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狼圖騰》裡看見剛勇,在《天鵝圖騰》裡看見美與愛

2020-12-03 新民晚報

圖說:天鵝在水草豐饒的烏珠穆沁草原生息繁衍 主辦方供圖

「蒙古草原的愛與美,是每年早春北歸故鄉的天鵝帶來的。」這是曾經寫出了《狼圖騰》的作家姜戎沉澱16年後寫出的第二部長篇作品《天鵝圖騰》的開篇。這本由十月文藝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天鵝圖騰》中,一切真摯的文字,只為還原作者記憶中,溼地草原上那個恢弘的天鵝王國。姜戎在北京介紹這部作品時,動情地說:「狼圖騰是黑色的,天鵝圖騰是白色的。狼圖騰象徵著自由與剛勇,天鵝圖騰象徵著愛與美,兩個圖騰像太極圖般交融。補上了這個空缺,總算了卻我一生的夢想與追求。」

圖說:姜戎撰寫的《天鵝圖騰》 主辦方供圖

青年時代,姜戎曾在這裡生活了11年。他接受採訪時說,當他來到草原時,這裡還保持著千年遊牧的原貌,因而他有幸成為「原始遊牧生活的親歷者」,見證了天鵝在水草豐饒的烏珠穆沁草原生息繁衍。當地牧民間流傳的許許多多的愛情故事、天鵝傳說素材,以及詩歌殘存片段,在經歷近半個世紀的沉澱後,緩慢生長成姜戎筆下的一個傳奇。

姜戎初到草原曾感慨:「你站在山頭望去,幾十裡人煙都見不到。人跟大自然比,真的是連沙粒都不如,人的生命非常渺小。草原能使你感覺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珍貴。」

圖說:天鵝在水草豐饒的烏珠穆沁草原生息繁衍 主辦方供圖

在無垠天空下,嚴苛的自然、生存的考驗是那樣迫近所有生命。但豐美的草原卻無私地養育著萬物,天鵝、牧人、羊群、馬群、甚至狼,都在長生天下彼此聯結,繁衍生息。

在《天鵝圖騰》中,姜戎再現了這片傳奇土地的壯美,以一春一冬的時間尺度,構築出鮮活又密集的人物群像,再現生機勃勃的遊牧生活。草原豐饒的自然、有趣而原始的經濟、殘酷的生存抗爭,讓人一眼看盡草原的千年更迭。

書寫愛情,姜戎選擇了「天鵝」這個愛情的經典象徵,下筆卻頗為大膽。正如《狼圖騰》毫不逢迎流行文學一樣,他也幾乎拋開一切愛情故事的迂迴與鋪陳,描寫了一種乍看堪稱「奇特」的感情:當少女薩日娜在天鵝湖邊,用歌聲呼喚自己救養的天鵝,孤身一人的巴格納便感到,「在這世上有了想要守護的人」。

圖說:姜戎撰寫的《天鵝圖騰》 主辦方供圖

見慣了試探與曖昧,這樣純粹、熱烈、豁達的愛,令人耳目一新。正如舞蹈家楊麗萍所言:「少數民族姑娘在愛情上熱情大方,根本不是你們想像的那樣。」

羊群在綠浪上刨遊,牧人在星光下放牧,湖泊上空,大群天鵝的舞姿如白雲流轉。在這片天鵝棲息之地,在部落與商旅之間,生活從未如此坦蕩、充滿生機,仿佛烈日親吻大地。

在抗疫的當下,《天鵝圖騰》是姜戎給等候多年的讀者的一份純白的贈禮。 「一生高傲,一生自由,一生相守」,這份對愛與美的追求,讓天鵝逾越世界屋脊,讓草原歷經千年生生不息。(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相關焦點

  • 《狼圖騰》作者再推新作《天鵝圖騰》,白巖松、俞敏洪給出這樣的評價
    2004年,一部名為《狼圖騰》的小說出版,這部以草原為背景、以狼為主角的作品迅速風靡全國,並走向海外,影響了上千萬的讀者。時隔16年,《狼圖騰》的作者姜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天鵝圖騰》。前晚,《天鵝圖騰》首發式舉行,低調的姜戎一如既往地沒有到場。
  • 《狼圖騰》作者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宛霏「蒙古草原的愛與美,是每年早春北歸故鄉的天鵝帶來的。」姜戎全新長篇小說《天鵝圖騰》以此開篇。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蒙古狼、蒙古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我相信更多的人會愛上他(它)們的,並從中吸取和補充精神營養。我只寫了兩部書,但我花費的時間和心血,要比別人寫十幾本書所花費的還要多。」
  • 一曲愛與美的「天鵝之歌」——讀姜戎新作《天鵝圖騰》
    從《狼圖騰》到《天鵝圖騰》,姜戎對草原騰格里(長生天)的致敬,也從地到天,上下貫通。而手捧兩部遊牧民族精神圖騰的作品,姜戎意猶難平,痛感無法告慰蒙古草原、天鵝、蒼狼以及他那自由孤獨的靈魂。
  • 對談|為什麼先有《狼圖騰》後有《天鵝圖騰》
    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出來,狼書裡描述了新草場天鵝湖的一群美天鵝,而鵝書裡隱隱地出沒著一群神秘的狼。它倆正好是太極圖的黑白兩色和兩個點。古老的太極圖是對世界本質的概括圖示,具有普遍性。中原有中原的太極圖,草原有草原的太極圖。把兩個太極整體描繪出來,就能鮮明的對比出兩種文化價值觀的優勢和劣勢,也才能深刻理解具有遊牧精神的現代發達國家為什麼能後來居上。
  • 《狼圖騰》作者再出新書 豆瓣評分為何高達9.1?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蒙古草原的愛與美,是每年早春北歸故鄉的天鵝帶來的。」這是最近的熱門長篇小說《天鵝圖騰》的開頭。《天鵝圖騰》是作家姜戎繼《狼圖騰》之後,暌違16年,為讀者帶來的一部關於「愛與美」的至情至性之作。
  • 《狼圖騰》:小說完美,觀點別信
    小說19章出現的美麗野生芍藥花被送進了北京首長家裡,19章出現的如夢似幻的天鵝湖被人為破壞,美麗的天鵝成了草原農民工的餐食。令人嚮往的遊牧文明正在被農耕文明無情踐踏,31章軍用吉普車的駛入更是讓草原狼陷入滅絕的境地。
  • 《狼圖騰》給我的啟示(讀後感)
    在讀《狼圖騰》這本書之前,我還是一個只想不做的人,所以我常常缺少破釜沉舟的決心與堅持不懈的毅力,到頭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雖然父母不斷勸導我,可我還是左耳進右耳出,我行我素。後來,在一個巧合的機會,我看了《狼圖騰》,領略了草原狼的精神與智慧,重新認識了自己。
  • 《狼圖騰》:從狼群與人類的較量中,看狼的精神
    什麼是圖騰?音譯名。源出印第安語,意為他的家族。人們以某種動物、植物或其他物體作為家族或部族的標誌,稱為圖騰。比如:漢族的龍圖騰,蒙古族的狼圖騰。《狼圖騰》《狼圖騰》由 法國導演 讓-雅克·阿諾執導看見大雁就打,看見狼就殺,草原沒有了寧靜,隨處可聽見槍聲……外來人利用死去的羊為誘餌,捕殺狼,阿爹不小心被炸傷,最後阿爹傷勢過重逝去。人類傷了狼,破壞了環境,同時也傷了人類自已。衝突5包順貴等人曾用陳陣養的小狼崽作為誘餌,引誘群狼進行獵殺。未成功。
  • 《狼圖騰》
    與狼共舞的文化「奇」書內容簡介《狼圖騰》由幾十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緊張激烈。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後艱難的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人類歷史中那些迄今縣置未解的一個個疑問:當年區區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麼能夠橫掃歐亞大陸?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深層原因?
  • 《狼圖騰》|圖騰仍在飛揚,狼已成為傳說
    第三遍合上姜戎老狼的《狼圖騰》,思緒依舊繁複,如一堆被撕扯攪亂的線團。但我知道這一次,我一定要寫下點什麼。於是我自問,你想寫下點什麼?今幾十年來,隨著生態學研究的進展,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了狼在維護生態平衡中的重要意義;人們越來越喜愛自由,但現代經濟制度下如牢籠般的生活也讓人們看到狼在曠野裡的擁有的真正的自由……令人欣慰,人們開始轉變千百年根深蒂固在潛意識裡狼兇狠殘忍的一面,而逐漸推崇起它們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對加拿大捕殺狼的數量劇烈下降。
  • 《狼圖騰》背後真實的狼
    著名的野生動物學家喬治·夏勒,檢查過新疆崑崙山地區的許多狼糞便,內含物有80%是旱獺的殘骸。雖然長得又胖又笨,旱獺屬於松鼠科,是鼠家的大號成員。內蒙古的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狼的食物裡,最多的是草兔。實際上,在《狼圖騰》裡也寫到,狼捕食黃鼠、野兔,吃腐爛的屍體,被遺棄的「流浪」狗,同樣靠這些東西為生。這本書在人為擴大狼與狗的鴻溝同時,不自覺地也彰顯了兩者的相似之處。
  • 《狼圖騰》:臆想的人類進化歷史
    最近,我又買了一本《狼圖騰》,本來這本書我是不想買的,但是我不在那家書攤上買點什麼,就覺得欠人家一點什麼似的,畢竟以前都在人家攤子上買書都佔了許多便宜,都已經在別人攤子上買了書,不在她攤子上買本書就顯得交情不夠深。於是我就挑了這本《狼圖騰》買了。畢竟這本書原來就是暢銷書,但後來就不行了。
  • 《狼圖騰》讀後感
    在暑假的日子裡可以行千裡路,觀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暑假的日子裡可以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裡為所欲為,好不痛快!在這個酷熱的夏天,我又在眾多的讀本裡發現了《狼圖騰》,從沒有哪一本書可以讓我如此的愛不釋手,如此的痴迷。
  • 小說《狼圖騰》再次引發爭議
    多位當年和《狼圖騰》的作者姜戎一起去內蒙古插隊的知青與相關專家,近日在北京召開座談會指出,《狼圖騰》一書與事實出入較大。4月初,姜戎在接受採訪時稱:「這本書裡所有的細節和故事大多都有出處,都是真實發生過的。」曾在內蒙古草原當了7年知青的作家馬波認為,小說與事實出入較大。草原牧民對狼恨之入骨,沒有任何牧民把狼當成神來膜拜。
  • 《狼圖騰》中的狼 與現實中的狼·杭州日報
    小說《狼圖騰》,似乎就是在神往情緒下誕生的。思想主題姑且不論,但對狼的描寫,並不符合現實中的狼——狼和狗並非對立的兩極,而是同一個物種受到了先人不同的影響,又被後人貼上了不同的標籤。  最近《狼圖騰》熱映,也引起了熱議,那麼影片中的狼和現實中的狼一樣嗎?狼的真實世界又是怎樣的?
  • 蒙古作家:姜戎《狼圖騰》中狼的形象來自我的小說
    在電影《狼圖騰》裡,狼真正回歸為狼這種動物本身,關於狼性的探討和表現不夠深入。  對於這種差別,連電影《狼圖騰》的導演阿諾自己都說,「小說《狼圖騰》是原著作者姜戎的,電影《狼圖騰》是我的。」  「以狼為圖騰」缺乏常識  儘管電影《狼圖騰》重點不是講述延伸意義上的狼性,影片還是被部分評論者稱為「偽心靈雞湯」。  在電影《狼圖騰》上映前一天,蒙古族作家郭雪波就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聲明反對電影《狼圖騰》,「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蒙古所有文史中從未記載過狼為圖騰!
  • 《狼圖騰》背後的狼:威風八面的狼王 只是人的想像
    新聞背景正在熱映的電影《狼圖騰》,讓很多人對狼這種動物有了更多的興趣和好奇。然而,電影畢竟是藝術加工甚至想像的產物,而現實世界中真實的狼,其實和小說及電影中表現的狼,在很多地方是不一樣的。狼是最能引起人興趣的動物之一,也許是因為人類這種動物的特性吧。
  • 小說《狼圖騰》引爭議 敬畏是不是等同於崇拜?
    原標題:小說《狼圖騰》遭爭議 被指虛構蒙古族信仰崇拜   電影導演阿諾說,「小說是原著作者姜戎的,電影是我的。」 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狼圖騰》既不是歷史,也不是紀錄片,可以允許虛構存在,包括蒙古民族精神與狼性。   羊年春節伊始,大熒幕上就闖進了一匹狼——《狼圖騰》票房近日突破6億。
  • 「隨筆」由電影《狼圖騰》所想到的
    狼吃羊,一般是一口封喉,直接將羊斃命,使得羊還沒有叫出聲來,就結束了生命。所以在農村,如果羊在野地裡,或者家裡圈裡,如此這般死了,那首要的懷疑對象就是狼。狼趕豬的故事,可能大都是村民的描繪,未必有人真正見過。狼偷豬,一般會跳進圈裡,用嘴銜著豬的耳朵,用尾巴敲打著豬的臀部,豬乖乖的跟著他走。很多時候,誰家丟了豬崽,有一段時間總是懷疑是狼所為。
  • 《狼圖騰》——這是弱肉強食的世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狼圖騰》這部影視將蒙古族人與狼群微妙的共生關係刻畫得很傳神,以漢人知青視角介入也豐富了解讀渠道,獨白直接參與敘事功能。同時它又是一部草原文革錄,以場部主任為代表的左翼政內壓制,以阿爸為代表的右翼,在原生態面前大搖幹預主義的虎皮旗,而對此不做評判的處理饒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