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現狀與保護

2020-11-28 中國水產養殖網

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現狀與保護

2020-06-24 16:4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瀏覽量: 2998 次 我要評論
水產種質資源是物種保存、優良品種選育及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作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維繫自然界物質和能量流動、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進行相關科學研究的重要物質基礎。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涉水涉漁工程建設、工農業排汙、水環境事故汙染等諸多因素,對水產種質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造成較大影響,保護任務日趨繁重而迫切。

一、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現狀

甘肅省地處中國西北內陸,自然環境複雜多樣,為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交匯地帶。境內主要水系包括黃河、長江、河西走廊內流區三大流域共9個水系,其中黃河流域有黃河幹流(包括大夏河、莊浪河、祖厲河及其它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涇河等5個水系,長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河西走廊內流區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蘇幹湖水系)3個水系。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78條,入境水資源量287.3億立方米,出境河流482.3億立方米。

特殊的水域環境孕育了豐富的魚類資源,魚類區系組成複雜多樣、特有屬種較多。已記錄甘肅省土著魚類96種(亞種),隸屬於6目12科65屬(王香亭,1991)。鯉科魚類是甘肅魚類的主體,有53種,佔總物種數的55.2%,其次為鰍科魚類,27種,佔總物種數的28.1%。長江流域有魚類45種,黃河流域有魚類49種,河西走廊內流區有魚類25種。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共有的種類13種,與河西走廊內流區共有的種類10種。其中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6種:秦嶺細鱗鮭(Brachymystax&nbsplenok&nbsptsinlingensis)、北方銅魚(Coreius&nbspseptentrionalis)、骨唇黃河魚(Chuanchia&nbsplabiosa)、極邊扁咽齒魚(Platypharodon&nbspextremus)、平鰭鰍鮀(Gobiobotia&nbsphomalopteroidea)和似鯰高原鰍(Triplophysa&nbspsiluroides)。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13種:黃河雅羅魚(Leuciscus&nbspchuanchicus)、北方銅魚、刺鮈(Acanthogobio&nbspguentheri)、黃河鮈(Gobio&nbsphuanghensis)、蘭州鯰(Silurus&nbsplanzhouensis)、厚唇裸重唇魚(Gymnodiptychus&nbsppachycheilus)、骨唇黃河魚、極邊扁咽齒魚、平鰭鰍鮀、似鯰高原鰍、長薄鰍(Leptobotia&nbspelongata)、中華鮡(Pareuchiloglanis&nbspsinensis)和秦嶺細鱗鮭。甘肅省特有魚類21種,如:祁連裸鯉(Gymnocypris&nbspchilianensis)、平鰭鰍鮀、骨唇黃河魚、極邊扁咽齒魚和北方銅魚等,其中骨唇黃河魚和極邊扁咽齒魚為單型屬種。此外甘肅省兩棲動物有2目9科24種;水生爬行類有2種。近年來由於水生態環境的破壞和人為因素的幹擾,一些魚類的分布區域逐漸縮小,種群數量急劇減少。近10年來,僅調查到土著魚類67種,減少種類數量約佔原有魚類總數的30.2%,主要為產漂浮性魚卵的魚類,如鮈亞科北方銅魚、鰍鮀亞科異鰾鰍鮀(Xenophysogobio&nbspboulengeri)、雅羅魚亞科鱤魚(Elopichthys&nbspbambusa)和平鰭鰍科的犁頭鰍(Lepturichthys&nbspfimbriata)等(王太,2015),魚類資源呈明顯下降趨勢,物種資源保護形勢嚴峻。

二、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保護的主要措施

(一)逐步完善水產種質資源保護法規制度

為了更好的保護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在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和《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的基礎上,1989年公布了《甘肅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辦法》,並於1997年、2000年、2004年和2010年進行了四次修正。1990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甘肅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07年公布了《甘肅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第二批)》,共將23種水生野生動物列入名錄。2017年甘肅省農牧廳印發了《甘肅省黃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2019年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這一系列制度和措施都為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的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

(二)加強水產種質資源就地保護與監測

甘肅省現有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6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4個。建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2個,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3個。保護了30多種水生生物及其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遊通道等生長繁育的關鍵棲息場所,保護面積約2100&nbspkm2,初步完成了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保護體系的構建。2012年以來,持續開展了祁連裸鯉、黃河裸裂尻魚、嘉陵裸裂尻魚和高原鰍屬魚類等土著魚類生物多樣性監測,秦嶺細鱗鮭和大鯢等瀕危水生動物種群評價,摸清了這幾種重要漁業資源的生物多樣性現狀和分布格局,基本建立長期穩定的監測與評價體系。




甘肅省境內水生生物保護區名錄

(三)開展土著魚類的規模化繁育與增殖放流

加強對重點漁業資源的保護,開展了甘肅省土著特有魚類的人工馴化、人工繁殖、遷地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科學研究,以秦嶺細鱗鮭、極邊扁咽齒魚、祁連裸鯉、重口裂腹魚、蘭州鯰和大鯢等為代表的一批甘肅省珍稀瀕危魚類人工繁育獲得成功,產生了一批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的原始性創新成果。近五年來,向自然水域累計放流各種珍稀瀕危魚類460餘萬尾,為維護水域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起到重要作用。

(四)加大漁政執法監管和水域環境監測

為保護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甘肅省於2006年8月發布了《關於在全省自然水域禁漁的通知》,對境內三大流域實行了全面禁漁,嚴厲打擊電、毒、炸魚等非法捕撈行為,深入開展水生生物保護科普宣傳。通過禁漁活動,全省大部分自然水域的漁業資源退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嚴格落實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涉漁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和生態補償制度,近五年來,籤訂生態補償資金4250餘萬元。加大水域生態環境汙染防控力度,持續開展黃河劉家峽段花斑裸鯉、蘭州鯰產卵索餌場、黃河上遊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及黑河、石羊河等重點漁業水域常規監測工作,為漁業管理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提供技術支撐和基礎數據。

三、當前水產種質資源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人為因素對水生生物棲息地生境造成較大影響
甘肅省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
14887.3MW,居全國第10位,裝機規模50MW以上的大中型水電站35座(喬愛工,2007)。水電開發比較密集的區域主要位於祁連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和羌塘-三江源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帶來了諸多的生態環境問題,其中對魚類的影響尤為突出。尤其水電梯級開發導致魚類適宜生境壓縮,產漂流性卵魚類、洄遊性魚類和適應激流性魚類數量減少,部分種類處於瀕危狀態,如白龍江流域梯級開發導致多種產漂流性魚卵的種類消失。在黃河靖遠段分布的洄遊性魚類北方銅魚已經多年未見蹤跡。河道採砂、廢水排放和外來種入侵等人類活動對水生生物的棲息地生境破壞較為嚴重。如對黑河進行魚類資源調查發現土著魚類12種和外來魚類16種,受黑河上遊水電梯級開發和下遊外來種入侵的雙重影響,特有種祁連裸鯉種質資源衰退,在部分河段甚至消失。

(二)水質種質資源利用與產業化發展滯後

在甘肅省水產科技人員的努力下,多種土著瀕危魚類人工繁殖獲得成功,主要目的就是進行野外種群恢復,養護水生生物資源,較少涉及產業化發展。與其它養殖品種相比,市場對土著魚類產業化期望值很高,但土著魚類的產業化開發耗費時間長,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投入較大,並且存在一定的風險,這一系列因素制約了土著魚產業化的發展。裂腹魚類生長速度緩慢,飼養周期長,3-4齡體重僅能夠達到250g左右,如極邊扁咽齒魚、黃河裸裂尻魚等;秦嶺細鱗鮭對環境變化敏感,養殖過程中易爆發疾病,存在「嬌貴難養」的問題;還有一些物種馴化較困難,性腺成熟度低或不成熟,在養殖技術環節有待進一步改善。

(三)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工作經費不足

近些年來,每年省級財政在漁業上投入僅180萬元左右,其中用於水產種質資源保護的經費更少,對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基礎設施投入較低。保護區的基礎管護設施薄弱,有的僅僅完成了劃界工作,日常管護和科普宣傳工作開展不夠經常,漁業資源本底調查、科學研究和科普宣傳教育等工作更是難以深入開展,對土著魚類的研究和開發利用率較低。由於資金的短缺,嚴重製約和延緩了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工作的進展。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特別是2019年12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9]56號),這是專門聚焦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綱領性文件。為貫徹落實好《意見》精神,做好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建議開展並做好以下工作。

(一)開展水產種質資源調查。系統性、全面性的開展全省三大流域水生生物資源調查,查清水生生物資源分布現狀,建立省級水產種質資源名錄信息庫,進一步完善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名錄。

(二)健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體系,提升保護能力。開展水生生物關鍵棲息地的保護與修復,加強水產種質資源活體的原位保護;按流域建設水產種質保種場(資源場),加大珍稀、瀕危、特有品種的收集力度,加強水產種質資源保種能力建設,提高水產種質資源遷地保護能力。鼓勵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登記其保存的水產種質資源和承接水產種質資源保護任務。

(三)加強水產種質資源開發與利用。選擇一批人工繁殖技術成熟的品種,開展商品化養殖工作,推動水產種質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對野生種的破壞;鼓勵具有典型民族傳統文化特徵的地方特有品種申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一批以地方特有品種產業化開發為主的水產種業企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四)加強科學研究,強化科技支撐。加強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基礎理論與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和應用;以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為基礎,加強種質資源活力和遺傳完整性動態監測,構建省級水產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為水產種質保種場(資源場)提供技術支持;開展水產種質資源鑑定評價,發掘優質育種價值的功能基因,強化育種創新基礎,為水產生物高效育種和養殖提供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nbsp王香亭.甘肅省脊椎動物志[M].蘭州:甘肅省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2.&nbsp楊友桃,唐迎秋.甘肅省魚類資源及其地理分布[J].甘肅科學學報,1995,7(3):72-75.
3.&nbsp喬愛工.甘肅水能資源開發現狀及可持續發展[J].發展,&nbsp2007(09):92-93.
4.&nbsp王太,張豔萍,管麗紅,杜巖巖,婁忠玉,焦文龍.甘肅省魚類資源現狀及DNA條形碼在魚類物種鑑定中的作用[J].生物多樣性,2015(3):306-313.

作者:王太&nbsp&nbsp陳彥龍&nbsp&nbsp陳聖燦
單位:甘肅省水產研究所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琿春市人民檢察院召開大麻哈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公益監督...
    6月11日上午,琿春市人民檢察院召開大麻哈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公益監督聽證會。今年4月初,琿春市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通過某視頻網站發現,一男子在密江河大麻哈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河道內採用電捕手段非法捕魚,並將捕魚及烹飪視頻上傳視頻平臺。
  • ...水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水域繼續實施禁捕
    7月1日,記者從雲南省農業農村廳舉辦的《關於在金沙江(長江幹流)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金沙江幹流和主要支流除水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水域於2020年7月1日0時起繼續實施禁捕,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 桃花水母再現山東濟寧市泗水縣桃花水母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桃花水母再現山東濟寧市泗水縣桃花水母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017-06-03 09:3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泗水縣水利局        瀏覽量: 1958 次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近日,在泗水縣泗張鎮泗水桃花水母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及泗水縣城區伏羲公園內出現了大量桃花水母。
  • 湖南省常德市10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永久禁捕
    其中,自2020年1月1日0時起,全市10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永久禁捕;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我市所轄沅江、澧水河段及洞庭湖水域全面禁捕,禁捕期暫定10年。根據要求,從禁捕開始之時起,禁止所有船隻進入禁捕水域從事捕撈作業;禁止動用一切捕撈工具在禁捕水域從事捕撈生產;禁捕期間,特定資源利用或因科研調查、苗種繁育等需要捕撈的,實行專項管理,具體辦法由省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組織實施。禁捕期間,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禁捕規定。
  • ...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方舟」
    保存方式和設施設備落後,也是全省種質資源保護的普遍現狀。「全省的種質資源分散保存在各科研院校和部分育種家手中,保存數量小而分散,資源種類不全,優良資源發掘利用效率低。」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發展處處長楊春國介紹,以水產種質資源為例,目前多以活體方式保存,缺乏凍精、受精卵、胚胎、DNA等現代化保存方式。由於缺乏保護和發掘,一些優異性狀和基因資源也正在丟失。
  • 「央廣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
    保存方式和設施設備落後,也是全省種質資源保護的普遍現狀。「全省的種質資源分散保存在各科研院校和部分育種家手中,保存數量小而分散,資源種類不全,優良資源發掘利用效率低。」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發展處處長楊春國介紹,以水產種質資源為例,目前多以活體方式保存,缺乏凍精、受精卵、胚胎、DNA等現代化保存方式。由於缺乏保護和發掘,一些優異性狀和基因資源也正在丟失。
  • 保護種質資源的迫切性!
    首先,要明確一點,種質資源多樣性包括生態系統多樣性、種間多樣性和種內多樣性 三個不同水平,其中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種間和種內多樣性的前提。現在三個水平上都面臨嚴重危機。隨著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斷增強,人口的增長,活動範圍的擴大,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特別是對資源的不合理過度開發利用,如大量砍伐和焚燒森林,過度放牧使大片草原變成荒漠,逐漸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使大量野生動植物失去棲息、繁衍的場所,大量物種遭到滅頂之災。 N.
  • 種子「諾亞方舟」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開建
    12月31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項目在邛崍國家天府現代種業園開工建設。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涵蓋農林牧漁草等領域,收集保存、研究利用與科普展示「三位一體」。規劃設計保存農作物(含林草)種子資源52.4萬份,保存畜禽基因資源105萬劑,保存水產基因資源26萬劑,整個項目預計2023年建成投用。
  • 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在青開建
    項目建成後,將以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的收集、整理、儲藏、研發與利用為目的,填補我國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和研究的空白領域,建成國內種類最多、容量最大的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功能完備的海洋漁業科學研究綜合服務技術平臺和信息最全面的海洋漁業資源科技共享中心;將收集保存我國不同種類、不同水域、不同年代的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有效保護我國優良的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以及瀕危的海洋漁業生物物種,同時通過鑑定與評估
  • 農業種質資源登記都有啥?
    農業種質資源登記有多重要?先看看農業種質資源的重要性。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與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主要包括:1、作物種質資源糧食、經濟、蔬菜、果樹、蠶桑、牧草2、畜禽種質資源畜禽及其胚胎、精液、卵子、基因物質等3、微生物種質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具有一定科學意義或潛在應用價值的4、水產種質資源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棘皮動物、兩棲爬行類等水生動植物具體都登記哪些內容?
  • 水產苗種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護和合理利用水產種質資源,加強水產品種選育和苗種生產、經營、進出口管理,提高水產苗種質量,維護水產苗種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水產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 康普森 | 新產品專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平臺建設】
    種質資源普查收集不全,喪失風險加大保存保護乏力,鑑定評價缺失數據共享機制不暢,開發利用不足......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平臺建設項目數據互聯互通自動化處理     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平臺建設項目依靠康普森現有的技術模塊和強大的資料庫,根據客戶不同需求,搭建個性化農業作物、畜禽種質資源利用和保護平臺,實現種質資源數據互聯互通、實時共享、自動化處理,同時,提供保種方案策略,助力地方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推進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
  • 利用種質資源庫研究種質資源的應用及其意義分析
    打開APP 利用種質資源庫研究種質資源的應用及其意義分析 tpyn2020 發表於 2020-11-11 15:30:26 種質資源庫是由託普雲農研發供應的,該資源庫可以看作是貯藏各種種質資源的「基因庫」,它將收集來的各種種質資源保存在了一起,並且利用儀器設備控制貯藏環境,實現了種質資源的長期安全儲藏。
  • 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啟動建設
    據介紹,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著力依託西南大學農業科技和資源優勢,聯合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相關機構和高校研究團隊在現代農業、組學大數據、生物技術等關鍵領域的學科優勢,瞄準生物種質創新與利用的國際前沿與競爭焦點,面向長江上遊地區的特色生物資源,針對長江上遊地區生物資源遺傳多樣性高,但生態環境脆弱、保護力度不夠、開發利用程度低等現狀
  • 隴西:全力打造西部最大中草藥種質資源庫
    &nbsp&nbsp&nbsp&nbsp中國甘肅網8月18日訊 據定西日報報導(通訊員 柴宏文)近年來,隴西縣搶抓甘肅省創建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等各項政策機遇,著眼打造西部地區最大的中草藥種質資源庫及良種繁育基地目標,依託中國藥都
  • 長江流域土著魚類資源衰退 專家籲建立健全法規保護
    【解說】1月13日,九三學社湖北省委員會在集體提案中呼籲,儘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扭轉長江流域土著魚類資源衰退趨勢。  【解說】該提案執筆人、九三學社湖北省資環委副主任、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魏志宇指出,長江是中國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庫,擁有魚類420餘種,特有魚類170多種。目前,齊口裂腹魚、白甲魚等土著魚類正在向瀕危演化。
  • 西藏高海拔地區珍稀瀕危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美在行動
    而與此同時,藏藥材資源嚴重被破壞: 1. 全球生態環境惡化 加上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生態環境的脆弱,很多藏草藥生長環境收到破壞,難以恢復。 2. 過度採挖造成多種藏草藥瀕危 因為藏藥材療效顯著,越來越受患者歡迎,我國每年需要消耗的藏藥資源多達300噸,很多珍稀藏藥材因過度採挖野生資源導致處於瀕危狀態。
  • 寧夏枸杞種質資源庫登臨「國字號」
    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安巍向記者介紹,寧夏農林科學院從1986年就開始了枸杞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鑑定研究,目前已收集保存國內外枸杞屬種質資源2660份,包括中國境內11個種、國外5個種,創製種質材料1700個,已成為世界上收集枸杞種質資源種類最多、活體保存數量最大的基因庫和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2016年列入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
  • 保護川陝哲羅鮭等魚類資源 四川雅安舉行增殖放流
    四川地處長江上遊,生物多樣性豐富,是綠色資源大省,也是長江上遊的重要生態屏障。省內有魚類230餘種,其中長江上遊特魚類80餘種,主要經濟魚類100餘種,國家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0種,四川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45種,是全國珍稀水生野生動物及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長江重要的魚類種質資源基因庫。
  • 我國冷水性魚類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探討
    、甘肅省鮭鱒魚引種育種中心(甘肅省臨夏)、北京順通虹鱒魚養殖中心(北京懷柔)、新疆天潤賽公司、山西水產研究所冷水魚試驗站、河北省淶源冷水魚試驗站等生產廠家。雖然各類水域開展了增殖或養殖開發利用,但是實際上僅開發利用了全國2%的冷水資源,絕大部分還沒有被利用。在充分保護資源的情況下,生產能力可達5×105t,有效開發利用的潛能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