,以改善林業生態、增進林農利益為目標,以深化林業改革和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大力發展生態林業、富民林業、人文林業,全面綠化平原水鄉,加快建設森林浙江,努力走出一條「
  • 碳匯鏈以林業碳匯做背景 積極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協定》提出確保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完整性,關於林業的活動從「通過無林地造林和再造林增加碳匯」的單一措施擴展到「造林再造林、封山育林、森林防火、加強森林保護區建設、加強可持續經營、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加森林碳儲量等」多元手段;關於林業的功能從注重發揮林業的「碳匯功能」擴展到注重發揮林業的多功能;關於林業的工程範圍從碳匯項目擴展到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森林經營、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涉及的林業活動內容更加全面
  • 權威發布: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十二五」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林業建設的重視前所未有,廣大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的期待前所未有,林業承擔綠色發展的歷史重任前所未有,保護和修復三個系統一個多樣性、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取得重大成就。站在新起點,肩負新使命,面臨新挑戰,我國林業進入推進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
    這是黨中央建設和諧社會理念在生態與經濟發展方面的升華,不僅是對中國自身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而且對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充分體現了我黨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對全球生態問題高度負責的精神,彰顯我黨推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新思維。
  • 深度觀察丨花卉苗木產業,能否成為湖南下一個林業千億產業?
    「白蘋茫茫鷓鴣飛」「醉別江樓橘柚香」……古往今來,在遊歷湖南的名家筆下,瀟湘大地上的花卉草木,映襯著湖南的山水,勾勒出一幅幅錦繡文章,彰顯著花與「芙蓉國」不朽之緣。 瀟湘大地跨越千百年,如今,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湖南,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030億元(數據截至2019年),其中包括油茶、竹木加工、森林旅遊、林下經濟四大千億產業。
  • 湖南生態環境保護70年巨變 從汙染破壞重現「水清岸綠」
    70年來湖南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9月24日,湖南生態環境廳廳長鄧立佳用這樣一首民謠,講述著湖南省生態環境質量由好變壞、再由壞到好的演變過程,重新實現「魚翔淺底」「水清岸綠」。  當日,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湖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湖南省生態環境廳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湖南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 ...一生守護生態安全的「森林醫生」 ——山東閆家河林業有害生物...
    生態文明先進事跡丨一生守護生態安全的「森林醫生」 ——山東閆家河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研究事跡 2020-11-26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廣西省百色市發展林業助力鄉村振興經驗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承擔著生態建設和林產品供給的重要任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高質量推進林業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是助推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和戰略選擇。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於印發《2019年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
    附件:2019年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2020年11月24日2019年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 2019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及各地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 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陝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條例》明日...
    西部網訊(記者 李卓然)「12月1日起,《陝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今天(11月30日)上午,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田文平在會上介紹說,該《條例》是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加強陝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重大舉措,是完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生態保護制度的重要部分,對於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陝西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調整樹種結構 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
    2012年以來,以「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為載體,廣西已完成通道兩側森林景觀改造提升試點示範7萬畝。今年,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編制下發本年度通道花化彩化美化實施方案,在重點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幹線兩側視野可及200米範圍內實施花化彩化美化試點示範300公裡、2萬畝,通過在現有純林、疏殘林中補植補種40%以上的花化彩化樹種,提升通道兩側森林的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
  • 2020年版中國林業碳匯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此外,我國宜林荒山荒地面積廣闊,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林業發展速度加快,造林面積不斷擴大,具有CDM造林碳匯項目所需要的土地資源優勢。另外,對現有森林資源實施科學有效的經營管理,也將提高我國森林整體的固碳能力。我國發展林業碳匯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 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北: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隨著扶貧工作隊生態扶貧不斷發力,大石砬村民年人均收入從2017年的2800元提高到2019年的9120元。2019年全村脫貧出列。以前村裡窮,少有女子願意嫁過來。2018年以來,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9名大齡男村民娶了媳婦。」省林業和草原局駐該村第一書記田建輝介紹。 2017年,省林草局的駐村幹部來到該村。
  • 中國林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但是,林業產業基礎薄弱、規模不大、結構不合理、素質不高、效益不好、市場發育不全等問題還相當突出,難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林業物質產品、生態產品和文化產品的需求。為了加快和規範林業產業發展,充分挖掘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的潛力,發展現代林業,推動生態建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根據國家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宏觀要求,特制定本政策要點。
  • 林業機器人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文中提出林業機器人的定義和分類,闡明林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綜述國內外林業機器人發展現狀,分析林業機器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林業機器人發展的未來趨勢,以為機器人在林業領域中的研究和應用提供參考。我國是林業大國,林業生產和經營關係我國生態安全和林業發展,林業生產和經營方式及裝備是林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體現。
  • 成都首次公布林業生態家底 森林面積5年增加31.43萬畝
    日前,成都市林業和園林局對外發布《2017年成都市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公告》,首次對外公布我市林業生態家底。過去5年,我市森林面積增加了31.43萬畝,相當於70個興隆湖面積。  監測報告顯示,2012年至2017年,我市實現森林面積、林木蓄積量和森林覆蓋率穩步增長。全市森林面積由809.30萬畝增加到840.73萬畝,增加了31.43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