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部門制訂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遏制物種衰退
過度捕撈加劇漁業資源衰退,主要經濟魚類種群數量明顯減少。總體而言,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正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上遊受威脅魚類種數佔總數的27.6%,重點保護物種瀕危程度加劇,白鱀豚、白鱘、鰣魚已功能性滅絕,長江江豚、中華鱘成為極危物種。
-
長江水利委員會採用增殖放流技術保護瀾滄江土著魚類
本站訊 近日,長江水利委員會水工程生態研究所在雲南瀾滄江糯扎渡水電站庫區,成功放流人工增殖的叉尾鯰魚種2萬尾,補充了瀾滄江土著魚類資源,有利於改善水生態環境。 糯扎渡水電站位於瀾滄江下遊的雲南省普洱市,是瀾滄江流域最大的水電站。糯扎渡水電站建成後,根據國家環保要求,為不影響魚類的自然繁殖,需對庫區魚類進行人工增殖,補充魚類資源數量。
-
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現狀與保護
境內主要水系包括黃河、長江、河西走廊內流區三大流域共9個水系,其中黃河流域有黃河幹流(包括大夏河、莊浪河、祖厲河及其它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涇河等5個水系,長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河西走廊內流區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蘇幹湖水系)3個水系。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78條,入境水資源量287.3億立方米,出境河流482.3億立方米。
-
我國採取措施緩解長江水生生物資源衰退趨勢
長江水利委員會最新完成的《維護健康長江,促進人水和諧研究報告》指出,長江流域的370種魚類(含特有魚類142種,重要經濟魚類36種),受水域環境汙染、過度捕撈和水利工程建設等因素的影響,瀕危種類增多,已有20多種魚類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主要經濟魚類趨於低齡化和小型化;魚類種群數量減少,一些重要經濟魚類已經不能形成實際產量。
-
雲南石鼓派出所積極開展長江流域水生物資源保護工作
民主與法制網雲南訊(記者 陳紹雲 通訊員 沙正權 )石鼓鎮位於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西部,地處萬裡長江第一灣畔,東鄰九河、龍蟠兩鄉,南接石頭鄉,西與黎明鄉相連,北隔金沙江與香格裡拉縣相望。 長江在石鼓鎮流經40多公裡,支流衝江河在石鼓區域流經12公裡後歸入金沙江(長江),為做好長江流域禁捕工作,玉龍縣石鼓派出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十年禁漁」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零容忍」的態度重拳出擊、以打開路,打防並舉、以打促禁,有效防控、依法懲戒破壞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為共抓長江大保護、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新聞背景:長江珍稀水生動物保護概況
新華網武漢4月22日電(記者董峻)長江流域內縱橫交錯的河流和星羅棋布的湖泊孕育了極為豐富的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據統計,長江流域共有淡水魚類378種,包括長江特有魚類142種,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4種,其中白鰭豚、中華鱘、白鱘、達氏鱘和胭脂魚等是我國的特有種類,也是長江流域水生生物的典型代表。
-
保護母親河,建立相關的法製法規
,因此推進長江保護立法工作是貫徹中央依法治國方略的必然要求,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長江流域綜合管理目標、著力解決流域保護重大問題的必然要求。一是有助於實現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目標法治化,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確立的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綜合協調理念提升到法律層面,完善最嚴格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以長江流域為基本立足點和切入點,以流域立法引導規範長江經濟帶發展,探索在長江流域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法治路徑,使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落地」。
-
長江開啟「十年禁捕」,洄遊魚類仍在尋找「出路」
這個遲到的消息,意外成為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長江十年禁捕」的前奏。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 《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 ,提出自2020年起,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將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開啟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這是中國2016年啟動的 「長江大保護」 戰略的舉措之一。
-
「長江魚兒正是回家時(二)」專家展望長江流域10年禁漁後漁業資源恢復前景
在這條魚的背後,是四川作為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對省內230餘種魚類及其生態系統展開的保護行動,其中包括長江上遊特有魚類80餘種。長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生態河流,保護長江,刻不容緩。根據中央部署,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從2020年1月起全面開始10年禁捕。
-
水生生物多樣性家底尚未摸清,我國淡水魚類物種保護現狀不容樂觀
4月,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水利部三部門下發《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指出,由於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我國水生物種資源嚴重衰退,已成為影響中國生態安全的突出問題。多位專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提出:保護的基礎是摸清家底,開展水生生物資源系統性調研迫在眉睫。
-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原標題: 長江流域建成小水電2.41萬座,專家稱—— 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11月3日至4日在武漢舉行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上,多名專家提到,長江流域水利樞紐項目眾多
-
江西今年將健全水法規體系 打造「升級版」河長制
文/鍾建平 記者石鵬 中國江西網訊 昨日,記者從省水利廳了解到,2017年,我省將加大水利投入,健全水法規體系,打造「升級版」河長制,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提供水利支撐。 健全「三大安全體系」 要加快實施一批管長遠、增後勁、補短板、惠民生的重大水利項目,著力健全「三大安全體系」。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目的是通過提供一份系統、客觀的長江健康診斷報告,為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落實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提供政策諮鑑,為長江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提供政策建議,激發和推動不同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長江大保護。澎湃新聞作為該項目的戰略合作媒體,在報告發布之前,派出記者就長江的水文、水環境、水生態狀況專訪了課題組相關專家,全面解讀長江生命力報告。
-
長江生命力報告①: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目的是通過提供一份系統、客觀的長江健康診斷報告,為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落實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提供政策諮鑑,為長江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提供政策建議,激發和推動不同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長江大保護。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馬可·蘭博蒂尼在序言中所說,作為全球第一個完整的流域級指數,長江生命力指數也是一項創新,其概念內涵和評價方法有望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推廣。
-
淨水技術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目的是通過提供一份系統、客觀的長江健康診斷報告,為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落實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提供政策諮鑑,為長江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提供政策建議,激發和推動不同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長江大保護。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或可緩解長江防洪形勢根據兩位專家上述的分析,可見氣候變化、土地利用等因素都影響著長江的水文情勢,使得長江流域的防洪形勢也變得更為複雜。今年夏天,長江中遊地區再次經歷了大洪水的考驗。
-
物種保護 為長江添活力(大江大河·長江保護這五年④)
核心閱讀 5年來,長江物種資源保護相關制度不斷健全、力度不斷加大,一些珍稀物種種群數量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宋玉成要將監測到的麋鹿種群數量、種群特徵、分布區域和遷徙規律等記錄下來,以便更好地掌握麋鹿動態,為科學保護提供數據支撐。 瀕危物種相關保護工作將全面落實 「長江水域生態環境一度持續惡化,水生生物資源呈現急劇衰退趨勢,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珍稀瀕危物種的自然棲息生境遭到破壞。」
-
長江活化石,法律來保護
上海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孫雷說,中華鱘獨特的生活習性,讓這條魚的命運與長江緊緊聯繫在一起。近些年來,隨著長江流域水域環境狀況的不斷惡化,水生生物資源急劇衰退。2005年,中華鱘監測數量不足500尾;2010年,中華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級保護物種,2013到2019這7年間,在長江口有5年沒有監測到中華鱘的幼魚。
-
保護川陝哲羅鮭等魚類資源 四川雅安舉行增殖放流
人民網成都10月27日電 (朱虹)今日,四川省2020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暨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啟動儀式在四川雅安蘆山縣大川河舉行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國內豚類保護專家和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現,儘管採取了野外保護、遷地保護等措施,江豚種群仍在經歷「過山車一樣的衰退」。目前,非法捕魚、船隻幹擾、保護區措施執行不力等,都對江豚保護構成威脅。專家判斷,保護長江江豚已經進入最後的10年機遇期,要防止江豚重蹈白鰭豚消失的覆轍,從現在起加強保護已刻不容緩。
-
《人民日報》:長江活化石,法律來保護
上海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孫雷說,中華鱘獨特的生活習性,讓這條魚的命運與長江緊緊聯繫在一起。近些年來,隨著長江流域水域環境狀況的不斷惡化,水生生物資源急劇衰退。2005年,中華鱘監測數量不足500尾;2010年,中華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級保護物種,2013到2019這7年間,在長江口有5年沒有監測到中華鱘的幼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