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記者走進寧夏農林科學枸杞工程技術研究所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的種子低溫保存庫,在種質中期庫從A到N,排列了9排貨架,每層貨架上擺放著來自國內外不同的枸杞種子:「目前,我們已收集保存國內外野生、瀕危及人工創製的枸杞種質資源2660份,每份種子的信息在管理系統都有記載,只要掃二維碼便可一目了然。」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工程技術研究所博士趙建華說。
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安巍向記者介紹,寧夏農林科學院從1986年就開始了枸杞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鑑定研究,目前已收集保存國內外枸杞屬種質資源2660份,包括中國境內11個種、國外5個種,創製種質材料1700個,已成為世界上收集枸杞種質資源種類最多、活體保存數量最大的基因庫和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2016年列入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利用該庫,已經培育出寧杞1號、寧杞5號、寧杞7號、寧農杞9號、寧杞菜1號等十多個枸杞優良品種,在全國推廣種植,為枸杞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為進一步深化研究,加快資源的開發利用,在農業農村部和林業與草原局的支持下,2017年寧夏農林科學院啟動實施現代種子種業提升工程,參照種質資源保存的國際標準對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進行改造升級,並於近日完工投入使用。通過項目實施,進一步完善了枸杞種質資源保存區、鑑定區、種質創新區、品種培育區、良種繁育區、品種展示區等功能區的功能定位和配套設施,並建成了枸杞種子低溫保存庫、人工氣候室、種質鑑定室和種苗純度測試室等專業枸杞資源研究實驗室,購置了科研設備80餘臺套。其枸杞資源保存、鑑定和評價利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枸杞研究的重要研發平臺和科普教育示範基地。
「以前枸杞種質鑑定檢測工作主要依靠傳統的方法,鑑定效率低、精確度差,如今無論是種質資源保存條件還是資源鑑定技術手段,都上了一個檔次由粗放的表型鑑定向精準的分子與生理鑑定轉變。」安巍說。
指著眼前一臺氣相質譜儀,趙建華向記者介紹,這臺設備主要用於種質資源鑑定:「以前我們做種質資源鑑定都要送到區外去做,如今有了這臺設備,自己都能輕鬆搞定,且精確度、速度得以大大提升。」
寧夏農科院研究員曹有龍說,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是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的建成標誌著寧夏在枸杞資源保護工作領域的一次重大飛躍,推進了枸杞資源多樣性保護與研究工作,不僅為枸杞新品種的選育、資源的選定及推廣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且為枸杞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戰略儲備。
他表示,下一步寧夏農科院將通過這一平臺,加大對資源的收集、保護和應用,並通過開展一些重大理論基礎研究,促進枸杞產業綠色化、生態化、規模化種植,推動我區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寧夏日報記者 張瑛 文/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