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說丨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我理想中的大學

2021-01-21 浙江在線


人物名片:羅衛東,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浙大城市學院校長、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

大學要有自己的精神

19歲從杭州大學經濟系本科畢業,留校任教至今,我已經在大學教書38年了。

我時常思考,什麼才是理想的大學?大學是歷史上最古老的,也是最持久、最有社會聲譽的公益機構。正因如此,大學承擔著歷史和社會責任,需要追求真理,並把對真理的理解、正確的價值觀內化在學生的精神裡,讓學生在畢業離開校園後,能推動社會往好的方向走。

而一個好大學最本質的特徵是尊重學問。學校的聲譽是靠高水平的老師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還記得我在杭州大學工作時的老校長沈善洪。沈校長不苟言笑,他家住在杭大新村,每天走路上下班,別人跟他打招呼,他都愛答不理。但他極為重視學術,非常尊敬學校裡有學問的老先生,每每遇見都是畢恭畢敬的。

當時的杭大還有一個奇觀:30歲出頭的博導、教授一大串。這都是因為沈校長愛才惜才,慧眼識珠,不拘一格破格提拔任用了好一批小年輕。只要有才能,就「跳著」來。如今,這些教授都已是學術界的翹楚。文科有陳植鍔、史晉川、張湧泉、包偉民、徐輝、肖瑞峰、廖可斌、王勇、孫笑俠等,理科有王堅、王重鳴、陳杰誠、葉高翔、林強、朱利中等,這批當年破格晉升的年輕人中,如今多數已經成為院士、文科資深教授、長江特聘教授,我自己也是沈校長一手扶植提拔起來的。

在杭大工作期間,我耳濡目染了沈校長的辦學戰略、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激勵著我去更好地體會應該怎麼辦好一所大學,應該體現什麼樣的大學精神。

真正要辦好一所大學,辦一所能為國家為世界作貢獻的大學,很難!現在我們辦學最大的困難是,不能為了理想損失當下,也不能為了當下損失理想。如何才能在當下體現自己的辦學理想?這是我需要不斷探究的重要命題。

但我能明確的是,只有把學校的精神樹立起來,把文化和辦學的厚度積累起來,我的心裡才會感覺踏實。

讀「硬書」才能豐富人格

我喜歡給學生開書單,鼓勵學生讀「硬書」,即經典且思想密度高的書。「硬書」是一個人思想的基礎,一旦看懂了、吸收了、轉化了,就會成為自己思想進步的主引擎,人生旅途的指南針,安身立命的堅實基礎,更讓學生豐富人格,在紛紛擾擾、熙熙攘攘的真實社會生活中保持清醒、自主和獨立性。馬克斯·韋伯說,學問最大的功能就是實現人的「清明」。讀「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使人「自我清明」。

雖然現在有人說,這個時代,沒什麼必要讀「硬書」了。但在我看來,只要有人類,只要有社會,只要有發展的訴求,就應該讀「硬書」。不讀「硬書」,你就不可能有穩定而可靠的思想秩序,就不會有超然的人生態度和深刻的歷史感,當然,對於社會背後的結構和動力也就缺乏應有的認識。其結果,就是凡事或者不知其然,或者不知其所以然。

我常說,雖然學生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就不容易找,但我們更要為學生的最後一份工作努力。也就是,我們要為學生提供充分動力,讓他在人生徵途中,可以始終有從低軌道向高軌道發射的內在動能。這就需要學生在大學時代就樹立起高遠的人生理想、較為深刻的自我認識和對社會應有程度的理解。如果學生沒有歷史感,沒有關於生命根本性問題的看法,他又怎麼可能在很多重大的人生考驗前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如此一來,他的人生一旦到低谷就難以再衝高了。

這是我鼓勵讀書的初衷。接下來我想在浙大城院探索全面部署通識教育也正基於此。

通識教育為什麼重要?因為通識教育的本質就是讓每一個學生能在具有代入性的各種各樣的虛擬或者符號構建的情境裡,先演練一下未來人生的可能性與可行性。尤其是涉及到事業、婚戀、價值、成功這類必定是未來人生最大選擇的問題時,學校可以提供各種促發思考的教育和人際互動場景。人的一輩子不可能不犯錯誤,但是什麼時候不該犯什麼樣的錯誤,這個就需要在大學階段事先就進行某種意義上的預演和警示。大學就是年輕人面向著未來理想進行發展的重要的人生實驗室。

確實,通識教育無法教會學生謀生技能,但通過這樣的探求、摸索、聯想和感同身受,能打下人一生最重要的底色。底色沒打好,以後到了社會上想補課也補不起來了。所以,這是大學責無旁貸、必須要做的事。

進百強是不冒進的理想

眼下,我已在浙大城院工作6個多月。轉公辦後的浙大城院在社會上關注度很高,尤其是對於我們提出的發展目標。

實際上,要在十年內把浙大城院打造成全國百強大學,是我們反覆斟酌後確定的發展目標。

浙大城院以前是民辦獨立學院,雖然在同類學校中,是佼佼者,在社會上也有較好的口碑和聲譽,但畢竟不是在強手如林的公辦大學裡比拼。要進入百強,看上去是個宏大願景。我覺得這個目標並不冒進,但有點理想主義。

所謂百強,如果光是圍著各種量化指標做文章,我想只要資源供給有保障,以杭州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經過努力並不是沒有可能的。但我考慮更多的,坦率地說不是排名,而是大學實實在在的功能和貢獻。

在我心裡,浙大城院的百強目標不是數據指標含義上的百強,而是學校的聲譽要能在全國高校內進入百強,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能進入全國高校的百強。這需要我們通過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來完成使命。

但指標和聲譽也並不是完全割裂的,我要做的就是把這兩個邏輯更好地結合起來,而不是此消彼長。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將來浙大城院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表現,特別是長期表現,一定會超過很多大學的畢業生。浙大城院也會深深紮根,成為一所好大學。

我們是浙大城院轉公後的首屆領導班子。希望我們這個班子能夠在五年任期內,為這個要力爭在十年後實現的目標打下一個比較好的基礎。

我覺得未來還是很有希望的。

相關焦點

  • 浙大城市學院超常規建設全國百強
    浙江在線7月20日訊 今年6月1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籤署合作協議,全面支持浙大城市學院建設全國百強大學。一流城市孕育一流大學,一流大學成就一流城市。這是浙江高等教育強省建設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杭州城市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 清華兩位學者去香港大學當副校長,聊聊大學校長中的清華人
    10月27日,香港大學校委會成員開會表決,21:1,同意申作軍、宮鵬擔任副校長,分別分管研究和學術發展。申作軍之前是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主任,宮鵬原先是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大家也許都知道,清華出了很多幹部,其實在高教系統,清華也貢獻了很多位校長。據統計,有600多位清華校友當過各高校的正副校長、正副書記。今天我稍微說幾個。周禮杲周禮杲在1997—2000年任澳門大學校長。大家還記得澳門回歸的時間嗎?
  • 鄭強回浙大,「貴大校長」成絕響?
    回到浙大擔任黨委副書記,與2012年從浙大離開時擔任的職務一樣,難道是當年剛任浙大副書記的新聞改頭換面重出江湖?不過,經過筆者的核實,可以確認消息絕對真實。筆者承認,最先獲知鄭強幾乎是平調回歸,我的心情是錯愕而又震驚的。很快,各種網媒確認了鄭強回歸的消息,門戶網站給出了顯眼位置。
  • 一位美國大學校長:我為什麼支持孔子學院
    今年9月16日,他更明確表態:「我認為在西肯校園中應該支持中國文化項目,孔子學院是一種良好的渠道。」 一位美國大學校長為何如此支持中國的孔子學院?西肯孔院,能為孔子學院在美國的發展探出一條什麼樣的路? 人民網記者獨家專訪了蘭斯戴爾校長,並在此後1個多月與各方人士的交流中,觀察著西肯孔院所經歷的一切。
  • 15歲考上杭州大學,從深山裡走出的大學校長,總結出讀書3字經
    15歲考上杭州大學政治系(後改為經濟系),29歲晉升副教授,34歲晉升教授,46歲擔任浙江大學副校長,現任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總的來說,進大學之前的課外閱讀條件和環境對羅衛東來說是太不理想了,小學階段自不必說,真是要什麼沒什麼,連「五七」中學,也沒有圖書室。讀課外書,基本上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嗷嗷待哺。進了大學,讀書的條件簡直可以說是鳥槍換炮,別說是杭州大學本部圖書館的浩瀚藏書,就是系資料室裡藏的一兩萬冊書也讓他嘆為觀止!
  • 浙大城市學院將建設全國百強大學!
    20年的歷練、積澱、接力,城市學院從無到有、由小到大,成為今天的萬人學校。今年1月,教育部、省政府批准,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由獨立學院轉設為公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並更名為浙大城市學院。浙大城市學院源於「求是」,無論將來走得多遠,都割不斷與浙江大學「臍帶相連」的血緣關係,都要始終秉持「求是」精神,這是一以貫之的根脈所系。「今天浙大城市學院的歷史,不能簡單從轉設那一天算起,也不能從1999年算起,而應該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求是書院。也就是說,浙大城市學院是浙江最古老、也是最年輕的一所大學。」
  • 南方科技大學迎來了一位清華大學校長
    記者丨姚瑤 吳少敏 11月19日,記者從多方權威信源確認,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薛其坤將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我這個人在起跑線上的表現並不好。」1984年從山東大學本科畢業後,薛其坤被分配到曲阜師範大學當助教,邊教書邊準備考研。第一年,他報考哈爾濱工業大學,結果高等數學只考了39分。兩年後,薛其坤報考中科院物理所,結果大學物理只考了39分。」回顧當年的求學經歷,他說,上世紀80年代,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初期。
  • 四年後重回浙大 貴州大學校長鄭強接受本網記者獨家專訪
    新學期,浙大的學生們,都在關注這件事。  2月27日晚上,鄭強出現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他給老師們作了一場報告,內容主要是關於如何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及如何做好浙大相關工作。從在場人員發的朋友圈看,他的演講,很精彩,笑聲、掌聲不斷。  2月28日上午,他匆匆趕回貴州大學。
  • 醫學院考研浙大再創新高!城院+浙大醫學人才培養模式get
    原創 請關注 浙大城市學院喜 報今年,在浙江大學研究生錄取過程中,醫學院共計21人被浙江大學醫學院、藥學院相關專業錄取。5月28日上午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調研醫學院。羅衛東指出,「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醫學院作為智力與資本密集型的學院,在綜合性大學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要有決心與信心將其越辦越好。羅衛東指出,醫學院的發展要按照遠近結合的策略推進,承襲浙大文脈的同時,真正做到錯位與互補發展。
  • 北大教授任雲南大學校長
    4月23日,雲南大學首次迎來聘任產生的校長。4月23日,雲南省委在雲南大學召開幹部大會,宣布省委關於雲南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的任職決定。省委決定:林文勳任雲南大學黨委書記;聘請中科院院士方精雲任雲南大學校長。據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李小三介紹,方精雲是雲南省委省政府首次以聘任方式產生的雲南大學校長。雲南副省長陳舜出席會議並為方精雲院士頒發校長聘任書。北京大學相關領導出席會議。
  • 這些知名大學的校長都是我們浙江人!
    今天和小布一起來看看現任或曾任我國知名高校校長的部分溫籍學者,他們任職的高校中更是不乏"雙一流"名牌大學。雖然他們的工作地距離家鄉溫州各有遠近,但他們心中,都有著相同的難以割捨的家鄉情懷。1988年-1993年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1999年至2003年兼任溫州大學校長。谷超豪關注流體力學中的偏微分方程問題,在混合型偏微分方程方面,尤其是多元混合型方程的邊值問題中也取得了重要突破。1974年,復旦大學組成了以谷超豪領銜的科研組,和楊振寧合作,進行規範場理論方面的研究。
  • 浙大寧理校長楊德仁院士獲何梁何利獎
    浙江高校僅2人獲獎,其中,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校長楊德仁院士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半導體材料研究所所長,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校長楊德仁長期從事半導體矽材料的研究,包括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用矽材料,太陽能光伏矽材料
  • 市長當然比當地大學校長級別高,我說不見得?
    中國有116所「211」大學,39所「985」大學,本科學校1660所,大專283所,這麼多的大學在你現在所在的城市有多少所呢?應該不少吧。都說市長肯定比校長「官」大,但我說不見得?城市類型市長對應級別:直轄市市長:部級副省級城市:副部級地級市:正廳級縣級市:副廳級大學等級校長對應級別:985大學:副部級
  • 重慶大學走出的「平民校長」李曉紅 不再擔任武大校長一職
    11月1日晚,武漢大學官方微信發布原創文章《校長印記丨珞珈山上一抹「紅」》,披露被稱為「曉紅哥」的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離開武漢大學,將不再擔任武大校長一職。於1982年至2003年,先後在重慶大學擔任採礦系黨總支副書記、系副主任、資環學院副院長、院長、重慶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等職;2003年至2010年擔任重慶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 儒風鄉情丨臺灣遠東科技大學校長王元仁的「鄉愁」:相見更會想念
    敘鄉情、話發展、報桑梓,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儒風鄉情」系列報導,講述有理想、有作為的天下儒商走進山東、融入山東、助力山東的故事。本期推出《儒風鄉情丨臺灣遠東科技大學校長王元仁的「鄉愁」:相見更會想念》。
  • 校長來上課⑤丨城市希望小學巫裴:帶學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溫暖中成長~
    >校長檔案西山區城市希望小學黨支部副書記、校長。>六(1)班閻愉同學說:「巫裴校長的數學課生動有趣、通俗易懂,課堂上我能積極參與,提問質疑。」正是在這樣公平、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孩子們學會了思考、學習與合作,巫裴用他的情、他的真、他的愛吸引住了學生。巫裴的課,吸引該校不少數學老師來「取經」。
  • 原新餘學院校長羅玉峰 提名華東交通大學校長人選
    中國江西網(大江網)新餘訊 記者張鵬報導:近日,經江西省委研究決定,羅玉峰擔任華東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並提名校長人選。  羅玉峰簡歷  羅玉峰,男,漢族,1960年4月出生,籍貫江西高安。現任華東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並提名校長人選。
  • 這20位中國著名大學校長,全是溫州人!
    近日,溫州籍院士滕錦光被委任為香港理工大學下任校長的報導一經報導,便獲得了許多市民以及廣大網友的點讚。從古至今,溫州鍾靈毓秀,各行各業人才輩出。記者不完全梳理發現,在中國教育百年發展史上,不少外地知名大學曾經或現任的校長是溫州人。有大量媒體發文:」都說溫州很富,怎麼人均GDP只有六萬元,全省倒數第一?
  •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新校長上任 要將「學院」升「大學」
    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建立博士點授位、提高教職工待遇……昨日上午,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新任校長周激流為晚報記者講述了他的「宏圖大志」。周激流說,儘管挑戰重重競爭激烈,但他仍會與學校師生努力辦好這些大事。
  • 首次以聘任方式產生,北大教授任雲南大學校長
    4月23日,雲南大學首次迎來聘任產生的校長。4月23日,雲南省委在雲南大學召開幹部大會,宣布省委關於雲南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的任職決定。省委決定:林文勳任雲南大學黨委書記;聘請中科院院士方精雲任雲南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