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觀察|10名畢業生!全國首個生物醫學科學本科專業迎來首屆...

2020-12-06 新民晚報

10名畢業生,3名將分赴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雪梨大學、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和碩士,4位名將在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大學繼續深造,還有3名暫先就業但也表示將繼續申請海外求學和考研。這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科學本科專業首屆學生的畢業去向。

圖說:全國首個生物醫學科學本科專業迎來首屆畢業生 來源/交大醫學院供圖

4年前,上海交大醫學院依託上海交大致遠學院招收了生物醫學科學方向新生,並於2016年獲教育部批准,增設了全國首個生物醫學科學專業,率先探索優秀基礎醫學人才培養。去年,基礎醫學正式納入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這意味著國家要培養更多、更優秀的醫學科學家。如今,首屆學生交出亮眼「答卷」,他們的成長也為基礎醫學拔尖人才培養體系探索出了「交醫模式」。

選優,更選信念

我國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存在專業結構上的局限性,缺乏生物與醫學知識的整合,缺乏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訓練,以致我國生物醫學基礎研究的整體實力薄弱。交大醫學院生物醫學科學專業是帶著「培養未來科學家或者醫生的老師」的使命誕生的。因此在「入口」上就設下了很高的門檻。

首屆畢業生從當年考進上海交大的學生中再選拔,除了學習能力選優,還設計了包括針對學生和家長的好幾輪面試來「確認眼神」。「搞科研、做學術這條路不簡單,會和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期待不相符。我們希望孩子,還有他們的家庭,對科學是有信念和定力的。」上海交大基礎醫學院副院長王昊教授說。

「我們這個班級,氛圍很純粹。大家思考問題的角度常常會更偏學術的方式。就是說,遇到問題就直覺想要解決它,不會有很多幹擾,也無需世事洞明。」畢業生倪端這樣評價這個小集體。倪端算是班級裡的「學術擔當」,他從2017年起陸續發表SCI論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他還和師弟師妹們組隊,共同捧回了第十六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酷愛數學,也對生物醫學著迷,倪端覺得科研的目標是探索未知,也是為了讓人類獲得更好的生活。

圖說:男生合影 易蓉 攝

「養」成的科研能力

有能力、有定力的科學家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自由的學術氛圍、一流的科研環境、優質的教學資源中「浸潤」和「養成」的。因此,入選這一專業的學生成為醫學院最幸福的「寶貝」。科學家大牛全程擔任一對一導師,傳統理論課時大幅壓縮,轉而聚焦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包括實驗室輪訓、以研究為基礎的學習(RBL)、科創課題、文獻導讀等訓練,強化自學、討論式教學和實踐教學;此外,醫學院還集中了國內外資源開展國際化聯合培養,學生除了遊學,還能申請國外高校進行研究和答辯。兩名2015級優秀學生以中外雙導師聯合的形式,分別赴哈佛醫學院和雪梨大學醫學院進行了畢業設計,並順利完成全英文畢業答辯。

「就拿《生物醫學科學實驗》課程來說,這個貫穿多個學期高達160個學時的課程,從對基本科研操作有感性認識,到加入科研團隊練兵,到獨立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階梯式』設計令學生能夠逐步積累科研能力。」王昊還強調說,「無論實踐還是學習環境都是自由的,這裡沒有精細的照顧,而是以研究目標來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包括提出問題,找到能夠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方法,然後解決問題。」

圖說:女生合影 來源/交大醫學院供圖

以好奇心和勇氣作驅動力

在最後一場班會上,作為導師之一,上海交大醫學院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系系主任、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教授分享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的「6C」目標,即要成為一個好的研究者,應做到保持好奇心(curiosity)、勇氣(courage)、挑戰(challenge)、自信(confidence)、專注(concentration)、持續(continuation)。「好奇心是一切的開始,而當問題越來越難解決,應當有克服挑戰的勇氣,並且積累更多品質來應對,那就是專注、持續和自信。」他對畢業生們說。

每周800字,每周一個小導師領銜分享,這樣的文獻導讀堅持了4年;由學生成立的生物醫學科學協會(社團),自發組織、將聖約翰科學講壇、震旦技術講壇、同德人文講壇三個學術交流活動運營得風生水起;在一次次實驗中體會成功和失敗,體會科學的力量和生命的複雜……首屆畢業生在不斷的求知、求解中突破自我不斷前行,漸漸清晰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的優秀平臺,將我們這些科研小白領入生物研究的大門,在成功時與我們分享喜悅,失敗時給予我們再次出發的勇氣。是你們的關愛與指導成就了今天意氣風發的我們。」畢業生劉丁喻代表班級向老師們「告白」。

他們有的選擇繼續專注與生物醫學,繼續深耕;有的決定挑戰法學、量子科學或數據科學,期待在交叉中碰擦創新火花。無論選擇什麼樣的方向,4年醫學院的求學令他們對生命更加敬畏,「在醫學院讀了那麼多書,了解了那麼多疾病的事,才知道更多的是『未知』。這給了我們很大影響,讓我們變得『不糾結』,甚至有時候學會『放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又令我們更有衝勁和動力,更有意願去做出改變,去探究未知,去解決問題。」倪端說。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相關焦點

  • 全國首個 「腦科學」本科專業在浙江大學設立
    腦科學研究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戰略重點。2019年12月27日,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院長由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擔任,這是全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初期規劃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
  • 招辦面對面 | 溫醫大新增眼視光醫學新醫科班、生物醫學工程新工科...
    02招生區域  以浙江省為重點,面向全國27個省市區和港澳臺地區招生。  03新增招生專業  我校積極推進新醫科建設和國際化辦學,新增眼視光醫學(新醫科班)、生物醫學工程(眼視光工程新工科班)招生、臨床醫學(中外合作辦學)、放射醫學及基礎醫學等5個專業。
  • 浙大設立國內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
    作為全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該學院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 「腦科學是最具挑戰性的前沿學科,也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最快的學科。」學院院長段樹民說,腦科學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戰略重點。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均開設了神經科學的本科專業。
  • 浙江大學設國內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
    近日,浙江大學宣布成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作為全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該學院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據了解,這是國內高校首次在「腦科學」領域展開本科生教育。
  • 我國設立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
    國內高校將首次在腦科學領域展開本科生教育。近日,浙江大學成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擬設生物醫學(神經科學方向)和臨床醫學(神經精神醫學方向)兩個方向,填補本科神經科學專業的空白。「目前腦科學的研究生主要是生物學和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的本科生,他們在本科生階段幾乎沒有受到神經科學相關的知識教育,這不利於他們科研工作的開展。」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段樹民表示,腦科學是高度交叉融合的專業,需要數理化、計算機、信息學、生物學、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的背景知識。
  • 國內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浙大怎麼建? 院士專家為本科生上課
    浙江大學近日成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這是國內高校首次在「腦科學」領域展開本科生教育。腦科學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戰略重點。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外高校均開展了神經科學的本科專業。中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如何打造?
  • 全國首個行星科學本科班來了!「宇宙最強專業」到底學點啥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培養已經迫在眉睫,不幹不行了。」2020年12月26日,成都理工大學行星科學英才班班主任李春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校設立的全國首個行星科學領域的本科班(以下簡稱英才班)已完成組班,21位學生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開始上課。行星科學學科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深空探測強國和行星科學強國的重要基礎。
  • 浙大新增生物醫學本科專業 授浙大和愛丁堡大學雙學位
    浙江大學新增生物醫學本科專業,授予浙大和愛大雙學位一群海歸教授創辦想讓生物學和醫學「交叉進化」愛丁堡大學教授與生物醫學專業學生在小組討論課。最近,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浙江大學新增審批本科專業1個,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0個。這些新增專業基本都會出現在今年的招考名錄中。
  • 全國首個!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
    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成立啦~要知道,在此之前,「腦科學」本科專業在國內尚屬空白。對於這一可以說是「全國首個」的新興學院,你是不是充滿了好奇——它包含哪些本科專業?它的成立有著怎樣的契機?未來又將如何快速發展?更多精彩內容,一起繼續往下看!
  • 浙大首開"腦科學"本科專業:"全腦教育"是誤解
    「腦科學是最具挑戰性的前沿學科,也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最快的學科。」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段樹民表示,我國普通高校提供的本科生教育的專業有四百多種,卻沒有一個是神經科學(腦科學與神經科學兩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重疊的)的專業。為填補空白,不久前,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宣布成立。
  • 全國首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今年將迎來第一批本科學生
    這次選拔,將會產生第一批本科就圍繞腦科學進行集中學習的「後浪」。因為,去年年底,浙江大學成立了我國首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 據了解,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將下設生物學(神經生物方向)和臨床醫學(神經精神醫學方向)兩個本科專業。
  • 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填補「腦科學」本科專業空白
    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填補「腦科學」本科專業空白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19-12-30 16:01 來源:澎湃新聞
  • 浙江首屆生態學本科專業畢業生就業深造前景好
    杭州網訊 全班32名學生,只有個別學生還在挑選用人單位,其餘學生有的已經考取浙江大學等高校的研究生,有的已經被錄取為環境監測大隊的公務員,更多的則是進入到和環境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工作……浙江農林大學生態學本科專業101班的32名畢業生即將離校,讓老師們欣慰的是,雖然是浙江省首屆生態學本科專業,但是每一個畢業生或就業或深造,發展前景都很不錯
  • 新鄉醫學院生命科學本科專業:地方院校的「一流」逐夢路
    然而在四年前剛入校的她們卻是另一番景象:第一志願臨床醫學調劑錄取到生命科學專業,失望、牴觸、迷茫來到這所學校這個學院,大一沒讀完她們就燃起了全新夢想,陳夢仟把奮鬥的目標鎖定此前沒敢怎麼奢望的「復旦」,慄毅喆則把「醫生夢」轉換成「科學家夢」。據該校校長任文杰介紹,生科學院結伴、扎堆兒闖名校成為一個突出的現象。
  • 生物科學、生物醫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有什麼區別,就業如何?
    一、 生物科學專業1、簡介:生物科學,有的高校也稱生命科學專業,非常有前景的專業,屬於基礎學科,主要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科學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學生將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進而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教學
  • 浙江首屆生態學本科專業畢業生 就業深造前景看好
    全班32名學生中,只有個別學生還在挑選用人單位,其餘學生有的已考取研究生,有的已被錄取為環境監測大隊的公務員,更多的是進入到和環境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工作……近日,浙江農林大學生態學本科專業101班的32名畢業生即將離校,讓老師們欣慰的是,雖然是浙江省首屆生態學本科專業,但是每一個畢業生或就業或深造,發展前景都很不錯。
  • 國內首個「腦科學」專業浙大怎麼建? 院士專家來上課
    ,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這是國內高校首次在「腦科學」領域展開本科生教育。腦科學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戰略重點。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外高校均開展了神經科學的本科專業。中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如何打造?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段樹民等專家學者日前做了詳細介紹。
  • 全國首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新聞—科學網
    12月27日,浙江大學宣布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成立。
  • 蘭州大學高招訪談:新增9個本科專業 總體招生4900名
    (一)學科類別多:覆蓋除軍事學以外的12個學科門類,給學生跨學科選修、輔修、攻讀雙學位、轉專業、跨學科攻讀研究生提供充足的機會,同時極大有利於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發揮綜合性大學天然的多學科交叉優勢,極大有利於形成新的學科研究群體,開拓新的研究領域。  (二)專業大類多:70多個本科專業按照20餘個專業大類進行招生。
  • 醫學之基礎醫學類專業綜述與簡介
    (2020年版)》,老頭計劃在2020年高考前完成對《目錄》中包括的12個門類、92個專業大類,共703個本科專業(不包括軍事類),按專業大類進行綜述和簡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基礎醫學類(1001)包括基礎醫學(100101K)一個基本專業,以及2014年新增生物醫學專業(100102TK,2014年),2015年新增生物醫學科學專業(100103T,2015年),共3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