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他帶領山村的孩子們採集了一卡車的格桑花籽,播撒在家鄉的公路兩旁;今天,身為大學校長的他大膽創新,與世界六大洲的359所知名大學開展深度合作,成為河北省唯一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種人才培養基地,他培養的學子如格桑花綻放在世界各地,為傳播中華文化貢獻著力量。他就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教育事業領軍人物、古巴科學院外籍終身院士、河北外國語學院校長孫建忠。
河外學子遍天下
目前,河外學子遍布世界各地。畢業後進入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的人數總計4316人,就業國家達103個。其中20名同學為中外元首擔任過隨行翻譯,26名畢業生在駐華使館工作,50多名畢業生被國家漢辦選派到各國孔子學院任教,為弘揚中華文化、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貢獻著力量。
在2020年新冠肺炎阻擊戰中,孫建忠帶領校領導班子,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讓每一位外國專家都得到妥善的安排。蘇丹籍外教說,「在這裡我們得到家人般的關懷,一點兒不孤單,我們會和中國人一起堅持到抗疫勝利!」此次疫情暴發後,國際醫學院2019屆畢業生李茜勇敢地奔赴湖北一線;傳媒學院仲江慧跟隨父母支援一線;西意葡語言學院程虎在葡萄牙擔當疫情防控小組成員……關鍵時刻,河外學子們心繫家國,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河外學子的綜合素質高,與孫建忠的辦學理念是分不開的,他認為大學必須要被社會需要。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孫建忠敏銳地意識到中東歐語言人才將成為國家倡議的重要支撐,他當即決定開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小語種。因為投入巨大,短時間內難有回報,很多人勸他慎重,但他說,能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對河外來說是榮耀,也是機遇,更是責任和使命。
為此,河北外國語學院自籌資金建設了75個小語種,每年投入資金近3000萬元,語種數量位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其中中東歐語種已覆蓋中東歐17國所有官方語言,是全國高校中中東歐語種數量最全的外國語大學。中國——中東歐地方領導人會議在唐山召開時,有75人回國為會議做翻譯服務工作。河外還聘請了64位外籍專家擔任「一帶一路」國家語言人才培養項目的國際合作專員。
河北省政府尋找相關語言人才時,發現河外的人才培養方向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緊密結合,確定其為河北省唯一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種人才培養基地。河外同時還是國家援非工作外語人才培養與選拔基地、河北省外國專家局引才引智示範基地、2022年北京冬奧會外語翻譯人才培養基地以及大型涉外國際活動外語人才支撐基地等。
「我這一輩子只做一件事,而且要做好這件事。」這是孫建忠常說的一句話。這件事,就是投身教育事業,為國家培養更多實用型的高素質人才。
孫建忠是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人,曾在當地做過15年教師。從小學到團市委,再到團省委,每一次孫建忠都是以「特殊人才」上調的。就是這個大家眼中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輕幹部,憑著大膽逐夢、建功立業的一腔熱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1998年毅然辦起了民辦學校。
建校之初孫建忠就確立了「讓學生成為準職業人、讓教師成為專家型職業人、讓準職業人成為有道德的人、讓應用型大學真正發揮培養應用人才作用」的辦學思路。經過多年探索,河外的所有辦學要素都已貼上了「應用」標籤。河外連續14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高達98.54%,並呈現「四多」現象,即出國留學的多、出國就業的多、進入外企的多、工資掙得多。
由孫建忠首創的「語言自然學習法」創造了「零起點外語學習者」在4個月脫口說外語的奇蹟,被譽為中國外語教學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他撰寫的《中國職業教育教學新模式》《園丁園日記》等專著得到教育界的高度評價。
孫建忠先後被評為「全國科研傑出院長」「中國教育事業領軍人物」「學生喜愛的大學校長」。201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唯有真情最動人
作為一所成立僅22年的中國民辦大學,河外是如何贏得世界上那麼多歷史悠久的知名大學的信任和青睞的呢?
孫建忠說:「一是認真嚴謹的辦學態度,我們具有國際化高水平的外籍專家團隊,建有全國民辦高校第一家、河北省高校第一家院士工作站,長期合作院士就有9名。二是心誠,我堅信一顆真誠、友善的心能化解所有隔閡,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是無國界的,不同種族、不同國家,即使語言不通,但情感是相通的。」
孫建忠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2019年10月25日,古巴高等教育部部長何塞·薩博利多攜古巴教育代表團來中國交流訪問,共考察了4所大學,其中包括河北外國語學院。去車站接代表團那天,正趕上大風降溫,看到剛下火車的薩博利多部長衣著單薄,孫建忠迅速將自己的外套披在他身上。中國校長的這一貼心舉動令古巴部長意外而感動,他一把抱住孫建忠,連聲說「謝謝!」
河北外國語學院與古巴哈瓦那大學等17所大學籤約合作,共建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
古巴代表團在河外考察期間,對孫建忠校長「培養應用人才」的辦學思路給予高度評價,並觀看了河外師生精心準備的文藝節目。當聽到他們熟悉的古巴民歌《關塔那摩姑娘》時,部長及教育專家們激動不已,淚流滿面,他們全體起立,跟著一起大聲合唱,場面感人而震撼。
臨走前,薩博利多部長拿出一張紙,認真籤了一行字後,遞給孫建忠。原來,這是一張即將在古巴舉行的第十二屆國際高等教育大會的邀請函,部長正式邀請孫建忠參加並做主場發言。
「這就是真誠的力量吧,河外之所以能走向世界,廣交天下朋友,除了教學實力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待人真誠、重情重義。」孫建忠說。
被孫建忠的真情打動的,還有著名人類學家、古巴科學院終生功勳院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河外的副校長赫蘇斯·官切·佩雷斯。
從2018年開始,佩雷斯的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河外工作,不久前他把妻子和孩子也接到了石家莊,孩子的中文基礎和入學問題都不用操心,因為孫建忠校長早已做了周密安排。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佩雷斯剛在國家外國專家局主辦的《專家工作通訊》上發表了署名文章《我在河北挺好的》,他通過翻譯對記者說,河外雖然是一所年輕的大學,但孫建忠校長是有國際視野的教育家,他致力於教師水平的提高,著力把國際上最先進的知識和方法引入河外,所以它是一所高科技含量的大學,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被孫建忠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的,還有楊振等一批青年才俊。據楊振介紹,4年前他博士畢業後,原本有別的工作選擇,是孫校長的才學、人品,以及國際化的辦學理念打動了他。在河外工作的幾年裡,他進步巨大,被外國友人譽為「中國最優秀的西班牙語翻譯」。孫建忠以放眼世界的膽識和氣魄,以智慧、真誠和愛,培養了一批批優秀學子,也帶出了一支業務精良的管理隊伍。
古巴科學院授予孫建忠外籍終身院士
揚帆啟航再出徵
今天的河外,已經名揚海外,掌舵人孫建忠亦已功成名就,但是他卻沒有躺在功勞簿上沾沾自喜,而是做出一個大膽決定:投入全部資產建設新校區——一座世界公園型的高標準綜合大學園區。新校區地址在距離石家莊市區10公裡的元氏縣,總建設規模123萬平方米,有世界公園型教育教學區、國際會展區等9大功能區,其中教育教學區分8大部落:大中華部落、北美部落、阿拉伯部落、歐洲部落、日韓部落、越泰部落、蒙古部落、遠東部落。預計在2020年秋季開學前投入使用。
2019年12月8日,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遍河外:孫建忠校長成功當選古巴科學院的外籍終身院士。古巴科學院有400年的歷史,是美洲大陸成立的第一個科學院,也是世界上第14個科學院。
孫建忠說,古巴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拉丁美洲國家,2020年又恰逢中古兩國建交60周年,此刻他當選院士,成為中古的友誼使者,深感責任重大。此時他更強烈地感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密不可分。沒有國家政策對民辦教育的大力扶持,沒有各級黨委、政府對河外的信任幫助,他又如何擁有今日輝煌?想當年學校開始籌建時,他帶領8人創業團隊,歷盡艱辛,經常在工地打地鋪。一個寒冷的冬日,有專家過來考察進度,但只看了一眼,說了句「這不可能按時完工!」就乘車而去。但孫建忠是有把握完成的,因為完不成就會耽誤開學。他想跟專家解釋,撒腿就追,結果雪地路滑,他一個跟頭摔倒在地,爬起來繼續追,鞋甩掉了一隻也不管……那天,他穿著一隻鞋在雪地裡狂奔的身影,令現場所有的老師淚目。
因為信念堅定,所以風雨無阻。今天的河外終於走在時代的潮頭,迎來了花團錦簇的春天,而孫建忠說,這只是又一次啟航。
轉自:河北《共產黨員》雜誌
作者:高宏然 趙金火 曹小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