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買了一本《狼圖騰》,本來這本書我是不想買的,但是我不在那家書攤上買點什麼,就覺得欠人家一點什麼似的,畢竟以前都在人家攤子上買書都佔了許多便宜,都已經在別人攤子上買了書,不在她攤子上買本書就顯得交情不夠深。於是我就挑了這本《狼圖騰》買了。畢竟這本書原來就是暢銷書,但後來就不行了。
我以前也是比較推崇這本書的,可是當我看的書多了以後,就發覺了這本書裡的味道不對,於是,我也敬而遠之。雖然敬而遠之,但是每一回看到這本書,總會覺得這本書還是可以批判再利用的,畢竟這本書曾是我很推崇的書,總是沒人買,有些明珠投暗的感覺,我就想買下來這本人老珠黃的「勵志、雞湯」味道並重的書。
這本書開始火的時候應該是2004年冬天左右,那時候我到洪樓廣場前的大街上買書,書攤上賣的最火的書就是餘秋雨的《借我一生》、賈平凹的《秦腔》,還有這本姜戎的《狼圖騰》。但當時,手裡的錢太有限了,這一本書就可以換回好多本書,於是,我只能選擇忍痛割愛。
我後來接連買下了兩本《狼圖騰》,具體的買書過程我已經記不清了,如果好好想一想也能記起來,但現在不說這些。我好像買的第一本《狼圖騰》是花了八塊錢的,第二本是花了五塊錢。八塊錢那本是我買的太急了,買的是盜版書,紙張不怎麼好,油墨還沒有怎麼幹的樣子,翻過去一頁,字跡都花了。第二本就是正版書了,紙張和印刷都沒問題。這本書我壓箱底了,那本盜版書也賣了出去,怎麼來的,怎麼走的。
我這回買的《狼圖騰》也很巧,是正版書。
還記得當年我在也是很冷的夜晚,躺在冰冷的被窩裡睡不著,就點著燈看書,看的就是這本《狼圖騰》。我被書中講的狼群狙擊馬群的大場面感染了,我都被這個大場面左右了,半夜睡不著。我在看書的時候,都在想:如果我遇到了這樣的場面我會怎麼辦。
當時,我看這本書就是傻子一般的接受,接受作者傳達出來的信息,沒有任何反抗,我選擇絕對相信作者的講述,然後在我的腦子裡還原那些場面的血腥和經驗總結。
作者把作品放在知青下放的年代講述,對那些掌權者的講述,總是一副批判的視角,也是反映著那個年代正在形成的公知群體所擁有的的語言範,好像作為掌權者都不是什麼好人,就應該被批判,這些人必須要為所有的探索失敗買單。這樣的公知話語霸權也是說明公信力下降、某些公知人物成了話語權力中心的時代走向的社會文化特點。
這都是我現在想的,當時我真沒這麼厲害。
前些日子,我因為看到市場再次出現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想起作家說的那個理論:說什麼漢民族是羊文化,是農耕文明;遊牧民族是狼文化,是主宰世界的最正經的潮流。什麼西方的文明是藍色的海洋文明,是繼承狼文化的一脈相承!
以前都沒有覺得這個論調怎麼荒謬可笑,現在看了更多的書以後,才發覺這個論調的荒唐可笑:我們都是學過社會發展簡史的人,都是有階級觀點的人,作家寫的這個知青囚於一孔之見,對人類的歷史做了一番可笑的勾勒,好像挺是那麼一回事,其實就是由於自己的知識量太過於戲劇化了,所以才會對人類歷史做這樣一番戲劇化的解構!其實,人類歷史這麼長的時間裡,其中的規律早已經被前人解說的差不多了,現在再重新解構歷史,否認前人的探索成果,不是蠢就是壞,是中了境外勢力的毒。這本書也是以後歷史虛無主義的源頭,荒唐可笑,但又說的頭頭是道,好像挺像那麼一回事。
哈哈!
買下這本書,我不是想時常翻看,再學一番狼文化,我只是想記錄一下那段曾經很可愛的年代,那些愛學習的年代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我記得當時我看書的時候在聽刀郎的歌,現在又在聽刀郎的歌,然後寫一些我對一本書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