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堅韌 鍥而不捨
--《狼圖騰》讀後有感
一次偶然的機會拜讀了《狼圖騰》後,我深深地被狼的精神震撼。狼天性所具有的軍事才能、狡黠與智慧、頑強不屈的性格都讓我肅然起敬。
《狼圖騰》
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姜戎作為一名知青自願到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親身鑽狼洞、掏狼崽、養小狼、與小狼共同患難的故事。書中將數十個狼的故事串聯起來,充分體現了蒙古草原狼的智慧。捕獵時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群中每匹狼的角色扮演以及狼王的英勇無畏,母狼的偉大,舍死護子、不屈不撓的精神讓人深深震撼。從而引發作者的深刻地沉思--人性與狼性的關聯究竟是怎樣的?
成吉思汗時期十幾萬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狼圖騰文化不斷地為漢民族輸血使得中華文明不斷得以延續。近代以來中國淪為東亞病夫,清朝不斷地割地賠錢求和,與封建制密切相關,舊中國的病根就在於農耕和農耕性格,華夏文明就是農耕文化,農耕文化追求「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封建帝王制度奉行愚民政策,士農工商,把務農視作為社會第二等級,弱化百姓的強悍性格,趨「羊」化,追求穩定。這種農耕文明的缺陷與遊牧文明形成極大的反差,導致兩個民族完全不同的精神與性格, 人類體內的獸性和狼性不斷被抑制,取而代之的是溫和的羊性,這種根植於民族精神的性格導致近代中國被殘酷的競爭所淘汰。作者在與狼的相處與觀察當中感悟出如此多的民族精神感悟實屬不易,也為我們提供了精神食糧,龍圖騰精神作為華夏民族的精神,追根溯源也是基於狼圖騰的演變。
狼之道
本書最後得出「現代文明狼」的結論:既不能重走儒家和封建專制社會弱化百姓腦中的狼性,導致全民族羊性化,後路只有一條:落後就要被挨打;也不能像法西斯那樣過度釋放狼性,導致世界大戰。只有適度釋放狼性,走真正的民主制和法治才是中華民族強大的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