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翻譯等工作或被人工智慧所代替

2020-12-06 閩南網

  中新社成都5月12日電(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機器人一定會讓人類自身更智能」,當被問及人工智慧是否會成為人類的威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李德毅認為,在人與機器人共舞的時代,「毋庸置疑人類始終是領舞者」。

­  正在成都舉行的歐美同學會首屆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大會上,李德毅以《人工智慧:經濟發展新引擎 社會發展加速器》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並接受了記者採訪。

­  從1956年誕生至今,人工智慧的歷史不過60多年時間,但對人類社會發展已經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人工智慧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改變著世界」,演講中,李德毅以人工智慧對教育、醫療、製造業及金融業的衝擊為例,說明其帶來的變革。

­  「死記硬背、大量做題的教育方式必將在智能時代被淘汰。」李德毅說,人工智慧將讓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發生顛覆性改變。他認為,智能時代的教育應該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決策以及創新能力。

­  他認為,未來社會將普及使用各類服務機器人。翻譯、新聞報導、客服、會計、司機、家政等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慧所代替。

­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際,李德毅還談到了人工智慧在地震等自然災害領域的應用。他認為,無論是自然災害發生前預警、防範,還是災害發生後搜救傷亡人員等,人工智慧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  當下,人工智慧領域已經成為各國競爭的「戰場」,但人工智慧要被「善用」,要趨利避害。

­  「機器人革命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李德毅認為,中國將成為機器人的最大市場。同時他也強調:「只有原創性的智能科學與技術,才能使我們成為機器人產品和機器人市場規則的重要制定者和主導者。」

­  對公眾而言,人工智慧的發展令人既期待又不安。李德毅說,雖然機器會逐步替代部分人類崗位,但在人類崗位被智慧機器人替代的同時,必然會湧現出更多更新的工作。

­  至於許多科幻作品中演繹的機器人擁有「自我意識」,李德毅表示,目前機器人連最基本的「我」與「非我」都無法區分,擁有「意識」還是極其遙遠的事,「大家不用擔心」。

原標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人與機器人共舞的時代,人類是領舞者

責任編輯:紀瑋維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中國人工智慧要「勇探無人區」
    7月11日下午,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全球人工智慧的傳承與發展」論壇作為大會特色活動,匯聚了4位中外院士、23位AI學術界和產業界資深學者和青年科學家「雲端」連線,共話全球人工智慧的人才傳承、產研趨勢和可持續發展。
  • 中英文翻譯機器人震撼亮相 人工智慧成科技創新風口
    無論是《星際穿越》中那個能看懂周圍世界、聽懂人類語言的可愛智慧機器人Tars,還是今年風靡全球的「大白」,以及電影《她》塑造的能聽懂人說話並與人交流,甚至與人戀愛的人工智慧作業系統「薩曼莎」,藝術家們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展望未來的人工智慧。 那麼,現實中的人工智慧研究究竟到了什麼地步?中國又當如何應對?近期在北京舉辦的2015中國人工智慧大會給出了一個說法。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這位姜堰籍院士獲獎了
    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文俊(1919年-2017年)先生命名,依託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具備提名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資格,被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代表人工智慧領域的最高榮譽象徵
  • 2020年度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正式出爐
    ​12月10日,2020年度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正式出爐!吳文俊人工智慧最高成就獎由李德毅院士獲得,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由周伯文總裁、蔣田仔研究員、焦李成教授獲得。最高成就獎李德毅院士
  • 2020年度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李德毅,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專家,少將軍銜,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名譽理事長,總參第61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李德毅院士長期致力於指揮自動化系統工程和軍隊信息化工作。李德毅院士參加了多項電子信息系統重大工程的研製和開發。
  •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人工智慧機器人應建立「免疫系統」
    12月4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2020首屆中國人工智慧與安全學術會議上了解到,本次大會邀請了眾多人工智慧、網絡安全等領域專家、從業者,圍繞國家政策、人工智慧與安全、大安全時代等主題展開討論。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作了題為《用主動免疫可信計算築牢人工智慧安全防線》的院士特邀報告。他闡釋了當下計算機病毒查殺方面存在的漏洞,並提出一套全新的「免疫式」防護系統。沈昌祥表示,網絡空間目前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後的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
  • 特邀報告丨國務院參事、CAAI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
    10月16日,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重慶市人工智慧學會主辦,重慶郵電大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之信息科技前沿論壇」在重慶郵電大學成功召開。國務院參事、CAAI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戴瓊海教授作題為「從失敗做起」大會特邀報告。報告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長江學者、重慶郵電大學副校長王國胤教授主持。
  • 腦科學如何支持人工智慧的發展?院士和大牛們這麼說
    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旨在進一步加強腦科學和人工智慧兩個學科的交叉力度和思想碰撞,更好推動這兩個領域的相互融合與共同發展。論壇以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為主題,從腦科學如何支持人工智慧的發展和類腦智能的態勢與發展研討兩個議題入手,邀請到多位相關領域的院士、專家做了主題報告和深度討論。雷鋒網編輯也在現場聽講,並將論壇概況和看點做了整理。
  • 又有9位AI領軍人物入圍,這份名單院士雲集
    2020年度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會士增選公示期已結束,今年又有9位人工智慧領軍人物當選為會士。截至目前,學會會士人數已達到83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佔比超過了1/3。按照《中國人工學會會士產生與評定工作辦法》規定,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會士,應是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上取得了國內矚目的突出成就及創新智能貢獻
  • 聚焦智能海洋 上海大學力推人工智慧研究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院長楊學軍上將,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虞麗娟,同濟大學校長陳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名譽理事長李德毅,浙江大學信息學部主任陳純,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巡視員楊偉人,上海市寶山區副區長陳堯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三處處長吳國政,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人工智慧發展處處長石伯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首席科學家、上海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陸軍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集體...
    央廣網北京11月9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集體獲獎
    央廣網北京11月9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2015-06-02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文清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唐孝炎首次訪問安徽光機所,並作了題為《我國大氣環境科學進展》的專題學術報告。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發展人工智慧,武漢具有廣闊國際視野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雲發表演講。記者郭良朔 攝武漢晚報10月11日訊(記者陳誠)「武漢發展人工智慧產業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啟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雲表示,武漢未來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上將獲得先機。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雲談武漢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人工智慧現在有...
    人物簡介 丁烈雲,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與建築工程管理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全國人大代表。長期從事數字建造、工程安全理論與技術研究。
  • 湖南大學王耀南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大學王耀南院士。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於11月22日揭曉,我校王耀南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王耀南院士 男,機器人技術與智能控制專家,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
  • 在人工智慧的環境下,紋發是不能被AI所代替的
    但同時,人工智慧的出現也引發了許多人的憂慮。特別是在AlphaGo橫空出世以三比零的總比分打敗世界頂尖圍棋冠軍柯潔,給圍棋界帶來巨大震驚,也引發人們對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的憂慮。那麼哪種工作最容易被AI取代呢?人工智慧最大的優勢在於,用最短的時間完成重複率較高的工作。
  • 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兩院的院士稱號是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數量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基本一致,均800人左右,且兩年增選一次,增選人數也均在60人左右。中國科學院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
  • 2017院士名單最終官方完整版 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於年初正式啟動,通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和院士提名兩條途徑,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選人。6月4-10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會議,選舉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20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