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新增生物醫學本科專業 授浙大和愛丁堡大學雙學位

2021-01-13 人民日報

浙江大學新增生物醫學本科專業,授予浙大和愛大雙學位

一群海歸教授創辦

想讓生物學和醫學「交叉進化」

愛丁堡大學教授與生物醫學專業學生在小組討論課。

最近,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浙江大學新增審批本科專業1個,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0個。這些新增專業基本都會出現在今年的招考名錄中。

值得一提的是,新增審批的生物醫學本科專業,為浙江大學在國內首創。

實際上,生物醫學為教育部和浙大現有專業目錄中已有專業,這次是審批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於2011年獲批建設國家試點學院,2012年與香港大學同期在亞洲首次設立該專業,採用3+1國際化培養模式,目標是培養適應健康產業發展需求的生物醫學領域的複合型人才。

一群年輕歸國教授創辦的專業

「2012年設立生物醫學專業的時候,是在基礎醫學院下面,當時審批的是生物醫學(100102TK),今年新審批的是生物醫學(100102TKH),TK是特控的意思,是指國家對這一專業審批嚴格控制,而H指合作辦學。」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歐陽宏偉說。

這一專業,可以說是歐陽宏偉和浙大基礎醫學院一群年輕歸國教授們創辦的。

今年47歲的歐陽宏偉,畢業於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畢業後做了一名骨科醫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7年後,覺得不夠『好玩』」,所以,他去新加坡國立大學讀了博士。

「我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念臨床醫學,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念組織工程學博士(屬於生物醫學工程範疇,交叉學科),交叉背景幫助我很多,這也是我後來喜歡學科交叉思維,無論研究,還是教育。」歐陽宏偉說。

2006年,機緣巧合,他來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當時是最年輕的醫學教授。「我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優秀的骨科醫生,能治好劉翔、姚明的疾病,後來我發現,教育會比研究更有貢獻。去實現一個教育夢想,是目前來說我的人生裡最重要的事。」

於是,2011年,時任浙大基礎醫學院院長的歐陽宏偉,決定籌辦生物醫學專業,並於2012年開始招生。

「當時這個專業是在基礎醫學院下面的。之所以找愛丁堡大學合作,是因為他們是世界醫學的起源,由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培養的醫學教育家創辦了美國五個常春藤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達特茅斯大學)的醫學院,同時,是達爾文的母校,多利羊(世界第一個成功克隆的人工動物)的故鄉。」歐陽宏偉說。愛丁堡大學求學或執教的師生影響人類很多重要的生物醫學進程,如:將清潔消毒引入外科手術的李斯特、將氯仿用於手術麻醉的辛普森、定義白血病的本內特,以及發明試管嬰兒技術的愛德華茲。

連接生物學與醫學的跨學科專業

那麼,「生物醫學」到底是什麼樣的專業呢?是一個新興的連接生物學與醫學的跨學科專業。

生物醫學的目標,主要是運用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等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技術,來探尋和完善人體健康知識,創新人體疾病的預防和診療手段。「個人認為生物醫學專業最酷的地方有:再生醫學技術,腫瘤免疫治療技術,基因編輯技術,腦科學和人工智慧技術等。」歐陽宏偉說。

比如,再生和抗衰老,需要生物學和醫學等多學科交叉,通過研究幹細胞技術、生物材料技術和三維列印技術等,合成各種人體器官組織,讓損傷的人體可以像汽車保養一樣換新零件,也可以保持機體年輕健康態。

再比如,腫瘤免疫治療,就是用腫瘤的特異抗原訓練免疫細胞,像警察抓潛伏的壞蛋一樣殺腫瘤,有很多臨床試驗了,以前很多不能治療的病人也能治了,甚至治癒。

2016年,兩校合作升級,成立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同年面向高考直接招生。該學院官方微信上對此專業的介紹是:培養兼具生物學和醫學基礎的生命科學人才,課程內容包括運動生物學和醫學以及信息學等原理與技術解決人類健康問題,為生物學研究尋找出口,為臨床醫療尋找支撐。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的一個分析報告,揭示了各個行業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其中生物醫學類等健康產業,最難被機器人取代。」歐陽宏偉說。

學生將「交叉進化」成長

很多人會有疑問,生物醫學?感覺這個專業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這是個錯覺。

「大家都知道生物醫學領域,但大學裡只有『生物學專業』和『臨床醫學專業』,一直沒有兼具『生物學和醫學』複合知識背景的專業人才培養。」歐陽宏偉說,常被人們搞混的生物醫學工程一直是工科生培養(在信息學部培養),用工程原理解決醫學問題,比如研發醫療儀器。」

「臨床醫學培養醫院的醫生,生物醫學培養生物醫學研究人才和產業人才。但目前都是生物學專業和動物學專業學生開發醫療用的新技術新產品,這些專業沒有醫學背景會覺得有些挑戰或障礙。」歐陽宏偉說。

而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生物醫學專業特有的複合型核心課程包括:整合生物醫學、分子細胞生物學、建立生物體II、微生物與免疫學II、應用生物醫學II、人體系統的整合功能II、發育生物學、人體結構與功能學等。

既然是聯合辦學,師資肯定是國際化的。歐陽宏偉介紹,100%老師具有海外求學及科研經歷,除了全球招聘的傑出全職國際師資,還有合作兩校的兼聘師資,50%為愛丁堡大學多年教學經驗優秀教師,50%浙江大學資深教授(院士、國家千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

歐陽宏偉希望,他們的學生,也都是「交叉融合」的:「我們現在教你的是東方西方的融合,生物與醫學交叉,學會以後可以和其他領域交叉。」所以,學院鼓勵和資助每個學生去海外名校暑期交流、畢業設計和實習機會,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等。「因為你了解了世界名校,你就可以平視世界。」這種「交叉進化」的成長模式,被歐陽宏偉認為是浙大生物醫學專業的一個特色基因之一。

而未來的方向,歐陽宏偉認為有四個:1,走向學界,30-35歲成為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目前急需生物與醫學背景兼具的師資);2、走向產業界,28-35歲成為生物醫學領域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和科學家;3、走向支撐崗位,26-30歲成為大學、醫院、高科技生物醫學企業的骨幹;4、走向投資或管理界,生物醫學本科教育後在研究生階段學習法律或者管理,成為生物醫學領域的律師、投資顧問和管理人才。

「你看看杭州餘杭、下沙等區,生物醫學高科技企業應該佔到三分之一強。」歐陽宏偉很是看好專業的就業前景。但目前,還沒有畢業生直接去就業的,總共招生160多人,50多名畢業生全都獲得海外名校深造,包括哈佛、麻省理工等。

這個領域的大咖,在他看來多到難以羅列:張鋒,美國教授,剛出爐的80後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基因編輯技術,基因治療領域。山中申彌,日本教授,日本2009幹細胞諾獎,再生醫學領域。丁列明,中國企業家,貝達藥業,腫瘤小分子藥物,腫瘤領域……「舉幾個可能大家在新聞上見得比較多的名人,其實生物醫學牛人巨多,因為研究經費多,生物和醫學經費佔國家基金委所有學科經費的30%以上,生物醫學領域的大學學院或研究院多,高科技企業越來越多,比任何一個專業都多。」歐陽宏偉說。

相關焦點

  • 愛丁堡大學+浙江大學:培養生物醫學新生代
    兩所中英名校共同在浙大海寧國際校區設立「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合作開展生物醫學本科教育,今年將正式招生。本次合作,是浙大首次與海外高水平大學合作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也是愛丁堡大學首次對海外培養的學生頒發本科學位。
  • 浙大新增兩個本科專業生態學和農業工程專業
    通訊員 周煒 記者 胡信昌    本報訊 浙江大學今年本科招生新增兩個專業。生命科學學院的生態學專業和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的農業工程專業。今年秋季招生。昨天,浙大相關專業老師,介紹了這兩個新增專業的研究領域和今後的就業方向。
  • 看浙大擘畫全球開放發展藍圖
    2016年以來新增本科生海外交流項目近200個,拓展了一批高水平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如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在生物醫學領域,與日本京都大學在能源領域的博士聯合培養。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及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攜手哈佛大學神經系統實驗室開展本科畢業設計項目、管理學院連續六年組織矽谷創業實驗室項目、建築工程學院與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合作開展教學工作坊項目、生命科學研究院與劍橋大學格登研究所推出博士生聯合培養項目……日益擴大的朋友圈,帶來的不僅僅是與全球一流學術及科研機構的合作培養機遇,來浙大留學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
  • 一群海歸教授創辦 想讓生物學和醫學「交叉進化」
    愛丁堡大學教授與生物醫學專業學生在小組討論課。最近,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浙江大學新增審批本科專業1個,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0個。這些新增專業基本都會出現在今年的招考名錄中。值得一提的是,新增審批的生物醫學本科專業,為浙江大學在國內首創。
  • 浙大自主招生考試新增化學 專業選擇多樣
    3月26日,浙江大學發布2018年自主招生簡章,記者第一時間聯繫浙江大學本科生招生處處長王東,請他介紹今年自主招生簡章中的新變化。 今年浙大的自主招生報名條件除必備的要素外,明確還需要滿足兩項條件中的一個。
  • 光明日報刊登浙大專版:一流教師在育人一線 一流人才創一流成果
    浙江大學曾歷經三次大討論, 探索研究型大學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浙大聚焦的問題之一 。「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研究者,每一個研究者都是老師。 」在考察了浙大的學生培養環境後,英國愛丁堡大學副校長傑裡米·布拉德肖教授想起了愛丁堡大學這個流傳很廣的育人理念。基於共同的培養目標,2015年5月20日,愛丁堡大學正式與浙江大學共同宣布,設立聯合學院共同開展生物醫學本科學位教育。
  • 浙大城市學院發布2019年招生簡章
    招生專業(類)包括26個普通類本科專業(類)、1個藝術類本科專業類。  跟去年比,今年招生進行了調整,如普通招生計劃有所增加,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停招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統計學2個專業,省外本科一批次招生省份增加四川省,在河南和四川本科一批次招生計劃分別增至150人和95人。
  • 國內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浙大怎麼建? 院士專家為本科生上課
    浙江大學近日成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這是國內高校首次在「腦科學」領域展開本科生教育。腦科學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戰略重點。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外高校均開展了神經科學的本科專業。中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如何打造?
  • 生物工程專業大學排名:西交第三,浙大第二,第四僅是211大學?
    生物工程是一個新興工科專業,它結合了大量電子、軟體知識,同時以生物為主攻方向,雖然談不上熱門,但是小編相信二十年內生物工程會取代許多夕陽產業成為人類的主攻領域,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下生物工程專業的四所排名靠前的學院。江南大學什麼?江南大學是什麼學校?
  • 浙大哲學系07級本科3人就讀 冷門專業受保護
    浙江大學哲學系系主任董萍教授如是說。今年,浙江大學5000多名本科畢業生中,出自哲學系的只有3人,僅為往年的1/10。一時間,哲學專業如秋風中的枯枝,寒意逼人。消息一出,立即引發議論紛紛。浙大哲學系研一學生盛寧說,哲學系學生通常的發展路徑是:本科畢業後,繼續升學,讀研讀博,最後進高校當老師,或者考進社科研究單位。2009年,浙江工商大學規劃建設綜合性大學,新建哲學系,成為浙江第二所擁有哲學系的高校。第一批18名學生,多半是被調劑進來的,對自己專業的就業前景,大部分同學並不看好。
  • 醫學院考研浙大再創新高!城院+浙大醫學人才培養模式get
    原創 請關注 浙大城市學院喜 報今年,在浙江大學研究生錄取過程中,醫學院共計21人被浙江大學醫學院、藥學院相關專業錄取。其中有三個特點:全——臨床醫學、藥學、護理三個專業皆有學生被浙大錄取;高——整體水平高,總分超350分的有17人,其中藥學1601班餘滋愷以面試第一、總分第一的成績被藥學專業錄取;優——多名學生被相關專業學科帶頭人收至麾下,如臨床1506班凌哲南成為浙大普外科導師鄭樹森院士門生。
  • 讓牙齒再生、止血救生衣、通用熊貓血……浙大這個專業,超乎你想像!
    浙大化學浙大化學先後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理科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工科基礎課程化學教學基地」,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2019年,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0年,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
  • 浙江大學:30名本科畢業生當選兩院院士
    來源:浙股2019年兩院新增院士名單揭曉,共有7位院士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其中原浙江農業大學2名,原杭州大學1名。來自浙大本部、42歲的孫斌勇,成為全國最年輕的院士。這7名新增院士簡歷如下:葉志鎮,1955年出生,浙江大學1982屆電機本科,1984屆光學儀器碩士,1987屆光儀系博士。現為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任其龍,1959年出生,浙江大學1982屆高分子化工本科,1987屆化學工程碩士,1998屆化學工程博士。現任浙江大學生物質化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院長。
  • 首位獲普外科「院士」頭銜的內地醫師 原來在浙大一院
    上周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膽外科主治醫師徐小波在香港參加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香港外科醫學院聯合院士頭銜授予儀式。徐小波成了首位通過普外科FRCS考試的內地醫師。這場院士資格考試,在香港僅有50%左右的通過率,具有極高的含金量。今年4月,和徐小波一同參加考試的,還有38名來自內地和香港的醫生。
  • 跨校成為浙大學霸!浙江大學化工學院生物化工考研複試|百家故事
    浙大的複試我看一下,好像是全國算比較早的了。2月11號出成績,3月中旬就各個學院陸續就開始複試了。我報考的是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化工專業,初試第一進的複試,我總分是422,比第二名還高了40多分,所以我複試其實壓力也沒那麼大。複試主要是考兩部分,一部分是筆試,一部分是面試。
  • 浙大碩士畢業重新高考,考入自己理想專業,這樣做是否值得?
    26歲的浙江大學化學碩士生張韞喆,在2019年,重新高考,考進了山東大學的醫學專業。原本他在浙江大學,學的是化學專業。但對於化學專業,沒有那麼的喜歡。原本他一直想學醫,但是在陰差陽錯之下,選擇了化學專業,一直讀到碩士。直到今年,才鼓起了勇氣,重新高考。不顧家人的反對,參加了今年的高考。終於,他考進了山東大學的中醫專業,成功的選擇了醫學專業。
  • 浙大城市學院超常規建設全國百強
    董凌峰,浙江最早馳援湖北的男護士;餘賽婷,則是浙大二院主動請纓上前線的「最小的娃」……日前,四位護理學專業校友回到母校,分享了他們奔赴抗擊疫情一線的故事和心路歷程。像他們這樣日夜穿梭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校友有數十位,都是浙大——城院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培育出的精英。  浙大城市學院是省內唯一全面共享浙大附屬醫院資源的高校,共享優質的師資和實習實踐平臺。
  • 26歲浙大碩士考上山東中醫藥大學本科
    學醫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想法,2018年春天,浙江大學碩士研究生張韞喆,在畢業後正式提出了重新高考的想法。經過一年的努力,2019年他終於考取了山東中醫藥大學。「報志願一定要選自己喜歡的專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專業選錯了,不僅大學會過得茫然,整個人生也會失去目標。請大家以我為戒。」
  • 浙江省杭州市將投入100億經費,支持浙大城市學院建設成百強院校
    浙大城市學院是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杭州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1999年7月,杭州市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合作創辦了按新機制新模式辦學的獨立學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2020年1月,城市學院正式獲批轉設成為公辦普通本科高校。
  • 浙江大學今年新增機器人工程和人工智慧專業並招生,還將開設圖靈班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浙江大學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1個,分別為機器人工程和人工智慧。浙江大學本科生招生處處長朱佐想介紹,這兩個專業將從今年開始招生。同時他還透露,今年浙江大學將在竺可楨學院新設圖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