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岱孫:26歲成哈佛博士,28歲成清華院長,如何一生專注一件事?

2020-12-06 一個人的家常事啊

"他一生沉寂、孤獨、未婚,把全部精力都傾注在教書育人上,對他來說,教書不僅是安身立命的事業,而且是他整個人生的解釋法,這種解釋法幾近宗教式的虔誠和獻身精神。請記住這位孤寂、神秘、高傲、超然的學者,他的一生,不同凡響,令人忘卻塵世思緒。-王曙光的一生,也許有很多愛好和追求,隨著年齡和環境的變化,人們的興趣愛好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那就是,人生很難只做一件事。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只有一個人真正做到了一生只做一件事。陳岱孫26歲當上哈佛博士,28歲當清華院長。所以,陳岱孫怎麼能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呢?有什麼關於陳岱孫的傳說嗎?

事實上,關於陳岱孫的一切,都要從他出生開始說起,在陳岱孫出生的那一刻起,也就決定了他與別人的不同。

1900年,陳岱孫生於福州閩侯縣陳家,家境貧寒,但他刻苦求學,並在當地享有很高的聲望,「螺江陳氏」,兄弟三人同榜雙奪榜首。可說是家世顯赫,身分地位可謂極高。但陳岱孫出生在這樣的官宦家庭,卻完全是個貴族子弟。值得注意的是,海軍中將陳慶甲、刑部尚書陳若霖都是陳岱孫的祖先。據說,在陳岱孫出生之前,他的家族就已經是當地最有名的家族了。

儘管陳岱孫出生於這樣的官宦家庭,有著極為顯赫的身份地位,但他從不利用家族關係混日子等死,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前進。

6歲時,陳岱孫進了私塾,從此開始了他的學人生涯。他在一所私塾裡,不但熟讀傳統四書五經,而且還跟英語老師學英語,等到十五歲時,陳岱孫已成了中英文通的全才。

後來,陳岱孫考入當地著名的鶴齡英華中學,他以流利的英語給校長留下深刻印象。校長立即決定,直接免除中文課和英文課的學費,只參加期末考試。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陳岱孫在學校表現出了驚人的才華,普通百姓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輕鬆地修了兩年半。

隨後,陳岱孫以清華為人生目標,立志一定要考上清華,但恰恰在報考時,讓「貴族」出身的陳岱孫更加堅定了信念。

1918年夏,陳岱孫在上海參加清華校考,考進了高三。同樣是這次上海之行,對他的人生軌跡產生了很大影響。那時,陳岱孫剛剛經歷了一場緊張的考試,他的心情似乎有些輕鬆,於是乎他選擇了去上海著名的黃埔灘散步,可當他進入公園時,卻發現有一個令人憤怒的牌子。

望著陳岱孫定睛一看,只見眼前掛著「華人與狗不能入內」的牌子,當時陳岱孫「只覺得好像全身的血都湧到了頭上」,心中更是格外氣憤。對年青的陳岱孫來說,這是一次「錐心之痛」,一時,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操漸漸萌生。

伴隨著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陳岱孫的愛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在這段時間裡,陳岱孫深受學生運動的影響,內心也萌生了經濟救國的想法。認為只有經濟實力雄厚,國力雄厚,國家才能更好地發展。

陳岱孫於1920年夏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清華大學。同一年秋天,陳岱孫懷著「學成歸來」的心情來到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攻讀經濟學。陳岱孫隨後進入哈佛大學經濟研究所學習。四年間,陳岱孫埋頭苦幹,整天泡在圖書館裡,無所事事。

除學習經濟類的專業書籍外,還可以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歷史等名著。在哈佛讀四年,可以說是陳岱孫不斷充實自己知識結構的四年。到了1926年,陳岱孫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這一年他才26歲。後來,陳岱孫帶著他在美國所學的知識回到清華大學,立志用自己的才幹回報祖國。

一九二八年,陳岱孫任清華大學經濟系主任,從此以後,他不但要從事繁重的教學工作,而且還要致力於經濟系的建設和發展。陳岱孫為經濟系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同時,他也是清華大學最年輕的院長,在他擔任經濟系主任時,他才28歲。必須說,陳岱孫是真正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他也用他畢生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愛國情懷」。他自己曾說過:「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教書。

經過多年的努力,陳岱孫終於在三尺講臺前站了起來,同時,他也開始實踐自己最初的夢想,即報國。據了解,陳岱孫教書有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他講課有條不紊,時間把握準確,上課前一兩分鐘就已經站在黑板前。等上課鈴響後,陳岱孫開始講課。

老先生講的很認真,以身作則,為同學樹立了榜樣,同學們上課從不敢遲到。連個別的同學遲到,也不好意思走到教室門口,站在窗外聽。

自哈佛大學畢業後,陳岱孫便開始從事教學工作,多年來,他的初衷從未改變。就像他自己說的:「在我的一生中只做過一件事,那就是教學。」透過這句話,可以看出陳岱孫老先生的謙遜與嚴謹,同時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幾十年來為國家教育事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縱觀陳岱孫先生的一生,他的確將教書這件事做到了極致,毫不誇張地說,他的一生確實是在教書。值得注意的是,陳岱孫一生從未有過婚史,直到80多歲時還在講臺上為學生講課,90多歲時還堅持帶研究生,95歲時還主持博士論文答辯。

回顧陳岱孫的一生,他幾乎沒有寫過什麼東西,相傳陳岱孫只有一本書,即《從古典經濟學到馬克思》。此書於1981年問世,堪稱一部經典之作。現在,它又被商務印書館收入《中華現代學術名著集》中,成為一本重要的經濟讀物。必須說,陳岱孫這輩子真的只做教書這一件事,他所做的,足以令後人仰慕百年。

相關焦點

  • 陳岱孫:清華園裡的男神,終身未婚,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教書育人
    雖說都叫博士,但博士與博士間的成色,可大不相同。曾經有一說法,品評學人的品位,從清朝以來,國內就有「國內三品,東洋二品,西洋一品,博士上品,經濟學博士極品」之說。 在國內,曾有兩位大師級的經濟學家,一是馬寅初,拿到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另一就是今天的男主陳岱孫,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的頭銜。
  • 他13歲上清華,26歲成哈佛博士 晚年卻因學生流落街頭落寞而死
    他將原來他的名字葉鴻眷換成葉企孫,讓同學代替了體檢,考入了清華。而這也成為了他一生中唯一一次騙人。到了晚年的時候,葉企孫還為此自責不已。進入清華後,葉企孫便拼命學習,並創立了清華校史上的第一個學生團體--科學會。年僅17歲的他就組織大家兩周進行一次科學報告。
  • 顏寧19歲入清華,30歲成清華教授,40歲成美國院士,為何仍單身?
    1、19歲以優異成績入清華學習顏寧是1977年出生在山東的一座小城,她從小就展現出了很驚人的學習天賦,她一直都是一名妥妥的學霸。顏寧是1996年參加的高考,她的年齡當時只有19歲,並且以優異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
  • 17歲上北大,24歲成哈佛博士,34歲離世,美國高校為他降半旗
    在哈佛學習四年半後,馮奚喬有了一個十分完善且創新的想法,很快他提交了自己的博士論文,從馮奚喬成為了馮博士。在完成哈佛的學習後,馮奚喬又申請成為教授。這一次,他的研究成果支撐他成為了最年輕的教授。在成為教授後,馮奚喬有了和更高級的學者接觸的機會,他的論文質量大大提升。
  • 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真相令人痛心!博士成了高危人群?
    博士,在最近這一兩個月儼然成為了眾人熱議的高頻詞,從學歷造假的「假博士」翟天臨,到前不久在失聯了15天後,被發現跳河自殺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關於「博士」的討論已然成了教育領域熱搜的關鍵詞。而近日,另一則關於博士的消息更是讓人沉痛不已:據相關外媒2月11日報導,來自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身亡。消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據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主攻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和計算機存儲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國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本科畢業於中科大。
  • 他12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最年輕教授,如今已是美國人
    天才總是少數,但是對於天才自身而言,不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許多人都喊著80後「老了」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個人卻成了物理學界令人驚嘆的存在。這個人就是尹希。一個從小就戴著天才光環的人。而最值得令人稱道的事情,便是他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而31歲有成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教授。
  • 他12歲上中國科大,31歲成哈佛教授。為什麼培養的人才留不住?
    神童尹希10歲入北京八中,12歲上中國科大,31歲成哈佛教授,如今37歲成為美國物理學界的新銳人物。核心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斥巨資培養的人才卻留不住?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卻有明確的國界。尹希曾誓言要報效祖國,現在卻落戶美國。
  • 12歲讀中科大,17歲成為哈佛博士,神童尹希如今怎麼樣了?
    多年前一位12歲的天才少年尹希考入這裡。幸運的是他並沒有成為「方仲永」,學業和情商同樣出色,並在17歲就考入了哈佛大學讀博士;如今已是哈佛正教授的他,卻飽受爭議……12歲讀中科大,17歲成為哈佛博士,天才尹希尹希的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在其他80後還在摸魚捉蝦的時候,他的爸媽就要求他學畫畫、下圍棋了。
  • 天才少女18歲讀麻省理工,26歲當哈佛博士,父母眼界決定孩子階層
    六歲半的她已經開始看過查爾斯齊默的著作《高等代數的演變》,開始自學微積分,在數學上的天分無情碾壓比她年長好幾十歲的外祖母。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有個同樣是天才的母親。她的媽媽窮極一生都在證明納維斯託克方程,在生下她後不久就自殺身亡了。
  • 「大師的大師」葉企孫:13歲考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
    科學研究成就卓著  葉企孫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聰穎過人,1911年13歲時報考清華學堂,被錄取為第一批學生,但只讀了幾個月,就因辛亥革命回家。兩年後,重新報考,又被錄取。  1918年,葉企孫從清華學校畢業,赴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物理,除了專業外,他把生活細節與學習聯繫起來。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一生未娶,晚年淪為乞丐
    在上個世紀,有很多人才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錢學森、錢偉長等,而他們背後一個共同的老師名叫葉企孫,他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一名乞丐,那麼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 14歲上中科大,28歲成為哈佛最年輕副教授,華人女天才的開掛人生
    是中國人1997年美國頒發的羅伯特·裡得獎獲得者蔡天西,22歲獲國際生物統計學協會頒發的極大成就&34;獎,28歲成為哈佛最年輕的女性副教授,香港、美國、著名學術刊物《Referee for professional journals》等審稿人.....
  • 段路明:26歲成中科大博士,46歲放棄美國教職歸國成清華講席教授
    他是世界量子科學領域前沿的科學家,是該領域令人矚目的人物,29歲已是美國教授,發表11篇Nature和Science,獲得美國不少大獎。比如:2004年獲美國斯隆研究獎,2005年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傑出研究獎,2009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等等。
  • 近代最奇特的三個大師,名字裡都有「孫」,卻都一生未娶!
    但在這些大師中,有三個人最為奇特,他們的名字裡都有「孫」字,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三人都一生未娶!難道「孫」字命犯孤星,註定一世孤獨?本文就為大家講述這三個奇人,看看你了解哪一個!關於金嶽霖,除了學術上的事情之外,有兩件事值得一提,(1)金嶽霖父親回家路上,遇到一條大蛇,後就讓大蛇先過路,並決定,如果老婆生的是女孩就叫「巧巧」,生的男孩就叫「龍蓀」,(2)對林徽因的痴戀,有人評價為「三洲人士共驚聞」,後一直住在林徽因家的隔壁,終身未娶!
  • 中國天才25歲成哈佛博士,中美德三國爭搶,深思熟慮後加入美籍
    哈佛的工程科學博士學位時,祖國自然非常歡迎他回歸為國出力,但優秀的人才總是很「搶手」,美、德同時也向他表示出意願,而他深思熟慮後選擇加入美籍,不免讓同胞感到失望,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當時的中國處於一個摸索階段,教育條件沒現在好,但高華健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學習努力認真,數學和物理尤其十分出色,高考恢復之後,他便以15歲的年紀考入了西安交大的工程力學系,一鳴驚人!
  • 中國天才25歲成哈佛博士,中美德三國爭搶,他深思熟慮加入美籍
    哈佛的工程科學博士學位時,祖國自然非常歡迎他回歸為國出力,但優秀的人才總是很「搶手」,美、德同時也向他表示出意願,而他深思熟慮後選擇加入美籍,不免讓同胞感到失望,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當時的中國處於一個摸索階段,教育條件沒現在好,但高華健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學習努力認真,數學和物理尤其十分出色,高考恢復之後,他便以15歲的年紀考入了西安交大的工程力學系,一鳴驚人!
  • 中科大尹希31歲成哈佛正教授 破華人記錄(圖)
    新華網北京9月18號電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9月初,美國哈佛大學物理系網頁上發布了一條一句話消息「尹希晉升到正教授」,這短短一句話背後的信息量可大得很。  首先,本科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尹希很年輕,1983年12月出生的他今年還未滿32歲。在尹希之前,同樣來自中科大少年班的莊小威在34歲時成為哈佛正教授。
  • 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今天介紹的這位天才,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為哈佛最年輕的華人教授,但卻不再回國,這究竟是為何呢?"開掛"的一生他叫做尹希,1983年出生在河北保定的書香門第。尹希的父母都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都擔任國家級別地質工程師,從小在學術氛圍濃厚的家庭中成長,尹希小時候展現出自己不一樣的一面。
  • 12歲入清華,他終身未娶卻培養79名院士,晚年精神失常成乞丐
    這一年,他23歲。 27歲那年,他回國,在清華創建物理系。31歲那年,他在清華創建了理學院,其中包括算學、物理、化學、生物、心理、地學6系。 當時請不到老師。他就把千辛萬苦請來、年齡資歷都不如自己的教師吳有訓的工資,定的比自己還高。後來又在自己盛年時,接連力薦吳有訓代替自己的物理系主任和理學院院長一職。
  • 26歲成北大教授,擁有36個博士學位,他如何開啟「開掛」人生?
    這位男士,一生經歷可謂是「開掛」一般的精彩。19歲被公派留學美國,26歲學成回國就任職了北大哲學教授。他一生共獲得36個博士學位,2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歷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他就是胡適。