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鄱陽湖區的過冬候鳥群。 (資料圖)江西九江永修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南昌12月1日電 (李韻涵)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日消息,根據定期監測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已有35萬餘只水鳥抵達鄱陽湖棲息。
地處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也是國際重要溼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佔全球種群98%的白鶴在此越冬。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年進入候鳥越冬期,都會組織各保護站開展逢八定期監測工作,即每月8、18、28日,在各自轄區開展監測調查。根據定期(逢八)調查結果顯示,鄱陽湖保護區各站轄區內記錄到越冬候鳥數量約35萬隻。
據統計,鄱陽湖保護區科研科及11個保護管理(監測)站11月21日至30日野外監測統計到鳥類100種,其中水鳥60種,其他鳥類40種。白鶴、青頭潛鴨、東方白鸛等珍稀候鳥陸續被監測到。
連日來,受長江中上遊和五河來水減少影響,鄱陽湖水位下落至10米以下,進入低枯水期。江西水文部門12月1日15時數據顯示,鄱陽湖標誌水文站星子站水位9.80米。
「水位下降後,溼地的有效面積逐漸增多,部分候鳥返回鄱陽湖區棲息覓食。」據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科一級主任科員羅浩介紹,目前候鳥陸續由北往南抵達鄱陽湖越冬,部分監測站可監測到的候鳥數量明顯增多。
「針對候鳥保護,我們積極跟蹤監測洪災過後的苦草、黑藻等候鳥常取食的水生植物的生長情況。」羅浩稱,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擴大監測和保護範圍,發掘棲息地潛力,同時,做好物資儲備,在候鳥食物短缺時適當進行人工投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