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一直是令環境專家最頭疼的環境問題之一,甚至被稱為「地球癌症」,不僅對人類正常生活有長遠影響,而且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也會產生巨大的衝擊。全球化荒漠化面積是36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和中國之和,佔陸地總面積24%,我國的土地荒漠化面積大,荒漠化面積為267平方千米,佔國土總面積28%,受危害比其他國家較嚴重,防治土地荒漠化一直是環境治理難題。
可能對土地荒漠化不太了解的,提到荒漠化會認為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其實不然,荒漠化並非都是沙漠,但這一現象可能最終會往沙漠發展。其實荒漠化是指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而土地退化是指由於使用土地不當或其他因素,所導致的耕地、草地和森林等資源的生產能力下降。
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自然方面,降水稀少、大風頻繁、水量少、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大,地表物質疏鬆,植被覆蓋率低,缺乏植被保,另一方面是人類不合理的生產活動,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利用不當、工程建設不注意環保。
有這麼多導致土地荒漠化的原因,那該如何去治理呢?首先是控制人口增長過快,人口過多會增加土地和林草資源的壓力,以及不合理的開發。其次是保護現有的植被,加強林草建設,可以有效做到防風固土,保障生態用水。再者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摒棄傳統畜牧業模式,結合可持續放牧和廢棄資源再利用,維護好草原生態。最後還可以充分利用荒漠化的地區地價低、光照時間長的優勢,開發風電、太陽能產業,替代當地傳統能源,優化農牧區能源結構,也不失為一個環保舉措。
荒漠化治理目前主要是由政府和企業在主導,那作為普通百姓的我們怎樣才能為防治荒漠化出一份力呢?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細節可以幫助到減少土地荒漠化。例如少用塑膠袋和一次性塑料製品,減輕白色汙染的危害,因為塑料垃圾在填埋後,將直接佔用土地,這些垃圾要幾百年的時間才能降解,會影響土質結構。還有就是節約用紙,廢紙回收再利用,每回收一噸廢紙,約可以少砍伐20棵樹。減少對森林的砍伐,可以有效地防治荒漠化。另外我們還可以加入「光碟行動」,按食量點餐,因為節約糧食可以減輕土地壓力,減少過度耕作帶來的荒漠化風險。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生活中能保護好環境的事情還有很多,雖然簡單,但是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聚少成多,才有足夠的力量守護好這個星球。
全國誠招環保調研員,有意從事「環保」公益性工作,熟悉我國「環保」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從事過執法或法制相關工作,基本網絡操作熟悉的公民均可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