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沙化、鹽漬化……固沙治鹼讓《狼圖騰》裡的草原「起死回生」

2020-12-03 東方財富網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草原專家調研組就《草原保護與建設》專題,前往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拉蓋草原腹地調研。他們發現烏拉蓋草原開展的退化草場改良、鹽漬化草地治理、沙化草地治理等多個生態治理項目,已經規模治理沙化草地近2萬畝。這一成果讓調研組眼前一亮。

讓調研組眼前一亮的成果的背後是怎樣的治理模式?科技日報記者隨調研組進行了走訪。

一條暗沙帶成為草原沙化的隱患

提到荒漠化,很多人馬上會聯想到西北乾旱地區一望無際寸草不生的荒涼沙漠。其實,從荒漠化類型看,除沙漠外還包括受自然或人為因素影響形成的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壤鹽漬化、土壤沙化等。

作為最脆弱的自然生態系統之一,草原生態的退化是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的難題。如何用科技的力量讓草原綠起來,這正在成為各界努力的焦點。

烏拉蓋是內蒙古中部最美的草原,是電影《狼圖騰》的拍攝地,被譽為「天邊草原」。電影中的草原景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烏拉蓋草原近年來也有了退化、沙化、鹽漬化的跡象。

為什麼昔日的青青草原如今卻逐漸的沙化?內蒙古蒙草生態草原研究院(以下簡稱草原生態研究院)經過長期地調研發現,烏拉蓋草原綠色植被下存在一條暗沙帶,處在暗沙帶上的植被如果被破壞就會迅速地風蝕沙化,一旦細沙侵蝕周邊的草原,就會形成大面積的沙化草地。

烏拉蓋草原牧民曹磊說:「我家的草場前些年是典型的丘陵平原草甸草原,植被破壞後有186畝草地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沙化,最嚴重的地方已經成為面積達50畝的風蝕坑,專家在那時就給出結論——是因為植被種類單一且覆蓋率降低。」

草原生態研究院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在6年前,他們就開始對烏拉蓋草原的生態環境進行檢測,同時,開展植物多樣性調研。結合「三化」草地的特點,根據不同地形和退化程度,逐步提出了針對性解決方案。

結合烏拉蓋管理區(錫林郭勒盟縣級管理區)林業治沙項目、農業綜合開發沙化、退化草地治理等項目,草原生態研究院針對不同的風蝕沙化情況,應用機械沙障、生物沙障、補播牧草組合等措施,先期治理嚴重沙化,並且已出現風蝕坑的草地13處、共3000餘畝。治理後,流沙得以固定,多年生植物顯著增加、植被覆蓋度達到55%以上。

在此基礎上,烏拉蓋管理區針對草場沙化情況因地施策,依託草原生態研究院的技術集成,採用埋置機械沙障+生物沙障+人工撒播+枯草鋪設的辦法,固沙並還原植物生境,讓天然植物物種在休養生息中煥發自我修復的能力,成功抑制住了烏拉蓋草場的繼續沙化。

狼毒是「警」不是「景」

近幾年來,烏拉蓋草原上出現大片美麗的狼毒花。在遊客眼中,這些花草算得上是一道靚麗的風景,但在牧民白布和眼中,狼毒花的肆意生長則是一場災難。

狼毒花是一種汁液含毒的多年生植物,根系大、生命力強,家畜誤食會中毒,還會抑制其他優良牧草的生長。大片的狼毒花不僅危害草原生態,而且威脅草畜產業健康發展,被視為草原荒漠化的「警示燈」。錫林郭勒草原就是狼毒花的原生地之一。

白布和家的草場位於烏拉蓋牧場腹地,500畝草場上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狼毒型退化,這是當地草原生態修復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經過3年連續試驗示範,烏拉蓋管理區幫助科研人員採用圍欄+免耕+施肥的綜合措施,補充表層土壤營養,促進禾本科、豆科等植物生長,提高了天然打草場的產量和質量,最終成功抑制了狼毒花生長。

白布和介紹,治理3年後,自家的草場上狼毒花減少了80.35%,優勢植物佔比顯著增加,牧草產量增加28%。「狼毒花的減少和草原生態的恢復幾乎是同步的,載畜能力增加,生態持續好轉。草原生態研究院針對我們草場生態修復的科技成果轉化,讓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他說。

讓鹽漬化草場「起死回生」

「鹽漬化草地的成因,主要是盲目開墾和超載放牧等人為因素,表現形式為草地鹽鹼含量增加,阻礙牧草生長,逐漸成為地表裸露的鹽鹼斑。鹽漬化與沙化、退化一樣,也會使植被覆蓋度持續下降,牧草產量受到影響。」草原生態研究院院長邢旗告訴記者。

據介紹,2017年,錫林郭勒盟生態修復科研團隊聯合烏拉蓋哈拉蓋圖農牧場一連8戶牧民,在5000畝草場上實施了綜合開發土地治理草場改良。

工作人員回憶,當時,其中的1930畝已經嚴重鹽漬化,分布著面積大小不等的鹽鹼斑,斑內土壤PH值鹼度較高,大部分已經完全沒有植被。剩餘的3070畝為輕度鹽漬化,植被較稀少,草地的總體植被高度、密度和覆蓋度都比較低。

邢旗介紹說:「為了避免牲畜的啃食與踩踏進一步加劇項目區的鹽漬化程度,我們的修復在圍欄內進行,根據鹽鹼斑面積大小和草地植被情況,採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鹽鹼斑外的草地採用圍欄封育與施肥方案;中、小面積的鹽鹼斑採用人工翻地、撒腐殖酸、補播草籽、草簾覆蓋的技術方案;大面積鹽鹼斑則先採用旋耕機翻耕,再實施後續措施。經過一年的治理,8戶牧民的草場植被平均覆蓋度達到45%以上,治理效果顯著。」

錫林郭勒盟草原生態治理負責人表示,相比20年前,錫林郭勒盟的草原植被覆蓋度提高了16%,平均畝產乾草量提高了50%左右,草原沙化退化呈現「總體遏制、局部好轉」的良好態勢。其中,草原生態研究院研究團隊從2014年至今,在烏拉蓋地區成功修復各類型草地近3萬畝,平均植被覆蓋度達40%—60%,嚴重沙化草地平均植被覆蓋度由15%提高到50%。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狼圖騰》:小說完美,觀點別信
    狼子野心,狼心狗肺,虎狼之心,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仍然表明中國人對狼的懼怕與憎惡,童話故事《狼來了》《小紅帽》中的惡狼形象依舊夢魘般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心裡。這部《狼圖騰》是目前唯一一部以草原狼為主角的長篇小說。北京知青陣陣等人插隊到內蒙古額爾大草原,作者透過陣陣的眼睛,帶我們去看草原狼打圍黃羊群,草原狼虐馬復仇,草原人組隊獵狼,知青陣陣掏狼窩養小狼。
  • 小月書評|蒼茫的天,草原的狼,一個民族的靈魂——《狼圖騰》
    ——《狼圖騰》《狼圖騰》,是2004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戎。主要講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遊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1967年自願赴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圖騰》:1971年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對於作者來說,狼圖騰這本書是值得一看的。
  • 港報文章:不願做"狼的傳人" 龍的圖騰敬業和諧
    中新網5月29日電 香港《文匯報》今日刊發署名「韋剛」的文章稱,雖然一本《狼圖騰》喚起了部分國人的野性,並以這圖騰作為華夏民族的標杆宣揚中華民族要重弘狼性、發揚狼精神,但是作者認為,這種否定華夏人是「龍的傳人」而力證華夏人是「狼的傳人」的做法,自己不能苟同。
  • 在《狼圖騰》裡看見剛勇,在《天鵝圖騰》裡看見美與愛
    圖說:天鵝在水草豐饒的烏珠穆沁草原生息繁衍 主辦方供圖「蒙古草原的愛與美,是每年早春北歸故鄉的天鵝帶來的。」這是曾經寫出了《狼圖騰》的作家姜戎沉澱16年後寫出的第二部長篇作品《天鵝圖騰》的開篇。這本由十月文藝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天鵝圖騰》中,一切真摯的文字,只為還原作者記憶中,溼地草原上那個恢弘的天鵝王國。姜戎在北京介紹這部作品時,動情地說:「狼圖騰是黑色的,天鵝圖騰是白色的。狼圖騰象徵著自由與剛勇,天鵝圖騰象徵著愛與美,兩個圖騰像太極圖般交融。補上了這個空缺,總算了卻我一生的夢想與追求。」
  • 《狼圖騰》作者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蒙古狼、蒙古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我相信更多的人會愛上他(它)們的,並從中吸取和補充精神營養。我只寫了兩部書,但我花費的時間和心血,要比別人寫十幾本書所花費的還要多。」
  • 《狼圖騰》
    與狼共舞的文化「奇」書內容簡介《狼圖騰》由幾十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緊張激烈。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後艱難的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人類歷史中那些迄今縣置未解的一個個疑問:當年區區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麼能夠橫掃歐亞大陸?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深層原因?
  • 《狼圖騰》讀後感
    在暑假的日子裡可以行千裡路,觀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暑假的日子裡可以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裡為所欲為,好不痛快!在這個酷熱的夏天,我又在眾多的讀本裡發現了《狼圖騰》,從沒有哪一本書可以讓我如此的愛不釋手,如此的痴迷。
  • 第四次中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公報
    風蝕荒漠化土地面積183.20萬平方公裡,佔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69.82%;水蝕荒漠化土地面積25.52萬平方公裡,佔9.73%;鹽漬化土地面積17.30萬平方公裡,佔6.59%;凍融荒漠化土地面積36.35萬平方公裡,佔13.86%(圖1-2)。3、各省區荒漠化現狀。
  • 小說《狼圖騰》再次引發爭議
    多位當年和《狼圖騰》的作者姜戎一起去內蒙古插隊的知青與相關專家,近日在北京召開座談會指出,《狼圖騰》一書與事實出入較大。4月初,姜戎在接受採訪時稱:「這本書裡所有的細節和故事大多都有出處,都是真實發生過的。」曾在內蒙古草原當了7年知青的作家馬波認為,小說與事實出入較大。草原牧民對狼恨之入骨,沒有任何牧民把狼當成神來膜拜。
  • 《狼圖騰》|圖騰仍在飛揚,狼已成為傳說
    第三遍合上姜戎老狼的《狼圖騰》,思緒依舊繁複,如一堆被撕扯攪亂的線團。但我知道這一次,我一定要寫下點什麼。於是我自問,你想寫下點什麼?今幾十年來,隨著生態學研究的進展,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了狼在維護生態平衡中的重要意義;人們越來越喜愛自由,但現代經濟制度下如牢籠般的生活也讓人們看到狼在曠野裡的擁有的真正的自由……令人欣慰,人們開始轉變千百年根深蒂固在潛意識裡狼兇狠殘忍的一面,而逐漸推崇起它們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對加拿大捕殺狼的數量劇烈下降。
  • 草原能不能沒有狼?狼沒了,草原也就沒了魂
    「打狼?該打!」這早已成了內蒙古人的一種集體意識。前言:很難想像到一部關於人與動物的電影竟然收貨了近7億元的票房,在《狼圖騰》這部電影中,觀眾知道了關於狼的奸詐和陰險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樣。我們對狼有著很大的誤解。
  • 對談|為什麼先有《狼圖騰》後有《天鵝圖騰》
    可以說我的一生,前半條命給了《狼圖騰》,後半條命給了《天鵝圖騰》。我幾乎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這兩個圖騰,像一個虔誠的宗教信徒獻給神的一對珍寶。我把我所有最珍貴的東西,精心打造成最美、最高貴、最真誠的寶物獻給兩個草原圖騰。胡赳赳:為什麼先有《狼圖騰》,後有《天鵝圖騰》?
  • 專訪《狼圖騰》作者姜戎:我身上有狼性也有羊性
    據了解,58歲的姜戎,方臉、高鼻梁,大手、大骨架,顯得比一般知識分子健壯,戴眼鏡,一雙不大的眼睛平時沒有什麼光彩,但一說到關於狼的話題,那雙眼睛就熠熠閃光。  「他是一名古板而真誠的老頭。」《狼圖騰》的策劃人安波舜說。姜戎平時很少參加社交活動,更多的是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在書房中感受生活。對現代的新潮事物可說是一竅不通,甚至不會上網和收發電子郵件。
  • 《狼圖騰》給我的啟示(讀後感)
    在讀《狼圖騰》這本書之前,我還是一個只想不做的人,所以我常常缺少破釜沉舟的決心與堅持不懈的毅力,到頭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雖然父母不斷勸導我,可我還是左耳進右耳出,我行我素。後來,在一個巧合的機會,我看了《狼圖騰》,領略了草原狼的精神與智慧,重新認識了自己。
  • 草原狼的生態困局
    和狼周旋:牧民的血汗錢餵了狼  夜裡11點多,49歲的內蒙古甘珠爾蘇木巴音溫都爾嘎查牧民布日諾已經睡下了,突然他家的草地狗狂吠起來。  布日諾預感不對,匆匆忙忙跑出屋子,老遠就看見羊群有異樣。「完了,狼來了。」他腦袋一嗡。  這事就發生在今年1月15日。狼進羊群的場景很多牧民只在電影裡見過。
  • 蒙古作家:姜戎《狼圖騰》中狼的形象來自我的小說
    在電影《狼圖騰》裡,狼真正回歸為狼這種動物本身,關於狼性的探討和表現不夠深入。  對於這種差別,連電影《狼圖騰》的導演阿諾自己都說,「小說《狼圖騰》是原著作者姜戎的,電影《狼圖騰》是我的。」  影片《狼圖騰》恢弘的場景,嚴謹的製作讓人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有誠意的高水平作品,但從內容上說,電影《狼圖騰》更像一部環保電影,影片更多講述的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強調的是草原上的每一個生靈都在騰格里(長生天)的安排下,有序地生老病死,每一個生靈都有活著的理由,每一個生靈的死亡都有其死亡的意義。
  • 《狼圖騰》作者再推新作《天鵝圖騰》,白巖松、俞敏洪給出這樣的評價
    2004年,一部名為《狼圖騰》的小說出版,這部以草原為背景、以狼為主角的作品迅速風靡全國,並走向海外,影響了上千萬的讀者。時隔16年,《狼圖騰》的作者姜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天鵝圖騰》。前晚,《天鵝圖騰》首發式舉行,低調的姜戎一如既往地沒有到場。
  • 《狼圖騰》這本書真叫人百看不厭
    《狼圖騰》生動地揭示了草原萬物生態的內在聯繫,尤其是狼對整個草原和生態的巨大貢獻。《狼圖騰》帶給讀者的強烈震撼還在於它的文化在所有的狼故事或者與狼有關的故事中,始終貫穿著作者對草原文明與農耕文明的優劣比較。作者以一種全新的歷史視角,以「狼圖騰「為精神線索,對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進行了全新的梳理,提出中華民族信奉的「龍圖騰「極有可能源於遊牧民族的「狼圖騰「的驚世駭俗之說,認為正是由於歷史上遊牧民族強悍進取的狼精神,不斷為漢民族輸血,中華文明才得以發展且從未中斷。
  • 《狼圖騰》:從狼群與人類的較量中,看狼的精神
    什麼是圖騰?音譯名。源出印第安語,意為他的家族。人們以某種動物、植物或其他物體作為家族或部族的標誌,稱為圖騰。比如:漢族的龍圖騰,蒙古族的狼圖騰。《狼圖騰》《狼圖騰》由 法國導演 讓-雅克·阿諾執導大家可以想像得到:大量的狼消失,從而草原上的吃草動物因為沒有狼的制衡會大量增加,於是草原的綠植或草會大量減少,繼而影響到草原牧民的放牧,進而影響到草原人們的生活……生態環境破壞後,最終影響到的還是人類。
  • 果敢堅韌 鍥而不捨-《狼圖騰》讀後感
    果敢堅韌 鍥而不捨--《狼圖騰》讀後有感一次偶然的機會拜讀了《狼圖騰》後,我深深地被狼的精神震撼《狼圖騰》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姜戎作為一名知青自願到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親身鑽狼洞、掏狼崽、養小狼、與小狼共同患難的故事。書中將數十個狼的故事串聯起來,充分體現了蒙古草原狼的智慧。捕獵時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群中每匹狼的角色扮演以及狼王的英勇無畏,母狼的偉大,舍死護子、不屈不撓的精神讓人深深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