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連續15年「雙縮減」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電 (王慶凱)記者30日從全國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9年中國治理沙化土地面積226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25萬公頃。荒漠化和沙化面積已連續3個監測期實現「雙縮減」;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總面積年均減少38.6萬公頃,年均縮減率為3.45%。

資料圖:航拍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新社記者 於晶 攝

近年,中國通過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石漠化治理、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啟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和沙漠公園建設,荒漠化和沙化治理成效顯著。

2012年至今,治理沙化土地面積超過1400萬公頃,封禁保護面積174萬公頃。三北工程區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1183平方公裡。京津風沙源工程在內蒙古、陝西、河北、北京已建成6條生態防護林帶和成片森林帶。

通過多個重點工程建設、多種措施綜合防治,近年中國北方地區每年發生沙塵天氣過程不超過10次,強度偏弱,次數與強度均低於近20年同期均值,影響範圍較小。

在保護優先前提下,沙區特色產業成為農民收入的增長點。不完全統計,3年來,北方12個沙區省份的貧困人口減少了1000多萬人。

儘管荒漠化防治取得顯著成績,但中國仍然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積佔陸地國土面積的1/4,石漠化面積10萬平方公裡。

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表示,將認真落實《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健全沙地用途管制和沙區植被保護制度,加大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力度,嚴格管控沙區開發建設活動。(完)

相關焦點

  • 第四次中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公報
    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動態(一)荒漠化土地動態變化與2004年相比,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12 454平方公裡,年均減少2491平方公裡。1、荒漠化類型動態變化。與2004年相比,風蝕荒漠化土地減少7391平方公裡,水蝕荒漠化土地減少4115平方公裡,鹽漬化土地減少830平方公裡,凍融荒漠化土地減少118平方公裡(圖2-1)。2、各省區荒漠化動態變化。與2004年相比,18個荒漠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荒漠化土地面積全部淨減少。
  • 甘肅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情況公報
    風蝕荒漠化土地面積1584.42萬公頃,佔荒漠化土地總面積81.2%;水蝕荒漠化土地面積278.93萬公頃,佔14.3%;鹽漬化荒漠化土地面積71.83萬公頃,佔3.7%;凍融荒漠化土地面積15.03萬公頃,佔0.8%(圖2-2)。
  • 荒漠化治理的「中國智慧」
    1977年,聯合國荒漠化大會在奈洛比召開。作為中國治沙經驗的沙坡頭麥草方格,獲得國外專家一致認可,並成為最早向世界輸出的中國治沙方案。此後,一批批國際沙漠化治理培訓班、國外專家來沙坡頭實地考察治沙經驗。中科院沙坡頭沙漠研究試驗站副站長張志山說,多年實踐證明,麥草方格目前仍然是最便捷、環保、低廉的固沙模式,也為後期植物固沙提供了基礎。
  •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的中國經驗
    通過工程的實施,改善和恢復了重點區域野生動植物生境條件,生態聯通性顯著增強,促進了生態系統質量的整體改善和生態系統服務供給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有效控制生態退化、保障區域生態安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森林保護與恢復。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
  • 規劃院在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技術培訓班上做技術培訓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1月23日訊 為紮實推進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進一步規範監測技術標準,統一工作方法,提高監測技術隊伍的實際操作水平,11月11至14日,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技術培訓班在南昌舉辦,規劃院技術人員參會並做技術培訓。
  • 中國治沙70年 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智慧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今年我國的主題是「攜手防沙止漠 共護綠水青山」。 全球荒漠化面積已達3600 萬平方公裡,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4。據我國第5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1.16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27.20%;沙化土地面積172.12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17.93%。荒漠化作為全球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嚴重威脅著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面對這一世界性頑疾——「地球癌症」,我國該如何有效治理荒漠化?目前取得了什麼成效?為全球貢獻了哪些中國智慧?
  • 中國在沙漠裡養螃蟹,一年收入超過100萬,外媒:中國人真可怕
    從北非西海岸,通過世界最廣闊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島、伊朗高原、中亞直到中國西北和蒙古高原,有一條長度超過7000千米的連續沙漠帶,它好似一條黃色的帶子,系在地球這個藍色星球的腰間,中國沙漠就在這個沙漠帶的最東端。
  • 草原、溼地、荒漠化防治
    此外,還在柴達木和共和盆地大力發展枸杞生態經濟林。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枸杞種植面積達4.99萬公頃,認定有機枸杞種植面積12000公頃,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枸杞種植省區。 來源:經濟日報 2.
  • 沙漠裡養螃蟹,年收超百萬,外媒:如此「反人類」也就中國能做到
    廣義上來看,中國共有沙漠面積為143.3萬平方千米,佔國土面積的15%,遍及北方和西北14省,甚至在某些沿海都能看到一些濱海沙丘。近些年有關我國沙漠化治理的新聞一直不停,2019年,我國治理沙化土地面積226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25萬公頃
  • 「十三五」我國荒漠化防治成績單來了!
    「三北」防護林工程實施40年,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014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實施近20年,累計完成營造林884萬公頃,工程固沙4.4萬公頃。截至目前,我國批准建立53個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封禁保護沙化土地總面積174萬公頃,建設120個國家沙漠(石漠)公園。
  • 退化、沙化、鹽漬化……固沙治鹼讓《狼圖騰》裡的草原「起死回生」
    一條暗沙帶成為草原沙化的隱患提到荒漠化,很多人馬上會聯想到西北乾旱地區一望無際寸草不生的荒涼沙漠。其實,從荒漠化類型看,除沙漠外還包括受自然或人為因素影響形成的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壤鹽漬化、土壤沙化等。
  • 荒漠化防治、草原、溼地、林草科技
    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症」,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受到荒漠化威脅,超過2.05億人口遭受荒漠化的直接影響。199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加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同20世紀末相比,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由年均擴展1.04萬平方公裡轉變為目前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裡,沙化土地面積由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裡轉變為目前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裡,創造出可供各國借鑑的成功經驗和治理模式。
  • 首屆中國生態小康論壇之荒漠化專場與國際VIP專場
    西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最大的問題,是生態惡化,沙漠化嚴重,大家都知道,中國荒漠化的80%,是沙漠化,因此一些專家,把荒漠化也說成是沙漠化,這是荒漠化的大頭,佔80%。中國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都在西部;中國70%的草原退化,也在西部。這幾年在中央的關心下,防沙治沙,生態建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在2005年第一次出現了治理速度大於沙化速度的好的局面。
  •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會議」|中國綠髮會分享《荒漠化公約》2020年...
    此外,處在危機中的土地受與之關聯的精神和文化紐帶的傳承影響,誘發人類危機和潛在的流離失所,包括對寶貴傳統知識的侵蝕。2011年,國家林業局公布,截止2009年底,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達到262.37萬平方公裡,沙漠化土地面積為173.11萬平方公裡,分別佔我國國土總面積27.33 %和18.03 %。
  • 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取得新成效
    本報訊  記者張興國 通訊員王福祥報導  《2017年國家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白皮書》近日發布。2017年,中央和地方各級林業草原主管部門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政策方面,國家林草局印發了《2017年林業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與分工方案》和《省級林業應對氣候變化2017-2018年工作計劃》。開展造林綠化等專項督導。
  • 寧夏2020年計劃完成3.3萬公頃防沙治沙任務
    今年6月17日是第26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記者17日從寧夏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自2011年至今,寧夏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3.72萬公頃,截至2019年底,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5.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2020年計劃完成3.3萬公頃防沙治沙任務。
  • 美國NASA被震撼,中國面積4.2萬平方公裡,100多年的沙漠即將消失
    在極端氣候,還有人類破壞的影響之下,沙漠化一直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黃色部分是最嚴重的的區域,如果以國家來分的話,中國的荒漠面積榜上有名,每年以3367平方公裡的速度擴張,損失高達6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