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國大學校長:我為什麼支持孔子學院

2020-12-08 人民網國際

美國西肯塔基大學校長格裡·蘭斯戴爾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韓莎莎攝

人民網11月30日電(陳星星 韓莎莎)籌建中的美國西肯塔基大學示範孔院專用樓,終於迎來了新的突破——11月底破土動工,預計2016年6月竣工。

這將是國家漢辦在美國唯一新建的孔子學院專用樓。過去,美國的孔子學院往往是「寄宿」在大學校園裡的其他建築中或由舊樓改造而成。按照雙方籤訂的協議,西肯塔基大學所提供用於建設新樓的場地,50年內為示範孔院專屬免費使用,學校不得更換這塊專用場地的用途。

由美國大學免費提供土地,在校園裡建設孔院專用樓,50年之內還不能變更場地用途。這樣的消息,自然會牽動各方的神經。在長達23個月的籌建過程中,西肯塔基大學校長格裡·蘭斯戴爾(Gary A. Ransdell)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期間,無論是校長本人還是西肯塔基大學孔子學院(以下簡稱「西肯孔院」)工作人員,都接到過大量電話,要求回答關於這座孔院專用樓的目的、功能、資金來源、歸屬權等方面的質疑。美國當地媒體甚至罕見地發表了多達26篇文章,專門探討這些問題。

面對爭議,蘭斯戴爾堅定認為,建設示範孔院專用樓符合西肯塔基大學的核心利益,也有助於推動孔子學院的整體發展。今年9月16日,他更明確表態:「我認為在西肯校園中應該支持中國文化項目,孔子學院是一種良好的渠道。」

一位美國大學校長為何如此支持中國的孔子學院?西肯孔院,能為孔子學院在美國的發展探出一條什麼樣的路?

人民網記者獨家專訪了蘭斯戴爾校長,並在此後1個多月與各方人士的交流中,觀察著西肯孔院所經歷的一切。

談成績:「從各方面來看,這都是一個精彩的成功故事」

西肯塔基大學在哪?

從「美國鄉村音樂之都」 納什維爾向北開,一路農場一路綠,1個小時後,就到了西肯塔基大學。

建校於1906年的西肯塔基大學位於肯塔基州。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2014年該州人口為441.3萬人,白人佔比88.3%,亞洲人佔比僅1.4%。不同於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多元化的美國大都市,在西肯塔基大學所處的鮑林格林市行走,甚少見到華裔面孔,也鮮有中國元素。

就是在這樣一個原汁原味的美國鄉村小城裡,中國的孔子學院快速發展,在當地掀起了一股中國文化熱。

採訪一開始,蘭斯戴爾校長就主動談起西肯孔院。

表述時,這位美國大學校長一直使用的詞彙是「我們」,而非「他們」或者「你們」。他說,5年裡,我們取得了很大進步,我們做出了一些很特別的東西,看到西肯孔院的發展,我很滿意。更重要的是,孔院對我們的校園和社區產生了影響,當地有相當數量學校的漢語課程由我們的漢辦老師教授。

蘭斯戴爾評價說:「從各方面來看,這都是一個精彩的成功故事。」

成立於2010年的西肯孔院,中方合作機構是華北電力大學。成立初始,學院只有11位漢語老師,在肯塔基州4個學區的11所學校裡教漢語。如今,5年之後,西肯孔院已有47位漢語老師在21個學區授課,註冊漢語項目的學生達13580人。

根據國家漢辦網站顯示,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建立了475所孔子學院,其中美國有100所。西肯孔院,是全美兩所示範孔院之一,另外一所是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孔子學院。

這個成功故事,尤其體現在蘭斯戴爾校長所說的兩樣「很特別的東西」上:一輛中國文化體驗移動車、一個中國文化體驗中心。

中國文化體驗移動車,是一輛改裝房車。近56平方米的空間裡,擺放著中國的清朝服飾、剪紙文化、筆墨紙硯、竹簡文牘、二胡鐃鈸、中藥針灸,把玩物件等物品。

房車司機兼講解員、西肯孔院的馬丁·科隆(Martin Cohron),有一個韻味悠長的中文名字:孔茂庭。過去兩年裡,美國人孔茂庭開著這輛房車,去了200多個地方,向3萬多名來參觀的學生、教職工和社區人士介紹了中國文化。年近花甲的他,稱這輛車為「寶貝」。

接受採訪時,他正在為漢辦志願者教師崗中培訓而忙碌,已經連續幾天熬夜。但一介紹起他的「寶貝」,他就一掃疲憊,神採奕奕,臉上驕傲的神色和周身散發的激情,總是會讓人誤以為他是在講述自己國家的文化。

西肯孔院外方院長潘偉平介紹說,通過移動房車,可以把孔子學院搬到偏遠地區,讓更多美國人親身體驗中國的語言和文化。

此外,在學校圖書館的入口,設有一個中國文化體驗中心,佔地超過651平方米,配有7臺數字觸屏顯示器,分別介紹中國古代科技、漢字、先賢、剪紙、樂器、武術以及中國城市等,同時還展出多個中國文化精品實物。據潘偉平介紹,平均每年來此參觀的學生和社區居民超過15000人。

蘭斯戴爾說,西肯塔基大學有2萬多名學生,並非每個人都有機會去中國,但是在校的4年裡,他們都會去圖書館。「每次,學生們去圖書館,都要走過中國文化體驗中心,這非常重要。」

談支持:「理解中國,是學生們國際化經歷中必不可缺的部分」

西肯孔院的快速發展,與校長蘭斯戴爾的支持密不可分。

為什麼如此支持孔子學院?蘭斯戴爾表示,孔子學院可以幫助學校達成國際化的目標,讓學生們和公眾近距離感受中國,讓「中國」成為一個觸手可及的存在。

在採訪中,國際化是這位美國大學校長多次提及的一個詞。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希望學生們可以自信地成長,理解他們作為世界公民的重要性。」

蘭斯戴爾回憶說,10年前,西肯塔基大學決定將國際化引進學校,「我們了解了孔子學院的情況後,就決定要辦一所,我們聯繫了漢辦,申請成立孔子學院。此後,我們非常積極地推動孔院成為學校國際化策略中的重要部分。」

除了孔子學院之外,西肯塔基大學還成立了中文旗艦學院和中文系,三管齊下。

問及孔院如何幫助西肯塔基大學達成「國際化」的目標,蘭斯戴爾回答說:「孔院帶給我們機會,也讓我們有能力去組織教學和活動」。

他表示,沒有漢辦的財政支持,西肯塔基大學根本沒能力僱47個老師去公立學校教中文。更重要的是,漢辦賦予大學和孔院以自治權,在合作中很尊重當地大學的文化、學校體制和校園環境。

蘭斯戴爾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愈發顯著,世界非常渴望了解這個發展中的國家,美國也需要了解中國經濟對世界產生的影響。中文未來將成為一門世界語言,認識中國、理解中國,是學生們的國際化經歷中必不可缺的部分。

然而,對於大部分美國學生來說,中國仍然是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國度。雖然學校每年都派學生到中國交流,但並非每個學生都有這個機會。蘭斯戴爾說:「如果學生不能去國外學習,我們就把世界帶到他們面前。我們製造機會,讓他們體驗國際化。」

理解中國,是世界發展的需要,也是個體發展的需要。這種認知,正在西肯塔基大學和當地社區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同。鮑林格林的克洛弗波特學區(Cloverport)是西肯孔院派設漢語老師的學區之一。該學區教育局長查爾斯·普羅菲特(Charles Proffit)表示,他很高興聽到家長們向他反饋孩子們又學到了新的中國知識。他認為,學好漢語和中國文化,孩子們就比其他人多了競爭優勢,以後可以在中國找到好的機會。

肯塔基州教育廳世界語言顧問阿方索·託雷斯·努涅斯(Alfonso de Torres Nunez)介紹說,在肯塔基州,學生們通常學習至少5門外國語言,除了西班牙語,漢語是學生們要學習的第二大外語。

蘭斯戴爾認為,在舊金山和紐約,華人歷史悠久,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很強。在這裡,一切都是新的,新的文化、新的理念、新的知識。但他強調:「這才是孔子學院的價值所在。因為中國歷史文化在這裡並不普及,孔子學院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談未來:「會有更多大學願意開設孔院」

談及孔子學院在美國的發展。蘭斯戴爾校長表示,越來越多的美國高校將會和西肯塔基大學一樣,更注重國際合作與交流,甚至比西肯塔基大學更加重視,會有更多大學願意開設孔院,這就是孔子學院發展的機遇。去年12月,他去中國參加了全球孔院大會,「還有人問我怎麼到漢辦申請新的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如何持續發展?潘偉平院長認為,一是要「本土化」,與當地大學的訴求和核心利益相結合;二是要「自身硬」,讓所在地的大學和民眾對孔子學院的發展抱有持續的信心和信任。

在他看來,孔子學院面臨的發展瓶頸可能是師資和教材。漢辦老師只有取得了美國當地認可的教師資格證書,才能像美國教師一樣任教。如果沒有,就不能獨自授課,需要有資格證書的老師陪教。這對於教育資源以及資金吃緊的美國學校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西肯孔院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與西肯塔基大學教育和行為科學學院、肯塔基州教育職業標準委員會合作,西肯孔院為漢語教師資格認證搭建平臺。截至目前,共計有51名教師獲得肯塔基州漢語教師資格認證。西肯孔院也是唯一一所能為來自中國的漢語教師提供認證的孔子學院。

潘偉平介紹說:「正是因為師資力量得到了保障,目前,都是各學區主動要求西肯孔院給當地派老師,並且是以收費的方式進行合作。」

除了漢辦每年嚴苛的招收和培訓程序,孔院內部的交流培訓也是促使老師們進步的一個方式。

不只一位中文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常常會去聽美國老師授課,學習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技巧,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美國老師也會來聽他們的課,彼此交流,促進中美教學方式取長補短。

西肯孔院中方院長李博認為,在孔院,交流都是雙向互動的,老師們把中國語言和文化介紹給學生和社區居民。同樣,他們也在感受、體驗、學習美國的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

賓明智到美國3個多月,在當地一所學校教中文。她教5個班,80名學生,每班每天1小時。「剛來的時候,我發現他們對中國真是毫不了解。」

現在,學校所在的鎮上終於有了4個中國人,就是她和另外3位中國老師。走在路上,三五步就會有學生或是家長熱情地和她打招呼。她需要一架鋼琴授課,有家長甚至直接把家裡的鋼琴搬過來借她用。

這種信任與熱情,不僅僅是對中國老師的認同,也是對孔子學院的認同。

在肯塔基州中西部巴特勒縣(Butler County)教學的林偉鵬也深有同感,他一共有790名學生,常常為學生和當地民眾的熱情所感動。

孔子學院,播下了一顆顆學習中文的種子,結出了一朵朵友誼之花。

還有一個月,2015年就過去了,蘭斯戴爾和潘偉平等已經開始為這個精彩的成功故事,制定更高的標準:漢語學生數力爭在2015—2016學年度增至15000人,2025年達到45000名。

蘭斯戴爾校長說,美國有100多所孔院,全球有470多所,即使有一兩所學校選擇不開設孔院,在我看來,這個數字很小,我希望孔院在西肯塔基大學繼續存在50年或者上百年。 

相關焦點

  • 美國阿克倫大學孔子學院美方院長林陽訪問我校
    12月17日上午,美國阿克倫大學孔子學院美方院長林陽訪問我校。校長宋純鵬,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孫君健在金明校區行政樓210會議室會見了來賓,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國際漢學院相關負責同志陪同會見。宋純鵬代表學校對林陽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並對阿倫大學即將迎來的150周年校慶表示祝賀。
  • 探訪土耳其奧坎大學孔子學院
    人民網 高澤華攝 人民網北京9月24日電(高澤華)去年5月,土耳其的第三所孔子學院在伊斯坦堡奧坎大學正式掛牌,由中國國家漢辦、土耳其奧坎大學和北京語言大學共同籌建。近日,人民網行走新絲路前方報導組探訪這所「年輕」的孔子學院,與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交流,並且專訪奧坎大學校長舒萊·屈特女士。屈特表示,她一直以來都認為中土教育合作非常重要,孔子學院可以作為一座橋梁加強兩國人民的互相了解。
  • 西華大學與三一大學共建孔子學院舉行第二屆理事會會議
    西華大學校領導、三一一高校語言學校中方聯合會董事長劉樹根專家教授,負責人孔子學院國際交流與溝通交流工作中副校、副會長費凌專家教授,文新學院教授、理事謝應光專家教授,語言學校中方校長、理事陸雨副教授,三一一大學校長、外商聯合會董事長維沃夥專家教授,合作部副校領導、副會長夏啟丹專家教授,文化學院教授、理事華文忠專家教授,國際處處長、理事伊萬專家教授,語言學校外商校長、理事潘範妮參加了此次會議。
  • 奔跑吧漢語:11所豫辦孔子學院紮根亞非歐美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破冰」:一個人的孔子學院,用真誠改變偏見趙陽是較早在海外孔子學院教學的鄭大教師。2007年10月,她經培訓來到印度韋洛爾科技大學擔任中方院長。當時,孔子學院尚未掛牌。在孔子學院總部和鄭州大學的幫助支持下,趙陽既當院長,又當老師,開始了籌備工作。
  • 孔子學院再出新動態!孔子學院推動中文和中國文化在土耳其的發展
    白楊溪中學校長阿爾頓奧克介紹說,該學校是土耳其與中東技術大學孔子學院作為試點開辦中文教學的唯一一所初中。雖然孩子們都是5至7年級的學生,但他們對中文和中國文化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此次與孔子學院的合作,希望通過對中文的進一步學習,更多的了解中國文化。 阿爾頓奧克表示,為支持學校開展中文教學工作,中東技術大學孔子學院教師吳群彬每周為孩子們授課。阿爾頓奧克說:「孔子學院吳老師的到來,給學校增添了異域的氛圍,增加了孩子們學習中文和了解中國文化的興趣,這使我們感到非常高興。
  • 美國一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去世,北京語言大學回應
    針對美國韋伯斯特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劉強在美去世一事,今天,北京語言大學通過學校官網公布情況通報,劉強系該校教師,學校已經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組
  • 校長說丨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我理想中的大學
    人物名片:羅衛東,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浙大城市學院校長、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 大學要有自己的精神 還記得我在杭州大學工作時的老校長沈善洪。沈校長不苟言笑,他家住在杭大新村,每天走路上下班,別人跟他打招呼,他都愛答不理。但他極為重視學術,非常尊敬學校裡有學問的老先生,每每遇見都是畢恭畢敬的。 當時的杭大還有一個奇觀:30歲出頭的博導、教授一大串。這都是因為沈校長愛才惜才,慧眼識珠,不拘一格破格提拔任用了好一批小年輕。只要有才能,就「跳著」來。
  • 國家軟實力重在文化磁力 孔子學院背後的國際較量
    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選擇孔子作為漢語教學的品牌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標誌。北京語言大學曲德林校長說:「孔子及所創立的儒學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我們應該把孔子思想推向世界」。《亞洲時報》的一篇文章也認為,儒學在中國正經歷復甦,這一理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具有脅迫性內涵,因此孔子學院的命名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孔子學院總部理事凱斯·博內特:孔子學院搭建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雷遠東創立於2007年的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孔子學院,目前有近200個班級,十年來先後有14000人在這裡學習漢語,它也曾兩度獲得「先近孔子學院」稱呼。
  • 一位民辦大學校長的獨白:一生只做一件事!
    30多年前,他帶領山村的孩子們採集了一卡車的格桑花籽,播撒在家鄉的公路兩旁;今天,身為大學校長的他大膽創新,與世界六大洲的359所知名大學開展深度合作,成為河北省唯一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種人才培養基地,他培養的學子如格桑花綻放在世界各地,為傳播中華文化貢獻著力量。
  • 全世界唯一的共和國孔子學院
    託濟克院長在孔院門前迎接記者團(攝影:趙雪予)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趙雪予):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共和國漢學孔子學院成立於2006年6月。託濟克院長告訴記者,白大孔院負責協調全白俄羅斯所有孔子學院的工作。白大孔院下設有孔子課堂和漢語與中國文化中心。
  • 溫海明劉增光赴麻州大學波士頓孔子學院分享中國哲學思想
    9月28-30日,應麻州大學波士頓孔子學院和波士頓大學儒學社的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溫海明教授和劉增光副教授訪問麻州大學波士頓校區和波士頓大學儒學社。麻州大學波士頓孔子學院以此訪為契機,積極協調麻州大學波士頓校區全球訪學項目部門和文學院,邀請兩位教授於9月28日上午走進英語系學生課堂做專題講座。
  • 中央民族大學與美國紐約電影學院舉行校長視頻會議
    11月30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郭廣生出席與美國紐約電影學院的校長視頻會議,與紐約電影學院董事長Jean Sherlock、校長Michael J. Young、執行副校長Joy Zhu、學術副校長Sonny Calderon以及其他管理團隊成員,商談兩校在海南合作舉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事宜。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宋敏主持會議。
  • 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舉辦「孔子學院日」活動
    人民網弗羅茨瓦夫9月28日電(記者于洋)一年一度的弗羅茨瓦夫大學孔子學院日活動28日上午在弗羅茨瓦夫國家博物館舉行,當地市民帶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和中國文化體驗,並拉開了當地慶祝中波建交70周年系列活動的序幕。
  • [視頻]美國加州大學首位華人校長--田長霖(下)
    "傑出教授獎"得主,40歲就當選美國工程科學院院士,然而,田長霖作為一位華人進入美國的主流社會,毅然決然地衝破美國社會限制少數族裔的「玻璃天花板」,還要從他當選美國柏克利加州大學校長這件事說起。    1990年,在白人驚嘆的注目下,中國土生土長的田長霖成為柏克利加州大學第一位華裔校長,同時他也創造了美國歷史上,華裔及亞裔人士第一次擔任美國頂尖大學,校長的新記錄    就職典禮同期:田長霖:我發誓,要愛校園的每個角落,對學校進行加強和擴展。
  • 美國烏爾辛納斯學院華裔校長方伯侶去世 享年64歲
    烏爾辛納斯學院華裔校長方伯侶。(美國僑報網援引費城新聞網)   中國僑網9月9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導,烏爾辛納斯學院(Ursinus College)華裔校長方伯侶(Bobby Fong)於9月8日早晨去世,享年64歲。他是美國大學界極少數亞裔校長之一。
  • ...密蘇裡州韋伯斯特大學孔子學院的中方院長劉強當地時間6日在被...
    【美孔子學院中方代表家中死亡 住所曾被警方搜查】美國媒體《聖路易斯郵報》當地時間10月9日報導稱,密蘇裡州韋伯斯特大學孔子學院的中方院長劉強當地時間6日在被警方和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搜查其住所後死亡。但報導並未提到具體死亡原因。韋伯斯特大學發言人通報,校方周三(7日)從警方得知劉強的死訊。
  • 德國漢諾瓦萊布尼茨大學校長一行來訪
    11月1日上午,德國漢諾瓦萊布尼茨大學校長Volker Epping率代表團一行15人訪問同濟大學。校長陳杰在逸夫樓會見代表團。我校土木工程學院、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上海國際智慧財產權學院、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發展規劃部和外事辦公室代表陪同會見。
  • 美國福音派標杆自由大學與校長小法威爾火爆的性醜聞
    自由大學(Liberty University)坐落於維吉尼亞州,是一所私立保守福音派基督教大學。它是美國保守派的朝聖地,這句話並非華人所講,而是美國總統裡根的金口玉言。自由大學在美國高校中大概排300多名,華人是看不上的,但也不算太次。它是1971年成立,原名叫林奇堡浸會學院。歷史在美國動輒幾百年的高校中算很短的。
  • 韓國東西大學孔子學院舉行2012年度結業典禮
    韓國東西大學孔子學院舉行2012年度結業典禮   中新網12月6日電 據國家漢辦網站消息,日前,韓國東西大學孔子學院結業典禮於釜山市楊亭社會教育館舉行,孔子學院2012學年第三學期的漢語課程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