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鄱陽湖水利樞紐有三大作用無可替代

2021-01-15 搜狐網

  「從水資源量來看,鄱陽湖不缺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國際泥沙中心副主任胡春宏解釋,「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每年的9-10月份湖泊水位降低,枯水期延長,現有設施取不上水。」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開始,胡春宏陸續參加了多次鄱陽湖工程的技術研討會。今年6月份,胡春宏再次跟隨中科院項目組下湖實地調研,對湖情、氣候、枯水、建閘、江豚、溼地、候鳥情況及鄱陽湖水文水生態監測基地、鄱陽湖水利樞紐閘址等進行了實地察看。

  針對近期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的爭議,11月6日,胡春宏在回復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函中提出觀點:「

  採砂不是造成目前鄱陽湖9-10月份水位消落過快,提前進入枯水期、枯水期延長的主要原因。」

  對於主要原因,胡春宏分析,近十幾年來長江流域加速發展,特別是長江上遊水庫群汛後蓄水影響,鄱陽湖每年9-10月份水位消落過快,9-10月份長江幹流水位降低,對鄱陽湖出流頂託作用減弱,鄱陽湖出流加快,提前進入枯水期。

  「如果單從解決濱湖區水資源供需矛盾來說,可以通過改造提灌站和增加引水設施來解決。但鄱陽湖水利樞紐枯水期抬高水位,應對江湖關係變化作用、生態作用、改善湖區通航的作用無可替代。」胡春宏說。

  工程到底「建與不建」,胡春宏總結認為:鄱陽湖水利樞紐定位「調枯不控洪、建壩改建閘」是合理的,目前要做的是進一步優化運行調度方案,多聽取生態、環境專家的建議和意見。

  水資源供需矛盾可解決,鄱陽湖工程部分作用無可替代

  澎湃新聞:從科研層面看,鄱陽湖的水資源面臨一個什麼現狀?

  胡春宏:鄱陽湖多年平均出湖水量約1485億m³,從水資源量來看,鄱陽湖不缺水。

  鄱陽湖的濱湖區農村分散性生活用水以地下水為主,但城鎮集中供水和農田灌溉還是以地表水為主,供水量、供水保證程度取決於湖泊水位的高低。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每年的9-10月份湖泊水位降低,枯水期延長,現有設施取不上水。

  根據分析,到2030水平年,鄱陽湖環湖農田缺水約4億m³,其中9-10月份缺水約佔全年缺水的56%。

  澎湃新聞:鄱陽湖區哪些鄉鎮村莊枯水期缺水了,佔整個湖區鄉鎮村莊的比例有多少?

  胡春宏:據統計,鄱陽湖周圍受湖泊水位降低影響顯著的農田灌溉面積有310萬畝。2007年湖水位偏低,鄱陽湖周邊南昌、鄱陽、餘干、萬年縣以及鄱陽湖環湖區6個區縣約有26萬人取水困難。2009年8月15日起,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到10月10日,湖區水位累計下降約7m,當年湖區受災面積約119萬畝,還造成幾十萬人的臨時引水困難。

  澎湃新聞:九三學社發文公開表示,由於湖區農田和居民數量有限,完全可以採取其他辦法解決。水位降低對灌溉影響主要是提灌站取水條件,而鄱陽湖地區夏天之外只有春灌需求,改造提灌站和增加引水設施完全可以得到很好解決。且鄱陽湖周邊主要是沉積地貌環境,地下水豐富而且水質普遍優於地表水,安全的居民飲水最好通過打井等措施解決。您覺得是否合適?

  胡春宏:鄱陽湖水利樞紐是一個綜合樞紐,其作用包括:應對江湖關係演變、修復和保護湖泊的溼地生態系統、緩解濱湖區季節性水資源供需矛盾、改善湖區通航條件等等。

  如果單從解決濱湖區水資源供需矛盾來說,可以通過改造提灌站和增加引水設施來解決。但鄱陽湖水利樞紐枯水期抬高水位,應對江湖關係變化作用、生態作用、改善湖區通航的作用無可替代。

  採砂不是造成鄱陽湖枯水期延長的主要原因

  澎湃新聞:有人認為,鄱陽湖採砂擴大了通江河道的過水斷面面積,從而加快湖水注入長江速率,這是引起近年來鄱陽湖秋冬季枯水期提前、枯水期延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您怎麼看?

  胡春宏:鄱陽湖採砂對鄱陽湖的年內日最低水位、年內月平均最低水位是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造成目前鄱陽湖9-10月份水位消落過快,提前進入枯水期、枯水期延長的主要原因。

  近十幾年來受長江流域來水整體情勢、江湖關係演變、湖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特別是長江上遊水庫群汛後蓄水影響,鄱陽湖每年9-10月份水位消落過快,9-10月份長江幹流水位降低,對鄱陽湖出流頂託作用減弱,鄱陽湖出流加快,提前進入枯水期。

  2008-2012年與1999-2002年相比,鄱陽湖8月下旬至11月上旬水位消落深度增加了3.6m,枯水期(星子站水位低於10m)延長了56天,年內日最低水位平均值、月最低水位平均值降低了約1.0m。

  實測資料統計,1998-2010年鄱陽湖入江水道段的總容積擴大量為3.41億m³。根據我們計算,近年來入江水道衝刷是其容積擴大的主要原因,貢獻率約為2/3,挖沙貢獻率約佔1/3。

  澎湃新聞:挖砂作業對鄱陽湖水質有哪些影響?對於鄱陽湖生態和資源又有什麼影響?

  胡春宏:採砂對水質的影響。一是造成局部範圍的水體懸浮物濃度增加,影響水體的感觀;二是破壞了湖泊底泥,加快了吸附在底泥的重金屬和其它有害物質的釋放,影響水質;三是採砂船、運砂船含油汙水的排放,也直接對水質造成影響。

  採砂對生態的影響。鄱陽湖入江水道是長江與鄱陽湖的交匯點,草洲為魚類天然的產卵和攝食場所,而這一帶又是重要的採砂區,採砂嚴重破壞了魚類的產卵場、索餌場和越冬場,影響魚類的產卵繁殖。渾濁的水體也影響生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浮遊生物的生產量。泥灘和草洲是經過長年累月形成的,也是越冬候鳥的主要棲息地,採砂也直接破壞了泥灘和草洲,影響越冬候鳥的棲息環境。

  「鄱陽湖工程對下遊水資源影開發利用影響不大

  澎湃新聞:有專家稱,鄱陽湖水利樞紐汛後攔水,總體上會加劇下遊業已嚴重的枯水期提前的趨勢,對長江下遊和河口水資源不利。這種質疑是否合理?

  胡春宏:鄱陽湖水利樞紐下閘蓄水在每年9月1日-15日,該階段天然情況下大通站平均流量約40200m³/s,鄱陽湖出流僅佔大通來水的9.4%,鄱陽湖水利樞紐下閘蓄水多年平均攔蓄流量1310m³/s,僅佔大通流量的3%,對下遊水資源影開發利用影響不大。

  長江上遊水庫蓄水期的9月15日-10月31日,鄱陽湖水利樞紐閘前水位從17.5m(吳淞高程)降低至14.5m,多年平均鄱陽湖出流與天然情況相差變化不大。

  正是基於對下遊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影響考慮,我們優化了調度方案,建議10月末控制水位從最初確定的16m降低至14.5m。

  澎湃新聞:三峽大壩建成後,泥沙沉積在庫區,清水下洩,造成中下遊河道下切嚴重,崩岸問題顯著。鄱陽湖樞紐工程一旦建成後,會不會也出現這種問題?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胡春宏:天然情況下,長江中下遊泥沙主要來源於宜昌以上。長江上遊水庫群蓄水運用後,長江中遊水流含沙量銳減,造成中下遊河道下切、局部崩岸等問題。

  鄱陽湖可以看成長江幹流的一個支流,湖口站多年平均輸沙量只有994萬噸,僅佔大通站同期輸沙量的2~3%。

  根據我們計算,鄱陽湖水利樞紐建成運行10年、20年、30年與現狀無樞紐情景相比,鄱陽湖年平均出湖沙量減少約100萬噸,僅佔大通站同期輸沙量的0.3%。所以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不會像長江上遊水庫群蓄水運用後那樣造成下遊河道的衝刷加劇。

  「多聽聽生態、環境專家建議和意見,進一步優化運行調度方案」

  澎湃新聞:您曾提出鄱陽湖建閘的論證中,要高度重視生態問題。建閘之後會對生態造成什麼影響?

  胡春宏:鄱陽湖水利樞紐建成運行後,若枯水期水位過高,將淹沒大面積草洲和泥灘,挺水植被的生長時間和空間受到擠壓,越冬候鳥的棲息地和食物源將受到影響。

  鄱陽湖水利樞紐建成後,湖區的水動力條件發生改變,水位抬高、流速變緩,五河尾閭和河汊等局部區域水體富營養化風險增加。

  澎湃新聞:蓄水後,不同水位調度分別會淹沒多少候鳥棲息的洲灘?都分布在哪些地區?佔總洲灘的多少?

  胡春宏:鄱陽湖中有大型蝶型湖泊102個,總面積約816 km²,約佔鄱陽湖總面積的22%。高水位時,蝶型湖泊與大湖連成一片,當星子站水位低於14m時,幾乎與主湖區水體分離。

  天然情況下,淺碟形湖泊水情動態變化特徵符合越冬候鳥的遷徙規律,加上湖內及其洲灘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越冬候鳥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環境,成為越冬候鳥的主要棲息地和覓食場。

  鄱陽湖水利樞紐建成後,按天然的水文節律控制湖泊水位,不會對越冬候鳥造成影響;若枯水期星子站水位高於14m,水域面積迅速擴大,洲灘上淺碟形內湖和低灘部分莎草植物群系大部分面積別淹沒,蚌湖的1/3、大汊湖的1/2等都將被水淹沒,候鳥越冬生境多樣性受到影響;當星子水位高於16m,鄱陽湖90%以上的面積為水域,低灘地、高灘地和雜草群系幾乎全被淹沒。

  澎湃新聞: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或者風險?

  胡春宏:「建壩改建閘」是對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形式的基本定位,「調枯不控洪」是鄱陽湖水利樞紐運行調度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鄱陽湖水利樞紐是一個全閘工程,且工程建成後4-8月閘門全開敞洩、江湖連通,不影響長江中下遊的防洪格局,不會向大壩那樣完全阻斷河流的連通性。

  閘控期,通過閘控,維持湖區水位按自然的多年平均水位消落,並適當抬高最枯水期水位,有利於泥灘、草洲的漸次出露,塑造適宜的溼地景觀格局,為越冬候鳥提供豐富的越冬生境和食物源。

  總的來看,鄱陽湖水利樞紐定位「調枯不控洪、建壩改建閘」是合理的,要多聽聽生態、環境專家建議和意見,進一步優化運行調度方案。

相關焦點

  • 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概況是什麼?
    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按照「一湖清水」、「江湖兩利」、「調枯不控洪」的全新理念,以提高鄱陽湖枯水期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為主要目標,充分發揮水利工程對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作用,是國家規劃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江西「綠色崛起、實幹興贛「的關鍵項目。
  • 鄱陽湖建閘工程將會是一個政治影響過程的產物嗎?
    但對於如此重大而複雜的公共項目,我們也不禁好奇:理應在該項目論證評審過程中起客觀而公正作用的科學話語並沒有足夠地釋放給公眾,它們是被裹挾了還是被忽視了,甚或科學本身已經成為某種政治話語或條件下的相關活動?
  • 文伏波院士: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的諸多創新是屈從於時代的產物,不值得提倡
    近日,長江五號洪峰正在通過重慶,為緩解流域內防汛壓力,水利樞紐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天我們介紹的科學家就是我國水利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文伏波。文伏波,1925年生人,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人,就職於長江水利委員會,水利工程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十大給排水專業畢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任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在水環境研究領域是我國學術帶頭人。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主編或與他人合編了著作7種,主要有:「工業性汙染的防治」,「城市可持續發展與水汙染防治對策」,「環境工程手冊:水汙染防治卷」、「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曾任中國科協副主席,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副主席,世界資源研究所理事會成員,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盤點水處理行業十大給排水專業中國工程院院士
    先後從事薊運河汞汙染,湘江鎘汙染,鄱陽湖銅汙染等重金屬形態、評價及治理研究。在我國率先研究無機高分子絮凝理論和絮凝劑,主持建立聚合氧化鋁現代生產廠,首創穩定化聚合氯化鐵工藝。廣泛開展微界面水質過程和表面絡合計算模式,吸附絮凝理論,高效水處理工藝技術,有機有毒物吸附及控制等研究。主持完成多項國家及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獲國家及中科院自然科學和科技進步多次獎項。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今年我國已痛失32位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建設奠基人文伏波院士於2020年10月28日在武漢逝世,享年96歲。大師遠去,榮光永存。2020年共和國送別的兩院院士已達3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副主任、黨委副書記,原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文伏波,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8日在武漢逝世,享年96歲。
  • 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來長授課 胡忠雄要求:發揮院士作用提升長沙...
    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來長沙授課胡忠雄要求:發揮院士作用 提升長沙品質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24日訊(記者 錢娟)12月24日,長沙市政府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聶建國來長授課,圍繞「當前城市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對策」主題進行專題講座。
  • 周海翔:保持鄱陽湖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對保護長江健康至關重要!
    鄱陽湖水利樞紐,計劃投資139億元,號稱「江西版三峽大壩」。2021年1月5日,江西省自然資源廳發布《關於江西省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的批前公示》。一石激起千層浪。要知道不久以後的3月1日,新的《長江保護法》將實施。
  • 2017院士名單最終官方完整版 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於年初正式啟動,通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和院士提名兩條途徑,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選人。6月4-10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會議,選舉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205位。
  •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
    丁健 男,1953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後,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腫瘤藥理學專家。1978年畢業於江西醫學院(現南昌大學)醫學專業;1983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日本國立九州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978年至1986年在江西醫學院任教;1992年起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至今;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課題組組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國家新藥篩選中心主任、研究員。
  • 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兩院的院士稱號是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數量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基本一致,均800人左右,且兩年增選一次,增選人數也均在60人左右。中國科學院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翻譯等工作或被人工智慧所代替
    中新社成都5月12日電(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機器人一定會讓人類自身更智能」,當被問及人工智慧是否會成為人類的威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李德毅認為,在人與機器人共舞的時代,「毋庸置疑人類始終是領舞者」。
  • 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科學院院士有什麼區別,誰貢獻很大卻沒有入院士
    我國的院士可以分為兩類: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也是我國學者可以獲得的最高榮譽稱號。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
  • 中國工程院撤銷李寧院士稱號 他曾做了什麼?
    決定如下:根據2020年12月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李寧貪汙罪的判決意見和中國工程院相關規定,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查確認,決定自2020年12月8日起撤銷李寧(農業學部)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在共同犯罪中,李寧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張磊起次要作用,系從犯,有坦白情節,且認罪悔罪,可依法對其減輕處罰。根據2018年5月30日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修訂後的《中國工程院章程》,當院士的個人行為違反科學道德或品行不端,嚴重影響院士群體和工程院聲譽時,應勸其放棄院士稱號。當院士的個人行為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時,或涉及喪失科學道德,背離了院士標準時,應撤銷其院士稱號。
  •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2020-10-23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爝火燃回春浩浩記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
    2018-10-08 07:3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石天星 通訊員 汪曉彤 李珍秀十月的杭城秋意漸濃,在浙江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的一間辦公室裡,我們見到了當天的主角——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80多歲的他依然活躍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每天工作6小時以上。
  • 衡陽縣老鄉、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近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衡陽縣金蘭鎮人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1958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金蘭鎮,是衡陽縣第四中學74級傑出校友,1994年於清華大學土木系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清華大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現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
  • 長江上遊水庫群運用對鄱陽湖溼地重要生境的影響及調控對策
    鄱陽湖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飛路線上最重要的越冬地,平均每年有38.4萬餘只候鳥在此越冬,佔亞洲遷徙水鳥總數的73%。季節性的水文脈衝和高低水位的劇烈變化是鄱陽湖極高生產力和生物1多樣性的主要驅動力。近20年鄱陽湖水文節律較大變化特別是枯水情勢的顯著改變對其溼地生態系統演化有何影響?
  • 中國工程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 18位外籍專家當選院士
    經濟日報北京11月27日訊 記者常理報導:中國工程院27日公布了2017年新增院士名單,有67位院士當選。此外,外籍院士增選結果同步產生,比爾·蓋茨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據悉,此次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佔94%;女性4人,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