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天鵝在水草豐饒的烏珠穆沁草原生息繁衍 主辦方供圖
「蒙古草原的愛與美,是每年早春北歸故鄉的天鵝帶來的。」這是曾經寫出了《狼圖騰》的作家姜戎沉澱16年後寫出的第二部長篇作品《天鵝圖騰》的開篇。這本由十月文藝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天鵝圖騰》中,一切真摯的文字,只為還原作者記憶中,溼地草原上那個恢弘的天鵝王國。姜戎在北京介紹這部作品時,動情地說:「狼圖騰是黑色的,天鵝圖騰是白色的。狼圖騰象徵著自由與剛勇,天鵝圖騰象徵著愛與美,兩個圖騰像太極圖般交融。補上了這個空缺,總算了卻我一生的夢想與追求。」
圖說:姜戎撰寫的《天鵝圖騰》 主辦方供圖
青年時代,姜戎曾在這裡生活了11年。他接受採訪時說,當他來到草原時,這裡還保持著千年遊牧的原貌,因而他有幸成為「原始遊牧生活的親歷者」,見證了天鵝在水草豐饒的烏珠穆沁草原生息繁衍。當地牧民間流傳的許許多多的愛情故事、天鵝傳說素材,以及詩歌殘存片段,在經歷近半個世紀的沉澱後,緩慢生長成姜戎筆下的一個傳奇。
姜戎初到草原曾感慨:「你站在山頭望去,幾十裡人煙都見不到。人跟大自然比,真的是連沙粒都不如,人的生命非常渺小。草原能使你感覺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珍貴。」
圖說:天鵝在水草豐饒的烏珠穆沁草原生息繁衍 主辦方供圖
在無垠天空下,嚴苛的自然、生存的考驗是那樣迫近所有生命。但豐美的草原卻無私地養育著萬物,天鵝、牧人、羊群、馬群、甚至狼,都在長生天下彼此聯結,繁衍生息。
在《天鵝圖騰》中,姜戎再現了這片傳奇土地的壯美,以一春一冬的時間尺度,構築出鮮活又密集的人物群像,再現生機勃勃的遊牧生活。草原豐饒的自然、有趣而原始的經濟、殘酷的生存抗爭,讓人一眼看盡草原的千年更迭。
書寫愛情,姜戎選擇了「天鵝」這個愛情的經典象徵,下筆卻頗為大膽。正如《狼圖騰》毫不逢迎流行文學一樣,他也幾乎拋開一切愛情故事的迂迴與鋪陳,描寫了一種乍看堪稱「奇特」的感情:當少女薩日娜在天鵝湖邊,用歌聲呼喚自己救養的天鵝,孤身一人的巴格納便感到,「在這世上有了想要守護的人」。
圖說:姜戎撰寫的《天鵝圖騰》 主辦方供圖
見慣了試探與曖昧,這樣純粹、熱烈、豁達的愛,令人耳目一新。正如舞蹈家楊麗萍所言:「少數民族姑娘在愛情上熱情大方,根本不是你們想像的那樣。」
羊群在綠浪上刨遊,牧人在星光下放牧,湖泊上空,大群天鵝的舞姿如白雲流轉。在這片天鵝棲息之地,在部落與商旅之間,生活從未如此坦蕩、充滿生機,仿佛烈日親吻大地。
在抗疫的當下,《天鵝圖騰》是姜戎給等候多年的讀者的一份純白的贈禮。 「一生高傲,一生自由,一生相守」,這份對愛與美的追求,讓天鵝逾越世界屋脊,讓草原歷經千年生生不息。(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