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保護溼地自然環境 讓河湖生態系統更健康

2021-01-13 瀟湘晨報

2020年12月22日,得知寒潮及大雪將至,安慶菜子湖國家溼地公園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外出巡護前特意帶上瞭望遠鏡,以及玉米、麥子等食物,時刻監測候鳥狀況,隨時準備投食。 2020年夏天,菜子湖水位大幅升高,且高水位持續時間較長,湖泊草洲的淹沒造成來此越冬的候鳥覓食困難。保護中心準備了約2噸的玉米、麥子等食物,一有需要就給候鳥投食。經過保護中心和愛鳥人士的共同努力,在2020年12月27日舉行的第六屆安徽安慶菜子湖溼地觀鳥節上,全國各地觀鳥者再次目睹了萬鳥翔集的壯觀場景。

菜子湖溼地為長江中下遊淺水湖泊的代表,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水鳥通道上,是國際上候鳥重要的遷徙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然而,在10年前,因為生態條件和保護措施等原因,當地每年觀測到的候鳥不到2000隻。近年來,安慶市和宜秀區將菜子湖溼地保護納入林長制、湖長制目標任務進行考核,成立安慶菜子湖國家溼地公園保護中心,並將保護管理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當地還投入2360萬元,完成對溼地公園範圍內全面禁牧、禁捕;拆除流域圍欄網4萬米,恢復湖泊人放天養模式;對溼地公園範圍內1800畝水面實施退耕還溼、退養還湖;對流轉退化區域溼地實施生態修復;組織開展溼地垃圾清理、溼地巡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反盜獵、溼地科普宣傳等工作。

經過5年試點建設,一個生態系統健康完整、景觀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優美的溼地公園已經形成。近日,國家林草局印發《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安慶菜子湖國家溼地公園通過驗收。

國家溼地公園建設通過驗收,讓從小在菜子湖邊長大的農民王三益也無比興奮。 「將這裡打造成鳥類天堂一直是我的夢想,現在感覺離這個夢想越來越近了! 」護鳥多年、深諳鳥類習性的王三益被村民親切地稱為「鳥爺」。2010年,經有關部門批准,他牽頭組建了「安慶市菜子湖溼地生態保護協會」,這也是華東地區第一個由農民發起的溼地生態環境保護民間協會組織。多年來,他帶領志願者騎著電動車沿湖岸巡邏、扛著高倍望遠鏡觀測鳥群、建設菜子湖溼地宣教中心,默默守護來這裡越冬的候鳥。他也先後榮獲安慶市「十大文明市民」「安徽省十佳環保人士」等榮譽稱號。「我這一輩子就是要紮根於菜子湖,把菜子湖的溼地保護起來,把候鳥保護好。」把溼地和候鳥守護好,是王三益及保護中心的共同願望。(中安在線)

【來源:安慶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人民網:《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餘璐)記者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
  • 科技日報:《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
    婷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
  • 發揮溼地功能 淨化河湖水質
    本屆大會特設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簡稱「水專項」)報告專場,水專項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系統介紹了水專項支持我國溼地保護助力河、湖水生態修復的相關工作與成效。會上,水專項淮河項目河流水生態修複課題負責人、第十屆國際溼地大會主辦人南京大學安樹青教授獲頒國際生態學協會授予的「傑出溼地科學家」獎,成為亞洲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
    原標題:《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技術支撐   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
  • 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中國日報1月11日電 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該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河湖生態系統調查與評價、設計原則、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水質保護與改善、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文化傳承與水景觀構建、材料和施工、監測和管理等。
  • 溼地保護——劍湖溼地
    溼地作為一種土地資源,它不僅可以為作為水源供給農業、工業和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其在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改善環境汙染方面也有卓越成效。另外,溼地在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正因如此,保護好溼地對於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完整生物鏈有著重要意義。
  • 溼地生態系統健康等級好
    &nbsp&nbsp&nbsp&nbsp湖北日報訊(記者龍稱、通訊員趙輝)昨悉,經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評估,大九湖溼地面積比2010年淨增276.81公頃,生態系統健康指數達到7.53,健康等級好,功能等級高,生態系統價值每年高達3.853億元。
  • 中國水科院水生態環境所牽頭主編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5日,水利部發布2020年第15號公告,批准發布了我院水生態環境研究所牽頭主編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水利行業標準,標準將於2020年12月25日起實施。
  • 河南蘭考:開創水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 河湖相連潤「紅城」
    近年來,蘭考縣依靠優越的引黃條件和發達的渠系現狀,立足縣情、水情,全面貫徹國家新時期「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打造出「三水聯調保供給,河湖相連潤紅城」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實現了蘭考縣「河湖暢通、生態健康、宜居宜遊、人水和諧」的水生態文明城區建設新格局。
  • 河湖清親兩岸綠
    ■ 河湖是大地之脈,不僅滿足著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需要,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綠色是生態文明的主色調,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  ■ 打造「河湖清親兩岸綠」的良好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須扛起時代使命,統籌兼顧、系統施策,做綠色發展堅定的實踐者、有力的行動者。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矯月見習記者馬宇薇12月31日,《證券日報》記者從蒙草生態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顯示,內蒙古包頭昆都侖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由蒙草生態參與實施。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我國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努力,按照總書記「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保護現有紅樹林,科學開展紅樹林的生態修復,擴大紅樹林面積,提高生物多樣性,整體改善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全面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 成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發揮人工溼地作用
    李冰到任後,便開始大規模的治水工作,在蜀地建立了以都江堰水利工程為主的灌溉系統,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的人工溼地系統在減少自然災害、保護環境、促進農業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川西平原農業發達,物產富庶,被賦予「天府之國」的美譽,正是得益於這套從古代就建立起的偉大的人工溼地系統。
  • 四川廣元市南河溼地公園迎國檢
    中國園林網9月13日消息:9月6日至7日,國家林業局專家組一行來廣元市對創建國家級溼地公園進行檢查驗收。專家組表示,該市要進一步鞏固、完善、提升溼地公園的原生態自然性,將其打造成具有溼地保護與利用、科普教育、溼地研究、生態觀光、休閒娛樂等多種功能的社會公益性生態公園。
  • 蚌埠新語彙——河湖清親兩岸綠
    ■河湖是大地之脈,不僅滿足著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需要,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綠色是生態文明的主色調,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 ■打造「河湖清親兩岸綠」的良好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須扛起時代使命,統籌兼顧、系統施策,做綠色發展堅定的實踐者、有力的行動者。
  • 《河北省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將於3月22日世界水日實施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趙紅梅 通訊員呂培)從河北省水利廳獲悉,《河北省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今年世界水日3月22日當天起開始實施。該條例是我省第一部系統全面對河湖保護治理予以規範的省級地方性法規,開創了以立法規範河湖保護名錄製度的先河。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化保護措施 讓河湖煥新顏
    【摘要:我市不斷探索河湖管護新思路、新模式、新機制,推動河湖長制工作「有名、有實、有成效」。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  得益於生態功能的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溼地成為北京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 2020年度北京市優美河湖
    近年來,為持續推動河湖管理和保護工作,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局面,北京市河長制辦公室從2017年開始組織優美河湖評定,以「河長制」為抓手,持續推動河湖管理和保護工作,激發廣大市民參與河湖保護、監督河湖管理的熱情,本市大小河流水質不斷升級,水環境越變越好。
  • 成都規劃八大生態溼地 讓城市氣候更「滋潤」
    預計到2010年,主城區內將可能建設1.5平方公裡溼地,2020年將建設2.9平方公裡溼地。成都將重現當年湖泊眾多的盛景。     溼地佔地萬餘畝     據了解,成都市擬將規劃的八大生態溼地分別是:清水河生態溼地、江安河生態溼地、三聖鄉生態溼地、十陵景區生態溼地、東郊生態溼地、北郊生態溼地、上府河生態溼地和新世紀公園生態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