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人工智慧機器人應建立「免疫系統」

2020-12-05 上遊新聞

12月4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2020首屆中國人工智慧與安全學術會議上了解到,本次大會邀請了眾多人工智慧、網絡安全等領域專家、從業者,圍繞國家政策、人工智慧與安全、大安全時代等主題展開討論。

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作了題為《用主動免疫可信計算築牢人工智慧安全防線》的院士特邀報告。他闡釋了當下計算機病毒查殺方面存在的漏洞,並提出一套全新的「免疫式」防護系統。

沈昌祥表示,網絡空間目前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後的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目前已運用至諸多場景,但人工智慧所面臨的安全問題也需要被迫切解決。

「人工智慧是先進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信息化技術發展的高階走向智能化的新時代。」沈昌祥說到,因此人工智慧安全問題是非常的迫切需要解決的,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安全的發展前景是安全保障。

據悉,本次大會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主辦,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人工智慧與安全專業委員會、重慶郵電大學等單位共同承辦。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了解到,本次學術會議旨在於通過研判人工智慧時代的安全挑戰與機遇,邀請業內專家及從業者共商發展創新之道,聯絡產學研機構協同育人,共同促進人工智慧產業的健康發展。

「人工智慧是引領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成為推動人類進入智能時代的決定性力量。」市網信辦有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未來5年,重慶要以建成高質量發展,更高品質生活新範例為統領,加快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重慶將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宋劍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開啟網絡安全主動免疫的新生態
    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開啟網絡安全主動免疫的新生態》主題演講時 ,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後的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以下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演講實錄:各位來賓,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下,新基建情況下,如何保障安全的前提,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後的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什麼是網絡安全?網絡安全必須有科學的觀點認識它、分析它,構建保障體系。前面大家講了現在無人機發展很快,我提醒大家,沒有安全不能保障。
  • 沈昌祥院士:信息安全應成為一級學科
    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鑑於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對信息安全人才的巨大需求,建議在調整學科設置時,將信息安全調整為一級學科。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中國人工智慧要「勇探無人區」
    7月11日下午,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全球人工智慧的傳承與發展」論壇作為大會特色活動,匯聚了4位中外院士、23位AI學術界和產業界資深學者和青年科學家「雲端」連線,共話全球人工智慧的人才傳承、產研趨勢和可持續發展。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翻譯等工作或被人工智慧所代替
    中新社成都5月12日電(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機器人一定會讓人類自身更智能」,當被問及人工智慧是否會成為人類的威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李德毅認為,在人與機器人共舞的時代,「毋庸置疑人類始終是領舞者」。
  • 2020網易未來大會:沈昌祥院士將出席大會 預見未來
    大會由中國移動總冠名,以「洞覺 未見」為主題,匯聚全球最強大腦,期盼以遠見超越未見,去尋找打開未來的鑰匙。大會將進行三天的頭腦風暴,涵蓋了預見未來、新基建、人工智慧、區塊鏈、潮商業、健康生活等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將出席大會並發表主題演講,就5G和信息安全等一系列備受關注的重大議題發表獨道見解。
  • 沈昌祥魏道政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梅宏任理事長
    2019年「CCF終身成就獎」被授予海軍計算技術研究所沈昌祥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魏道政研究員。沈昌祥親臨頒獎大會現場。他在獲獎感言中表示,「我已經80歲了,我會站好最後一班崗,跟同志們一起在中國計算事業上做出更多貢獻。我們一定有信心走到世界前列,為世界計算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 湖南大學王耀南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於11月22日揭曉,我校王耀南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王耀南院士 男,機器人技術與智能控制專家,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2018美國工程院院士名單」貝索斯當選,三位華人當選外籍院士
    、自主系統和建立商業路徑方面的領導和創新貢獻。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中國科學院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主任盧柯,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當選外籍院士。今天,美國國家工程院(NAE)主席C. D. (Dan) Mote, Jr.宣布,NAE新選出83名新院士和16名外籍院士。加上今年的新院士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的美國院士總人數達到2293人,外籍院士262人。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存在理論研究的廣闊空間
    每經記者:張韻 每經編輯:陳俊傑7月1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陳杰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表示,未來無人系統將在單體、集群以及多集群模式上不斷演化發展,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和應用發展。
  • 大灣區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大會王炸終於來了
    機器人與人工智慧領域最近又雙叒叕有事情要發生了,富士康、柔宇科技、科大訊飛、新松機器人、圖靈機器人……這些企業一個個都被炸出來了,因為他們要集體亮相2018大灣區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大會了!據了解,去年12月,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深圳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主辦的「2017大灣區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大會」取得圓滿成功,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積極參與,大會成果豐碩,反響熱烈。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人工智慧技術在五大方向上已初露端倪
    中國網財經9月15日訊(記者 杜丁)中國醫學裝備人工智慧大會日前在京舉辦,中國醫學裝備人工智慧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通過視頻方式發表了關於「人工智慧2.0」的大會報告。潘雲鶴院士在報告中指出,人工智慧從1.0走向2.0時代出現了新的發展動向。人工智慧技術在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五大方向上已初露端倪,隨著未來相關技術應用的加速擴張,將在智慧醫療等相關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人工智慧技術在五大方向上已初露端倪
    中國網財經9月15日訊(記者 杜丁)中國醫學裝備人工智慧大會日前在京舉辦,中國醫學裝備人工智慧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通過視頻方式發表了關於「人工智慧2.0」的大會報告。潘雲鶴院士在報告中指出,人工智慧從1.0走向2.0時代出現了新的發展動向。
  •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深圳開幕 高文院士:城市大腦2.0可...
    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雷鋒網聯合承辦,鵬城實驗室、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峰會一直致力於打造國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跨界最廣的學術、工業和投資平臺。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 高文在題為《城市大腦2.0-邊端雲處理分工的人工智慧賦能系統》的報告中,談到了以云為中心的城市大腦1.0及其現狀。
  • 院士熱議人工智慧醫療發展現狀:AI醫療初露鋒芒,也存在發展短板
    分析算法背後隱藏的風險,讓人工智慧更安全地投入臨床使用,這也許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不少人好奇,人工智慧醫療究竟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潘雲鶴表示,在大數據智能影像識別系統逐漸成熟時,臨床已成功把大數據智能閱片的技術嫁接到醫療設備,實現了邊檢查,邊讀圖分析。
  • 手術機器人如頭髮絲,精準捕捉單個癌細胞,這位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手術機器人的手,可以有多靈巧?當前,這雙「小手」可以像兩根頭髮絲一樣「探囊取物」;而不久的將來,微米級的「機器指頭」將進一步細到納米級,精準捕捉哪怕一個單一的癌細胞。就手術機器人體積、成像、未來等,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創始院長楊廣中11日在滬提出「三問」。
  • 五位華人入選美國醫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在這次的100人名單當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當選外籍院士)的名字頗為亮眼。,此後留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哈佛大學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單分子生物物理實驗室,201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新型汙染物「來襲」 應建立面向未來的深度...
    今天,「中國城市及區域環境發展論壇」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表示,目前,我國90%左右的自來水廠還是採用過去的混凝、沉澱、過濾技藝,對新的106項,特別是新型汙染物的湧現及處理,顯然力不從心,他建議應該建立一個面向未來的深度處理水廠。改革開放後,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經濟高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張,導致飲用水安全問題突出。
  • 院士畫傳|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建立中國網際網路安全之殼
    在廣州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學生既練習防禦,又訓練攻擊,錘鍊密織網際網路安全之網的能力。 「網絡安全」是方濱興人生的關鍵詞。黑客攻擊、數據安全、網絡主權……在各種場合,他都竭力向公眾普及這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