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癌——土地荒漠化

2020-09-17 環保是種責任

荒漠化一直是令環境專家最頭疼的環境問題之一,甚至被稱為「地球癌症」,不僅對人類正常生活有長遠影響,而且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也會產生巨大的衝擊。全球化荒漠化面積是36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和中國之和,佔陸地總面積24%,我國的土地荒漠化面積大,荒漠化面積為267平方千米,佔國土總面積28%,受危害比其他國家較嚴重,防治土地荒漠化一直是環境治理難題。


可能對土地荒漠化不太了解的,提到荒漠化會認為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其實不然,荒漠化並非都是沙漠,但這一現象可能最終會往沙漠發展。其實荒漠化是指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而土地退化是指由於使用土地不當或其他因素,所導致的耕地、草地和森林等資源的生產能力下降。

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自然方面,降水稀少、大風頻繁、水量少、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大,地表物質疏鬆,植被覆蓋率低,缺乏植被保,另一方面是人類不合理的生產活動,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利用不當、工程建設不注意環保。

有這麼多導致土地荒漠化的原因,那該如何去治理呢?首先是控制人口增長過快,人口過多會增加土地和林草資源的壓力,以及不合理的開發。其次是保護現有的植被,加強林草建設,可以有效做到防風固土,保障生態用水。再者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摒棄傳統畜牧業模式,結合可持續放牧和廢棄資源再利用,維護好草原生態。最後還可以充分利用荒漠化的地區地價低、光照時間長的優勢,開發風電、太陽能產業,替代當地傳統能源,優化農牧區能源結構,也不失為一個環保舉措。


荒漠化治理目前主要是由政府和企業在主導,那作為普通百姓的我們怎樣才能為防治荒漠化出一份力呢?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細節可以幫助到減少土地荒漠化。例如少用塑膠袋和一次性塑料製品,減輕白色汙染的危害,因為塑料垃圾在填埋後,將直接佔用土地,這些垃圾要幾百年的時間才能降解,會影響土質結構。還有就是節約用紙,廢紙回收再利用,每回收一噸廢紙,約可以少砍伐20棵樹。減少對森林的砍伐,可以有效地防治荒漠化。另外我們還可以加入「光碟行動」,按食量點餐,因為節約糧食可以減輕土地壓力,減少過度耕作帶來的荒漠化風險。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生活中能保護好環境的事情還有很多,雖然簡單,但是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聚少成多,才有足夠的力量守護好這個星球。

全國誠招環保調研員,有意從事「環保」公益性工作,熟悉我國「環保」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從事過執法或法制相關工作,基本網絡操作熟悉的公民均可申請。

相關焦點

  • 我國土地荒漠化類型及分布
    我國土地荒漠化按主導成因劃分為風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凍融荒漠化、鹽漬荒漠化。風蝕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在各類型荒漠化土地中面積最大、分布最廣泛的一種荒漠化類型。
  •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是不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
    地球表面由於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的差異,分布著不同的陸地自然帶,從分類上來看,陸地自然帶可以分為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三類。森林自然帶多分布在溼潤和半溼潤地區、草原自然帶多分布在半溼潤和半乾旱地區、荒漠自然帶多分布在乾旱地區。
  • ...耕地(基本農田),毀壞種植條件,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
    恢復窄屏  破壞耕地(基本農田),毀壞種植條件,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 索  引  號 016135268/2013-000021
  • 中國治沙70年 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智慧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今年我國的主題是「攜手防沙止漠 共護綠水青山」。 全球荒漠化面積已達3600 萬平方公裡,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4。據我國第5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1.16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27.20%;沙化土地面積172.12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17.93%。荒漠化作為全球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嚴重威脅著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面對這一世界性頑疾——「地球癌症」,我國該如何有效治理荒漠化?目前取得了什麼成效?為全球貢獻了哪些中國智慧?
  •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會議」|中國綠髮會分享《荒漠化公約》2020年...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圖源:UNCCD官網譯者按:土地是大自然和這個星球對人類的饋贈,它不僅使地球成為人類寶貴的棲息地,也為人類獲益提供了大量資源。然而,這份饋贈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反之,它是一種瀕臨稀缺的資源。
  • 首屆中國生態小康論壇之荒漠化專場與國際VIP專場
    土地退化是指使用土地(水澆地、雨養地或草場、牧場、森林、林地),由於外力作用使其生物或經濟生產力、或多樣性降低、喪失。所以這個聯合國荒漠化的公約有兩個明確的概念,把荒漠化的概念明確了,同時認定了兩個因素,就是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是對抗荒漠化的根本。
  • 草原、溼地、荒漠化防治
    線上開設「溼地講堂」是盤錦市林溼局實現「小講堂、大傳播」的又一創新之舉,近1個小時的直播,吸引近3000人觀看。直播中講授者與網友實時互動,讓保護野生動物、生態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網友在為網絡直播形式點讚的同時,表示會以實際行動守護這片最美溼地,守護家園。
  • 第四次中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公報
    1、氣候類型區荒漠化現狀。乾旱區荒漠化土地面積115.86萬平方公裡,佔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44.16%;半乾旱區荒漠化土地面積97.16萬平方公裡,佔37.03%;亞溼潤乾旱區荒漠化土地面積49.35萬平方公裡,佔18.81%(圖1-1)。2、荒漠化類型現狀。
  • 「十三五」我國荒漠化防治成績單來了!
    經過多年治理,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和呼倫貝爾四大沙地生態狀況整體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萬公頃,沙化土地減少16.9萬公頃。截至目前,我國批准建立53個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封禁保護沙化土地總面積174萬公頃,建設120個國家沙漠(石漠)公園。據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2424平方公裡和1980平方公裡,沙塵天氣次數年均減少20.3%,植被平均蓋度增加0.7個百分點。
  • 荒漠化防治、草原、溼地、林草科技
    攜手防沙止漠 共護綠水青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履約辦公室正式掛牌 6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履約辦公室在北京市掛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為履約辦揭牌。6月17日也是第26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 甘肅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情況公報
    1.各氣候類型區荒漠化現狀。乾旱區荒漠化土地面積1018.20萬公頃,佔荒漠化土地總面積52.2%;半乾旱區荒漠化土地面積669.58萬公頃,佔34.3%;亞溼潤乾旱區荒漠化土地面積262.41萬公頃,佔13.5%(圖2-1)。
  • 荒漠化治理的「中國智慧」
    新華社銀川6月21日電 題:荒漠化治理的「中國智慧」新華社記者趙倩、盧鷹、曹江濤地處騰格里沙漠南緣的沙坡頭,因沙丘高度超百米而得名。半個世紀以來,這裡因包蘭鐵路、麥草方格、「五帶一體」而成為中國規模化、工程化治沙的起點,並由此開始向世界輸出中國治沙技術。
  • 首屆庫布其雲論壇舉辦:防治荒漠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打贏藍天、碧水...
    來源:金融界網站6月17日是第26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上午,由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億利公益基金會共同主辦的首屆庫布其雲論壇通過視頻方式舉辦,論壇主題為「防治荒漠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 防治土地沙漠化新思路 — 讓動物回歸草地
    :讓動物回歸草地土地荒漠化是過度放牧造成的嗎?從澳大利亞到美國,全世界許多地區面臨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威脅,導致一系列食物生產和環境問題。幾年以來,科學家一直相信土地荒漠化是過度放牧牛、羊、馬、駱駝踐踏牧草造成的。但是土地管理專家Allan Savory認為荒漠化實際上遠比人們理解的更複雜。他認為,傳統的休養土地和焚燒增產的辦法實際非常破壞土地。
  • 地球之癌:亞非荒漠帶,綿延1.5萬公裡,缺乏綠色生機
    地球上,有一片基本連續打大面積荒漠地帶:從非洲北部大西洋沿岸,直到紅海之濱的埃及,到世界上最大的阿拉伯半島,到伊朗高原、阿富汗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荒漠地帶——亞非荒漠帶,從衛星地圖上看,就像是地球上面癌變的一大片肌膚
  • 中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連續15年「雙縮減」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電 (王慶凱)記者30日從全國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9年中國治理沙化土地面積226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25萬公頃。荒漠化和沙化面積已連續3個監測期實現「雙縮減」;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總面積年均減少38.6萬公頃,年均縮減率為3.45%。
  • 高中地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介紹荒漠化的防治
    1.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條件 (1)基本條件——氣候乾旱 西北地區是全球相同緯度降水量少、乾旱程度嚴重的地帶。多雨年有利於抑制風沙活動,少雨年則加速荒漠化進程。 2.人為因素——決定性因素 人為原因大大加劇了荒漠化的發展,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為原因,一方面來自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 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紅漠化、鹽漬化……這些你都分清了嗎?
    荒漠化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廣義的荒漠化是指由於乾旱少雨、植被破壞、大風吹蝕、流水侵蝕、土壤鹽漬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產力下降或喪失的現象。而狹義的荒漠化就是指沙漠化,由此可見,廣義的荒漠化包括了沙漠化、石漠化、紅漠化、鹽漬化等土壤喪失生產力的情況。
  • 【新華網】新疆荒漠化防治技術「診治」鹹海「危機」
    【新華網】新疆荒漠化防治技術「診治」鹹海「危機」 2020-12-03 新華網 于濤 【字體 語音播報   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獲悉,新疆科研人員利用當地荒漠化防治技術
  • 綜述:中國荒漠化治理 「科技力量」將唱主角
    中新網鄂爾多斯9月8日電 (記者 李愛平)「在防治荒漠化的徵途上,科技將漸次成為主角,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正在此間舉辦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上,多位受訪者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當前在治理沙漠領域中,『科技力量』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事實正是如此,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的邢國良在沙漠裡開發出的高科技產品一經亮相,就備受青睞即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