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行星科學本科班來了!「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2021-01-10 科技日報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已經迫在眉睫,不幹不行了。」2020年12月26日,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英才班班主任李春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校設立的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以下簡稱英才班)已完成組班,21位學生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開始上課。行星科學學科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深空探測強國和行星科學強國的重要基礎。因此,構建完善的行星科學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作者供圖

成都理工大學先試先行,從零起步進行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探索、完善行星科學領域的教育教學體系,培養更多符合國家戰略發展和前沿科學需求的專業化人才,提升我國深空探測的科研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能留下的學生都有一個「行星夢」

行星科學,有的學生認為是去月球「撿石頭」、有些學生以為只是物理或地理的一個分支……事實上,行星科學是研究行星、衛星、彗星等天體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徵以及它們形成和演化過程的科學。行星科學以深空探測為主要研究手段,由地球科學、空間科學和天文學等學科構成。

對於這門「高大上」的學科,許多學生都想要嘗試一下。

但事實上,行星科學研究生招生與本科有著很大的不同。行星科學研究生建立在多年學習的基礎上,對這門學科有著較深的了解,能夠明確自身報考意願,入門後也能一直堅持下去。但本科學生則有所不同,沒有經歷過本科4年的「歷練」,想要在一開始就走上這條路,則需要以濃厚的興趣為支撐。

2020年9月份,英才班面向全校大一新生遴選約20名有志青年,一共105名學生參與了報名。但是對這門學科真正感興趣的學生,連一半都不到。

「自我們開始進行行星科學英才班的校內宣傳以來,有105人登記報名,近40人參加面試,最終錄取21人。」李春輝告訴記者,105人報名,卻只有43名學生根據要求提交了自我陳述,表明了實際意願。

最後,40名學生參與了學校安排的面試環節。而此次面試不只是「打個照面」,學校為每位學生安排了15分鐘的面試時間以及特殊的面試「50問」。

面試「50問」是經過多位老師的精挑細選,問題涉及學習情況、個人能力、性格、生活以及未來規劃等各個方面。「真正能留下來的,是有『行星夢』的學生。」李春輝說。

「小時候能望見繁星點點的夜空、《小王子》中描繪的孤獨又浪漫的星球以及電影裡令人震撼的浩瀚宇宙,都令我忍不住想去探索其中的奧秘。」首屆行星科學英才班學員崔馨月說,既然機會已經到來,她願盡己所能在這一領域求索,給理想一個交代。

此次英才班最終組班的21名學生中,從日語專業加入行星科學的邢珪馨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說:「我跨了一個毫不相干的專業是因為我對行星科學很感興趣,並且國家相關專業人才較為缺乏,我希望將來能為國家在該領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天然的優勢讓他們「先走在路上」

目前,我國深空探測事業迅猛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然成為崛起中的深空探測大國。但是,我國行星科學學科剛剛起步,若沒有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難以與國家深空探測戰略規劃的深度實施需求相匹配。

其實,我國對行星科學教育的探索早已開始萌芽。

2018年2月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正式更名為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吳福元提出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2018年12月4日,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論證會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召開。當時參加會議的25位評委來自國內20家單位,其中包括3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成員、3位院士,與會專家一致表示:基於學科發展趨勢以及國家深空探測戰略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需要抓緊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培養中國自己的深空探測人才。會議一致建議中國科學院大學牽頭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

2019年1月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1次會議評審通過了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培育工作的申請,此後,行星科學的學科建設,正式開始。

雖然此前在國家學科設置中沒有行星科學學科,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以交叉學科的方式,在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空間物理學等學科下已開展行星科學的研究生教育。

為何成都理工大學要先行先試設立行星科學本科班?「行星科學的研究生教育,相當於讓一棵已成材的樹開花結果。而本科教育更像是種下一顆種子,悉心培養它成材。」李春輝說,基礎學科的教育十分重要,所以行星科學本科教育必須要有人「先走在路上」,成都理工大學很適合作為這條道路的「出發點」。

作為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成都理工大學在地質、能源、資源科學等方面有著傳統優勢。

「地球本身就是一顆行星,因此地球科學的人才更容易成長為行星科學家。」李春輝說,地球科學是建設行星科學的基礎,成都理工大學具有資源優勢。

據了解,成都理工大學成立了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聘請學術領軍人才開展行星科學研究和教學。該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是以知名行星科學家劉耘教授為首席科學家,以知名行星化學和地球化學家張兆峰教授和行星深部物理學家孫新蕾教授為主要學術帶頭人設立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機構。

圖片來源:「成理學工」微信公眾號

「英才班的組建不僅是完善我國行星科學拔尖人才培養體系的重大突破,也是我校雙一流建設人才培養的重大舉措。」行星科學國際研究中心負責人劉耘教授說。

課程設置接軌國際且有自身特色

1972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成立了第一個行星科學系,標誌著行星科學人才培養體系的開端。該系致力於教授與行星科學相關的基礎和專業課程,培養從本科到研究生各個層次的行星科學專業人才。從那之後,國際上許多院校都開始陸續開設行星科學領域的相關課程。

李春輝告訴記者,學校系統地調研了英國和美國5所高校的行星科學相關課程開設情況。這5所國外高校均開設了礦物學、巖石學、構造地質學等基礎課程;強調計算機模擬的重要性,並開設相關課程;設有行星表面與大氣等與天文相關的專業課程。

此次開設的英才班,在課程設計理念內核上與國外一流高校行星科學專業高度一致。「我們的培養方案中對地球科學類課程給予了充足的學時,同時也突出了數理化、計算機等基礎課程的教學。」李春輝說。

在專業核心課程方面,行星科學的本科培養方案較完備地涵蓋了當下行星科學所有的前沿研究方向,包括行星科學導論、隕石學與宇宙化學、行星動力學、天體力學、空間物理學等,這些課程是目前行星科學研究的主要前沿分支,是推動學生在這一領域深入發展的重要基礎。

「此外,行星科學的本科培養方案還涵蓋了部分選修課,彌補了學科基礎課在物理、化學方面的不足,以及專業核心課在系統性方面的缺憾。」李春輝表示,不僅如此,培養方案還設有部分個性化教育課程,將為學生的後續深造開設前置課程、為交叉學科學習提前儲備知識、為學生就業創業培養專業技能。

同時,培養方案還設有為期27周的集中實踐課程,包括地質實習、行星實習、畢業實習與論文等,在控制學分的同時,為學生保證課時,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培養方案中專門開設了理論與實驗行星科學導論和近地天體系統研究課程,這是該校組織專家共同討論出的課程,也是國外暫未設立的課程。

編輯:張爽

審核:朱麗

相關焦點

  • 行星科學本科班誕生 「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行星科學本科班誕生 「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21/105  105名學生參與了行星科學本科班的招生報名,卻只有40名學生參加了面試,最終錄取的,僅21人。想要走上研究行星這條路,需要以濃厚的興趣為支撐。
  • 「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來源標題:行星科學本科班誕生 「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105名學生參與了行星科學本科班的招生報名,卻只有40名學生參加了面試,最終錄取的,僅21人。想要走上研究行星這條路,需要以濃厚的興趣為支撐。
  • 揭秘最接地氣「宇宙最強專業」,這個本科班究竟學啥?
    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我的太空夢就是窮盡一生去接近宇宙的真面目。」11月23日,成都理工大學2020級新生邢珪馨在武漢參加第十二屆全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上的所見所聞都讓她興奮不已。全國首個行星科學本科班的首屆學生之一,是邢珪馨的另一身份。
  • 「宇宙最強專業」—行星科學本科班誕生!
    2020年12月26日,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英才班班主任李春輝向記者透露該校設立的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以下簡稱英才班)已完成組班,21位學生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開始上課。
  • 全國首個!成都理工的「行星科學英才班」究竟研究啥?
    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採取導師制+書院制培養模式,能直接使用包括計算機集群、化學超淨實驗室和大型質譜儀等在內的先進教學和科研資源。創辦助力深空探測學科建設據了解,行星科學是地球科學、天文學、物理、化學和生命科學等基礎學科交叉而成的新興學科,主要研究太陽系物質的組成特徵、行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地外生命的探尋等,是國家深空探測、航空航天等重要事業的基礎性學科,但長久以來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一直處於稀缺的局面。
  • 全國首個!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本科班完成組班
    2020年12月26日,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英才班班主任李春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校設立的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以下簡稱英才班)已完成組班,21位學生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開始上課。行星科學學科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深空探測強國和行星科學強國的重要基礎。因此,構建完善的行星科學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 全國首個 「腦科學」本科專業在浙江大學設立
    腦科學研究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戰略重點。2019年12月27日,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院長由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擔任,這是全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初期規劃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
  • 浙大設立國內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
    作為全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該學院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 「腦科學是最具挑戰性的前沿學科,也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最快的學科。」學院院長段樹民說,腦科學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戰略重點。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均開設了神經科學的本科專業。
  • 浙江大學設國內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
    近日,浙江大學宣布成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作為全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該學院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據了解,這是國內高校首次在「腦科學」領域展開本科生教育。
  • 全國首個生物醫學科學本科專業迎來首屆...
    這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科學本科專業首屆學生的畢業去向。圖說:全國首個生物醫學科學本科專業迎來首屆畢業生 來源/交大醫學院供圖4年前,上海交大醫學院依託上海交大致遠學院招收了生物醫學科學方向新生,並於2016年獲教育部批准,增設了全國首個生物醫學科學專業,率先探索優秀基礎醫學人才培養。
  • 我國設立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
    國內高校將首次在腦科學領域展開本科生教育。近日,浙江大學成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擬設生物醫學(神經科學方向)和臨床醫學(神經精神醫學方向)兩個方向,填補本科神經科學專業的空白。「從本科階段就為學生提供交叉學科教育訓練,能為其腦科學研究的職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段樹民強調。人才缺口帶來培養需求腦科學,是目前最具挑戰性的前沿學科之一。「腦科學研究的規模和需求已經大大超過了眾多的一級學科。但我國普通高校提供的400多種本科生專業中,沒有神經科學專業。」段樹民說。
  • 國內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浙大怎麼建? 院士專家為本科生上課
    浙江大學近日成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這是國內高校首次在「腦科學」領域展開本科生教育。腦科學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戰略重點。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外高校均開展了神經科學的本科專業。中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如何打造?
  • 全國首個!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
    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成立啦~要知道,在此之前,「腦科學」本科專業在國內尚屬空白。對於這一可以說是「全國首個」的新興學院,你是不是充滿了好奇——它包含哪些本科專業?它的成立有著怎樣的契機?未來又將如何快速發展?更多精彩內容,一起繼續往下看!
  • 浙工大42個專業入選「雙萬計劃」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首批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等15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金融學等27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該校近三分之二專業入選省級及以上一流專業建設點,領跑省屬高校。
  • 廣東海洋大學5個專業入選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公布了2019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廣東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海洋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動物科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等4個專業獲批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中國海洋科學專業十大名校
    ,是國內最早一批的海洋學系、海洋研究所、海洋學院,是國家首批15個「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之一。,成立於2008年,擁有包括海洋科學本科專業、一級學科碩士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在內的完整辦學體系,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該院海洋科學專業被評為B+級,建成了海洋科學廣東省重點一級學科(第九輪),獲批中山大學品牌專業建設項目,廣東省重點專業建設項目。
  • 理論物理專業是個啥?
    可以看得到,隨著我國國民實力的增強,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從事科學研究職業的價值與社會地位已今非昔比,科學家作為能夠影響未來的潛力股,在當今社會越來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這裡,咱就初步介紹一下物理學中最具獨特魅力的分支——理論物理學。 理論物理學是個啥?
  • 帝國理工地質專業玩跨界,增設地球與行星科學,瞬間變得高大上!
    ,最近該系竟然在2019年新增了一門專業,MSci地球與行星科學(F647),能把地質學和行星研究結合起來,這門專業瞬間變得高大尚起來。所以,至少小編我為帝國理工這個創新點個讚!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了解帝國理工的地球科學與工程系吧!01 地球科學與工程系概況世界不斷增長的人口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保持對自然資源(水,能源和食物)的可持續利用,這是我們享受高質量生活所必需的,同時更應該保護環境。理解和解決這一挑戰背後的科學和工程是地球科學的核心,這是一門涵蓋物理、化學、數學和其他科學的跨學科學科。
  • 麥吉爾大學專業設置(本科/碩士/博士)
    麥吉爾大學多年來一直是蒙特婁人的驕傲,在其建校的190年的歷史中,麥吉爾大學由11個系和10個學院組成,還包括繼續教育和研究生以上教育學院,學校共提供300多個專業。麥吉爾大學以文科和理科專業著名,並為學生提供了廣泛選擇的課程學習, 包括有具競爭力的電子工程和計算機工程專業,從這兩個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供不應求。
  • 華師16個專業入選一流本科!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公示了2020年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華師共有16個專業成功入選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專業16個專業入選,省屬高校第一11月12日,廣東省教育廳公示了2020年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我校推薦申報的16個本科專業全部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入選總數在廣東省屬高校中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