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寧夏枸杞種質資源庫登臨「國字號」

2021-01-12 騰訊網

12月3日,記者走進寧夏農林科學枸杞工程技術研究所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的種子低溫保存庫,在種質中期庫從A到N,排列了9排貨架,每層貨架上擺放著來自國內外不同的枸杞種子:「目前,我們已收集保存國內外野生、瀕危及人工創製的枸杞種質資源2660份,每份種子的信息在管理系統都有記載,只要掃二維碼便可一目了然。」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工程技術研究所博士趙建華說。

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安巍向記者介紹,寧夏農林科學院從1986年就開始了枸杞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鑑定研究,目前已收集保存國內外枸杞屬種質資源2660份,包括中國境內11個種、國外5個種,創製種質材料1700個,已成為世界上收集枸杞種質資源種類最多、活體保存數量最大的基因庫和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2016年列入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利用該庫,已經培育出寧杞1號、寧杞5號、寧杞7號、寧農杞9號、寧杞菜1號等十多個枸杞優良品種,在全國推廣種植,為枸杞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為進一步深化研究,加快資源的開發利用,在農業農村部和林業與草原局的支持下,2017年寧夏農林科學院啟動實施現代種子種業提升工程,參照種質資源保存的國際標準對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進行改造升級,並於近日完工投入使用。通過項目實施,進一步完善了枸杞種質資源保存區、鑑定區、種質創新區、品種培育區、良種繁育區、品種展示區等功能區的功能定位和配套設施,並建成了枸杞種子低溫保存庫、人工氣候室、種質鑑定室和種苗純度測試室等專業枸杞資源研究實驗室,購置了科研設備80餘臺套。其枸杞資源保存、鑑定和評價利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枸杞研究的重要研發平臺和科普教育示範基地。

「以前枸杞種質鑑定檢測工作主要依靠傳統的方法,鑑定效率低、精確度差,如今無論是種質資源保存條件還是資源鑑定技術手段,都上了一個檔次由粗放的表型鑑定向精準的分子與生理鑑定轉變。」安巍說。

指著眼前一臺氣相質譜儀,趙建華向記者介紹,這臺設備主要用於種質資源鑑定:「以前我們做種質資源鑑定都要送到區外去做,如今有了這臺設備,自己都能輕鬆搞定,且精確度、速度得以大大提升。」

寧夏農科院研究員曹有龍說,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是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的建成標誌著寧夏在枸杞資源保護工作領域的一次重大飛躍,推進了枸杞資源多樣性保護與研究工作,不僅為枸杞新品種的選育、資源的選定及推廣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且為枸杞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戰略儲備。

他表示,下一步寧夏農科院將通過這一平臺,加大對資源的收集、保護和應用,並通過開展一些重大理論基礎研究,促進枸杞產業綠色化、生態化、規模化種植,推動我區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寧夏日報記者 張瑛 文/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寧夏建成世界最大枸杞屬種質資源庫 掌握種質資源就是話語權
    中新網銀川1月14日電 (李佩珊 石羽佳)記者14日從寧夏種業科技創新座談會上獲悉,寧夏目前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枸杞屬種質資源庫——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庫是利用儀器設備控制貯藏環境,使種質在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後仍具有原有的遺傳特性和很高的發芽力,並長期貯存作物種質的倉庫,又稱基因庫。其對於農作物品種改良、培育新品種、生物學理論研究提供豐富的種質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義。「掌握種質資源就是掌握了話語權,枸杞作為寧夏的特色產業,種質資源庫的建立對良種培育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寧夏基本查清農作物種質資源多樣性本底
    新華社銀川12月3日電(記者靳赫)記者從寧夏農業農村廳獲悉,寧夏在近期開展的糧食、經濟、瓜菜、牧草、果樹五大類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徵集工作中,徵集到種質資源樣本1000多份,收集地方品種及珍稀種質資源樣本30多份,基本查清了全區農作物種質資源多樣性本底。
  •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為植物建造「諾亞方舟」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位於昆明市盤龍區城郊,佔地面積並不大,看起來不起眼。然而,這裡被稱為中國植物的「諾亞方舟」。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主任李德銖說。雲南野生稻有過記載的分布點曾達26個,如今僅剩兩個;金鐵鎖作為雲南白藥三種主要成分之一,在金沙江地區曾經常見,由於藥農的過度採集,如今瀕危;紅豆杉樹皮中提取的紫杉醇是治療乳腺癌的最好藥物之一,雲南野生紅豆杉曾佔全國總數的55%,如今也瀕危。保存種質資源,並非保護一個物種那麼簡單。
  •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種子採集員——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核心閱讀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也是亞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藏機構。經過十餘年建設,這裡保存的野生植物種子已突破萬種。
  • 利用種質資源庫研究種質資源的應用及其意義分析
    打開APP 利用種質資源庫研究種質資源的應用及其意義分析 tpyn2020 發表於 2020-11-11 15:30:26 種質資源庫是由託普雲農研發供應的,該資源庫可以看作是貯藏各種種質資源的「基因庫」,它將收集來的各種種質資源保存在了一起,並且利用儀器設備控制貯藏環境,實現了種質資源的長期安全儲藏。
  • 國家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淡水藻種庫——雨生紅球藻種質選育...
    國家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淡水藻種庫——雨生紅球藻種質選育保藏庫揭牌成立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記者 張錦文)11月17日,國家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淡水藻種庫——雨生紅球藻種質選育保藏庫在雲南博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 種子「諾亞方舟」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開建
    12月31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項目在邛崍國家天府現代種業園開工建設。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涵蓋農林牧漁草等領域,收集保存、研究利用與科普展示「三位一體」。規劃設計保存農作物(含林草)種子資源52.4萬份,保存畜禽基因資源105萬劑,保存水產基因資源26萬劑,整個項目預計2023年建成投用。
  • 厲害!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在青開建
    2018/3/26 8:59:43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日前,記者從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獲悉,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項目召開項目建設推進會
  • 中國打造世界第二大「末日種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那麼中國有沒有這樣一座「末日種子庫」呢?如今我們可以欣慰地回答:有!這就是中國的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簡稱種質資源庫)。據中國科學報報導,日前,「十八大以來中科院創新成果展」正在北京舉行,種質資源庫也在此展出,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
  • ...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方舟」
    2018年我省啟動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行動,搜集到的上千份資源,許多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但情況不容樂觀:珍貴的古稻品種「米易梯田紅米」目前僅存於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久負盛名的四川麻鴨、金陽絲毛雞、彭縣黃雞、四川白兔等地方品種也瀕臨滅絕……B如何建設落戶國家級種業園區,是國家種質資源庫重要部分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位於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核心區內
  • 8國林木種子移交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備存
    中國園林網5月18日消息:採自肯亞、墨西哥、坦尚尼亞、瓜地馬拉等8個國家的31種55份林木種子,日前由世界混農林業中心(ICRAF)移交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備存。
  • 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揭牌 辣椒種質資源庫為全球最大
    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揭牌 已保存種質資源3萬多份,辣椒種質資源庫為全球最大華聲在線5月8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劉維帥 張登)農作物的基因秘密,藏在種子中。一度丟失香味的江永香稻,在找到了保存在種質資源庫的「祖先」後通過提純復壯,又恢復了香味。立下功勞的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今天在省農科院內舉行了揭牌儀式。農作物種質資源是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
  • 「央廣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
    2018年我省啟動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行動,搜集到的上千份資源,許多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但情況不容樂觀:珍貴的古稻品種「米易梯田紅米」目前僅存於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久負盛名的四川麻鴨、金陽絲毛雞、彭縣黃雞、四川白兔等地方品種也瀕臨滅絕……B如何建設落戶國家級種業園區,是國家種質資源庫重要部分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位於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核心區內
  • 保存了3萬份特殊種質資源,中國的這個基因庫立了大功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在我國國家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中,保存了3萬份的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包括了240科1343屬3599個物種,其中有許多珍稀瀕危的藥用植物種子,這些種子可以保存長達30-50年。
  • 湖南茶樹種質資源
    湖南茶樹種質資源今日導讀 第一章·第一節 茶樹種質資源-我國農業歷史悠久,又是茶樹的起源地,有著豐富的茶樹種質資源。茶樹種質資源是經過長期自然演化,不斷適應變化多樣的耕作制度而形成的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它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不斷得以充實與發展,積累了由自然選擇和人工選種所引起的極其豐富的遺傳變異,蘊藏著控制各種性狀的基因,形成了各種優良的遺傳性狀及生物類型,具有滿足人類不同育種目標所需要的多樣化種質特點,與茶樹栽培和茶葉品質直接相關的特點主要有生化成分多樣性和葉片結構特徵多樣性。
  • 我國保存種質資源總量突破52萬份 位居世界第二
    央廣網北京1月12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數據顯示,我國保存種質資源總量突破52萬份,位居世界第二。「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加強生物育種基礎研究、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 保護種質資源的迫切性!
    首先,要明確一點,種質資源多樣性包括生態系統多樣性、種間多樣性和種內多樣性 三個不同水平,其中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種間和種內多樣性的前提。現在三個水平上都面臨嚴重危機。隨著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斷增強,人口的增長,活動範圍的擴大,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特別是對資源的不合理過度開發利用,如大量砍伐和焚燒森林,過度放牧使大片草原變成荒漠,逐漸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使大量野生動植物失去棲息、繁衍的場所,大量物種遭到滅頂之災。 N.
  • 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現狀與保護
    這一系列制度和措施都為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的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二)加強水產種質資源就地保護與監測甘肅省現有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6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4個。建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2個,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3個。
  • 認識一下,寧夏大地上的——蘑菇王國
    在寧夏,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等地,是野生蘑菇主要的分布點。這些地方種質資源豐富,有「西北種質資源基因庫」「綠色明珠」之稱,特有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為野生食用菌的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賀蘭山紫蘑菇、蘆葦菇、牛肝菌、毛頭鬼傘(雞腿菇)等可食用的野生菌,當然,這裡也有毒鵝膏、肉褐鱗環柄菇、晶粒鬼傘(狗尿苔)等具有毒性的野生菌。
  • 【科普】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
    分子標記方法對種質資源進行基因分型,選取標記的方式一般是全基因組選擇互不連鎖的標記,可以隨機選擇也可以根據遺傳連鎖圖譜每隔一定的遺傳距離(一般是5-10cM)選擇一個標記。這樣選擇的目的是儘可能全面客觀的評價,對種質資源的遺傳構成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