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祥院士:信息安全應成為一級學科

2021-01-22 科學網

 

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鑑於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對信息安全人才的巨大需求,建議在調整學科設置時,將信息安全調整為一級學科。這是記者從12月8日召開的第四屆內網安全論壇上了解到的。

 

沈昌祥介紹說,信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人才就沒有可靠的信息安全。近年來,信息安全人才需求快速增長,我國開設信息安全類專業的高等院校已超過100所。

 

在信息安全學科建設方面,2007年,經教育部門批准,成立了高等學校信息安全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沈昌祥擔任主任委員。沈昌祥說,信息安全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層次、複合型的。國家有關部門正在調整學科設置,將信息安全列入一級學科,會更有利於信息安全人才的培養,更有利於加強信息安全人才隊伍建設,使我國信息安全核心技術做到自主創新、自主可控。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開啟網絡安全主動免疫的新生態
    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開啟網絡安全主動免疫的新生態》主題演講時 ,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後的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沈昌祥認為,利用缺陷挖掘漏洞進行攻擊是網絡安全永遠的命題。傳統「封堵查殺」難以應對未知惡意攻擊。安全可信計算實施運算同時進行免疫的安全防護,使得存在缺陷不被攻擊者所利用,達到預期的計算目標。
  •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人工智慧機器人應建立「免疫系統」
    12月4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2020首屆中國人工智慧與安全學術會議上了解到,本次大會邀請了眾多人工智慧、網絡安全等領域專家、從業者,圍繞國家政策、人工智慧與安全、大安全時代等主題展開討論。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作了題為《用主動免疫可信計算築牢人工智慧安全防線》的院士特邀報告。他闡釋了當下計算機病毒查殺方面存在的漏洞,並提出一套全新的「免疫式」防護系統。沈昌祥表示,網絡空間目前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後的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
  • 2020網易未來大會:沈昌祥院士將出席大會 預見未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將出席大會並發表主題演講,就5G和信息安全等一系列備受關注的重大議題發表獨道見解。沈昌祥院士目前擔任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三網融合專家組成員,中央網信辦專家諮詢委員會顧問,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密碼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顧問,公安部特聘專家和「金盾工程」首席顧問。
  • 中國電子學會信息安全專家委員會成立
    5月6日,中國電子學會信息安全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擔任信息安全專家委首屆主任委員,秘書處設在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子)是信息安全專家委的掛靠單位。
  • 20多位院士一致支持:新增「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這一天的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1次會議,評審通過了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方案,20多位院士一致支持設立行星科學一級學科,並決定啟動學科的培育工作。2020年12月8日,國科大決定將行星科學一級學科轉入正式建設階段。這一天,天問一號在太空中已經飛行了3.6億公裡。9天後,嫦娥五號攜帶1731克月壤樣品回到地球。
  • 沈昌祥魏道政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梅宏任理事長
    沈昌祥魏道政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梅宏任理事長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01-12 17:33 來源:澎湃新聞
  • 國務院委員會宣布集成電路正式被設為一級學科!
    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正式發布關於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通知。集成電路專業正式被設為一級學科,設於我國新設的第14個學科門類——交叉學科門類之下。
  • 兩會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郝躍: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要...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要納入到國家統一的評估體系中去,在國家學科建設與管理的框架下面進行探討。在學科建設上,要並重基礎課程和實踐環節,實現人才數量和質量的雙重提升。在注重人才培養的同時,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仍需提升產業核心競爭能力,加速關鍵技術和產品突圍。
  • ...主題演講:為促進AI發展,將推動「智能科學與技術」成為一級學科...
    其中,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發表主題報告《論「智能科學與技術」的學科地位》。李德毅演講內容是人工智慧學會最近七、八年來做的一項論證工作,強調當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迅速,希望把以人工智慧為主的「智能科學與技術」提升為一級學科。本文由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進行整理,在未改變原意的基礎上略有刪減。
  • 潘璠:「統計成為一級學科」引發的思考
    統計學為什麼能成為一級學科?筆者個人認為,這不僅僅是統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致,更是學科劃分的科學性使然。我在30多年前讀大學時,學的是貿易經濟專業。在大一的時候,《高等數學》課本中有一章,叫《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初步》。到了大三的時候,又學了一門課程,叫《商業統計》,學時一年,內容既涉及一些原理,也涉及專業統計。
  • 「遙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第三次論證會在北大召開
    2017年7月17日上午,「『遙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第三次論證會」在北京大學逸夫貳樓3221會議室召開。會議由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洪陽教授主持。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龔健雅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校長宮輝力教授,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宮鵬教授,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吳立新教授,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沈雲中教授,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劉仁義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閻廣建教授,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書記楊旭教授、張過教授,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副院長柯長青教授
  • 北京師範大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北師大5大王牌學科
    重點學科一般是指高校或學術性科研機構,將有限的資源用於某些學科,以實現人才和技術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競爭中佔領專科建設與發展的一席之地,這些專科被稱為「重點學科」,從1986年到2007年為止,我國共評選出全國286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你知道北京師範大學一級學科有哪些嗎?
  • 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兩周年
    地星學院院長、我所所長吳福元院士提出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2018年12月4日,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論證會在我所召開。當時參加會議的25位評委來自國內20家單位,其中包括3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成員、3位院士,與會專家一致表示:基於學科發展趨勢以及國家深空探測戰略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需要抓緊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培養中國自己的深空探測人才。
  • 院士探討「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第十二期花城院士科技峰會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在穗舉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產業的創新引領發展。論壇線上線下同步進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劉頌豪、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鯨等十多位院士通過特邀報告、圓桌對話等方式出席論壇。國內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領域的知名專家及企業家面對面,共同探討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產業化的關鍵問題以及科技金融戰略。
  • 教育部:設置「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為一級學科
    」門類(門類代碼為「14」)、「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學科代碼為「1401」)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學科代碼為「1402」)。  對此,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對設置「交叉學科門類」的背景及意義;設置「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背景及意義進行了介紹。
  • 院士專家齊聚研討作物學科領域前沿問題
    本網訊 9月22日,恰逢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工程院院士顏龍安、趙振東、陳溫福、萬建民、張洪程、胡培松、官春雲、印遇龍、鄒學校;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謝道昕;美國科學院院士鄧興旺等12位院士,20餘名國內作物領域專家學者齊聚湖南農業大學,研討作物學科前沿問題,共同探討加強作物學學科在科技創新引領中的作用,為切實保障國家糧油安全獻計獻策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級學科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大王牌學科
    重點學科一般是指高校或學術性科研機構,將有限的資源用於某些學科,以實現人才和技術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競爭中佔領專科建設與發展的一席之地,這些專科被稱為「重點學科」,從1986年到2007年為止,我國共評選出全國286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你知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級學科有哪些?
  • 教育部增設「交叉學科」門類及兩個一級學科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1月14日 02 版) 本報北京1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今天,記者從教育部獲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布《關於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通知》。
  •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首批會士名單公布 6院士專家入選
    12月27日,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2020學術年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邀請了新疆大學吾守爾·斯拉木院士等5位專家做特邀報告,邀請了6位國內資深學者進行了主題為「語言智能與信息安全」的專題研討。來自中國科協、教育部國家語委領導和中文信息處理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地理信息底層安全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國產化?
    冰山浮在水面之上的部分是顯而易見的,潛藏在水面之下的部分常被人忽視,比如地理信息的安全。地理信息是準確掌握國情國力的重要前提,是一個國家基礎性、戰略性資源,是國家實施發展規劃、進行宏觀管理、維護國家安全、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