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辦大學校長的獨白:一生只做一件事!

2020-12-04 河外美美噠

30多年前,他帶領山村的孩子們採集了一卡車的格桑花籽,播撒在家鄉的公路兩旁;今天,身為大學校長的他大膽創新,與世界六大洲的359所知名大學開展深度合作,成為河北省唯一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種人才培養基地,他培養的學子如格桑花綻放在世界各地,為傳播中華文化貢獻著力量。他就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教育事業領軍人物、古巴科學院外籍終身院士、河北外國語學院校長孫建忠。

河外學子遍天下

目前,河外學子遍布世界各地。畢業後進入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的人數總計4316人,就業國家達103個。其中20名同學為中外元首擔任過隨行翻譯,26名畢業生在駐華使館工作,50多名畢業生被國家漢辦選派到各國孔子學院任教,為弘揚中華文化、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貢獻著力量。

在2020年新冠肺炎阻擊戰中,孫建忠帶領校領導班子,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讓每一位外國專家都得到妥善的安排。蘇丹籍外教說,「在這裡我們得到家人般的關懷,一點兒不孤單,我們會和中國人一起堅持到抗疫勝利!」此次疫情暴發後,國際醫學院2019屆畢業生李茜勇敢地奔赴湖北一線;傳媒學院仲江慧跟隨父母支援一線;西意葡語言學院程虎在葡萄牙擔當疫情防控小組成員……關鍵時刻,河外學子們心繫家國,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河外學子的綜合素質高,與孫建忠的辦學理念是分不開的,他認為大學必須要被社會需要。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孫建忠敏銳地意識到中東歐語言人才將成為國家倡議的重要支撐,他當即決定開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小語種。因為投入巨大,短時間內難有回報,很多人勸他慎重,但他說,能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對河外來說是榮耀,也是機遇,更是責任和使命。

為此,河北外國語學院自籌資金建設了75個小語種,每年投入資金近3000萬元,語種數量位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其中中東歐語種已覆蓋中東歐17國所有官方語言,是全國高校中中東歐語種數量最全的外國語大學。中國——中東歐地方領導人會議在唐山召開時,有75人回國為會議做翻譯服務工作。河外還聘請了64位外籍專家擔任「一帶一路」國家語言人才培養項目的國際合作專員。

河北省政府尋找相關語言人才時,發現河外的人才培養方向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緊密結合,確定其為河北省唯一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種人才培養基地。河外同時還是國家援非工作外語人才培養與選拔基地、河北省外國專家局引才引智示範基地、2022年北京冬奧會外語翻譯人才培養基地以及大型涉外國際活動外語人才支撐基地等。

「我這一輩子只做一件事,而且要做好這件事。」這是孫建忠常說的一句話。這件事,就是投身教育事業,為國家培養更多實用型的高素質人才。

孫建忠是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人,曾在當地做過15年教師。從小學到團市委,再到團省委,每一次孫建忠都是以「特殊人才」上調的。就是這個大家眼中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輕幹部,憑著大膽逐夢、建功立業的一腔熱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1998年毅然辦起了民辦學校。

建校之初孫建忠就確立了「讓學生成為準職業人、讓教師成為專家型職業人、讓準職業人成為有道德的人、讓應用型大學真正發揮培養應用人才作用」的辦學思路。經過多年探索,河外的所有辦學要素都已貼上了「應用」標籤。河外連續14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高達98.54%,並呈現「四多」現象,即出國留學的多、出國就業的多、進入外企的多、工資掙得多。

由孫建忠首創的「語言自然學習法」創造了「零起點外語學習者」在4個月脫口說外語的奇蹟,被譽為中國外語教學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他撰寫的《中國職業教育教學新模式》《園丁園日記》等專著得到教育界的高度評價。

孫建忠先後被評為「全國科研傑出院長」「中國教育事業領軍人物」「學生喜愛的大學校長」。201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唯有真情最動人

作為一所成立僅22年的中國民辦大學,河外是如何贏得世界上那麼多歷史悠久的知名大學的信任和青睞的呢?

孫建忠說:「一是認真嚴謹的辦學態度,我們具有國際化高水平的外籍專家團隊,建有全國民辦高校第一家、河北省高校第一家院士工作站,長期合作院士就有9名。二是心誠,我堅信一顆真誠、友善的心能化解所有隔閡,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是無國界的,不同種族、不同國家,即使語言不通,但情感是相通的。」

孫建忠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2019年10月25日,古巴高等教育部部長何塞·薩博利多攜古巴教育代表團來中國交流訪問,共考察了4所大學,其中包括河北外國語學院。去車站接代表團那天,正趕上大風降溫,看到剛下火車的薩博利多部長衣著單薄,孫建忠迅速將自己的外套披在他身上。中國校長的這一貼心舉動令古巴部長意外而感動,他一把抱住孫建忠,連聲說「謝謝!」

河北外國語學院與古巴哈瓦那大學等17所大學籤約合作,共建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

古巴代表團在河外考察期間,對孫建忠校長「培養應用人才」的辦學思路給予高度評價,並觀看了河外師生精心準備的文藝節目。當聽到他們熟悉的古巴民歌《關塔那摩姑娘》時,部長及教育專家們激動不已,淚流滿面,他們全體起立,跟著一起大聲合唱,場面感人而震撼。

臨走前,薩博利多部長拿出一張紙,認真籤了一行字後,遞給孫建忠。原來,這是一張即將在古巴舉行的第十二屆國際高等教育大會的邀請函,部長正式邀請孫建忠參加並做主場發言。

「這就是真誠的力量吧,河外之所以能走向世界,廣交天下朋友,除了教學實力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待人真誠、重情重義。」孫建忠說。

被孫建忠的真情打動的,還有著名人類學家、古巴科學院終生功勳院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河外的副校長赫蘇斯·官切·佩雷斯。

從2018年開始,佩雷斯的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河外工作,不久前他把妻子和孩子也接到了石家莊,孩子的中文基礎和入學問題都不用操心,因為孫建忠校長早已做了周密安排。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佩雷斯剛在國家外國專家局主辦的《專家工作通訊》上發表了署名文章《我在河北挺好的》,他通過翻譯對記者說,河外雖然是一所年輕的大學,但孫建忠校長是有國際視野的教育家,他致力於教師水平的提高,著力把國際上最先進的知識和方法引入河外,所以它是一所高科技含量的大學,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被孫建忠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的,還有楊振等一批青年才俊。據楊振介紹,4年前他博士畢業後,原本有別的工作選擇,是孫校長的才學、人品,以及國際化的辦學理念打動了他。在河外工作的幾年裡,他進步巨大,被外國友人譽為「中國最優秀的西班牙語翻譯」。孫建忠以放眼世界的膽識和氣魄,以智慧、真誠和愛,培養了一批批優秀學子,也帶出了一支業務精良的管理隊伍。

古巴科學院授予孫建忠外籍終身院士

揚帆啟航再出徵

今天的河外,已經名揚海外,掌舵人孫建忠亦已功成名就,但是他卻沒有躺在功勞簿上沾沾自喜,而是做出一個大膽決定:投入全部資產建設新校區——一座世界公園型的高標準綜合大學園區。新校區地址在距離石家莊市區10公裡的元氏縣,總建設規模123萬平方米,有世界公園型教育教學區、國際會展區等9大功能區,其中教育教學區分8大部落:大中華部落、北美部落、阿拉伯部落、歐洲部落、日韓部落、越泰部落、蒙古部落、遠東部落。預計在2020年秋季開學前投入使用。

2019年12月8日,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遍河外:孫建忠校長成功當選古巴科學院的外籍終身院士。古巴科學院有400年的歷史,是美洲大陸成立的第一個科學院,也是世界上第14個科學院。

孫建忠說,古巴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拉丁美洲國家,2020年又恰逢中古兩國建交60周年,此刻他當選院士,成為中古的友誼使者,深感責任重大。此時他更強烈地感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密不可分。沒有國家政策對民辦教育的大力扶持,沒有各級黨委、政府對河外的信任幫助,他又如何擁有今日輝煌?想當年學校開始籌建時,他帶領8人創業團隊,歷盡艱辛,經常在工地打地鋪。一個寒冷的冬日,有專家過來考察進度,但只看了一眼,說了句「這不可能按時完工!」就乘車而去。但孫建忠是有把握完成的,因為完不成就會耽誤開學。他想跟專家解釋,撒腿就追,結果雪地路滑,他一個跟頭摔倒在地,爬起來繼續追,鞋甩掉了一隻也不管……那天,他穿著一隻鞋在雪地裡狂奔的身影,令現場所有的老師淚目。

因為信念堅定,所以風雨無阻。今天的河外終於走在時代的潮頭,迎來了花團錦簇的春天,而孫建忠說,這只是又一次啟航。

轉自:河北《共產黨員》雜誌

作者:高宏然 趙金火 曹小謙

相關焦點

  • 2018中國民辦大學頂級校長100強正式發布!
    2018年12月,「2018中國民辦大學頂級校長100強」正式發布,這是京領新國際聯合創業時代網首次發布中國民辦大學領導人物榜單,填補了高等教育領域對於民辦高校領導人物評估的空白。本榜單希望以此發掘民辦高校領軍人物,引導社會更加關注國內民辦高校的發展,幫助大眾客觀地了解和評價國內民辦高校。本榜單基於京領新國際和創業時代網於2018年11月發布的「中國民辦大學創業競爭力排行榜300強·2018」的排名以及評估標準,選擇目前在職的,且所在學校為前100的領導人物進入榜單。
  • 她是知名大學校長施一公最得意的弟子,因為一件事令人爭議不斷!
    她是知名大學校長施一公最得意的弟子,因為一件事令人爭議不斷!作為學生,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學習,而學霸的存在令很多的學生非常羨慕,他們也都是父母口中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聊一位女學霸的故事,她是知名大學校長施一公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曾經的時候科研成果令國人感到為之自豪,但是卻因為一件事令人爭議不斷。
  • 《愛的帕斯卡》:從前慢,一生只夠做一件事
    《愛的帕斯卡》:從前慢,一生只夠做一件事「以創新湮滅頑疾之痛苦,以創新來消滅死。誓以我有生之年,在國際競相攀登科研高峰中頑強攀頂,以作為最後的禮物。」侯伯宇曾經如此說過。許還山老前輩主演的《愛的帕斯卡》,堅持了自我對人生的壓強。
  • 陳岱孫:清華園裡的男神,終身未婚,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教書育人
    在國內,曾有兩位大師級的經濟學家,一是馬寅初,拿到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另一就是今天的男主陳岱孫,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的頭銜。 陳岱孫,出身世家,身材高大,儀表堂堂,27歲即成為清華教授,只可惜人生沒有十全十美,在婚姻大事上,月下老人沒能把紅線拴到他的腳上,以致終生未婚。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徐霞客壯麗的一生為旅行家做了完整定義,我們再次講述徐霞客的故事,挖掘前所未知的史料,以他的事跡紀念「中國旅遊日」。今天倡導學習徐霞客,不是要人人成為徐霞客,而是要學習徐霞客精神,領悟旅遊真諦,在「宅風」日盛、動動拇指即妄談是非的時代背景下,更多地提倡外拓意識、踐行精神、實幹態度,從實踐中汲取更充實的營養。題記:途窮不憂,行誤不悔。瞑則寢樹石之間,飢則啖草木之實。
  • 陳岱孫:26歲成哈佛博士,28歲成清華院長,如何一生專注一件事?
    "他一生沉寂、孤獨、未婚,把全部精力都傾注在教書育人上,對他來說,教書不僅是安身立命的事業,而且是他整個人生的解釋法,這種解釋法幾近宗教式的虔誠和獻身精神。請記住這位孤寂、神秘、高傲、超然的學者,他的一生,不同凡響,令人忘卻塵世思緒。-王曙光的一生,也許有很多愛好和追求,隨著年齡和環境的變化,人們的興趣愛好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那就是,人生很難只做一件事。
  • 每年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野外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科學家
    不愛談個人,只想講團隊;不願回顧過去的成績,只提研究的進展。背起行囊就出發,他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日日夜夜和古生物化石打交道,一眨眼就是30多年。他是童金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教授、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古生物學教學和研究。白手起家,建起國家重點實驗室 童金南太忙了。 即便早已是教授、博導,56歲的他每年仍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野外。這位地質科學家一提起古生物,就打開了話匣子。
  • 「快堆」工程首席科學家徐銤:一生只做一件事—新聞—科學網
    「一生只需要做好一件事」 相關研究始於1965年。48年間,中國自主完成了「快堆」概念設計、初步設計、施工設計及建築、安裝調試工作。徐銤說,這一過程漫長而艱辛,更多的時候需要一份耐得住寂寞與孤獨的守候心態。 1937年,徐銤出生在揚州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 民辦超額搖號「兩個百分百」,校長們如何評價?
    上海100%民辦學校,超額100%搖號!從今年開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民辦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將全部實行搖號入學。所有民辦學校,包含雙語學校。同時,除了幼升小公民同招,上海小升初也將從今年開始,首次實行公民同招。對民辦學校「兩個百分百」搖號。校長們如何評價?
  • 小四推薦上民辦大學 遺憾錢偉長執教的上海大學沒畢業
    郭敬明表示,自己由於創業繁忙未能拿到 錢偉長擔任校長的上海大學本科文憑,至今仍留有遺憾。    在談到大學學習經歷時,郭敬明遺憾的說:「我本人在大學學的是影視藝術工程專業,大學課程有很多理論的東西,當我現在準備進入影視行業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一個學「工程專業」的本科生,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聽說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影視製作專業的學生一畢業就能嫻熟地剪片子、做後期,真是「羨慕」,像北京科技職業學院這樣的民辦大學畢業生理應更加自信。」
  • 施一公與饒毅:一位院士校長,一位校長,不一樣的人生
    施一公,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理學部主任、生物學講席教授,北大麥戈文研究所創始所長,北京腦科學中心創始主任。說起施一公與饒毅的性格,大家可能有所印象,就像有人說饒毅的性格就是屬炸藥的,一點就著,而且就像「老頑童」一樣喜歡管不平之事。
  • 徵服賈伯斯,建築大師貝聿銘:最極致的靈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
    當時給貝聿銘的頒獎理由成為了他一生最高的標籤:現代主義建築最後一位大師。2除了高深的建築造詣,還有天才般的外交手腕!一生留下上百棟舉世經典的建築,但貝聿銘不僅僅是一位世界級建築大師,更準確地說,他是一位建築名人,外交家。他的成功,拋開技術層面,歸功於他的外交能力。這得益於他的出身。貝聿銘祖上早在乾隆年間已成為蘇州四富之一。
  • 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一生只幹航天這一件事
    任新民生前曾謙遜地說,我一生只幹了航天這一件事。  事實也的確如此。  用炮筒做出第一個火箭模型  故事從任新民赴美開始。  1945年5月24日,任新民作別妻子和剛出生一天的兒子,踏上徵途。在美國,他只用了四年時間,便獲得了機械工程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
  • 施一公:從西湖大學校長到身家十多億的成功創業者
    在2020年歲末,由清華大學前校長、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擔任聯合創始人的諾誠健華首款抗癌藥獲批上市。諾誠健華成立於2015年,致力於開發治療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靶向藥物。施一公是諾誠健華的聯合創始人,其和妻子趙仁濱擁有12.07%的股權。
  • 以子試「毒」顧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卻拯救了14億中國人!
    得知這一慘烈現狀後,大學畢業的顧方舟放棄成為一名普通醫生,轉而投身病毒學事業。 因為所有試驗都要在猴子上做,所以衛生部在雲南昆明建立了試驗站。 除了在消滅脊灰炎的歷史功績外,顧方舟作為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還為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
  • 講述第谷傳奇的一生,看看一位天文學家如何堅持一件事
    今天我們來講人類歷史上另一位偉大科學家的故事,這位天文學家的名字叫做第谷,第谷這位天文學家可以說是很厲害了,簡單來說第谷的天文觀測,是望遠鏡出現之前人類的最高水平。第谷小的時候也很懂事,從來不貪玩,知道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他學習熱情很高,幾年之後第谷順利的學完了基礎知識,他的家裡人就把他送進大學去,就可以學更專業更深奧的知識。
  • ...一生只做一件事 ——記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特警八支隊飛虎突擊隊...
    跑死兔子累癱狗 一生只做一件事 ——記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特警八支隊飛虎突擊隊 「總教頭」嶽喜峰 2019-01-30 19:01:00 來源:烏魯木齊人民政府 閱讀:
  • 百果園創始人餘惠勇: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做水果
    線下倉儲、人力資源的共享,使得線上門店只需要承擔線上運營成本,這為線上平臺盈利帶來了可能。不過餘惠勇心裡清楚,線上線下一體化光靠百果園團隊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個有線上運營經驗、對市場反應敏感的團隊。在2015年之前,百果園線上平臺一直由公司內部員工參與,由百果園線上運營中心總監蘇彥主導,並沒有引入外來的網際網路背景的團隊。
  • 「中國夢·踐行者」82歲科普團團長鍾琪:退休21年,只做科普一件事
    鍾琪的中秋、國慶假期和普通的節日沒有什麼兩樣,「過年過節都不做計劃」,她操心的是科普團接下來的網際網路課程建設、按課標培訓中小學科學課老師的事情。21年只做了一件事的鐘琪說:「就是科普的事。」她穿著居家服坐在藤椅上,陽光灑在祥和溫暖的臉上,「我已經很滿足了!」提起中科院老科普團的故事,82歲的鐘琪說話依然聲如洪鐘,「除了耳背,其他什麼都好。」
  • 春光科技陳正明:一生只做一件事 打造全球軟管制造「金名片」
    陳正明從事的軟管行業一直被外界視為毫不起眼、難成大業,他卻憑著數十年如一日的執著,不斷做專、做精、做強,直到今年7月30日成功上市,成為A股市場清潔電器配件第一股。  現在,陳正明更停不下來了。這位始終以「創業者」自居的企業家,並不滿足於現有品牌地位,而是要把春光科技打造成一張閃閃發光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