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請關注 浙大城市學院
喜 報
今年,在浙江大學研究生錄取過程中,醫學院共計21人被浙江大學醫學院、藥學院相關專業錄取。其中有三個特點:
全——臨床醫學、藥學、護理三個專業皆有學生被浙大錄取;
高——整體水平高,總分超350分的有17人,其中藥學1601班餘滋愷以面試第一、總分第一的成績被藥學專業錄取;
優——多名學生被相關專業學科帶頭人收至麾下,如臨床1506班凌哲南成為浙大普外科導師鄭樹森院士門生。
5月28日上午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調研醫學院。
羅衛東指出,「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醫學院作為智力與資本密集型的學院,在綜合性大學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要有決心與信心將其越辦越好。
羅衛東指出,醫學院的發展要按照遠近結合的策略推進,承襲浙大文脈的同時,真正做到錯位與互補發展。在戰術上要上下一心、全力以赴,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戰略上結合「十四五」規劃的編制,明目擴胸,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理念,在原有基礎上設立引領性的目標。「仰望星空、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巧幹實幹」,他期望展開想像力,大膽創新體制機制,贏得發展的資源與空間。
羅衛東點讚醫學院今年考研取得的好成績,勉勵老師們:「我們的初心就是立德樹人,要守住初心,培養更多能為國家戰略與人民健康福祉服務的醫學人才。」
這樣的好成績離不開同學們的努力,也得益於學校與浙大醫學院建立的人才培養合作模式。
考研上浙大究竟是不是一件難事?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分享吧!
「五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不久前,臨床1506班韓承祚收穫捷報,被錄取於浙江大學醫學院肝膽外科,師從徐驍教授。回望備考的這一路,她認為過程中有三難:難在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難在堅持,難在心態。
韓承祚(右)
「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合理的作息是有效複習的首要條件。」 韓承祚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制定了一套計劃。因為早上的學習效率最高,她每天都早早去自習室學習,晚上儘量不熬夜,為第二天養精蓄銳。
考研複習是個不斷重複、略顯枯燥的過程:專業課的書前前後後看了五六遍,英語閱讀冊幾乎翻爛了……這個時候,堅持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在堅持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外界打擾而有所動搖,韓承祚認為,「保持心態是最重要的。」家人、老師和同學的陪伴和寬慰,在衝刺考研的階段給了她莫大的鼓舞,是她維持良好心態的精神支柱。
與韓承祚同班的凌哲南也被浙江大學醫學院錄取,師從鄭樹森院士。最初決定考研時,凌哲南便面臨著應該如何平衡考研複習和專業課學習時間的雙重困擾。「如果為了考研複習而掛科,那豈不是顧此失彼?」於是他在課上認真聽課,把課後的時間交給了考研。他每天只複習一章專業課內容,他認為這更像是「飯吃八分飽」,為第二天的學習留餘力。在複習後期,凌哲南又通過不斷地設定階段性目標,來調整自己的規劃安排。
凌哲南
捷報頻傳,臨床醫學「一個寢室考上三個浙大」的消息傳遍了校園。住在同一屋簷下的許賢斌、項顥頤、林銘傑都來自臨床醫學1504班,在今年碩士研究生考試中,他們分別通過了浙江大學內科學(傳染病)、腫瘤科、胸外科的複試。早在剛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實習時,他們三人就定下了「考上浙大」的目標,並且時刻相互監督、相互激勵,並最終不負自我,得償所願。
從左至右:許賢斌、林銘傑、項顥頤
「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
藥學1601班的餘滋愷以412分的初試高分及複試第一名的好成績,成功考取浙江大學藥學研究生。
餘滋愷
「自律貫穿了長達九個月考研複習的全程。」回憶起那段日子,餘滋愷如是說。英語底子較好、有機化學較為薄弱的他把藥學綜合當成了「難啃的骨頭」去啃。
相比於機械重複的複習,餘滋愷更傾向於用一種「輸出」的方式鞏固所學。在複習有機化學的過程中,由於知識點又多又雜,餘滋愷常常會有意識地將易錯點整理歸納,從而保證接下來複習的高效性,這是一種「對內輸出」的方式。除此之外,他積極找老師答疑、幫助同學解決問題,也能重新梳理一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成功做到了「再鞏固」。
「有空就看書!」
護理1602班的陳一丹被浙大醫學院的護理學錄取。實習暴露了陳一丹實踐中的弱勢,「還沒有做好畢業、進入臨床的思想準備,就此誕生考研的想法。」
陳一丹
「正式準備考研從去年七月底開始,」陳一丹回憶道,「因為中間一直在醫院實習,所以需要進行充分的時間管理。」規劃好自己每天每門科目的學習計劃,根據學習的進程不斷調整各門課的學習順序。」有時一天的實習結束後已經很累了,但她依舊會堅持完成當天的學習計劃再休息。
每每遇到複習瓶頸,陳一丹從不「死磕」,「有時候一直複習反而會起到反效果,適當的放鬆才是度過瓶頸的關鍵。」除此之外,「有空就多看看書」是陳一丹一直以來的學習方法。在她看來,吃透書上的知識點比報什麼課外班都有用。
合作培養「建橋梁」
求是文脈育人才
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浙大城市學院一直與浙大醫學院有著密切的合作。一方面,充分藉助浙大優質的師資和雄厚的實習實踐平臺,學校為醫學院的學生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機會;另一方面,通過組建以浙大相關專家為主要構成的各專業指導委員會,學校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名校」的辦學指導和支撐。
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後期教學環節可以享有與浙大醫學院學生同步實習、共享校園的經歷。而護理專業於2015年7月成立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護理學院,與浙大醫學院共同打造浙江大學護理教育體系。藥學專業也與浙大藥學院建立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導師體系,為今後的學科發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於醫學院的學生而言,這樣的合作不僅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享有浙大附屬醫院多名科室負責人或者學科帶頭人的教學資源,而且對於他們在醫學知識結構的塑造以及醫療能力儲備的提升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同時,學校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全面享有浙大附屬醫院實踐平臺的高校。近幾年,醫學院學生的研究生錄取率以及附屬醫院優質就業率都捷報頻傳,如臨床醫學和藥學的研究生錄取率分別為30%和20%左右。且有多名學生獲得浙大研究生招考的本專業綜合排名第一,如2018屆臨床醫學專業的汪朝輝、2019屆護理專業的吳靜潔、2020屆藥學專業的餘滋愷。
「通過學校和浙大醫學院的密切合作,醫學院的學生在日常的教學環節一直接受浙大的教育滋養,」據醫學院黨委副書記華淑芳介紹,「而我們現有的師資也大部分有著浙大工作及學習背景,這讓同學們對於浙大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近感。」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考研填報浙大也就如水到渠成了。
部分內容來源於醫學院
文字 / 黃詩睿 郭佳
攝影 / 王鵬
今日編輯 / 俞琬瀅
責任編輯 / 李冠琳
出品:
tuī
推
jiàn
薦
yuè
閱
dú
讀
原標題:《醫學院考研浙大再創新高!城院+浙大醫學人才培養模式get》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