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兩周年

2020-12-06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兩周年

科教融合部/教育處

今天,是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的兩周年紀念。

2018年2月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正式更名為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地星學院院長、我所所長吳福元院士提出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2018年12月4日,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論證會在我所召開。當時參加會議的25位評委來自國內20家單位,其中包括3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成員、3位院士,與會專家一致表示:基於學科發展趨勢以及國家深空探測戰略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需要抓緊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培養中國自己的深空探測人才。會議一致建議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牽頭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2019年1月6日上午,國科大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1次會議評審通過了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的培育工作的申請,此後,行星科學的學科建設,正式開始。

2018年12月4日,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論證會在我所召開(攝影:任暉)

2019年2月21日,春節過後的第一周,在國科大玉泉路校區,召開了「《中國科學院院刊》行星科學專題」論證會。會議就行星科學專題的內容以及院刊的要求進行了充分交流,商定了行星科學專題刊發的內容及主要撰稿牽頭人。

2019年2月21日,在國科大玉泉路校區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刊》行星科學專題論證會(攝影:宋玉環)

2019年6月,經國科大批准,行星科學教研室正式成立,地星學院副院長、我所副所長魏勇研究員擔任教研室主任。

2019年6月底,行星科學院刊專題正式出版,共有6篇論文發表,分別是吳福元院士等《從科教融合到科學引領——有中國特色的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思路》、萬衛星院士等《從深空探測大國邁向行星科學強國》、魏勇研究員等《行星科學——科學前沿與國家戰略》、戎昭金副研究員等《我國行星物理學發展現狀與展望》、 惠鶴九教授等《我國行星化學學科發展現狀與展望》,以及李雄耀研究員等《行星地質學:地質學的「地外」模式》。此6篇論文一經發表,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在許多公眾號和學習網站推廣。

《新華文摘》轉載論文的報導

2019年7月2日,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戰略研討會暨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China Planetary Science Union,簡稱CPSU)成立大會在我所召開。出席會議的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侯增謙院士、南京大學陳駿院士、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院士、國科大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石耀霖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水院士、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所長徐義剛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吳福元院士、潘永信院士、朱日祥院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首席科學家萬衛星院士、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徐忠波副司長、國科大王豔芬常務副校長、南昌大學鄧曉華副校長、山東大學夏利東副校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劉勇勝副校長、北京大學教務部傅綏燕部長、中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張榮橋總設計師與王倩處長、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王赤主任與鄒永廖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謝小平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春來副臺長和劉繼峰副臺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底青雲副所長、楊進輝副所長和魏勇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刊副主編(執行)楊柳春以及來自全國27所高校相關學院的代表等近140位專家學者和領導參加了本次大會。

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成立 (攝影:任暉)

侯增謙院士在致辭中表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對我國行星科學發展的支持和期望。他指出,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的建立,將有助於推進解決中國行星科學人才培養問題、科學前沿問題和發展戰略問題。聯盟應當成為共享深空探測和行星科學研究成果的平臺,通過平臺協同創新,共攀行星科學高峰。

徐忠波副司長在致辭中表達了教育部對我國行星科學學科建設的大力支持。他強調,聯盟在推進行星科學建設過程中要有四個堅持:一是要堅持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高層次人才培養作為學科建設的中心;二是要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三是要堅持問題導向,遵循學科發展規律;四是要堅持聯盟成員間交流合作與互學互鑑。

王豔芬副校長在致辭中深情回憶了我所老前輩們在 「兩彈一星」等國家戰略工程中做出的卓越貢獻,介紹了國科大的辦學理念和推進行星科學學科建設的思路與進展。她指出,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的成立必將對我國行星科學的建設起到推動促進作用。

吳福元院士作為聯盟首屆理事會主席,在致辭中首先評述了地球科學五十年來的發展脈絡,指出行星科學是我國地球科學未來應大力發展的重要方向或領域。隨後回顧了我所老一輩科學家開啟我國空間探測的先河、為我國空間科學的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並介紹了國科大地星學院發起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的背景和理念。最後號召大家共同努力,開啟我國行星科學學科建設的新徵程。

會上,聯盟首屆學術委員會主任朱日祥院士做題為「宜居地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報告,強調了行星科學與探測技術協同發展的重要性。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總設計師張榮橋做題為「深空探測的願景與挑戰」的報告,號召行星科學家積極參與到深空探測中來。聯盟秘書長魏勇研究員對聯盟成立的背景和工作進展做了匯報。

聯盟成立後,得到全國其他高校的熱烈響應,先後有華中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加入。目前聯盟已包括32家高校的相關學院。

2019年12月聯盟域名申請成功,開始了網站建設工作。

2020年5月11日,地球科學發展戰略研究之行星科學戰略研究(2021-2035)啟動會在我所召開。中國學科及前沿領域發展戰略研究(2021-2035)是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聯合組織編寫的戰略報告,旨在探索學科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把握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未來方向,針對國家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做出中國科學家的獨立判斷。出席行星科學戰略研究(2021-2035)啟動會的有地質地球所潘永信院士、副所長魏勇研究員以及國內相關單位的30餘位代表,會議由魏勇主持。潘永信院士在發言中指出,在基金委和中科院聯合編寫2021-2035中國學科及前沿領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之際,在國家大力發展深空探測的戰略背景下,行星科學的戰略發展研究是地球科學戰略發展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行星科學通過對其他行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家園——地球;同時,在科學技術與應用並重的時代,需要科學發揮更大的力量,需要科學家就學科建設開展研討,推動行星科學的發展;潘永信院士感謝各位科學家對於本次戰略研究報告編寫的無私奉獻。隨後,魏勇研究員就戰略研究報告的內容、定位以及編寫工作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與分工,希望全體編寫人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行星科學未來的發展機遇和發展方向,結合國家戰略需求與學科發展,制訂好本次戰略研究編寫工作。

行星科學戰略研究啟動會(攝影:宋玉環)

2020年5月20日,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工程首席科學家、我國行星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萬衛星研究員逝世。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社會各界均表達了關注。

萬衛星院士(1958-2020)

2020年7月23日,依託中科院鴻鵠專項,地質地球所與青海省籤署共建協議,建設中國首個地基行星光學遙感觀測基地——冷湖行星地質觀測中心,預計可在2021年與「天問一號」探測器進行聯合探測。同時,國科大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行星科學實習基地協議籤訂。

中國科學院地球與行星科學院行星科學實習基地揭牌(攝影:何飛)

2020年8月27日,青海省副省長張黎一行訪問地質地球所,雙方商定共同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同日,冷湖行星地質觀測中心與青海民族大學交流,青海民族大學決定建設天文與行星科學學院,開展行星科學學科建設。

青海省副省長張黎一行到我所調研(攝影:任暉)

2020年9月3日,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作為中國科學院大學雙一流周期建設總結的十個典型學科建設案例,提交給教育部。

2020年9月8日,依託相關學科,地質地球所首次招收的行星科學各研究方向10名新生正式入學,其中包括行星空間物理學5人,比較行星學1人,天體生物學2人,行星內部物理學1人,行星化學1人。

2020年9月19日,成都理工大學宣布,在全校範圍內開始招收「2020級行星科學英才班」,彰顯了我國相關高校對行星科學人才培養的重視。

照片來自成都理大學公共號

兩年來,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培育建設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同和支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們可以預見,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將為我國培養出一支高水平人才梯隊,服務深空探測國家戰略,搶佔行星科學國際前沿。

相關焦點

  • 20多位院士一致支持:新增「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這一天的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1次會議,評審通過了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方案,20多位院士一致支持設立行星科學一級學科,並決定啟動學科的培育工作。2020年12月8日,國科大決定將行星科學一級學科轉入正式建設階段。這一天,天問一號在太空中已經飛行了3.6億公裡。9天後,嫦娥五號攜帶1731克月壤樣品回到地球。
  • 「宇宙最強專業」—行星科學本科班誕生!
    行星科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它的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深空探測強國和行星科學強國的重要基礎,構建完善的行星科學教育體系勢在必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吳福元提出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2018年12月4日,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論證會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召開,與會專家一致建議中國科學院大學牽頭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級學科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大王牌學科
    重點學科一般是指高校或學術性科研機構,將有限的資源用於某些學科,以實現人才和技術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競爭中佔領專科建設與發展的一席之地,這些專科被稱為「重點學科」,從1986年到2007年為止,我國共評選出全國286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你知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級學科有哪些?
  • 南京大學一級重點學科名單,南京大學7大王牌學科介紹
    重點學科一般是指高校或學術性科研機構,將有限的資源用於某些學科,以實現人才和技術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競爭中佔領專科建設與發展的一席之地,這些專科被稱為「重點學科」,從1986年到2007年為止,我國共評選出全國286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你知道南京大學一級學科有哪些嗎?
  • 生物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
    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根據發展戰略與重大需求,擇優確定並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居於骨幹和引領地位,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支撐,充分體現全國各高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實力和水平。
  • 地理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
    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根據發展戰略與重大需求,擇優確定並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居於骨幹和引領地位,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支撐,充分體現全國各高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實力和水平。
  • 教育部:設置「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為一級學科
    」門類(門類代碼為「14」)、「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學科代碼為「1401」)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學科代碼為「1402」)。  對此,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對設置「交叉學科門類」的背景及意義;設置「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背景及意義進行了介紹。
  • 清華大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通過專家...
    清華新聞網9月28日電 9月24日,清華大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通過專家論證。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出席論證會。楊斌在致辭中對各位專家的指導表示感謝,他介紹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辦學思路,並強調學校高度重視各位專家對學位授權點的指導意見和建議,表示會以開放發展、交叉融合的思路做好清華大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建設。
  • 行星科學本科班誕生 「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已經迫在眉睫,不幹不行了。」2020年12月26日,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英才班班主任李春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校設立的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以下簡稱英才班)已完成組班,21位學生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開始上課。行星科學學科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深空探測強國和行星科學強國的重要基礎。因此,構建完善的行星科學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 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本科班完成組班
    2020年12月26日,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英才班班主任李春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校設立的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以下簡稱英才班)已完成組班,21位學生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開始上課。行星科學學科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深空探測強國和行星科學強國的重要基礎。因此,構建完善的行星科學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 北京師範大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北師大5大王牌學科
    重點學科一般是指高校或學術性科研機構,將有限的資源用於某些學科,以實現人才和技術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競爭中佔領專科建設與發展的一席之地,這些專科被稱為「重點學科」,從1986年到2007年為止,我國共評選出全國286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你知道北京師範大學一級學科有哪些嗎?
  • 教育部增設「交叉學科」門類及兩個一級學科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1月14日 02 版) 本報北京1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今天,記者從教育部獲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布《關於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通知》。
  • 清華大學數學學科建立90周年大會舉行
    清華大學數學學科建立90周年大會舉行清華新聞網4月26日電(記者 徐靜)4月22日,清華大學數學學科建立90周年大會在大禮堂舉行。1979年復建後,數學系40年來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2009年,根據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需要,學校決定成立數學科學中心,致力於加強清華大學數學學科在國際前沿水平的競爭力,培養數學學科的下一代領軍人才,清華大學的數學學科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目前,清華數學學科已成為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和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基礎。
  • ...100周年學術會議」暨「2020年中國科大有機化學學科建設研討會」
    我校召開「紀念劉有成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會議」暨「2020年中國科大有機化學學科建設研討會」 11月8日-9日,「紀念劉有成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會議
  • 萬衛星院士:從深空探測大國邁向行星科學強國
    強國之路:加快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毫無疑問,中國是第二次深空探測熱潮中最受世界矚目的。「嫦娥工程」4 次衛星發射均圓滿成功,最新的「嫦娥四號」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展現出強大的綜合國力。中國還規劃了後續包括月球、火星、木星、小行星等在內的更為引人注目的探測計劃。中國,一個新的深空探測大國正逐漸崛起。
  • 國務院委員會宣布集成電路正式被設為一級學科!
    在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體系設置中,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二級學科是其下的學科小類。此前集成電路專業屬於電子科學與技術下屬二級學科,改設為一級學科意味著將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方案上具備更多自主性。而歸類於「交叉專業」之下,足見集成電路專業是一門多項學科交叉的複合科目。未來集成電路專業有望引入更多技術方向,有望包容更多化學、物理、數學方面的理論研究,拓寬集成電路專業的發展空間。
  • 全國首個行星科學本科班來了!「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已經迫在眉睫,不幹不行了。」2020年12月26日,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英才班班主任李春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校設立的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以下簡稱英才班)已完成組班,21位學生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開始上課。行星科學學科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深空探測強國和行星科學強國的重要基礎。
  • 廣東海洋大學迎來建校85周年,努力建設高水平海洋大學
    11月26日是廣東海洋大學的校慶日,今年廣東海洋大學迎來建校85周年。薪火相傳,廣東海洋大學建校85年來,培養了20餘萬名各類高素質專門人才,各行各業的海大校友在各自崗位上積極作為、建功立業,為國家海洋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南方這六所低調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立校學科實力不俗
    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是一個機、電、測、控多學科交叉的學院,下設精密機械工程系、機械自動化工程系、自動化系、工程技術訓練中心、無人艇研究院和新型顯示技術及應用集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學科研涵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四個一級學科。擁有9個本科專業;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主題演講:為促進AI發展,將推動「智能科學與技術」成為一級學科...
    一、推動智能科學與技術成為一級學科如何把「智能科學與技術」變為一級學科?>目前國內的學科門類有哲學、理學、經濟學以及法學等等,如果要把「智能科學與技術」變成一級學科,必須說清楚是這個學科是從上述哪個學科中衍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