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中的狼 與現實中的狼·杭州日報

2020-11-24 杭州日報

  文/紅色皇后

  編者按:

  

  狼是最能引起人興趣的動物之一。小說《狼圖騰》,似乎就是在神往情緒下誕生的。思想主題姑且不論,但對狼的描寫,並不符合現實中的狼——狼和狗並非對立的兩極,而是同一個物種受到了先人不同的影響,又被後人貼上了不同的標籤。

  最近《狼圖騰》熱映,也引起了熱議,那麼影片中的狼和現實中的狼一樣嗎?狼的真實世界又是怎樣的?

  狼狗同源,食性沒有那麼大差異

  《狼圖騰》:狗吃人屎,是人的奴才;狼吃人屍,是送蒙古人的靈魂上騰格里的神靈。

  其實狼和狗本是一家。狗經過了馴化,變得能夠和人相處,狼則沒有,但二者依然保留了眾多的相似之處,其中就包括食性。  

  在《動物和植物在家養條件下的變異》裡,達爾文提出了狗起源的問題。他列舉了多種犬科動物,指出它們跟家犬的許多相似之處,狼只是其中一員。狗的品種如此繁多,而且長相各不一樣,我們一直懷疑它是多種動物馴化,以及互相雜交的成果。經常被懷疑到的動物是胡狼,包括亞洲胡狼、側紋胡狼、黑背胡狼三個物種。   

  如今,基因技術的發展使我們可以解決許多懸案。狼的基因與狗的相似程度,比其他犬科動物(包括胡狼)都要近得多。家犬被歸為狼的一個亞種,是很合理的。狗的祖先是狼,大方向已經確定,但細節上爭議還是很多。狗到底是在什麼時候馴化的?由哪裡的狼馴化的?科學家們還是各執一詞,爭端激烈。  

  2013年,有四項關於狗起源的基因研究結果,發表在重要的科技類期刊上,這四篇論文分別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單位。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結果,認為狗是在1萬年前馴化於中東地區,這裡是文明的搖籃,最早產生農業的地方;中國昆明動物研究所認為,狗是在3.2萬年前,馴化於中國南部;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看法是,狗在1.88-3.21萬年前,馴化於歐洲;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結果是,狗的馴化歷史有1.1-1.6萬年,但馴化成狗的那批狼已經滅絕,我們已見不到了。 

  以人的眼光看來,真正的狼的食性與狗沒有太大的區別。雖然狼最喜歡的獵物是落單或者受傷的大中型動物,但條件不好時也不會挑食。各種小獸、小鳥、蜥蜴、青蛙都是常見食物,甚至大號昆蟲也能見到,大部分捕食者都不介意偶爾吃點兒屍體。

  著名的野生動物學家喬治·夏勒,檢查過崑崙山新疆地區的許多狼糞便,內含物有80%是旱獺的殘骸。內蒙古的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狼的食物裡,最多的是草兔。 

  狼的食譜裡還有素菜,比如越橘、藍莓、蘋果和梨等水果,塞罕烏拉保護區的狼糞便裡發現了完整的葉子,說明狼也吃「野菜」。如果狼活動範圍內有人類居住地,還會加上活家畜、家畜屠宰殘餘、剩飯菜和其他生活垃圾。

  至於不吃同類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寒冬時狼不但會吃同類屍體,還會殺死落單的狼並吃掉,甚至是自己狼群的成員死掉,也免不了成為「犧牲品」。  

  而狗的食糞行為,更是犬科乃至許多其他動物裡都會出現的行為,狼、郊狼、豺、狐狸等都會吃。  

  其實,以上這些才是真正「正常」的動物行為。動物攝食是有取捨的,但它們的標準並不是從天而降的人類道德,而是能量開支和收入的平衡。狼會根據環境選擇食物的種類,人類的好惡,並不會影響狼的行為。

  蒙古的狼,也是狼亞種大家族裡的普通成員

  《狼圖騰》:蒙古狼是世界上最大最厲害的狼,配出的狼狗準錯不了。

  其實「蒙古狼」和其他地區的灰狼是一家。全世界40個狼亞種裡,體型最大的並不在蒙古,而在阿拉斯加的基奈半島。

  蒙古地區有兩種狼分布,一種是灰狼的亞種歐亞狼。這種狼體型較大,但分布極為廣泛,橫跨整個歐亞大陸,談不上蒙古特有。另一種則是藏狼,體型偏小,分布範圍也涵蓋西藏、印度、中亞、蒙古、華北等地。

  而與其執著於給生物排座次,去觀察它們自己的多樣性要有趣得多。譬如,狼的毛色之多彩——藏狼一般是棕色或棕灰色,偶爾有黑色脊背,或毛色發紅的狼,也有近乎黑的深色,和近乎白的淺色。

  把範圍擴大到整個中國,不同地區的狼,不僅毛色有差,毛的厚度也各有不同,北方的狼需要更厚密暖和的毛皮襖。 

  反過來說,這些多樣性最後又會匯聚成一個單一的物種:從《聊齋》裡吃了屠夫一刀的狼,到狼圖騰裡的狼神,從吃掉祥林嫂兒子的狼,到大灰狼羅克,只是人類給同一物種賦予的種種「狼格(人格)」而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狼狗混血絕非一個好主意。

  狼和狗的主要性格差異有三點:狼在性成熟之後會伺機攻擊「主人」或同伴尋求統治地位,狼面對兒童或受傷的人會激發獵殺本能,狼會確立明確的領地並堅決保衛其所有物。這三點對人來說都不是好消息——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馴化狗的時候,剔除了這些特徵。

  混血是一場賭博,實際上無法確定後代會表現得更接近哪一方,等於埋下一顆定時炸彈;一旦條件合適爆發,後果將十分嚴重。

  威風八面的「狼王」,只是人的想像

  《狼圖騰》:狼群中一頭被大狼們簇擁著的白狼王……散發出一股兇傲的虎狼之威。整個狼群不下三四十頭。

  這是許多人想像中狼群的模樣,與人類社會何等相似。

  其實大部分動物的社會結構相當簡單,一個普通的狼群,包括一對狼夫妻和它們的孩子,數量大多不超過個位數。也可能有一些外來者,例如狼夫妻的親戚,或者夫妻一方死掉,外來的狼取而代之。有時2-3個狼家庭共同活動,在美國阿拉斯加,曾經觀察到一群36隻狼,算是一個極大的狼群。

  地位最高的是大公狼,其次是他的太太,動物行為學上稱做主雄和主雌,也就是所謂的狼王(或頭狼)和他的夫人。

  狼王這個詞殺氣騰騰,讓人想到一隻兇暴的猛獸,以鐵腕統治一支鋼一樣的軍隊。實際上他平時非常低調,唯一能把他和其他狼區別出來的辦法,是看尾巴。地位高的狼尾巴舉高,平行於地面,地位低的狼尾巴下垂,除此以外,狼王的「霸王之氣」簡直沒有一點表現。 

  狼王和王后真正的特權是繁殖,如果狼群裡有外來的成年大狼,想要結婚生子,可能會大打一場。但小狼一至兩歲,就要離開狼群,去尋找外來的異性做配偶,繁殖權非狼王和王后莫屬,也就沒有了爭奪的理由。在野外,大多數時間裡,狼群是非常和平的,甚至比圈養的狼還要安靜。

  狼群的日常,其實也似曾相識

  《狼圖騰》:黃黃、伊勒和三條小狗一擁而上,搶舔二郎嘴巴上的油水,多日不見油腥,狗們饞肉都饞瘋了。

  《狼圖騰》小說一再強調狼與狗的差別,人為將其擴大成鴻溝。然而,在小說無關主旨的閒筆上,卻展示出狼與狗的相同處。

  捕食歸來的狗和看家狗相互舔嘴,同樣的行為也出現在狼身上。在地位高於自己的強狼面前,下級狼表示順服的「禮節」有兩種:一種是躺倒,讓「長官」嗅它的生殖器或腹股溝,另一種是興衝衝地走上來,一邊搖尾巴,一邊舔上級狼的嘴——狗繼承了狼的行為,所以這兩套動作我們都不陌生 

  「舔嘴」來源於小狼崽向父母「乞食」的動作,作為服從禮的舔嘴,只剩下社交的功能,不再具備原先「獲得營養」的作用。動物學家勞倫茲把這種行為的進化過程,稱之為「儀式化」。這有點像人類世界裡,銅鼎變成祭祀的道具,讓人忘記它原本是用來煮肉的。 

  狼的社交行為,經常和「吃」聯繫在一起。這一點頗像人類。例如,食物資源的分配,反映地位的高低。如果狼群抓到大獵物,足夠大家吃飽,無論地位高低,所有的狼都可以一起進食。如果獵物小,狼多肉少,狼父母可以優先進食,然後才輪到半大的少年狼。

  幼小的狼崽在狼群中的地位低於少年狼,但在吃的方面,父母對它們非常照顧。母狼在洞裡養育小狼崽,公狼非常熱情地承擔起給妻兒送飯的工作,把獵物肉銜回來,或者吐出胃裡半消化的碎肉餵給母狼和狼崽。甚至自己吃不飽,也要分食給太太。

  雖然用餐時的狼分成三六九等,狼對於自己「碗裡的肉」也有一定的所有權。進食的狼面前半米,是它的私有地帶。即使是狼王來搶它嘴邊的肉,也凶相畢露地護食。這也很容易使人想到《狼圖騰》中的小狼。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在《狼圖騰》電影拍攝中,一隻人工餵養的狼曾做出「躺下」和「舔嘴」的行為。它針對的不是狼王,而是電影導演——正如我們把狼當成穿毛皮的人,狼也把人當成裸狼。到底誰錯的更多一點呢?很難說。

相關焦點

  • 《狼圖騰》背後真實的狼
    正在熱映的電影《狼圖騰》,讓很多人對狼這種動物有了更多的興趣和好奇。然而,電影畢竟是藝術加工甚至想像的產物,而現實世界中真實的狼,其實和小說及電影中表現的狼,在很多地方是不一樣的。    狼是最能引起人興趣的動物之一,也許是因為人類這種動物的特性吧。我們熱愛吃肉,合作獵捕大型動物,雄性把食物帶回家庭,供給妻子和孩子。
  • 《狼圖騰》中的狼究竟是哪一種?
    關於電影《狼圖騰》中狼的種類你知道嗎?世界現存狼的種類你又了解多少?認真看完小編整理的這組圖片,尋找其中的答案吧!
  • 蒙古作家:姜戎《狼圖騰》中狼的形象來自我的小說
    春節檔影片中,被宣傳為「與綜藝電影截然不同」的《狼圖騰》,是比較特殊的一部,這部外界眼中「有情懷的影片」,一方面是一部純粹的文藝片,另一方面有著龐大的原著粉絲群。截至3月2日,該片以5億的票房,成為賀歲檔最強勢的一匹票房黑馬。而影片在內容上則引發了極大爭議,因內容上與原著差別較大的情節設置,該片被稱為環保電影,宣揚了一些與事實不符的偽文化。
  • 《狼圖騰》
    與狼共舞的文化「奇」書內容簡介《狼圖騰》由幾十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緊張激烈。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後艱難的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人類歷史中那些迄今縣置未解的一個個疑問:當年區區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麼能夠橫掃歐亞大陸?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深層原因?
  • 《狼圖騰》背後的狼:威風八面的狼王 只是人的想像
    新聞背景正在熱映的電影《狼圖騰》,讓很多人對狼這種動物有了更多的興趣和好奇。然而,電影畢竟是藝術加工甚至想像的產物,而現實世界中真實的狼,其實和小說及電影中表現的狼,在很多地方是不一樣的。狼是最能引起人興趣的動物之一,也許是因為人類這種動物的特性吧。
  • 《狼圖騰》|圖騰仍在飛揚,狼已成為傳說
    第三遍合上姜戎老狼的《狼圖騰》,思緒依舊繁複,如一堆被撕扯攪亂的線團。但我知道這一次,我一定要寫下點什麼。於是我自問,你想寫下點什麼?>泰坦鳥,劍齒虎和狼,被認為是食肉性動物中進化的最為完美的三種頂級動物。
  • 《狼圖騰》給我的啟示(讀後感)
    在讀《狼圖騰》這本書之前,我還是一個只想不做的人,所以我常常缺少破釜沉舟的決心與堅持不懈的毅力,到頭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雖然父母不斷勸導我,可我還是左耳進右耳出,我行我素。後來,在一個巧合的機會,我看了《狼圖騰》,領略了草原狼的精神與智慧,重新認識了自己。
  • 《狼圖騰》作者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姜戎全新長篇小說《天鵝圖騰》以此開篇。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蒙古狼、蒙古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我相信更多的人會愛上他(它)們的,並從中吸取和補充精神營養。
  • 《狼圖騰》:從狼群與人類的較量中,看狼的精神
    什麼是圖騰?音譯名。源出印第安語,意為他的家族。人們以某種動物、植物或其他物體作為家族或部族的標誌,稱為圖騰。比如:漢族的龍圖騰,蒙古族的狼圖騰。《狼圖騰》《狼圖騰》由 法國導演 讓-雅克·阿諾執導在此過程中陳陣與狼群接觸,並在好奇心驅使下養了一頭小狼。蒙古人民崇敬狼,熱愛草原,而外來人則功利地掠奪狼群食物,這導致了狼群與人之間的「戰爭」。最後以包順貴(尹鑄勝 飾)為首的生產隊最終發起了一場滅狼運動的故事。這也讓蒙古草原,自然,動物,人的關係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 《狼圖騰》讀後感
    在這個酷熱的夏天,我又在眾多的讀本裡發現了《狼圖騰》,從沒有哪一本書可以讓我如此的愛不釋手,如此的痴迷。她猶如鮮嫩多汁的西瓜,讓你迫不及待狼吐虎咽起來,生怕被搶走了再也吃不到這香甜可口的美味了——吃進腦海裡,體會狼圖騰,草原魂……狼圖騰是一部精神的盛宴,她是自我和民族的思考!她是一部史詩一樣的情懷!
  • 《狼圖騰》中的經典語錄,句句都是人生的至理名言!
    所以,書是最好的朋友,書中的金玉良言都會是人生哭上的指引石。看《狼圖騰》中那些經典語錄,句句都是人生的至理名言,明白其中道理的人,人生也許會是不一樣的精彩呢。《狼圖騰》說:天下的機會只給有耐性的人和獸,只有耐性的行家才能瞅準機會。光靠狼的狠勁還不成,還得靠狼的耐性。
  • 《狼圖騰》:小說完美,觀點別信
    作為小說,《狼圖騰》是一部情節緊張、語言獨特、探究深刻的長篇小說,但書中那些看似嚴謹的學術論斷,我又是嗤之以鼻的。《三國演義》就曾給很多史學愛好者嚴重的誤導,這種缺乏科學依據的學術觀點還是少說為妙。無論《狼圖騰》爭議多大,這部史詩般的長篇小說都是當代文學一個特殊的存在。以往中國漢文化對狼這個解說是具有強烈感情褒貶的。
  • 小月書評|蒼茫的天,草原的狼,一個民族的靈魂——《狼圖騰》
    ——《狼圖騰》《狼圖騰》,是2004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戎。主要講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遊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作品《狼圖騰》:1971年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對於作者來說,狼圖騰這本書是值得一看的。書中所講述的人與狼共同競爭、共同生活的事故能引起人的反思。
  • 小說《狼圖騰》再次引發爭議
    多位當年和《狼圖騰》的作者姜戎一起去內蒙古插隊的知青與相關專家,近日在北京召開座談會指出,《狼圖騰》一書與事實出入較大。4月初,姜戎在接受採訪時稱:「這本書裡所有的細節和故事大多都有出處,都是真實發生過的。」曾在內蒙古草原當了7年知青的作家馬波認為,小說與事實出入較大。草原牧民對狼恨之入骨,沒有任何牧民把狼當成神來膜拜。
  • 「隨筆」由電影《狼圖騰》所想到的
    《狼圖騰》(Wolf Totem)是中法合拍的一部冒險劇情片,改編自姜戎同名小說,採用3D實景拍攝。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馮紹峰、竇驍、巴森扎布、昂和妮瑪和尹鑄勝主演。影片講述了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牧民與狼為了生存而彼此展開搏殺的故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部「狼的格林童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十多年前,《狼圖騰》一出版即成暢銷書,關於狼的精神品性在年輕人中引發諸多討論
  • 果敢堅韌 鍥而不捨-《狼圖騰》讀後感
    果敢堅韌 鍥而不捨--《狼圖騰》讀後有感一次偶然的機會拜讀了《狼圖騰》後,我深深地被狼的精神震撼《狼圖騰》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姜戎作為一名知青自願到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親身鑽狼洞、掏狼崽、養小狼、與小狼共同患難的故事。書中將數十個狼的故事串聯起來,充分體現了蒙古草原狼的智慧。捕獵時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群中每匹狼的角色扮演以及狼王的英勇無畏,母狼的偉大,舍死護子、不屈不撓的精神讓人深深震撼。
  • 潘石屹受《狼圖騰》啟發廢除公司「末位淘汰制」
    中新網北京5月25日電(上官雲) 25日下午,小說《狼圖騰》暢銷10年暨電影授權全球圖書全球換封面儀式在北京舉辦,精裝《狼圖騰》10年紀念版亦同期首發。地產大亨、企業家潘石屹受邀出席該活動。他向到場記者透露,自己受該書最大的啟發是要秉承團隊精神,這比任何個體都重要,「隨後我便消滅了『末位淘汰制』。我想,這部書來日還會暢銷。」
  • 靈性圖騰:鷹、狼、獅的象徵
    複製¥SNlMYU1INEv¥後打開淘寶直達店鋪人類和動物同樣都是大自然中的生命形式,尊重其它的生命形式,也是尊重我們自己。鷹崇拜廣泛存在於古代許多民族中 ,尤其是草原遊牧民族。 細觀鷹的形態,鷹不但具有極強的飛翔能力,能在空中長時間盤旋,而且從高空俯衝捕食之快捷、迅猛也為其他飛禽所不及。 鷹的飛翔能力很自然地就使人將其與蒼天聯繫起來。也正因為如此,鷹被認為是薩滿化身的神物象徵,是太陽的使者。
  • 《狼圖騰》作者再推新作《天鵝圖騰》,白巖松、俞敏洪給出這樣的評價
    2004年,一部名為《狼圖騰》的小說出版,這部以草原為背景、以狼為主角的作品迅速風靡全國,並走向海外,影響了上千萬的讀者。時隔16年,《狼圖騰》的作者姜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天鵝圖騰》。前晚,《天鵝圖騰》首發式舉行,低調的姜戎一如既往地沒有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